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098章 1093【吾乃士子,非师僧也】
杨稷、白琪联手辟佛的消息,传得比段誉前往洛阳的速度还快。
段誉一家子刚到长江,云南辟佛就已通过四川电报报告朝廷。
准确来讲,那已经不止是辟佛,但又还未达到灭佛的程度。甚至杨稷、白琪还扶持大理禅宗,一边提着刀子搞镇压,一边让禅宗去跟密教斗。
无论是大理密教还是上座部佛教,在杨稷看来都属于妥妥的异端,偏偏这两派在云南实力最强。
也就禅宗还属于可利用对象,至少杨稷跟禅师聊起来,不会因为观念冲突当场翻脸。正好禅宗在云南又比较弱势,因此短期内可以互相配合,一儒一佛联手进行教化,比单独用儒学更容易让百姓接受。
“我有功无罪,为何要抓我?我不服,我不服!”
董明寿歇斯底里大声叫喊。
是他关键时候带兵夺了大理南城门,把疾追而来的大明骑兵迎进城,可以说有献上大理国的都城之功。
而且,他家还世袭大理密教首领,也可视为大理所有读书人(释儒)的宗师。
有功劳又有名望,董明寿觉得自己稳了。
谁知朝廷的赏赐还没下来,他就被白琪派人从家里当众抓捕。
一群释儒打不过官兵,纷纷绕去大门那边,把董家宅邸内院的院门给堵住,想要营救他们的精神领袖。
“旦有拒捕,格杀勿论,你们在等什么?”范汝为怒喝。
“杀!”
院内院外的大明士卒,朝堵在院门口的读书人夹击而去。
转眼之间,那帮释儒就被捅死捅伤二十余人,剩下的吓得原地跪倒大呼饶命。
血淋淋的场面,吓得董明寿双腿发软。
他再也不敢说什么,乖乖配合着被明军带走。
董明寿当然知道自己为啥被抓,他当初在洛阳觐见朱皇帝时,就答应了要改革大理密教。
但这段时间他却阳奉阴违,嘴上说着厉行改革,暗中怂恿士子、僧人到官府扎堆请愿,并且暗示各地寺院对于改革糊弄了事。
董明寿认为这样做就够了,明着改革可以给官府面子,暗着不改能维护自己威望。
岂非皆大欢喜?
可他觉得皆大欢喜的做法,却让所有被调来云南的文官怒不可遏。
归根结底,是思想习惯的问题。
大理国的所有读书人,都认为佛儒双修没问题,而且应该更偏向佛学,用梵文注解儒经也没啥大不了。
而被派来云南的文官呢?
他们也默许儒佛双修,但这已经是底线。儒必须排在佛的前面,而且大理密教必须改革,梵文也坚决不允许用来注解儒经!
在董明寿眼里是小事一桩,在大明文官眼里属于十恶不赦!
要知道在另一个时空,大理密教在元明两朝改了又改,已经非常世俗化并且尽量遵守儒家伦理。但到了清朝中期,依旧被文官不断抨击,甚至闹到朝廷由乾隆亲自下令取缔。
文官连清朝的阉割版大理密教都难以容忍,如今遇到的是原版怎么可能反应不激烈?
云南已经设省,并且把省会搬去昆明。
此时此刻,杨稷、白琪等人都在昆明那边,林冲却是率军常驻大理,并且把大理城及周边设为半军管状态。
大理知府聂庭训走进来,对眼前的尸体视而不见,喝问道:“董森何在?”
“在……在这里。”
被官兵抓捕的一群人当中,有个二十岁出头的年轻人惊恐应声。
此人名叫董森,董明寿的嫡长孙——他爹已经病故。
如果大明不把大理国灭了,董森将会承袭密教首领之位,被一灯大师册封为“五密栋梁大神通”。相对于列祖列宗的封号,董森这个封号非常垃圾,明显是被高氏打压得极惨。
聂庭训说道:“你祖父要被押去洛阳,等待皇帝陛下亲自处置。在朝廷没有正式下令之前,由你来主持大理密教改革如何?”
董森哪敢拒绝?
他瞟了一眼聂庭训脚边的那些尸体,忙不迭点头:“聂知府让怎么改,我都老老实实照着办,万万不敢有丝毫违背。”
聂庭训又对领兵抓人的范汝为说:“这些读书人,伤者扔到大街上,让他们的亲朋好友领走。至于死了的,全部挂在城门口,贴告示写明罪状,安排专人在那里宣读。”
“是!”
范汝为拱手领命,心想这些大头巾咋全跟疯了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