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公,名唤着明,他以其慷慨大度、乐善好施而闻名乡里。 在他家中,雇佣了一位名叫王卓的乡民。 王卓此人年轻时性格懒散,不善农耕,家中因此屡次陷入贫困之境。 他虽不精于田间劳作,却拥有一技之长,常能在各种杂务中,找到自己的用武之地,且每次完成任务后,李公都会给予他丰厚的报酬。 有时,王卓家中,甚至到了无米下锅的地步,他便会向李公求助,李公总是毫不吝啬地给予他几升米粮,以解其燃眉之急。 一日,王卓满怀感激地对李公说: “小人我每日承蒙您的厚爱,家中三四口人,因此得以免于饥饿,但这样的日子怎能长久?” “我斗胆请求主人借我一石绿豆作为本钱,希望能做些小买卖,改变家中的困境。” 李公听后,欣然应允,立即将绿豆交付于他。 一年多的时间过去,王卓非但没有偿还绿豆之资,反而连本带利,亏得一干二净。 当李公问及此事时,王卓只能苦涩地表示,绿豆已经亏空殆尽。 李公深知其家境贫寒,便也未曾催讨,将此事轻轻放下。 李公平日里喜爱读书,常常寄居在附近的一座清静寺庙中,以书为伴,远离尘嚣。 转眼间,三年多的时间匆匆流逝。 一日,李公在梦中竟见到了王卓,只见他神情凝重地走来,说道: “小人我欠下了主人的绿豆钱款,今日特来偿还。” 李公闻言,连忙宽慰道: “你若真要偿还,那平日里你从我处得到的种种帮助与恩惠,又该如何计算呢?” “这些其实你都不必挂怀。” 王卓听后,面色更加凝重,他认真地说: “话虽如此,但人生在世,若有所为而受人之惠,或可不必过分计较;” “但若是无缘无故地接受了人家的资助,即便是升斗之微,也绝不应有所隐瞒,更何况是如此大的恩情呢!” 言罢,王卓便转身离去,留下李公在梦中沉思。 次日醒来,李公对梦境中的情景,感到既疑惑又感慨。 不久之后,家中仆人前来禀报,说夜里家中的母驴生下了一头健壮的小驴驹。 李公听后,心中忽然一动,仿佛有所领悟: “这小驴驹,是王卓来偿还我的绿豆之债吗?” 又过了几日,李公归家,见到那头小驴驹时,便开玩笑地呼唤它的名字为“王卓”。 小驴驹仿佛听懂了一般,欢快地奔向李公,那神情中,带着几分熟悉与亲昵。 从此以后,这头小驴驹便以“王卓”为名,成为了李公家中的一员。 某日,李公骑着“王卓”前往青州办事,途中被衡王府中的一位内监看中,愿以高价购买这头小驴驹。 双方经过一番商议,但价格始终未能谈拢。 恰在此时,李公因家中急事,不得不匆匆返回。 又过了一年多,小驴驹在与其他雄马同槽共食时,不慎被咬伤筋骨,伤势严重,几乎无法治愈。 就在李公为此愁眉不展之际,一位牛医主动上门求见,表示愿意接手治疗小驴驹,但需要时日慢慢调养。 李公见牛医言之凿凿,便同意了他的请求。 数月之后,牛医终于将小驴驹治愈,并以一千八百钱的高价,将其售出。 售出后,牛医信守承诺,将所得钱财的一半赠送给了李公。 李公接过那笔钱,心中豁然开朗——那笔钱的数目,竟恰好等同于当年他借给王卓的绿豆之资! 这一刻,李公深刻体会到了“昭昭之债,冥冥之偿”的玄妙与神奇。 他意识到,世间万物皆有因果循环之理,那些看似无意的善举与帮助,最终都会以某种方式得到回报。 这个故事,不仅是对李公慷慨好施的美德的颂扬,更是对世间“善行必有善报”的深刻启示。 译者的话: 再看看如今,社会上一些所谓的“老赖”们,他们心安理得地享受着别人的血汗钱,却想尽各种办法逃避还款责任。 这些人,不仅没有丝毫的道德底线,甚至连基本的良心都丧失殆尽。 相比之下,古代人的思想和行,为真是令人钦佩不已。 他们虽然生活在物质匮乏、科技落后的时代,但内心却充满了诚信与担当。 而我们现代人,尽管拥有先进的科技手段,和丰富的物质财富,却在精神层面上,远远不及古人。 面对这样的现实,怎能不让人痛心疾首?喜欢白话连篇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白话连篇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