(' 很快到了腊月,各地来朝贡的使者多达千人,理藩院安排他们住宿忙到飞起。
海棠以藩王的身份每年和蒙古王公们送九白之贡,往年都是派人送去就行了,今年她的事儿不多,腊月是她休假的日子,所以就亲自来一趟理藩院。
“投诚向化,以次为信。故不可不一岁无九白贡也。”一匹白骆驼和八匹白马,每年一次进京朝贡,这是蒙古人称臣的标志。一年一次,每年都不能少,一年没进贡就被视作叛乱。
朝贡体系不仅仅是蒙古,南方自有别的标准。
海棠一身素色常服,戴着暖帽,打扮得很闲适到了理藩院。
理藩院的官员们立即接了出来,海棠一边坐下一边说:“十月青海的九白之贡都送来了,本王不在家,他们拖到了现在才送,不晚吧。”
理藩院尚书姓萨尔图克,名纳延泰,据说马上就要做大学士了。纳延泰亲自来接待,陪着海棠说话。
海棠问:“刚才在门口看到几个来使,长得瘦瘦小小,冻得瑟瑟发抖,人家国小好歹也是代表着一国颜面,你们给人家安排得暖和些。”
“您不知道,他们是弘明世子爷捎带来的,这是头一年来京城,南洋那地方最冷的时候也暖和,他们没来过北方,不是奴才能不管,安排了衣服,出入也有手炉什么的,车子里也暖和,奈何他们不受冻啊!南洋那地方各处散落一片,一座岛几千口人也敢称王,来到了京城,天朝上国一视同仁,给足了他们体面了。”
“南洋?拿册子来本王看看。”
纳延泰立即吩咐身边的官吏:“把海上房录入的来宾名册拿来给王爷过目。”
理藩院虽然重心是针对蒙藏两地,但是部门众多,根据对应的差事分作蒙古房,管理蒙古西藏事务;海上房,管理南洋东洋来使事务,后来加上了美洲事务;外洋房,管理的是罗斯,欧罗巴等地来使的事务。
比较起来蒙古房的权力最大,因为他们不仅担负着外交,还兼职军事调度。每年一次的木兰行围就是理藩院负责带头调度蒙古军队的。
海棠喝了茶,等着花名册的时候就问:“京城附近的喇嘛寺庙是不是也归你们管?”
“是,眼下京城有四十座寺庙,热河行宫周围有十二座寺庙,都归理藩院管理。”
海棠忍不住皱眉:“这么多?我记得早先没这么多啊!”
海棠这脾气纳延泰是了解的,赶紧说:“您先别急,热河的十二座是后来建造的,京城早先就有,顺治年间都有很多,康熙年间如雨后春笋,最近十几年,几乎都没增加。”
海棠冷哼了一声。
纳延泰又赶紧解释:“王爷,让奴才说不能动他们,外藩喇嘛进京总要有地方住啊,这些地方能妥善安置他们。”
海棠冷哼:“你们总是能找出理由,满嘴的道理。”
纳延泰小心赔笑了一声。
海棠也没再说,毕竟理藩院控制人家喇嘛转生,都插手到这份上了,更别说安排进京,入藏祭祀等小事,某种意义上这些寺庙就是配套的机构。再说了,百姓需要这些精神阿片。
海棠再次叹口气。
这时候官吏捧着花名册来了,海棠翻了翻,发现很多国家的名字都没听过。
纳延泰在一边解释:“这些小国星罗棋布,但是心向王化,您别看名声不显,早先明朝的时候都来朝贡,后来洋鬼子拦着他们北上,这些人年年排除万难来京城,正所谓千里送鸿毛礼轻情意重啊!这也就是前些年水军在南洋纵横,他们这条水路才好走,理藩院特意在广州设立司署,只要他们到广州就用大船送他们来京城。”
“弘明都带了那些来使,顺便把地图找来我看看。”
纳延泰立即指出了名单上最后几个来使的国名和来使名字,随后领着海棠去看了理藩院大堂里面的图纸,在一片海域上画了个圈:“就是这里。”
海棠点点头,把花名册递给了旁边的官员。
“知道了。”
海棠的侍卫进来,禀告说贡品转交过了,海棠就说:“纳延泰,既然事办完了,本王也就回去了。”
纳延泰亲自送他出门,这时候海棠身边的女官拉开车门,海棠刚坐上车,理藩院里面就跑出来一个洋人。
被门口的官吏立即拉住,这洋人叽里呱啦地开始讲话,还对着汽车不停地大喊。然而海棠的车子丝毫没有停滞地离开了。
纳延泰听到身后这来使的大喊,忍不住摇头。
他跟身边的几个大臣说:“听翻译科的人说西班牙国落魄了,以前还不觉得,刚才听几个南洋来使告状说他们当初欺负人,这会有这么不顾体面追出来,可见是真落魄了。”
旁边一个大臣讲:“人家以前的诨名叫日不落国,后来这诨名被英吉利国抢走了,这才江河日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