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带回来的那些种子,杨轩留下了一点种在了自家院子中。 剩下的则是在城外的庄子中开辟了一块试验田,又调了一些研究粮种的研究人员。 如此,架子便搭起来了。 将事情交代下去之后,杨轩基本上就放手了,他只管大方向。 毕竟,种子种下去之后,生长也是需要时间的。 十数日后,礼部请示朱棣何时召见各国使臣。 朱棣下旨下月初接见,活动交由礼部主办。 要求要彰显天朝上国的大气与威严。 礼部尚书领命。 之后,户部尚书夏原吉上奏,郑和从海外带回来的金银等物已经运抵京城,但香料,玉石等物还在出售中。 朱棣觉得半个月都过去了,还没有完事儿,效率太低了。 于是催促夏原吉加快速度。 毕竟关于这些银子的去处,他都已经打算好了,现在就等银子到账。 至于已经运回来的金银,朱棣只给户部留下了点零头,剩下了全部充入内帑。 这下可惹了众怒。 毕竟,各部门也在盯着这笔钱。 要知道,郑和出海的钱可是国库出的。 现在好不容易看到回头钱了,结果没他们什么事儿了。 这谁能忍? 朱棣的性格很像老朱,在他看来,不管是国库,还是内帑的钱,那都是自己的钱。 不过国库的钱自己想要支配,就得跟文官扯皮。 相比于此,内帑的钱,自己想要用,就没那么多烦心事儿。 对于朝臣们反对的谏言,朱棣根本就不听。 强硬的将钱收归内帑之后,直接退朝。 这种近乎无赖的做法,引起的后果就是官员们的请辞。 好在太子朱高炽及时安抚住了百官,才没有影响到朝政。 但,百官对于朱棣的意见却没有减少,现在只是藏在心里罢了。 朱棣也察觉到了这一情况,他将杨轩召进宫商议对策。 “这些个狗东西,一天天就知道盯着朕的钱。” “不算是国库还是内帑,有什么区别吗?” “还用请辞来威胁朕?” “谁给他们的胆子?” “朕看,就是太子对这些个文官太好了。” “朕这两年对他们也太好了。” 御书房中,朱棣叉着腰,原地踱步,骂骂咧咧。 杨轩也不说什么,等到朱棣发泄的差不多了,他才开口。 “这事儿,主要责任还是在你。” “什么?” “责任在我?” “我有什么责任?” “我的责任就是对文官太过放纵。” 朱棣的态度很坚决,脸色也不好看。 “你把国库当做私人的,就是错。” “国库的钱,是国家的。” “内帑的钱,才是你的。” “二者不可混为一谈。” 杨轩纠正道。 “你也觉得我错了?”朱棣看着杨轩。 “出海的花费是从国库出的钱,现在看到回头钱了,你想全部划入内帑,百官岂能答应。” 杨轩道。 “这又不是他们的钱,我为什么要经过他们的同意。” 朱棣不服。 “这是国家的钱,不是谁的钱。” 杨轩轻轻摇头,再次纠正。 “你如果一直这么干,只会君臣离心离德。” 朱棣沉默。 其实他心里什么都清楚,只是性格如此。 他不喜欢文官,对文官也不怎么信任。 如果财政大权落入文官手中,这对他来说是极大的掣肘。 “那你说怎么办?” “但我得提前告诉你,出海赚的钱,我是不可能转交国库的。” 朱棣说道。 “先把出海花费的一百多万两转交给国库,这应该没问题吧!” “这倒是可以考虑。”朱棣点头。 不能和文官闹得太僵,这一点他还是知道的。 “另外,下西洋这么赚钱,也不能让国库一点收入都没。” “而且郑和所率领的船队虽然庞大,但终归无法满足海外的需求。” “我们可以放开限制,重开市舶司,让民间海商也可以出海贸易。” “如此,便可收取关税,充实国库。” “相信大多数官员不会反对。” “若依旧反对,很可能跟走私的海商有勾结。” 杨轩缓缓说道。 “这样,会不会影响到船队的收入?”朱棣问道。 这个问题他是比较关心的。 他觉得,还是垄断生意比较好做。 “一开始是不会的。” “海外市场庞大,短时间是无法满足的。” “就算有影响,恐怕也是十几年,甚至几十年之后了。” 杨轩解释道。 “这就好。”朱棣微微颔首。 但随之而来又有一个问题。 那就是洪武朝的时候老朱施行的海禁政策。 朱棣登基之后,废除了建文朝的政策,恢复了洪武朝的政策。 若是重开市舶司,那就是违背了老朱定下的海禁政策。 有违祖制! 同样,百官也会用其他理由来反对。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毕竟,不少人利用走私收受贿赂,市舶司一重开,他们的收入会锐减。 朱棣说出了他的顾虑。 对此,杨轩只是冷笑一声。 “祖制?” “太祖定下规矩,贪污六十两者剥皮萱草。” “这满朝文武,又有几人清清白白?” “谁谈祖制,那就查他。” “祖制又不是只对皇帝管用。” 这个世界并非只有黑白两种颜色,还有第三种颜色,灰色。 这个所有人都知道,朱棣也清楚。 只要不过分,他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毕竟,他们老朱家给的俸禄确实不高。 虽然洪武朝经过了几次俸禄调整,但对底层官员来说,也就勉强够使。 想要吃好喝好,顿顿有肉,那是不可能的。 “你说的不错,谁谈祖制,就搞谁。” 朱棣笑道。 “不过话又说回来,市舶司要开几处,开在哪里?” “关税又收多少呢?”朱棣问出了几个关键问题。 “嗯…福.建可以开一处,江浙之地也可以开一处。” “暂时两处就够了。” “毕竟,洪武朝后期裁撤市舶司后,很多官员要么被太祖砍了,要么调往他处。” “人手一时间也没有那么多。” “需要慢慢发展。” 杨轩想了想,道。 “至于关税,一开始可以定的高一些。” “如今大明的货物在海外深受欢迎,一两银子的东西在海外能卖到十两银子以上,若按照商税的三十税一,能有多少?” 杨轩又道。 “你想定多少?” ……喜欢长生:我在大明被徐达捡回家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长生:我在大明被徐达捡回家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