酿酒总厂的主要产品有两种, 晋陵啤酒、晋陵白酒。以前这两种酒都是在周边城市配额供应, 去年行业内有了新动向, 如果拿到“优质产品”的称号, 会很有利于产品销到外省更广阔的市场。市里很希望晋陵啤酒和晋陵白酒可以名声更响,市场更大,为晋陵市创下一个知名品牌。
啤酒的标准是外来的, 没有什么争议, 也谈不上什么国内标准,相对容易申请,但白酒可是咱们华国的特产, 各省都有驰名中外的名酒,晋陵并非传统白酒产地, 想要拿到“优质产品”称号谈何容易。
下周,由专家组成的评审团就要抵达晋陵,晋陵市政府从上到下严阵以待,轻工局更是将此次创优评审作为年底最重要的工作在抓。
至于林思危,酿酒总厂倒也没把她看得多少重要。无非是要迎接评审团,酿酒总厂要组建一个评审筹备小组,需要一些礼仪人员。
这年头,所有的企业还没有“公关”这个概念,也不懂得企业形象的重要性。
但接待评审小组,这是头等大事,酿酒总厂的相关人员也意识到,接待得好与不好,对自己的品牌创优至关重要。林思危这种又漂亮又大方的小姑娘,当然就是最佳人选。
…
粮校过来实习的人员一共有9个,没过多久,人就到齐了,逐一去谭向梅那儿报了到。
谭向梅领着这些人,一个一个车间走过去。
每个车间的主任都毕恭毕敬地接待,然后将自己部门的实习生留下。
最后一站终于抵达了酿造车间。
酿造车间今年刚刚扩建,新建的糖化设备容量非常可观,有十几个班组,生产工人将近两百位,是酿酒总厂的明星车间。
谭向梅将余下的三个实习生交待给酿造车间,然后又跟酿造车间的主任说,这个叫林思危的,虽然人员实习编制挂在酿造车间,但她要把林思危带走,厂部要借调使用。
酿造车间当然不会有任何意见,一个实习生而已,有没有,他们并不在意。不过是谭向梅把人带过去,过个明路而已。
在酿造车间办了个入职,然后车间主任就跟林思危说,你去厂部好好干,车间肯定会给你一个高分……
得,大家都心照不宣了。林思危等于就是来酿造车间走了个程序。等再回劳资科时,就只剩了她一个人。
谭向梅终于跟她说了实话:“厂部刚成立了品牌创优评审筹备小组,正缺人呢,咱们劳资科的意思,你去筹备小组吧,过几天上面就要来人了。”
林思危终于明白了。酿酒总厂要打造自己的品牌,而她林思危,就是一个十分合格的花瓶。
别以为花瓶就是摆设。完全不是。
林思危这个花瓶,是要经得起碰撞的。
…
按林思危的想法,摆在酿酒总厂评审筹备小组面前的,应该有两项重要任务。第一是取得食品卫生许可证,第二是拿到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的商标注册证书。
然后再谈“创优”。
但实际情况似乎并不是这样。
总体来说,这个创优工作小组本身就很不专业。
所谓的工作组,根本没有专职工作人员。工作组的组长是厂长丁光耀,也就是丁韶武的亲爹,然后接下来的副组长和各种组员,就是酿酒总厂的各个领导……
总之,就没有真正干事的。
林思危被指派到工作组之后,欣喜(不,划掉)——悲哀地发现,其实整个工作组就自己一个人。
谭向梅把林思危带到“创优办”——没错,就是“晋陵啤酒与白酒品牌创优办公室”之后,其实就没人来管她的工作了。
简单说,如果林思危是个能混日子的,从现在起,她就可以自主决定是否上班,组长——也就是丁光耀,如果布置任务,那她就照办;如果组长顾不上这项任务,那她就磨磨洋工,对付到实习结束即可……
这的确是个非常舒适的工作。
但林思危是这种人吗?当然不是。哪怕她并没有认准酿酒总厂这份事业,她也要把自己的实习工作认真完成。
到岗的第一天,她就去了厂长办公室。
做啥 ?堵组长啊。
谁让丁光耀是组长呢?
丁光耀看到林思危,一脸懵逼,甚至问办公室主任,这丫头是谁?
办公室主任也不认识林思危啊,只能私下去找林思危,问,哎,你是谁啊?
听说林思危竟然是粮校来实习的实习工人,是创优办的专职工作人员,办公室主任眼镜都差点掉地上了。
甚至暗示林思危:“姑娘,你是来实习的,主要就是打扫办公室卫生,有文档就归类,没文档就等文档,如果有领导来开会,你帮着倒倒茶,其他的不要横生枝节。”
“哦。”林思危没和他争辩,又悠悠地问:“咱们食品许可证拿到了吗?商标注册下来了吗?”
办公室主任瞥她一眼:“小姑娘问这个干什么?”
“如果都没有,就不怕以后有其他厂家抢注晋陵啤酒和晋陵白酒吗?”
办公室主任不以为然:“这还用注册?就咱们苏省,谁不知道晋陵啤酒和晋陵白酒是咱们晋陵酿酒总厂的产品啊,谁敢冒牌,咱们晋陵轻工局是吃素的?”
得,林思危给酿酒总厂减10分。
第056章 堵人
一个企业的办公室主任, 是最接近权力核心的。某种程度上说,比一些边缘的厂级干部掌握更多高层动向。
所以不用问,办公室主任的想法, 一定就是厂领导的想法。
看来丁韶武他爹的思想也不够解放、对以后的困难预计不足啊。
不过这也不奇怪。以后数十年华国的发展日新月异, 多少新兴的企业风生水起,多少曾经辉煌的企业沉重地走向没落, 能一直保持高远眼光的实属凤毛麟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