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完小朱瞻基,杨轩又带着他在京城到处逛了逛。 天黑前送他回了东宫。 三日后,朱棣正式宣布了对北征有功将士的赏赐。 首先就是宁王朱权,给他的赏赐主要还是钱财。 另外给他的几个女儿都册封了郡主,赏赐了一大笔钱。 年龄够的,赐婚。 朱权的儿子很少,本来有三个,但是二儿子早夭,现在只有两个儿子。 嫡长子早在永乐初年,朱棣就册封他为世子,现在这还活着的小儿子,朱棣顺势册封郡王。 此次封赏,朱权很满意。 主要是他已经学会了识时务。 其次杨轩、朱高煦等人被赏赐了不少钱财。 还有一些将领,该升官的升官,该发财的发财。 大体上,大家还是很满意的。 唯一有意见的,应该就是户部尚书夏原吉了。 朱棣花钱大手大脚,这每年的财政收入,根本不够花。 给夏原吉愁的,一下朝就去跟朱棣诉苦。 说自己这户部尚书没法干了。 朱棣能怎么办,夏原吉的能力是有目共睹的,朝廷还真少不了他这个户部尚书。 没办法的朱棣只能好言劝说,顺便画画大饼。 然后从自己的小金库中拿出一些钱,交给夏原吉,充实国库。 这才将人哄走。 御书房,朱棣生着闷气。 也没心思处理事物,感觉哪哪都不得劲儿。 想了想,又让人去把杨轩叫来,跟自己聊会儿。 良久。 “啥事儿啊,我这回家刚躺下,就被你叫过来了。” 杨轩进来,行完君臣之礼,便开口问道。 “国库没钱了,刚刚夏原吉又从我的内帑挖出去一笔钱。” 朱棣一脸肉疼道。 “我当啥事儿,就这啊!”杨轩找了个位置坐下,随口道。 “什么叫就这,没钱了,朝廷没钱了!” 朱棣有些生气。 “谁让你花钱大手大脚的。”杨轩翻翻白眼。 今年五十万大军北征,花费巨大。 回来之后赏赐抚恤,又是一大笔钱。 国库直接被掏空了。 别看这些年财政收入比洪武朝翻了翻,但是朱棣花的多,一年下来也没多少结余。 “你就是站着说话不腰疼。”朱棣反驳。 随后语气也认真了起来:“现在离过年也就两个月时间了,过年怕是连红包都发不出来了。” “你赶紧给我想想办法。” 看得出来,朝廷确实很缺钱。 “我能有什么办法,无非就是开源节流罢了!” 杨轩摊摊手。 “对了,《永乐大典》修了好几年了,现在怎么样了?” 杨轩想起修书这事儿,问道。 这个名字是朱棣去年起的,杨轩觉得他是为了彰显自己的功绩才取的。 “回来后一堆的事情,还没来得及过问,我现在把人叫过来问问。” 朱棣说道,让人去传解缙。 没多久,解缙到来。 “臣解缙参见陛下!” “平身吧!” “谢陛下!” 解缙起身。 “朕问你,《永乐大典》修的如何了?” 朱棣问道。 “禀陛下!” “《永乐大典》已修完,近两个月,臣正带着同僚们进行复审。”解缙回答。 这部书已经修了五年了,再加上朱棣不遗余力的支持。 五年时间,不短了。 “既已修完,为何不禀报?”朱棣问道。 “禀陛下,《永乐大典》可谓是古今第一奇书,它应该是完美的。” “臣不希望它呈现在陛下面前的时候,有任何一点点的瑕疵。”解缙回答道。 闻言,朱棣露出满意的笑容。 “不错,你很用心!” “这都是臣分内之事。”解缙谦虚了一句,但还是能看出他眸子中的得意。 朱棣没有在意这点小问题。 有才华的人,骄傲是应该的。 他又问了解缙一些问题,最后嘱咐:“抓紧时间,尽早复审完,朕要亲眼看到你口中完美的《永乐大典》。” “臣遵旨!” 解缙兴奋的退了下去。 御书房中又剩下了杨轩和朱棣两人。 “刚才的话你也听到了,你有什么想法?”朱棣道。 “我刚刚想了想,既然《永乐大典》已经修完,那今年过年,就赏赐群臣《永乐大典》吧!”杨轩道。 “你怎么想的,这能随便赏赐?” “而且《永乐大典》的规模你又不是不知道。”朱棣黑着脸。 《永乐大典》全书共两万两千八百七十七卷(目录六十卷),一万一千零九十五册,约3.7亿字,汇集古今图书七八千种。 无比庞大,放在一起能堆满整座房子。 杨轩提议让他赏赐臣子《永乐大典》,这不是为难人吗? 更何况他为了修这部书,耗费了多少人力物力,赏赐出去,自己岂不是给他们做了嫁衣? 听到朱棣的话,杨轩有些无奈。 这人啊,身上有着绝大多数皇帝的通病。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他觉得《永乐大典》还是应该扩散开来的好。 《永乐大典》内容包括经、史、子、集,涉及天文地理、阴阳医术、占卜、释藏道经、戏剧、工艺、农艺,涵盖了中华民族数千年来的知识财富。 无比的珍贵。 如果只有一部,那么一旦损毁,将是整个民族的损失。 他想了想,在脑海中组织了一下语言。 “我说的赏赐,不是让你把正本赏赐出去,而是挑选其中的一部分,刊印出来,用来赏赐。” “《永乐大典》的珍贵程度,不用多说,在文官们的眼中,这比稀世珍宝还要珍贵。” “哪怕只是赏赐他们其中一册,他们也会感恩戴德。” “用来鼓励群臣,再合适不过。” “而且有了第一册之后,他们就想要第二册,这个时候,我们再刊印出来售卖,则可增加朝廷的收入。” 听完杨轩的话,朱棣却是皱起了眉。 他并不想让《永乐大典》流到民间。 对此,杨轩只能耐心跟朱棣解释。 “《永乐大典》确实是旷世奇书,是留给子孙后代最大的财富。” “但是如果只有一部的话,遗失、损毁的概率就太大了。” “正好,我还想建议你再弄个副本,留给后世皇帝。” “正本到时候做你的陪葬品就行了。” 被人当着面讨论自己死后的事,确实不是什么好的体验。 朱棣的脸色黑如锅底。 “总之,多刊印一些,流落民间也好,赏赐给官员也好。” “我们要尽最大的可能让《永乐大典》能够流传至后世。” “这是功在千秋的事。” “狡兔还有三窟呢!” 接着杨轩又拿很多典籍遗失的事举例子,就是让朱棣明白,《永乐大典》对于整个民族的意义,对民族数千年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行吧,我知道了。” 朱棣认真思考过后,还是决定听取杨轩的建议。 在为《永乐大典》搜集资料的过程中,朱棣也发现了有些典籍在漫长的历史当中或毁于战乱,或遗失。 多次为之遗憾! 朱棣也不想自己花费巨大人力物力编纂的《永乐大典》无法流传到后世子孙的手里。 那样的话,他怕是能气的从棺材里爬出来。 “这些事,说起来轻巧,但都是花钱的事。” “朝廷的财政,你现在也知道了。” 计划很好,但现实也不能不顾。 回血的事儿,还早的很。 杨轩坐在椅子上沉思。 好一会儿,他开口道: “秋粮已经征收,现在也花得差不多了。” “今年的收入就只剩下两个市舶司的关税了。” “应该可以顶一顶。” 夏粮和秋粮,现在基本上都换成宝钞和白银了,减少了贪污,增加了朝廷的收入。 不过,几十年下来,宝钞不可避免的会贬值。 适当的增发宝钞,可以使大明的经济更繁荣。 当年杨轩编写的那本关于宝钞的小册子,朱棣朱高炽他们的都读过,知道不节制的印发宝钞对大明的危害。 所以朱棣一直感觉钱不够花,束手束脚的。 “《永乐大典》复审完后,刊印出售应该都是明年的事了。” “嗯…明年的经济,应该能好一点。” “算算时间,郑和率领的船队,明年就能回来了。” “应该能带来不少收入。” 郑和是永乐七年三月出海的,现在时间过去了一年半多一点。 这次去的地方更远,不过永乐九年下半年应该就能回来了。 “那就这样吧,今年能省就省。” 朱棣也没什么好办法。 好在数年时间,运河已经疏通的差不多了,以后南方运到北方的粮食,能节省很多不必要的损耗。 同时朝廷也不用再花几十万,上百万两疏通运河了。 这么一想,朱棣的心情就好多了。 察觉到朱棣的情绪变化,杨轩也不知道朱棣又想到了什么好事。 只能暗自腹诽一声神经。 “对了,交趾的事,老大和姚广孝已经做好计划,并且初步实施了。” “但是吧,还是太仁慈了。” “不过这倒也符合老大的性子。” “仁厚嘛!” “所以我打算让老二来负责这件事,你觉得怎么样?” 朱棣回头看向杨轩,话题跳跃的很快。 “不怎么样。”杨轩摇摇头。 他明白,交趾的这个计划,有伤天和,谁负责,谁最后就要背锅。 朱高炽是太子,素来仁厚,若让他将这个计划负责到底,对他的名声损害很大。 毕竟,这个计划要杀很多人,还要发配很多读书人到交趾教化当地人。 得罪了读书人,口诛笔伐都是轻的。 关乎身前身后名,所以朱棣才打算趁着计划刚开始,就换掉朱高炽。 让老二朱高煦接手。 他可没有老大朱高炽那么仁厚,让他负责这个计划,到时候交趾必然人头滚滚。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同样朝堂上也会有不少文官被发配流放到交趾,这就是一个得罪人的事。 计划成功之后,必然会背上骂名。 最重要的是,一个嗜杀之人,是当不成储君,坐不上那个位置的。 同时失去读书人的支持,也是必然的。 朱棣这么一搞,可谓是一石三鸟。 杨轩并不知道,朱棣还有更深层的用意。 借此机会,打压太子党中的那些文官,遏制他们的发展速度。 直接一石好几鸟。 “要不,还是我来负责这个计划吧!”杨轩想了想,又道。 他不怕背上骂名,也不怕得罪人,毕竟他的名声本来就不怎么好。 当然,保护老二也是一方面。 小老二七八岁的时候就来到京城学习,是他看着长大的。 投入的感情也不少。 他不能看着朱老四这么坑儿子。 “你?”朱棣审视着杨轩,好像听到了什么奇怪的事。 毕竟一直以来,杨轩都是不喜欢管事的,基本上都是能躲就躲,能推就推。 今天怎么了? “对,没错。” “这个计划是我提出来的,我来执行是最合适的。”杨轩点点头。 “不行。”朱棣摇摇头。 杨轩的身上,还兼任着太子少傅,妥妥太子党。 让他来负责,那自己打压太子党的计划怎么办? 被朱棣拒绝,让杨轩有些意外。 他猛然意识到,朱棣这个调整,并没有他想的那么简单。 他蹙起眉头思索。 太子,汉王…… “你要动太子党?” 他倏地看向朱棣。 “既然你猜出来了,那我也就不瞒你了。” “没错,我就是要打压太子党。” “我在外出征的这半年里,文官的发展势头有些大。” “再不遏制一下,谁知道会发生什么事?” “就投靠老大的那些个文官,背地里都是什么样的人,他真的了解过吗?” “趁着这个机会,我帮他清理一下蛀虫。” 朱棣见瞒不住杨轩,索性也说开了。 “所以你就坑老二?” “你应该知道,这件事有多么得罪人,最后还要背上骂名。” 杨轩坐直身子。 “我知道。”朱棣点点头。 “他可是你儿子啊!” “所以他才是最合适的。” “不管他最后做的怎么样,就凭他是我儿子,也不会有事的。” “你…” 杨轩气的不行。 “你不是支持老大嘛,正好老二负责交趾的事,得罪人的事,背骂名的事都让他做了。” “彻底断了他的心思。” “不挺好的嘛!” 朱棣看着杨轩,道。 …… 卡文了兄弟们。喜欢长生:我在大明被徐达捡回家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长生:我在大明被徐达捡回家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