绣楼里,已经准备了精致的酒菜。 谢正阳浅酌一口美酒,问道:“念奴娇姑娘,对于我的情况,你都了解吗?事关你的终身,不可草草决定啊。” 念奴娇一笑:“谢郎,我知道你已有妻室,也没打算做平妻。在你身边为妾,奴家已经心满意足。” “可是,你在抱月楼锦衣玉食,只怕去了桃源县,我没有这么好的条件。” “粗布衩裙,粗茶淡饭,奴家更喜欢。” 念奴娇微笑道:“洗手做羹汤,纺织刺绣,操持家务,奴家也会的。” 谢正阳点点头,笑道:“假如有一天,我才华耗尽,写不出诗词了,你会不会失望,而厌倦我?” 就自己这爱显摆的德行,肚子里的唐诗宋词晋文章,很快就会耗尽。 只怕那时候,会露馅! 所以,提前说一声。 念奴娇笑道:“谢郎,寻常过日子,只需柴米油盐,要那么多诗词歌赋干嘛?而且,我知道谢郎不是俗人,一百岁,也不会厌倦你的。只要谢郎不厌倦我,便是我的福气了。” “好妹妹,你真是善解人意,玲珑心窍。” 谢正阳将念奴娇拥在怀里:“此地名为抱月楼,今晚上,我便抱月而眠。来日返乡,我抱月同归。” 念奴娇脸色羞红:“奴家盼此良宵久矣。” 谢正阳给念奴娇喂了一杯酒:“对了妹妹,你以前的闺名,叫什么?” 念奴娇这名字虽好,却总带着一丝风尘味。 谢正阳不喜欢。 念奴娇一笑:“奴家是江东吴郡人,姓柯,小时候,父母叫我阿蛮。七八岁时,因为家道中落,被卖来了荆州。” “阿蛮?这个可以做小名,做大名,却又不佳。” “那就麻烦谢郎,给我再取一个名字。” “一自西施采莲后,吴中生女尽如花。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谢正阳想了想:“你来自江南,西施故里,以后就叫采莲,好不好?” 身边的小丫鬟,噗嗤一笑。 啪! 谢正阳给了小丫鬟轻轻一巴掌:“丫头,你笑什么?” 小丫鬟抿嘴:“我没笑,不敢……” 念奴娇笑道:“采莲这名字,好倒是好,可惜,我身边的这个丫鬟,就叫采莲。我要是用了这个名字,她会说我欺负她,抢了她的名字。” 小丫鬟捂嘴笑道:“姑娘,采莲的名字低贱,也配不上你。” “原来这丫头,名叫采莲。” 谢正阳点点头,吩咐采莲:“笔墨伺候。” 采莲点头,奉上笔墨竹简。 谢正阳提起毛笔,写下一首长诗。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中有双鲤鱼,相戏碧波间。莲叶深处谁家女,隔水笑抛一枝莲……东家阿蛮女,其貌淑且妍。十四能诵书,十五能缝衫。十六采莲去,菱歌意闲闲。日下戴莲叶,笑倚南塘边……” 这是后人写的一首诗,谢正阳特别喜欢,当年背诵得很熟。 念奴娇看谢正阳运笔如飞,一气呵成,惊叹不已。 采莲也颇有学问,低声说道:“姑娘,这首诗词,太适合排练歌舞了。我们排练出来,留给抱月楼吧。” 念奴娇点头:“我知道,等谢郎写完了再说,别打扰他。” 不多久,谢正阳写完了,放下毛笔,活动活动手腕。 念奴娇读了一遍诗词,惊羡不已:“谢郎,这是写给我的,还是写给采莲的?” “写给你们两人的。” 谢正阳一笑,指着诗词说道:“十六采莲去,菱歌意闲闲。日下戴莲叶,笑倚南塘边……好妹妹,你以后就叫菱歌,行不行?” 念奴娇感动地哭了,抱着谢正阳:“谢郎,菱歌欢喜得很,这辈子,都不知道怎么感谢你。” 谢正阳刮了刮念奴娇的鼻子:“以后生十八个儿子,就是感谢我了。” 念奴娇脸色一红,埋头在谢正阳的怀里。 采莲噗嗤一笑:“谢郎好大野心,想要十八个儿子。” 谢正阳摸了摸采莲的脑袋:“你家姑娘生不够,你帮忙。” 采莲脸色绯红,扭腰跑了。 因为采莲知道,她也是随着念奴娇,跟着谢正阳回桃源县的。 夜色已深。 谢正阳和念奴娇,共赴云雨巫山,圆襄王之梦。 这一夜,万般旖旎风光,自不用说。 谢正阳陷于爱河之中,被念奴娇的温柔所困,难以自拔。 日出时分,谢正阳懒洋洋地醒来。 念奴娇已经醒了,正在对镜梳妆。 脸上的红晕,还没退去。 谢正阳起身,从身后拥住了念奴娇:“菱歌,我后天就回桃源县。你看,今天能不能为你赎身?” 念奴娇转过头来,亲了谢正阳一口:“谢郎先洗漱,我们一起去见妈妈张大姑。” 谢正阳点头,洗漱更衣。 张大姑当然舍不得放走念奴娇,可是,又惧怕太守轩辕子德和南阳郡主的权势,只得忍痛割爱,对谢正阳笑道: “谢郎独占花魁,艳福非浅。只盼日后,对我们姑娘好一些,别委屈了她。”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这个自然,请放心。” 谢正阳点点头,兑付了六千两黄金。 当然,都是念奴娇的钱。 恰在此时,太守府小黄门前来,高声叫道: “太守大人有令,明天晚上,请抱月楼念奴娇姑娘,带着十二金钗,前往太守府,献歌献舞!” 念奴娇吃了一惊,施礼道:“请回报太守,奴家已赎身从良,恕难从命。” 小黄门看见了谢正阳,对念奴娇笑道:“姑娘莫害怕,明天晚上,是太守大人为谢公子办的饯行酒宴……” 念奴娇松了一口气,看着谢正阳。 谢正阳笑道:“无妨,明天晚上,我陪你同去同归。” 念奴娇这才点头,对小黄门说道:“侍郎请回,明天晚上,我与谢公子同往。” 小黄门施礼告退。 谢正阳却没急着走,对张大姑说道:“张妈妈,我有一事相求。” 张大姑点头:“谢公子,请吩咐!” 谢正阳笑道:“我想从荆州烟花地,买一些识文断字的老姑娘回去,就像如花那样的。买回去,让她们做教书匠,教孩子们读书认字。” 烟花地的老姑娘,一般都在青楼里做杂役。 价廉物美! 带回去,培训一下,就能上岸做老师,对桃源县的孩子们,进行文化教育。 张大姑惊愕:“谢公子,你不怕那些烟花女子,把孩子们带坏了?”喜欢最强夫婿,女帝终于翻身了!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最强夫婿,女帝终于翻身了!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