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永乐十二年,返京(1 / 1)

小本本中的内容是什么,外人并不知道。 但是收到小本本的藩王,都是第一时间入宫求见朱棣。 最后出来的时候,皆是满脸的后怕。 次日,朱棣再次询问诸王对于削藩的意见。 这次没有人反对,全票通过。 朱棣很高兴,当即召集太子朱高炽,礼部、户部、宗人府等部门商议新的宗藩制度。 收到朱棣旨意,最积极的当属户部尚书夏原吉。 每年供养宗室需要花费多少,他是再清楚不过了。 他也知道以前的宗藩制度并不健康,但他只是一个臣子,皇家宗室的事不是他能掺和的。 其他方面,他倒是可以上谏。 现在陛下终于要修改宗藩制度了,夏原吉第一个举双手双脚赞同。 其他部门的官员对此也是表示非常赞同。 他们一年辛辛苦苦才几个钱,而宗室什么也不做,一年的俸禄就是他们的几倍、十几倍甚至数十倍。 这一切,就是因为他们姓朱。 百官心里早就不满了。 毕竟国公一年的俸禄最高也才四千石。 而一个亲王的年俸就达到了万石,除此之外,还有一百顷的土地。 哪怕是爵位最低的奉国中尉,一年也能领到两百石的粮食。 如果按每人每天吃一斤粮测算足够一个六口之家吃上一整年还富余。 况且每季爵位对应的收入除了禄米之外还有银钱、田地。 如此优厚的待遇,百官心里岂能平衡。 于是各部门通力合作,仅仅几天时间就制定好了新的宗藩制度。 看着最新出台的宗藩制度,大多藩王心里跟吃了苍蝇一样难受,但面上还得笑着接受。 并且还得跟朱棣谢恩。 朱棣才不管他们是怎么想的,反正自己削藩的目的已经达到了。 也是时候把他们打发回去了。 于是最后宴请了一次诸王,又给了点赏赐,把他们给打发走了。 其中蜀王朱椿得到的赏赐是最多的,足足十几大车。 看的其他藩王眼珠子都红了。 还说你跟陛下没有勾结,这是什么? 朱椿知道自己解释不清,也不想解释了。 带着朱棣的赏赐就打道回府。 …… 再次回到蜀地,朱椿发现,各地都已经安稳了下来。 逃离的百姓也都回来了。 并且开始劳作,准备夏收。 一切都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回到成//都府,朱椿再次见到杨轩,见其眉宇之间满是疲惫。 “姐夫,该休息就休息一下吧。” “我回来的时候都看见了,蜀地民生经济恢复的不错。” 朱椿说道。 “夏收马上就要开始了,我怎么能休息。” “今年蜀地叛乱,各地都遭受了不小的破坏。” “粮食减产已经是必然的了。” “就是不知道今年还能保住多少粮食。” 说到这里,杨轩脸上满是愁容。 叛乱结束后,蜀地还剩下三百万左右的人口,这些人口要消耗大量的粮食。 若是夏收的粮食不够,就得从其他地方调粮,不然很可能会发生饥荒。 至于官仓中的粮食,此次叛乱早就已经消耗的差不多了。 听到杨轩的话后,朱椿叹了口气。 “那…姐夫,你也要多注意下身体。” “嗯,我会的。”杨轩点点头。 随后问起了朱椿此次前往京城都发生了些什么。 朱椿也是没有隐瞒,能说的都告诉了杨轩。 毕竟杨轩以后回到京城,也能打听得到。 听完朱椿说的,杨轩一时之间也不知该说什么了。 毕竟朱棣的做法,属实是……太坑了! 他拍了拍朱椿的肩膀,一切尽在不言中。 朱椿也知道杨轩想说什么,便叹了口气。 …… 数日后,夏收可以开始了。 杨轩和铁铉亲自带着人下到民间,与百姓一同参加夏收。 和预估的一样,粮食减产的厉害。 好在杨轩早就与朱棣书信沟通过,今年蜀地的赋税减免。 夏收结束,杨轩又和铁铉带着百姓抢种,赶在冬天到来之前再种出一茬粮食。 夏收的这些粮食,杨轩估计,能撑到秋天结束,就已经不错了。 …… 而就在蜀地夏收的时候,其他地方也开始了夏收。 湖广、江浙的粮食并没有受到多少影响。 今年的赋税也全都是按照新政的标准来收的。 为了防止有人逃税漏税,拒不缴税。 负责镇守江浙和湖广的小老三与朱权,亲自带兵上门收税。 当然,这是得到朱棣暗示的。 本来还心存侥幸的地主乡绅见朝廷动用这么大的手笔,便也没了侥幸。 纷纷老老实实的交税。 看着一车车的粮食被拉走,他们别提有多心疼了。 随后秋收的时候,又这么来了一下。 地主乡绅们有心抗税,但是面对朝廷凶狠的兵丁,他们没有一点办法。 虽然每年的收益大减,但不是没有办法过下去。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一旦抗税,祖祖辈辈积攒的家业可就都没了。 相比于地主乡绅们愁眉苦脸,愁云惨淡,普通的百姓可就高兴了。 新政的好处他们是真真切切的体会到了。 之前还以为朝廷是忽悠他们的,没想到一切都是真的。 以前交完税,家里的存粮也坚持不了多长时间。 想要活下去,就只能挖野菜或者想其他办法。 现在,家里的存粮足够吃到开春。 这是他们以前想都不敢想的。 经此一事,百姓们对新政无比欢迎。 朱棣得知后,也是笑了出来。 忍不住跑去和媳妇儿炫耀。 …… 时间流逝,光阴流转。 转眼间,永乐十一年便结束了。 杨轩还在蜀地,没有返京。 蜀地作为天府之国,虽然夏收没有多少粮食,但秋收,却是获得了丰收。 杨轩也不用担心百姓没有粮食过冬。 在杨轩和铁铉等人的治理下,蜀地的民生经济也恢复到了以往的水平。 永乐十二年夏收结束,粮食再次丰收。 除却给百姓留足存粮外,官仓也得到了补充。 布政使司衙门。 杨轩看着面前的一众官员。 “接下来你们按照本侯所制定的政策治理蜀地就不会有什么大问题。” “临走之前,本侯再告诉你们一句话。” “尔食尔禄,民脂民膏,下民易虐,上天难欺。” “望尔等能够谨记!” ……喜欢长生:我在大明被徐达捡回家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长生:我在大明被徐达捡回家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最新小说: 原始至尊化修罗 西游天庭小兵,直播震惊蓝星 蛮荒帝尊 修仙美食摊,出摊就爆火 吞天魔道诀 苟在明末之自古英雄出少年 殒神传说 君风 我,盘古亲弟,在洪荒无法无天! 凡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