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 “学生有话要说!” 看他站都站不稳的样子,朱棣眉头微蹙,想让人将他扶下去,但考虑到在场还有这么多新科进士,便打消了这个想法。 “说。”他沉声道。 俗话说,酒壮怂人胆,酒醉之后,会说出什么样的话,这谁也无法预料。 若是于谦接下来说出什么大逆不道的话,他这个皇帝要如何下台? 难不成斩了于谦吗? 那样的话,造成的影响可就大了。 想到此处,朱棣狠狠瞪一眼杨轩……没事拉着他喝这么多酒干嘛,你不知道自己的酒量吗? 我就是想帮他完成一下心愿,看看一个新科进士敢不敢当着你的面谏言……杨轩对着朱棣笑着眨了眨眼。 朱棣:(╬??皿??) 朱棣和杨轩的交流其实很快,多年来的默契,只需一个眼神,就知道对方想说什么。 而在场的礼部官员,还有新科进士,好像都预感到了大事不妙。 他们的目光都在于谦身上,心中祈祷着于谦千万不要说什么大逆不道的话。 “陛下。”终于,在所有人的注视下,于谦开口了。 “学生听闻,陛下又要发动北伐?” “没错。”朱棣道。 “难道陛下不知道五十万大军出征要花费多少吗?” “如此劳民伤财之举,请陛下收回成命。” “学生还听闻,陛下要御驾亲征。” “恕学生妄言,陛下此举乃是不顾江山社稷之安危。” “陛下您要知道,您是大明的定海神针,若出意外,天下大乱。” “百姓好不容易过上几天好日子,请陛下以江山社稷为重。” 朱棣的脸色有些不好看,但他还是压制着。 他现在好像有些明白杨轩为什么看重于谦了,感情这小子是个愣头青啊! “你喝多了,来人,扶他下去休息!” 话音落下,就有两名侍从上来搀扶于谦。 哪料于谦直接挣脱,大声道:“陛下,学生还没有说完!” “鞑靼入侵,我大明自然不能无动于衷,但发兵五十万,未免有好大喜功,劳民伤财之嫌!” “前几次北伐,皆耗资甚巨。” “学生实在不忍心看着如今的盛世破灭。” “所以恳请陛下,收敛好战之心,与民更始,施恩于天下!” 这些话,仿佛是用尽了于谦所有的力气,说完他就直接倒在了地上。 看到这一幕,杨轩脸色一变,赶忙冲了出来,仔细检查了一下。 还好,只是睡着了。 而在场的其他人,却是呆呆的不敢言语。 看向地上的于谦时,心中也不由升起敬佩。 勇士! 此人是勇士啊! 竟敢当着陛下的面,说陛下劳民伤财,好大喜功。 尤其是和于谦同为浙//江出身的新科进士,脸色煞白,额头上浮现密密麻麻的冷汗。 完了,陛下不会迁怒我们吧? 他们相视一眼,一颗心沉了下来。 此刻的朱棣呢,他的脸色变了又变,心中想了很多对于谦的处理办法。 有好几次都想砍了他。 要知道他可不是什么善男信女。 但他更清楚,于谦不能杀。 他是皇帝,难道要计较一个新科进士的酒后胡言吗? 传出去,他还要不要脸了? 再说了,于谦说的这些,出发点是好的。 传出去也会得到很多人的支持。 今天这个亏,他不吃也得吃。 他再次看向正在扶着于谦的杨轩,心中一阵恼怒。 这厮实在是太可恶了。 “于谦醉了,酒后胡言,朕不会计较。” “来人,把他扶下去吧!” 朱棣的意思很明显,他不会迁怒任何人,也不会降罪于谦。 众新科进士,尤其是和于谦同乡的新科进士,齐齐松了口气。 刚刚陛下的样子好可怕! “陛下圣明!” 众人齐声道。 “你们继续,朕先走了!” 朱棣收回目光,生着闷气,走了。 “恭送陛下!” 朱棣没有回头,很快就消失在了众人眼前。 顿时,众人感觉气氛都为之一轻。 目光也再次投向了于谦身上,很是复杂。 这家伙运气可真够好的,这都没事。 而且他们也看出来了,长平侯对这个家伙很重视。 杨轩将于谦交给侍从,又叮嘱了一番,这才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礼部尚书金纯的位置是在杨轩的正对面。 虽然朱棣这个皇帝提前离开了,但他还不能走,杨轩这个侯爷还在呢。 于是他开始有一搭没一搭的,跟杨轩聊着。 好不容易等到杨轩吃饱喝足,金纯松了口气。 这厮也太能吃了! 作为一部尚书,他自然是很忙的,送走杨轩,他也要去忙了。 琼林宴后面,由正三品的侍郎来主持足够了。 两人走到外面,金纯就要告辞离开,却被杨轩给叫住。 “金尚书,留步!”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侯爷还有事?”金纯停下脚步,回过头。 他和杨轩的交集并不多,杨轩行为处事的方法他很不认同,而且刚刚在宴上,杨轩那种毫无形象的样子,也让金纯心里有很多槽想吐。 听说他还是宋濂大儒的学生呢,怎么一点礼仪都不懂? 当然,他也不会蠢到说这些得罪人的话。 虽然杨轩这个人很不着调,缺点也很多,但他身上的那些功劳,却是实打实的。 基于此,金纯对杨轩谈不上厌恶,但也没有多少好感。 毕竟,杨轩当廷斩杀数十名文官的场面还犹在眼前。 “金尚书觉得于廷益此人如何?” 杨轩开口问道。 “是个可造之材!”金纯说道,紧接着又在心里补充:就是太年轻了,锋芒毕露。 “我也觉得如此。” “就是官场复杂,他还需要磨练一番才行。” 杨轩点点头,道。 “今日醉酒谏言,想必陛下已经记住他了。” 闻言,金纯不由多看了杨轩一眼。 他怎么觉得,今天这事好像是杨轩故意搞出来的。 “陛下圣明,并未计较。” “不过还要看看陛下对他的安排。” 金纯朝着御书房的方向拱了拱手,道。 按照惯例,新科进士中的一甲进士,都会进入翰林院,状元被授予从六品的翰林院修撰一职。 这个官职的主要职责是掌修国史,掌修实录、记载皇帝言行、进讲经史,以及草拟有关典礼的文稿。 别看这个职位不高,也无关国计民生,但要是想往上爬当大官,那么这段经历就可以打下坚实的基础。 所以,接下来可以从朱棣对于谦的安排中猜测于谦未来的仕途如何。 “金尚书作为此次科举的主考官,于廷益怎么说也是你的门生,若陛下故意冷落他,甚至把他发配出京师。” “那么金尚书是否会拉他一把?” 杨轩笑着问道。 “这就不劳侯爷费心了。”金纯淡淡说道。 于谦若真的被发配出京师,主要责任也是在杨轩身上。 若不是他拉着于谦喝酒,于谦也不可能触怒陛下。 当然,他也不想看着这么一个可造之材被浪费掉。 等于谦在外面历练个几年,他就会想办法把他调回京师。 听着金纯的话,观察着他的表情,杨轩好像猜到了他的想法。 如此,他倒也不用再费心了。 有金纯还有铁铉在,起码不会走上歪路。 加上还有自己兜底,问题不大。 杨轩知道自己是什么样的人,别人学不来。 和金纯分开,杨轩便径直来到了御书房。 刚刚搞的朱棣差点下不来台,他得赶紧安抚一下。 “哼,你还有脸来,刚刚当着那么多新科进士的面,我差点下不来台。” “这都是你干的好事!”朱棣看到杨轩进来,轻哼一声。 “你多大点事儿嘛,你看你,还生气了!”杨轩说道。 “我不该生气吗?”听到杨轩的话,朱棣更生气了。 “我的错,我的错,我向你道歉。”杨轩赶紧投降。 “我不是来跟你吵架的,我就是想问问你,对于于谦,你打算怎么安排?” 他又问。 “让他随军出征!” “他不是说朕好大喜功,劳民伤财嘛,那朕这次就让他看看,朕为什么要打仗。” 朱棣立马就作出了安排,显然是在刚刚杨轩来之前,他就已经考虑好了。 他也不是听不进去意见,但于谦说那些话,显然是书生之见。 考虑到于谦是个可造之材,又从小在南方长大,朱棣这次就是想带着他,让他看看,他以前从未看过的。 “这样安排,也不错。” 杨轩想了想,没有再说什么。 随后,就出征事宜,跟朱棣说了起来。 …… 殿试已经结束,距离大军出征也没有多久了。 五十万大军已经集结在了京师,粮草辎重等后勤物资,也早已筹备齐全。 万事俱备,只待朱棣一声令下,五十万大军就可出征。 这天,天气晴朗,温度适宜,朱棣打算检阅军队,然后顺势出征。 文武百官全都来到了城外,看着排列整齐,满眼杀气的明军将士,心中也是忍不住升起一股豪气。 朱棣骑着战马,从将士们的面前走过。 将士们全神贯注,目光跟随朱棣移动,他们要把这道身影刻在自己的脑海中。 他们都知道,又要跟着皇帝去打鞑子了。 没有人害怕,反而心中充满激动。 远处杨轩看着这一幕,面容严肃。 朱棣这个皇帝之所以当得这么稳,是因为大明的军心在他身上。 而在三千营的后勤队伍中,有一个细皮嫩肉的士卒,穿着皮甲,静静的看着这肃杀的明军。 他的心中很不平静。 就在这时,前方的明军齐声吼了起来。 “大明万年!” “陛下万岁!” 年轻士卒也跟着吼了起来,因为他身边的人也都跟着吼了起来。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一直吼了好几遍才结束。 他很想问问旁边的人,这样吼不累吗? 但看到他们满脸涨红,也就压下了心中的想法。 决定再多看看。 这个细皮嫩肉的年轻士卒正是于谦。 他酒醒之后,就被朱棣给安排到了三千营养马。 他从其他人的口中知道了他干了什么事,所以对于朱棣的这个安排,他没有什么意见。 毕竟他干的事儿,换个人可能就被皇帝给砍了。 而且他的状元也还在,身边的人都知道他是这一届科举的状元。 他不明白皇帝为什么这么做。 按理说,他在皇帝面前大放厥词,斥责皇帝,好大喜功,劳民伤财,就算没有被砍了,这状元也不该继续在他身上。 到底是为什么?他想不明白。 …… 大军终于开始出征了,队伍绵长,一眼望不到头。 大军出居庸关,宣府,开始北上。 刚刚开春,草原上的气温并不高,夜晚接近零度。 不过由于准备充足,倒也没出什么意外。 杨轩躺在运粮车上,翘着二郎腿,一只手臂枕在脑后,另一只手拿着装着酒的水囊,小口抿着。 好不惬意。 若非这是去打仗,不知道的,还以为杨轩是出来旅游的呢! 队伍两边,青草已经开始发芽,使空气清新。 望眼望去,绿意盎然,令人的心情也愉悦。 现在大军还处于漠南,水草丰盛。 等再走些日子,周围的环境就开始变得荒凉,到处都是戈壁。 于谦是第一次来草原,和大多第一次来草原的人一样,处处充满好奇。 可看的多了,也就觉得没什么意思。 “侯爷,我们就这么一直行军吗?” “什么时候才能遇到敌军?” 于谦骑着一匹马,跟在杨轩的身边。 看到其手中的酒,下意识吞起口水。 他也想喝。 “急什么,这还早的很呢!” 杨轩眼皮抬也不抬,随口回答。 这个问题,于谦已经问了好几次了,每次得到的回答都是这样。 这跟他想象的不一样啊! “行军打仗,行军在前,打仗在后,现在咱们还在行军阶段。” “等找到敌军主力之后,再一决胜负。” 杨轩缓缓开口。 “那若是找不到敌军主力呢?” 于谦问。 “那就白跑一趟呗!” 于谦与其一滞,五十万大军出征,白跑一趟的话,回去怎么面对百姓? “这就是打仗,是不是跟你以往所了解到的不一样?”杨轩又问。 “嗯,确实不一样!”于谦没有否认。 他以前对战争的了解,基本上都是通过书本,或诗词歌赋。 经历后才发现,这并没有诗人写的那么浪漫。 反而充满了枯燥、乏味。 ……喜欢长生:我在大明被徐达捡回家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长生:我在大明被徐达捡回家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