啦啦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1977,开局女知青以身相许 > 第35章 有狼!危险!危险!危险

第35章 有狼!危险!危险!危险(1 / 1)

这一声激动的大喊,立马就把所有正烦躁的编辑们,都给吓了一大跳。 “李英,你喊什么喊啊!吓死个人了。” “你一个刚刚入门的编辑,才加入我们《诗刊》不到两个月,能有什么鉴赏能力啊!” “就是啊!李英,你还年轻,读过的诗还少。 什么诗这么厉害啊! 就让你能一口咬定,能火遍全中国?” “对啊!李英,这种话可不能乱说的。 就是徐志摩再世,他也不能保证写出来的诗能火遍全中国的。” …… 几个平日里和李英不是很对付的编辑,此时都呛声说道。 副主编田间也是皱起眉头,轻轻地训道: “李英,年轻人也应该稳重一点。 如果你作为诗歌爱好者的话,看到好诗,这样激动的行为,并没有什么大错。 但你现在作为我们《诗刊》的编辑,你的审美和感官,就代表着我们《诗刊》的品味与水平。 如果随便一首诗歌,都能让你这样欢呼雀跃地喊着肯定能火遍全国。 在我们编辑部里还好,要是让外人看到了,会怀疑我们《诗刊》的整体诗歌鉴赏水平的。” “可是……田副主编,我这……这首诗歌是真的好啊! 好到我……我都不知道该怎么描述和称赞了。 真的!刚刚我本来已经昏昏欲睡,几乎都要睡着的那一刻…… 拆开了这封信,缓缓地读出了上面的诗句。 立马就感受到一种被希望灌溉,被幸福滋润的感觉。 这首诗里的每一个字,每一个词,都是如此的温暖,是那种所有人都向往的美好。 用一个很时髦的词来说,非常的柏拉图,读完之后,让人的精神世界感受到一股前所未有的充盈感……” 虽然被在座的这些前辈编辑们所质疑。但是李英却一点都没有退缩。 他反而继续侃侃而谈,将自己读到这首诗时的各种感受与体会,全都用唯美的语言给仔细描述了出来。 这样的底气,不是因为他自己,而是因为他手上的这一首《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可以说,是他这辈子读过的最好的诗歌了。 甚至于,李英此时此刻都觉得无比兴奋与荣幸。 这样一首可以传世的诗歌,居然是从自己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编辑手上挖掘出来的。 “嗯?不错啊! 不说别的,单纯是李英刚刚说的这些读后感。 就已经是一篇不错的诗歌赏析了。 只是,不知道这诗歌的原文怎么样,对不对得起李英这么精彩的读后感言了。” 主编严辰也被李英的话语吸引了过来,他点了点头,对李英说道: “这样吧!所有人现在都把手头上的工作停一下。 李英,你把你刚刚看到的那首诗,当众朗读一遍。 既然你说这首诗能火遍全国,那就让在座的所有编辑,来当一当评审。 如果有半数以上的编辑,都认为这首诗歌的水平不错。 那么,我们这一期的主打诗就不用发愁了。 直接就用这首诗吧!” 主编严辰都发话了,自然其他的编辑,哪怕是再看不上新来的李英,也都闭上了嘴。 不过,他们的心里还是对李英充满着偏见。 一个新来的编辑,懂什么叫好诗么? 当然,他们之所以这么集体排斥新编辑李英,根本原因并不是因为她是新来的。 而是李英进《诗刊》是“走关系”来的,其他编辑都是从一些文工单位,或者本身就是有名的作家或诗人。 而李英这个小姑娘,却是以一个“文学诗歌爱好者”的身份,刚刚从大学毕业,就通过关系进入到《诗刊》工作。 这又如何能让他们这些老编辑们心服口服呢? 一个初出茅庐的丫头片子,就能和他们坐在一个办公室里审稿子,简直是拉低了他们这些编辑和文学艺术家们的格调。 他们正等着,群嘲李英这个“走关系”进来的新编辑呢! 然而…… 李英也感受到了大家质疑的目光,以及他们想要看笑话的心情。 可她却丝毫不惧,手拿这样的一首诗,还有什么好怕的呢? 她清了清嗓子,然后吞咽了一下口水,充分调动起情感来,然后用无比激情的声音朗诵道: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前两句念出来,平平无奇。 既不押韵,没有什么文字美。 也没有任何充沛的情感,听完以后,只得到了一个陈述的内容,并没有让在场经验老到的编辑们,起到任何的情绪波澜。 连主编严辰也不满地皱起了眉头来。 毕竟,时间如此紧迫的情况下,李英这个新编辑,竟然用这么一首平平无奇的诗歌,浪费所有编辑的时间。 “哈哈!我就说了嘛!一个走后门进来的,能有什么文学鉴赏水平啊! 就这两句话,我一天能写一百句不重样的。”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浪费时间!你们看,主编脸色可不好,要发火了。 呵呵!就算你是关系户,主编可不管你有多大的背景。 该批评你还是会批评的,一会就等着看那李英,被骂得狗血淋头吧!” …… 编辑们都听到预料中的诗歌,已经在心中给这首诗判了死刑,也把李英当作了真正的笑料来看。 然而…… 李英那不急不缓的声音,突然一下提高了语调,激情充沛地念道: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蹭的一下! 这一刻! 主编严辰立马激动得站了起来。 在场的所有编辑,原本的轻视和百无聊赖,也被一句“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给瞬间激得全身的鸡皮疙瘩都起来了。 前面那两句平淡的“从明天起”,在这最后一句“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对照下,立时充满了一种陶渊明般的田园诗歌空灵感。 “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 告诉他们我的幸福。 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我将告诉每一个人。 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 ………… 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一口气,新编辑李英将剩下的诗歌全部有感情的朗诵完了。 这一次,再也没有一个编辑有空插嘴评价。 这一次,再也没有一个编辑敢小瞧这一首诗歌。 这一次,再也没有一个编辑质疑李英的诗歌鉴赏能力了。 相反…… 此时此刻,所有的编辑,包括主编严辰都无比羡慕起李英来。 这样一首真的可以火遍全国的诗歌,是被她第一个一手挖掘出来的。 这是真正的从屎里淘金了,淘到了可以传世的金子啊! “这首诗,我念完了。 诗的名字就叫做《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念完《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后,李英惊奇地发现,在场的所有编辑都好像被定在了那里。 大家都是一动不动,微微张大了嘴巴,无比惊讶与沉浸其中的模样。 等了好几秒钟之后,所有人才反应了过来。 主编严辰激动得猛拍了一下桌子,大叫道: “就是它了!主打诗有了,就用这首《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李英刚刚说的没错,这首诗是一定能够火遍全国的。 明明没有任何华丽的辞藻,却让人感觉如此清新与流畅。 充满画面感的描述,让人仿佛置身在那一座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房子里。 希望! 幸福! 是真的从诗里的字里行间,传递给了我们每一个人。 太美了! 我现在闭上眼睛,就好像马上就出现在海边一样。 耳边是海浪的声音,眼前是一片片绽放盛开的美丽花朵…… 能刊登上这样的一首诗,是我们《诗刊》的荣幸啊! 我有理由相信,这一首诗同样能帮我们《诗刊》杂志的名声给彻底打出去。 同样的,也会让全国各地的文学青年们,更加地热爱诗歌……” 洋洋洒洒,一向话语不多的主编严辰,这一次竟然一口气称赞了这一首诗足足十分钟。 而所有的编辑们,也都对主编所说的所有评价,都感同身受。 他们可以对李英这个新编辑,充满着偏见与不待见。 但是,对于这样一首绝美传世的诗歌,他们是无论如何都没办法昧着良心,说出哪怕一个字诋毁的内容来的。 “真的是太美了! 或许,这是所有人都向往的精神家园吧!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简简单单的八个字,却能一下就让冰冷的内心,变得温暖了起来。 能写出这样诗句的青年,想必本身就是无比乐观、积极与幸福的人吧!” “李英同志,我收回之前对你说的话。 并且,非常感谢你,也庆幸有你,从这一堆信件当中,挖掘出了这样的一首好诗来。” “今年我们《诗刊》是真的要大火了,有这样的一首诗刊登出去,全国的文艺青年们,都会因此知道我们《诗刊》的。” “主编,就用这首《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当主打诗吧! 我相信在场没有一个编辑不服气的吧!” “呼!通宵加班这么多天,能找到这样一首诗,我们的努力也算没有白费了。” …… 毫无疑问,在场的所有编辑,没有一个提出反对的意见。 主编严辰笑着点点头,不过还是郑重问道: “虽然结果很明显了,但我们还是投票表决一下吧! 同意《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首诗当作下一期《诗刊》的主打诗的,请举手。 反对的,请说出你的理由和原因来。 李英,你等一下负责统计一下票数!” 在主编严辰说完之后,在场的十七名新老编辑,全都齐唰唰把手给举了起来。 开玩笑!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首诗如果还没资格当主打诗的话,那还能有什么诗够资格呢?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正如编辑李英一开始惊叹的那般,这绝对是一首可以火遍全国的诗歌。 李英也非常欣喜地一个个数了过去:“一票、两票……十七票!主编,全票当选。《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全票当选本期的主打诗。” “嗯!那就这么定了。 终于完事了,为了这一篇主打诗,可把我们大家折腾得够呛。 李英,那等一下就你辛苦一点。 把你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解析写下来,作为下一期主打诗后的编者赏析。” 点点头,严辰很满意这个结果,然后又吩咐了李英道。 “啊?主编,我这……我这不够资格吧? 我是个刚来的实习编辑,按照《诗刊》的规矩。 至少也得等我一年后转正成为正式编辑以后,才有资格来写诗歌的赏析吧?” 李英一副受宠若惊的状态,连连摆手推脱道,“再说了!这样一首“伟大”的诗,我实在是没资格给它写赏析的。 在场这么多前辈,都是知名的编辑和诗人,怎么着也轮不到我一个小辈来写赏析的。 主编,我看还是让其他编辑写吧!我是真不敢当啊!” 这一番话,别人看来,李英是自己假谦虚做姿态。 但是李英自己是真这么认为的,她越觉得这一首《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写得好,就越是不敢为这首诗写赏析。 想想就害怕啊! 到时候,这首《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可是会在全国文艺青年群体当中火起来的,自己这个无名之辈,怎么配跟在后面写赏析呢? 到时候,可是要被成千上万人品头论足的啊! 再说了,她因为托关系来《诗刊》上班,已经够惹人眼的了。 父亲告诉她,在《诗刊》内一定要低调和谦虚,对前辈们一定要尊重尊重再尊重。 她又怎么可以,霸占住这么出风头的一个机会呢! 然而…… 主编严辰却摆摆手说道:“你能写好的。别的不说,就刚刚你说的那些话,整理整理,再扩充一些,就够资格了。 我认为,你写的赏析,很到位。 富有年轻人的活力,是我们这些老家伙们,所品味不出来的。 而且……” 说到这里,主编严辰也是突然想到什么,知道李英是怕在老编辑们面前出风头,抢了他们的机会。 于是,又再一次补充说道:“而且,谁说这首《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后面只能跟一篇赏析了呢? 我打算这一次的主打诗赏析,搞两篇吧! 一篇李英写,用年轻人的视角来写,就我刚刚和你说的那样就行。 另一篇嘛!就由葛副主编来写吧! 你的文笔老道,又是知名的小说家,可以尝尝用另一种视角来写这首《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赏析。” 这一下,两篇赏析并行,也算是缓解了一点李英所面临的压力。 而且这样的一份殊荣,说她不想要,那肯定是假话。 “好!既然这样的话,主编,我就试试看。 如果写得不好,您就直接说,千万不要强行用,我真怕到时候赏析的不到位,被全国的诗歌爱好者们给骂惨了。” 李英点点头,接下了这个任务。 而这时,立马又有编辑好奇地问道: “李英,你还没说。 这篇《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作者是谁呢? 又是什么样的身份?是文化工作者,还是学者,还是工人……” “对啊!我也很好奇,能写出这样洒脱幸福的诗歌来。这作者应该还是个年轻人吧?” “不不不!年轻人大多狂妄,哪写得出这种惬意中带着潇洒的诗句来呢? 必定是一名已经历经尘世沧桑的老教授!” …… 正当几名编辑为了诗歌作者的身份而互相猜测与争吵时,李英笑着说道: “这首《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诗歌作者,是一名下乡知青。 真的巧,还是从我们京城下到东北农村的知青。 他叫钟跃进,今年只有十八岁。” “嚯!十八岁,这么年轻啊!” “真是英雄出少年吧!不说别的,单这一首《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就足以让他在我国的诗歌历史上,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尤其是现在这个阶段,我们国家的文艺工作,开始全面复苏提振。 像《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样有希望有能量的诗歌,必然会成为主旋律之一,带起一波诗歌复兴的浪潮来。” “很不错啊!还是我们京城人,那他信中有说他京城家里的地址么? 如果有的话,我们可以先到他家里,把诗歌被刊印的好消息,告诉他的家人呀!” 李英摇摇头:“没有!不过他在来信当中说了,他是个诗歌爱好者。 非常喜欢我们的《诗刊》,迫切地希望,可以加入我们《诗刊》杂志社工作,这是他一辈子的理想和愿望。 他希望我们《诗刊》可以帮他调回京城来,在《诗刊》当一名诗歌编辑。”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咦?这小子的理想倒是挺崇高的嘛!” “想来和我们当同事啊!那他的资格还是差得多,才十八岁太年轻了。 谁家报社会让一名十八岁刚成年的孩子,当编辑呀!” “但好像也不是不行!如果《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真的大火,而作者又在我们《诗刊》当编辑。 一方面能极高的提升我们《诗刊》的知名度,另一方面,是不是也可以给全国的诗歌爱好者们当一个榜样呢? 那就是诗歌写得好,也可以成为一条职业道路。 除了当职业的诗人之外,还可以当诗刊杂志的编辑。 国家已经在考虑放开出版业的限制,未来的各种报刊绝对会如雨后春笋一般,越来越多的。 的确可以尝试着不拘一格,吸收一批文艺青年爱好者们当编辑。” “嗯!我也赞同,反正我们《诗刊》不是还有招人的名额么? 招谁不是招,这个钟跃进同志,能写出《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样的诗歌来,算是很不容易了。” …… 在编辑们激烈的讨论当中,主编严辰最后拍板说道: “贸然让一个十八岁下放的知青,来当我们《诗刊》的编辑,的确是不合适的。 这样吧!我们再稍微等一等。 看看这一期的《诗刊》发表出去,《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首诗歌真正的影响力怎么样? 如果真的能够像李英说的那样,火遍全中国的话,可以考虑让钟跃进同志成为我们编辑部的一员。” …… 散会后,夜已经很深了。 编辑李英骑着女式自行车,一路从《诗刊》所在的农展馆南里10号骑回了自己家住的海军军官大院。 这么晚回来的动静不小,一开门进来,原本睡着的母亲就被她吵醒了。 “是英子吧!怎么才下班啊? 我说你们一个搞文学的《诗刊》,怎么也要加班啊? 我看你比那工厂干活的工人都还累,不就是选点读者来信当中写得好的诗歌么? 用得着这么拼命,成宿成宿的熬夜找么?” 李母嘴上说的虽然是抱怨的话,但心里却是在心疼女儿的早出晚归。 她嘟嘟囔囔地去厨房给女儿热了一碗鸡蛋汤,说道:“早知道,就不让你爸找关系进《诗刊》了。 就在门口的百货公司当售货员多好,人人羡慕你,巴结你。 你自己想要买什么,还有内部优惠价。 多少年轻的小姑娘,最大的理想,就是当百货商店的售货员了。 可是你还偏偏不稀罕……” “我就不稀罕呢! 在《诗刊》当编辑,我就算工作一整天,我都不会觉得累。因为这是我喜欢的工作。 要是在百货大楼当售货员,我一定会无聊死的,哪怕只干一上午,我都会度日如年的。” 李英一边喝着热乎乎的鸡蛋汤,一边拉着母亲的手,说道,“妈!我今天可厉害了。一首非常非常非常好的诗,被我从信堆里给找了出来。” “去去去! 说了三个非常,到底是有多好啊?” 李母取笑道。 “我念给你听……从明天开始……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只看过几遍,李英就能一字不差地背了下来。 李母也是静静地听她念完,开始还不怎么在意,但是越听眼神就越不一样了起来。 原本还有点困意朦胧的样子,后面李母整个眼眸子都亮了起来。 “好!这首诗,写得真好。” 李母忍不住感慨了起来。 “我就说这是首写得非常好,能在全国都火起来的诗歌。” 李英在母亲的面前,倒是一点也不谦虚,得意地说道。 “嗯!写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啊?写得真的挺好的。 我一个不懂诗歌的家庭妇女,听着都觉得好,感觉到了希望,也感受到了幸福。” 李母点点头,很是认可地说道。 “作者叫钟跃进,是我们京城下乡到东北吉省白山市的一个知青,今年才十八岁,比我还小四岁呢! 人家怎么就能这么厉害,写出这么好的诗歌来。” “白山市?那还真是巧了啊! 你表哥叶之飞这次出差,正好去的就是东北军区,就在白山市呢!” 李母笑着说道。 “呀!飞哥什么时候去东北的,我怎么不知道? 对了!这钟跃进同志也想来我们《诗刊》当编辑,主编说等看他这首《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影响力再评判。 如果真的大火了,主编说……到时候带我一起,亲自到东北去一趟,考察一下这位钟跃进同志呢! 顺带由我对他进行一番采访,到时候,妈妈,你找空把飞哥在东北白山市的地址和电话问来。 到时候我和主编去东北,也有个熟人不是?” 李英也是一阵惊喜地说道。 “行!明天就帮你问一下。 不过你们主编怎么会带你一个小姑娘出差,还是去那天寒地冻的东北。”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李母有点担忧地说道,“要不你推了吧?换别的编辑去,不也一样。” “才不一样呢! 主编说了,是我拆开的信,挖掘出的这首《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我是他的伯乐,由我亲自去过去,意义不一样呢!” 说着,李英还一撇嘴不服道,“小姑娘怎么了?妈妈!毛主席说过的,女子能顶半边天的。 别瞧不起我们小姑娘的好不好?出一趟差而已,我能行的。” “行行行!你能行。 反正到了那边,先找你表哥,让他找人护送你和主编下乡去。 农村比较乱,再加上那边现在有的地方好像在闹饥荒。 今年东北收上来的粮食减产太多了,全国都不好过了啊!” 李母又感慨了一句。 “嗯!放心好了。妈妈,我去睡了……” 李英吐了吐舌头后,便稍微洗漱一下,回到自己的房间。 躺在床上,李英的脑子里,却一直还在回响默读着《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首诗。 “钟跃进!很有时代感的名字嘛!” “他会是一个怎么样的人呢?我很好奇呀!” “按诗歌的风格来说,感觉他应该是个清秀的,弱不禁风的小白脸。” “哎呀!但是保不准,他又可能是一个满脸胡子的邋遢男孩呢?” “才十八岁耶!小弟弟一个,我可大他四岁呢!” “唉!我怎么能大他四岁呢?真是的。妈妈怎么这么着急就把我给生出来呢?”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快点火起来吧?最好火遍全中国,再冲出亚洲,火到全世界去。 那样,我就能去东北见一见这钟跃进的庐山真面目啦! 以后说不定还能成同事呢!每天一起……上下班。 他本身就是京城人,也不存在不适应京城气候的问题。” “哇!这么看来,大四岁而已嘛!我就当他的知心大姐姐。” “他要是来了,编辑部里就不是我最小了。嗯!我肯定会好好照顾他的……” …… 这么胡思乱想着,李英便陷入了梦乡当中。 而在几千里外的红星公社林家沟,夜色笼罩下,到处都是老鼠爬动的悉悉嗦嗦声。 今天在林家破院外烧了那么久的野猪血汤,香味一路都飘散了出去。 那些躲藏在洞里的老鼠们,饿得饥肠辘辘,闻到这般肉的香味,一个个都寻味爬了出来。 不过…… 比这些老鼠们更加迫切的,却是从山林当中突然奔出的一群身影。 眼睛发着可怕的绿光,它们成群结队地从雪山上踏步下来。 这是一群狼,一群在冬日里饿疯了的狼。 闻着空气当中弥散开的血腥味,为首的头狼突然一声激动地嗷叫。 在月光下,头狼站在半山坡,底下是二十多条饿着肚子,尖牙利齿的群狼。 而它们此时所在的位置,距离林家沟竟然已经不足三百米。 嗷呜! 头狼的叫声,立马将沉睡当中的林火旺给惊醒了过来。 “有狼……” 猛的一下,林火旺整个人直接条件反射地弹了起来。 ……喜欢1977,开局女知青以身相许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1977,开局女知青以身相许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最新小说: 八零美人要独美,清冷教授夜夜难寐 恋爱八年,放手后她跪求我原谅 1968:刚娶女知青,你让我老登逆袭? 一夜诱情,矜贵大佬跪求我负责 出狱后,绝色未婚妻疯狂倒贴我 农门小医女,被战神王爷强撩走了 开局演化关圣帝君,刀斩邪祟镇世间 灾荒年,我靠签到囤满仓,带全家躺平 穿进封神,签到获得原神技能 八零年代:小巷翻天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