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留守潼关的,正是鲜于仲通的儿子和心腹。 他们站在城头,远远地看着鲜于仲通狼狈不堪地逃回来,心中不禁涌起一丝犹豫。 然而,当他们听到鲜于仲通声嘶力竭地呼喊着打开城门时,他们的迟疑瞬间被打消。 至于太子李琮,来了潼关近一个月,对军队的影响力微乎其微。 于是,潼关城头的将士们稍作迟疑后,果断地下令打开了城门。 城门缓缓开启,发出一阵沉闷的嘎吱声,仿佛是这座古老城池的叹息。 鲜于仲通如丧家之犬般,带着最后的一千多残兵败将,跌跌撞撞地冲进了城门。 他的脸色苍白如纸,额头上豆大的汗珠滚滚而下,仿佛刚刚经历了一场噩梦。 与此同时,安庆绪和田乾真率领的六万多叛军如饿虎扑食般,顺利地冲进了潼关。 他们喊杀声、欢呼声震耳欲聋,让人不寒而栗。 相比之下,驻守城内的官兵不过才三万多人而已,而且他们的战力犹如土鸡瓦狗,远低于叛军。 面对如此强大的敌人,城内的官兵们顿时陷入了恐慌之中。 更糟糕的是,鲜于仲通进城之后,犹如惊弓之鸟,完全失去了理智。 他直接聚集了近万名从剑南道带来的嫡系人马,如漏网之鱼般,从另一头逃出城,往剑南道方向仓皇逃窜。 这些人都是他的亲信,他宁愿舍弃潼关,也要保住自己的性命和势力。 安庆绪急于控制潼关,杀入关中,以防范裴徽的大军如潮水般从洛阳杀过来。 因此,他根本无暇顾及去追击鲜于仲通。 他下令叛军迅速占领潼关的各个要点,巩固防线,准备迎接裴徽的进攻。 而那三万多官兵,在叛军的猛烈攻击下,很快就土崩瓦解,潼关落入了叛军之手。 …… …… 潼关陷落的噩耗第一时间传到了洛阳。 裴徽静静地伫立在洛阳宫城的观星台上,他的身影在苍茫的暮色中显得有些孤独和寂寥。 他极目远眺,目光穿越层层云雾,落在西方天际那最后一抹残阳之上。 那残阳宛如猩红的血迹,触目惊心,仿佛是潼关城破的惨烈景象在天空中的映照。 秋风如凌厉的鞭子,无情地抽打在他的鬓角,卷起几缕未束紧的发丝,在风中肆意飞舞。 “潼关被安庆绪攻破了,鲜于仲通领着一万残兵如丧家之犬般逃往剑南道去了,太子李琮按照殿下的旨意,已让其暂时销声匿迹。”严庄步履匆匆地走来,他的声音低得如同蚊蝇,仿佛生怕这消息会引起更大的恐慌。 “不到两个时辰,消息就如飞鸟般传到了。”裴徽的眉头微微一皱,但他的声音却依然平静,没有丝毫波澜,更无半分惊愕之意。 他的手指在汉白玉栏杆上有节奏地轻轻敲击着,发出清脆的声响,仿佛在弹奏一首神秘的乐章。 “而鲜于仲通果然如本王所料,是个中看不中用的绣花枕头。”裴徽的嘴角微微上扬,似笑非笑,但那笑容却如同寒冬腊月里的冰花一般,冰冷而没有丝毫温度,他的眼中更是冷若冰霜,毫无笑意可言。 “速传郭子仪、严庄、熊虎中、冯进军、杜黄裳等人前来议事。”裴徽的声音平静而又威严,仿佛潼关陷落只是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情。 随着裴徽的命令,观星台下的宫灯如璀璨的星辰一般,次第亮起。 这些宫灯散发着柔和的光芒,将裴徽的身影映照得修长而又孤独,仿佛他是一个遗世独立的仙人,不食人间烟火。 裴徽静静地站在观星台上,凝视着长安的方向,口中喃喃自语:“李隆基,你是否会如原本历史上一般……你将如何抉择?” 他的声音很轻,轻得如同风中的落叶一般,仿佛只有他自己才能听见。 半个时辰后,洛阳行宫的议事厅内烛火通明,亮如白昼。 郭子仪等人马不停蹄地赶来,他们的身上还闪烁着夜露的晶莹,显然是匆忙赶来,甚至来不及擦拭身上的露水。 裴徽高坐于上首,他的面前铺开一张绘制得无比精细的军事舆图,这舆图犹如一幅波澜壮阔的战争画卷,上面详细地标注着山川河流、城池关隘以及各方势力的分布情况。 “潼关已失,长安的门户已然敞开。”裴徽的声音低沉而又凝重,仿佛这简单的一句话承载着整个天下的重量。 他的手指犹如一把锋利的剑,从潼关直直地指向长安,那一瞬间,所有人的目光都随着他的手指聚集到了长安。 “安庆绪整编降军后,兵力已如滚雪球般膨胀至十五万之众。”裴徽继续说道,他的眉头微微皱起,似乎对这个数字感到忧虑。 冯进军的眉头紧蹙,宛如一座沉重的山岳,他的声音中透露出一丝焦虑:“殿下,我们是否应当即刻发兵勤王?” 他的话语在空气中回荡,引起了一阵轻微的骚动。 然而,裴徽却缓缓地摇了摇头,他的目光如炬,扫视着在场的每一个人,仿佛能够洞悉他们内心的想法。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明日拂晓,本王将悄然离开洛阳。”他的话语平静而又坚定,让人不禁为之一震。 “郭襄阳率领五千精兵随行,李太白等三人贴身护卫。” “严庄、丁娘则暗中随行,负责情报网络的顺畅运转。” 裴徽详细地安排着行程,每一个细节都考虑得十分周全。 郭子仪悚然一惊,猛地抬头,他的眼中闪过一丝惊愕:“殿下欲往何处?” 这个问题似乎是所有人都想知道的,一时间,整个房间都陷入了一片死寂。 裴徽的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了一抹淡淡的笑容。 他的眼眸中,瞬间闪过一抹锐利的光芒,仿若破晓的晨曦,刺破黑暗。 “本王前往一处足以扭转乾坤之地。”他的声音虽然不大,但却充满了自信和决心,让人无法质疑他的决定。 顿了一下,裴徽一脸肃然地看着郭子仪,郑重地吩咐道:“子仪兄,你与熊虎中率领两万雄兵,佯攻潼关。记住,务必竭尽全力,牵制住叛军,尽可能让他们进入关中的人马大幅减少。” 说完,裴徽转头看向冯进军和杜黄裳,继续说道:“冯进军、杜黄裳,你们留守洛阳,逐步收复河北失地。” 厅内顿时陷入了短暂的沉寂,众人都沉默不语,只有那烛火在寂静中噼啪作响,仿佛是在为这紧张的氛围增添几分神秘的色彩。 郭子仪深吸一口气,声音略微低沉地说道:“殿下此去,犹如深入龙潭虎穴,凶险异常……不如让卑职率领大军随您一同前行,也好有个照应。” 他的担忧并非没有道理,毕竟此次行动充满了未知的危险,而裴徽身边的兵力相对较少,一旦遇到强敌,后果不堪设想。 然而,郭子仪并不知晓,裴徽在长安城和关中还有不少良将和数万大军,这些都是他的后备力量。 所以,尽管郭子仪心中忧虑重重,但裴徽却显得胸有成竹。 只见裴徽嘴角轻扬,露出一抹淡淡的笑容,似乎对郭子仪的提议并不在意。 他从怀中取出一封信函,递给郭子仪,说道:“后续无论本王是否有命令传达,若是局势有变,便依此计行事。” 郭子仪心中虽然充满了疑虑,但他对眼前这位殿下的能力和智慧有着深刻的了解。 尽管殿下年纪尚轻,但他向来以深思熟虑、谋定而后动而着称。 因此,郭子仪决定不再多言,而是静静地聆听裴徽的安排。 说是议事,实际上更像是裴徽将早已精心策划好的计策进行详细的布置和部署。 他的每一句话都条理清晰,每一个决策都经过深思熟虑,让人不禁对他的智谋和果断深感钦佩。 就在当天夜里,洛阳城仿佛变成了一头被惊扰的巨兽,开始了紧张的整军备战工作。 士兵们迅速集结,盔甲碰撞的声音在夜空中回荡,旗帜飘扬,灯火通明。 整个城市都被一种紧张而有序的氛围所笼罩。 裴徽静静地伫立在窗前,仰望着那满天繁星。 它们宛如璀璨的宝石,镶嵌在浩瀚的天幕之上,闪烁着微弱而迷人的光芒。 这宁静的夜空与下方忙碌的城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让人感到一种莫名的宁静。 然而,就在这宁静的时刻,李腾空如同鬼魅一般,悄无声息地出现在了裴徽的身后。 她的出现没有引起丝毫的声响,仿佛她本就是这黑夜的一部分。 “裴郎,我们这是要回长安的家了吗?”李腾空的声音轻柔而略带一丝期待。 裴徽微微一笑,转过身来面对她,温柔地说道:“我们在长安的家暂时无法回去了,不过若是路上进展顺利,天工之城的家倒是可以赶得上。” 他的话语中透露出一种淡淡的无奈。 李腾空听后,沉默了片刻。 过了一会儿,她缓缓地开口说道:“或许……圣人此刻正在暴跳如雷吧?” 她的声音平静,但其中却似乎隐藏着一丝调侃的意味。 裴徽微微地摇了摇头,他的眼眸深处,似乎闪过了一丝难以用言语来形容的复杂情感,其中还夹杂着些许的讥讽之意。 “不,”他轻声说道,声音虽然不大,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口吻,“他应该在恐惧。一个坐拥天下的帝王,此时最为惧怕的事情,恐怕就是失去自己的性命了吧。” …… 第二天,晨曦初现,裴徽在郭襄阳一行五千精兵护卫下,悄然从洛阳城中离去,不知所踪。 与裴徽一同前行的,除了那以李太白、李腾空和李季兰组成的保镖三人组之外,还有严庄、丁娘、血眼等一干人等。 他们就像是一群忠诚的卫士,紧紧地跟随着裴徽,寸步不离。 而在严庄和丁娘等人的身后,还各自矗立着一支庞大而神秘的队伍。 这些队伍分别负责情报搜集、刺杀行动以及护卫任务,每一支都犹如庞然大物一般,让人不敢小觑。 与此同时,郭子仪和熊虎中则如同两把锋利无比的利剑,奉命率领着两万人马,如雷霆万钧之势,直逼潼关而去。 而冯进军和杜黄裳则率领着一万人马驻守在洛阳城,遥遥统领着中原和河北等地,肩负起逐步收复那些仍被叛军掌控的城池的重任。 …… …… 长安城的欢庆气氛尚未消散,东西两市依旧张灯结彩,酒肆里歌女婉转的唱词,如夜莺般飘荡在初春的夜空中。 人们沉浸在这繁华热闹的氛围中,尽情享受着和平与安宁。 然而,就在这看似平静的夜晚,一阵急促的马蹄声突然响起,如惊雷般撕裂了这虚假的太平。 “八百里加急!潼关失守!”随着这声嘶力竭的呼喊,一匹快马如闪电般疾驰而来。 马背上的驿卒浑身是血,他的身体随着马匹的奔跑而摇晃,仿佛随时都会从马上跌落下来。 终于,驿卒如断了线的风筝般从马上滚落,重重地摔在地上。 他手中高举的军报在灯笼的映照下,泛着刺目的红光,仿佛是燃烧的火焰。 金光门的守将见状,急忙上前接过军报。 当他的目光触及军报上的字时,双手如筛糠般颤抖起来。 消息如燎原之火,迅速蔓延开来,转瞬间传遍了全城。 …… ……喜欢安史之乱:我为大唐改命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安史之乱:我为大唐改命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