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待所大门紧闭,门口空无一物,只有风儿吹着叶子打转。 这让兴冲冲赶来的石丰收大失所望。 白嫩的石同志一咬牙在招待所门口的门廊里睡了一夜——招待所不开门,让来住宿的本兵团出差人员不得不睡在了门廊里,多好的指摘借口。 可第一次南下的石丰收到底还是年轻了一点,被沪上春天白天里热情的温度给欺骗了。 江南夜里地面的潮气,那叫一个......。 “阿湫~~~。” 石丰收才熬到半夜就感冒了,第二天实在熬不住只能去了黑省招待所。 但只住了半天就不得不去医院住院——高烧不退。 好嘛,这回连进修的事都耽误了。 当张宏城领着人回到招待所,浑然不知自己与打破招待所住宿零记录擦肩而过。 之前的千金市骨果然有效果,张宏城回来的第一天,便接到了友诚公司和其他几个外贸单位的电话。 都想把夏季招商会安排在招待所。 坚守原则的小张所长被【逼】的不行,索性一咬牙一跺脚。 “老子涨价!” 张宏城大手一挥,立即把房价调整到了五块一晚的天价。 反正随着会计的到位,招待所的定价权也随之放了下来。 五块一晚上,这回怕了吧? 几个外贸公司的联络人莫名其妙。 你又没涨餐厅出租价格......。 他们当然猜不到,这是张宏城在主业务即将井喷前,故意做给兵团里那些有歪心思的人看的。 五块钱的天价房价,你们还想接手么? 要是谁真敢接手,上任后肯定只能降价,但要是降价了却拿不出和自己一样的成绩,那就是露脸不成反把腚给露了。 招待所这边浑然不知有个从东北来的年轻干部正在医院里昏昏沉沉,东北那边的派遣单位也没料到某人竟然舍得去住自家的招待所。 所以根本没通知招待所这边。 按说兵团驻沪招待所还带有一定的办事处功能,一般来说兵团这边派遣的出差人员都会通报给招待所一声。 可兵团驻沪招待所却是个例外。 通知招待所说我们单位XXX来沪出差,结果不住自家招待所去住黑省的,这不是打人家驻沪同志的脸么? 住不住得起先不说,面子总是要先顾忌的。 可进修班不知道这里头的门门道道。 诶? 这个东北来的石丰收怎么没来报到? 简直是乱弹琴! 一个电话打到了兵团驻沪招待所的前台。 纳尼? 没这个人入住? 好、好、好! 黑省招待所前台服务员正在嗑瓜子聊天。 “不知道怎么的,我总觉得这几天我似乎忘记了什么事......。” ...... 张宏城正在招呼新认识的朋友——沪上钢铁厂采购科的袁副科长。 两人在民兵训练期间处的不错,加上袁副科长自己也是东北人,因想着东北那一口家乡菜,他是特意跑过来解馋的。 “嗞~~~,”袁副科长缩了缩舌头,“你家厨子这带着川味的东北菜也太有特色了。” “粘豆包还行,就是这辣味的锅包肉有点过分了。” “您就知足吧,”张宏城笑着给他倒酒,“幸亏我们所里喜欢帮厨的小伙今天放假,要不然您还能吃到赣省味道的地三鲜。” “哦,地三鲜不就是土豆、茄子和青椒么?也有用黄瓜的,你们这个是怎么个做法?” “嫩口的青椒太贵,我们地三鲜里一水都是他家里寄来的红辣椒和野山椒。” 袁副科长想了一下那个场景,浑身一个激灵。 他嘴上虽然说着避讳,但手上却很诚实,川味东北菜没动几筷子,倒是包智慧整的川味湘菜吃了一肚子。 “其实你家的厨子还算不错,换我们单位的那位川厨,光他每个月报销的花椒费用就让人头疼。” 张宏城笑了,这还不是因为他管理得好。 包智慧一头汗的在厨房里翻找,她才买来的花椒呢? 咋又不见了嘛! 端着碗慢条斯理在吃饭的楚描红低着头,不敢去看小包。 因为那家伙把小包弄来的花椒都塞她空间里了......。 袁副科长过来招待所,当然不是光为了吃一顿。 他是代表钢铁厂采购科给兵团驻沪招待所下帖子的。 过几天,沪上某管理单位要召开一个生产协调会。 会议主办单位的一位负责人,在听袁副科长提到兵团招待所后,临时起意请他送了一张请柬过来。 沪上各大国营企业的生产计划是早就制定好了的,本地小集体经济企业,靠着给这些大企业查漏补缺也基本都能吃饱。 但俗话说得好,全国经济一盘棋,沪上工业在得到全国支持的同时也需要带动和扶助其他地方的企业。 而这些需要带动和辅助的企业,多数都是其他地方小集体经济性质的单位。 (国营企业是不愁订单和计划的。)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这次协调会,协调的主要内容是让参会的沪上各企业、单位额外划分一部分需求,派给这些敢于勇闯沪上滩的外地单位。 沪上的餐饮住宿行业,几乎每个单位都有固定的供应链,所以愿意来参会的寥寥无几。 而愿意来现场的刚好只有九家,所以这位负责人为了让场面好看,让餐饮业来的企业数达到两位数,便让袁副科长给张宏城也派了一张请柬。 人过去走一趟就行。 张宏城自然是满口答应了下来。 在别人看来,这种充满了摊派和无奈的协调会议,在他眼里却是充满了无尽机遇的空白之地。 张宏城不贪财,他就是喜欢赚钱的这种感觉。 尤其是在七十年代这种环境下,每多赚一分钱给他的成就感都是无与伦比的。 大礼堂是七十年代的一种很常见的建筑。 泰半的大型活动都在这种场合举行。 张宏城跟着袁副科长在人群里才挤了一小会儿,两人就彻底走散。 这回勇闯沪上滩的外地单位大概有三百多家。 每家单位有一个小课桌和一条长凳。 各家的主打产品依次排开,负责现场讲解产品和工厂生产能力的都是各单位的技术员。 张宏城挤在人堆里看得相当有趣。 因为你让这年代的技术员开口介绍产品和技术,确实太难为人了。 大部分都戴着啤酒底眼镜的技术人员们,急得一头汗,支支吾吾的说话磕磕绊绊。 害羞。 脑子活的单位还准备了一些资料分发。 每一张资料都是厂里文字最好的人抄写的。 张宏城手里也拿到一张,放后世绝对可以当做钢笔字帖来用。 沪上这边大小单位的各级人员大多都背着手,带着淡淡的笑容。 眼里全是挑剔。 真正认真在看这些单位产品和资料的,同样是来自沪上的那些技术人员。 当然还有一个万分好奇的张宏城。 张宏城相当狡猾。 他不懂品质和技术,便悄悄地跟着人家大单位的技术人员后面。 人家技术人员觉得好的产品,他都默默记了下来。喜欢1972,红旗招展的青春年代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1972,红旗招展的青春年代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