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朝廷现在实在是缺乏人数。 而此次伤害咱们大宋百姓的国家,又达到了几十个。 朝廷目前的人才储备,只能基本稳定地方。 想要保证百姓安居乐业的话,恐怕不行啊。” 一听赵鼎这么说,刘禅怒道: “那怎么行? 那些百姓也是朕的子民。 以前朕力有不逮,无奈让他们沦落在恶徒的统治之下。 现在朕有能力把他们从恶徒的手中解救出来,岂能不让他们安居乐业?” 刘禅一怒,赵鼎赶紧说道: “官家息怒,臣也想使他们安居乐业。 但目前朝廷实在是没有那么多的人数啊。” 赵鼎这么一说,刘禅郁闷的位椅子上一靠,叹气道: “哎,这可怎么办呢? 一想到好不容易把那些百姓解救出来,却不能让他们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朕这心里就......” 说到这里,刘禅伤心的都哭了。 一看刘禅眼泪都下来了,赵鼎赶紧出道: “官家,臣倒是有一个权宜之计,就是不知当讲不当讲。” 他这么一说,刚刚还在哭的刘禅马上就止住了哭声。 “哦? 快说,只要能让朕的百姓安居乐业,朕什么办法都愿意一试。” “官家,臣的建议是,既然我们目前人手不足,不如借用一下其他的力量。” “哦? 借谁的力量?” “商贾!” “商贾?” “对! 正是商贾。 臣以为,待孟都和胡铨二位将军惩治了恶徒之后,朝廷派遣官员过去,维持基本的秩序。 而那些与稳定民生相关的事情,可以借助商贾的力量来完成。 比如说与民生关系最大的粮食、衣服、生活品等物资,都可以由那些商贾们来提供。 甚至,官道的修筑、水井的挖掘等等,也可以由他们来做。” 赵鼎这句话说出来之后,满殿的大臣们眼睛一下子就亮了。 他们等的就是赵鼎这句话。 有了这句话,也就意味着他们家里的商行可以介入当地的战后重建。 无论是参与物资供应,还是工程建设,都能为他们带来大量的利润。 更重要的是,从一开始就参与进去,占据了优势地位之后,以后的商贾想要再参与进去,那可就没那么容易了。 换句话说,占据了有利的生态位之后,就拥有了一个源源不断的财源。 因此,赵鼎说完了之后,他们全都眼巴巴的看着刘禅,希望他赶紧应下来。 结果,刘禅听完之后却是皱起了眉头。 “爱卿说的确实有道理,有了商贾们的帮助,确实可以让我们快速的稳定地方,让百姓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 可是,大家都说商人重利。 要是他们在这个关键时刻哄抬物价的话,岂不是坏了朕的大事?” 刘禅这么一说,那些早就准备好了商行,随时准备出发的大臣们,一下子就急了。 “官家您放心,商人虽然重利,但更重义。 此次跟随朝廷大军出海,不仅仅是经商,更是帮助朝廷重建地方。 官家您放心,他们绝对不会哄抬物价的。” 一个人站出来之后,其他人马上就开始附和。 “是啊是啊,官家您就放心吧,绝对不会出现您说的情况的。” 看到站出来的一堆的大臣,刘禅脸上明显的犹豫了。 看到他犹豫,大臣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脸上都不由的露出了笑容。 这事儿,成了。 结果,还没等他们高兴呢,刚刚还在犹豫的刘禅突然开口说道: “还是不行! 这件事情太大了,朕还是觉得不放心。” 说完了之后,他就看向了赵鼎。 “爱卿,你还是想想办法吧,朕还是觉得把这么重要的事情交给商贾去办,有点儿不放心。” 他这么一说,众人顿时心里一凉。 不是说好了我们不再死盯着土地,你给政策让我们搞工坊的吗? 难道,之前是骗我们的? 就在众人愁着该怎么办之时,只见赵鼎为难的说道: “官家,臣其实也不是太放心,可是朝廷实在是没有人手啊。” 一听赵鼎这么说,大臣们顿时在心里大呼,赵相真是个好人啊。 一边夸着赵鼎,大臣们一边赶紧附和道: “官家,您也看到了,朝廷实在是人手不够。 现在只有借助商贾的力量,才能快速的把这件事儿给做下来。 而且,商贾们最重视的就是信誉,他们是绝对不敢随意哄抬物价影响朝廷大事儿的,您就放心吧。” 听到大臣们一个个都这么说,刘禅的表情差点儿没纠结成麻花儿。 一直纠结了快一刻钟,他还是没说话。 眼看场面就这么冷了下来,大臣们心里都快急死了。 一直在冷眼旁观的岳飞,眼看火候已经差不多了,他便出列说道: “官家,如果臣有办法让这些商贾们乖乖听话,帮着朝廷重建海外那些地方,您是不是就可以允许他们跟随大军出海了?”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听到岳飞这么说,刘禅马上一脸惊喜的看向了他。 “爱卿你有何好办法? 只要你有办法来规范商贾的行为,朕马上就同意刚才赵卿的方案。” 听到刘禅这么说,大臣们纷纷看向了岳飞,想听听他有什么好办法。 感觉到众人落在自己身上的眼光之后,岳飞拱手说道: “官家,臣以为可以在市易司之外,再另设一物价司,并制定相应的物价法。” “物价司? 物价法?” “对! 物价司根据每一种商品的成本以及市场供应情况,定期为每一种商品制定出相应的指导价。 商贾经营的商品,只能在指导价规定的浮动范围之内进行售卖。 如果超出了规定的浮动范围,则属于违反物价法。 一旦发现违法,物价司可根据物价法进行处置,最高可处以......极刑!” “什么? 极刑?” 等岳飞把最后两个字儿说完之后,大臣们纷纷傻眼儿了。 成了物价司,他们其实没什么意见。 因为大宋已经有了市易司,管的就是交易那档子事儿。 但这些年执行下来,其实也没那么严格。 而且,处罚也没那么严重,大多是罚款了事儿。 顶多也不过全家流放而已。 所以,新成立一个物价司,虽然也算是给大家戴了个紧箍咒,但这个紧箍咒其实也没那么难受。 可是,这怎么连极刑都搞出来了? 那怎么行?喜欢不写出师表,你北什么伐呀!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不写出师表,你北什么伐呀!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