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九州大地上的龙虎山之巅,一名身着白衣的男子伫立。 其身后矗立着一座无名道观,虽看似普通,却无人知晓其存在,除了少数了解此山之人。 道观内,黄蛮儿正在等待师父归来。 “师父,您上榜了,那是否意味着我终于能再见您一面了?”想到此处,他的眼眶微红,眼中满是对往昔的追忆。 …… 大秦王朝的咸阳宫中,赢峰正为如何应对盖聂等人的反秦势力而苦恼时,天道金榜上的下一个名字浮现出来——竟是龙虎山的道人。 然而,这名字对他而言完全陌生。 这些年他自诩踏遍九州,却对龙虎山毫无印象。 “龙虎山?这世上竟有如此隐秘之地?”嬴政同样感到好奇,从未听闻过这个名字或这位道人。 他环视群臣,却见众人皆摇头表示不知。 这样的回应反而激起了嬴政更大的兴趣。 龙虎山是一个充满神秘的地方,流传着许多未解的故事。 其中一位登上了天道金榜的道士,到底是什么样的人物呢? 似乎察觉到嬴政的心境变化,金榜上的文字开始转变。 原本耀眼的金色大字逐渐隐去,取而代之的是细密的小字。 【他是一位随性不羁的道士,追求自由,厌倦争斗,更向往江湖的洒脱生活。 】 【年轻时风流倜傥,晚年后收了一位特别的弟子。 】 【他将徒弟视如己出,甚至为保护徒弟不惜耗尽自身修为,双目失明,只为替徒儿承受天劫的洗礼!】 【此后,他消失于世间,生死成谜。 】 …… 金榜上浮现的文字转瞬即逝,取而代之的是一幅动态画面。 画面展现了一片青山绿水的山林,一位少年身着朴素道袍,在林间闲适地漫步。 他哼着小曲,怡然自得,显得十分惬意。 这位便是赵希传,此时已是一位白发苍苍、须发皆白的老者,却依旧神采奕奕,仿佛顽童般活力四射。 自小,他便被誉为天才。 年幼时便能解读八卦天机,博览群书,超凡脱俗。 他出身于道家的高贵血统,天赋异禀,足以与诸多道家先贤对话。 那时,许多人期待他成为最年轻的羽衣卿相。 然而,当机会近在眼前时,他却选择了离开。 几乎所有人都难以理解,为何他会放弃如此显赫的地位,转而去一座默默无闻的山上修行。 他的回答简单而直接: 赵希传生性淡泊,无意功名富贵,只愿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自由。 他舍弃了高官厚禄,选择远离尘嚣,隐居于道观之中,过着闲适自在的生活。 三十年间,他游历山水,行医济世,虽默默无闻,却积攒了诸多善行与功德。 他曾四处传道授法,施药救人,也曾驱邪祈福,助人渡劫。 尽管无人知晓他的真实身份,但他的洒脱形象早已深植人心。 后来,他离开江湖,回归龙虎山的道观,享受清净恬然的日子。 人们从金榜的记载中拼凑出他的故事,终于明白为何他能如此低调而令人敬仰。 正如江湖流传,他或休真的是一位仙缘深厚的修行者。 而如今,这段往事再度被提起,仿佛唤起了一段久违的记忆。 李当心对龙虎山的这位道士并不陌生,尤其记得他曾收了休晓的小儿子为徒。 若非当年那件事发生,他可能早已名震四方。 看着金榜上悠然自得的道士,李当心感慨万千。 赵希传为了徒弟付出良多,只要是对徒弟有益的事,他都会全力以赴。 在东海武帝城,王仙之同样注意到金榜中的老道士,对他记忆犹新。 当初两人虽只是短暂相识,却似多年故交般畅聊甚欢。 王仙之感叹,若非金榜提醒,他甚至不知对方是谁,这也正合赵希传的性格——低调内敛,淡泊名利。 大离边境的休风年也在金榜中看到了那位白须飘飘的老道,回忆起初次见面的情景。 那时年少气盛的他对老道并无好感,甚至以为对方要抢走自己的弟弟,因极度护弟而与老道有过争执。 休风年虽心有不甘,但最终还是目睹赵希传带走了自己的至亲弟弟。 回想起往事,他满心感激,若非赵希传出手,他可能已与弟弟天人永隔。 咸阳宫内,嬴政对荆轲之事似乎已淡忘,全神贯注于金榜上的道士故事。 而他的儿子赢峰却无法忽视这一威胁,身为九皇子,他深知需提前布局。 看着沉迷于榜单的父亲,赢峰无奈叹息,决定与曹长钦先行返回府邸谋划对策。 嬴政虽不舍,但也理解,挥袖示意他们离开。 归途中,曹长钦和赢峰神色凝重。 盖聂领导的反秦联盟,无论从实力还是规模上看,都是秦国心头大患。 双方积怨已久,和谈无望,唯一出路只有先发制人。 赢峰打算亲自领军前往墨家机关城,以防局势恶化。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你留在府中。”赢峰话音未落,就被曹长钦打断。 “我要同行,你孤身面对三位上榜强者,即便你能力超群,也难保周全,所以我必须陪你。” 赢峰停下脚步,眉头紧锁。 “你并非我秦国之人,且两国尚未交战,你不该随行。” 曹长钦闻言却笑意盈盈,轻摇手中折扇,姿态从容优雅。 曹长钦曾受过赢峰赠剑相助之恩,这份恩情一直铭记于心。 在他人生最黑暗的时刻,是赢峰的出现如同一道光,为他带来勇气与希望。 另一边,赵希传结束竹林闲游,回到龙虎山的道观中。 感受到温暖阳光后,他决定下山散心。 这一趟下山不仅改变了自己的生活轨迹,也对休晓一家的命运产生了深远影响。 来到一处庭院,赵希传遇到了休晓的两个儿子——休风年和黄蛮儿。 他慈爱地询问黄蛮儿的名字,但孩子似乎对他有些抗拒,紧握着兄长的手不放。 尽管注意到这一细节,赵希传仍保持微笑,并将注意力转向休风年。 他一眼便认定身旁瘦弱的黄蛮儿将是自己命中注定的徒弟。 休风年察觉到弟弟的畏惧,紧紧握住他的手。 当赵希传将目光投来时,年幼的休风年毫不示弱地抬起了下巴。 “在询问别人姓名前,不是应该先自我介绍吗?” 赵希传微微一笑,对眼前这个孩子的机灵感到几分欣赏。 “我是赵希传,龙虎山上的一位普通道士。” 听完这句话,休风年皱起眉头。 他对所谓的龙虎山和道士毫无概念,只是默默拉过弟弟,退开几步。 尽管对方穿着道袍,但他总觉得此人不可信。 尤其是想到这道士似乎对弟弟有所图谋,休风年更加警觉。 …… 休风年年纪虽小却如此警觉,让赵希传略感惊讶。 他清了清嗓子,试图使声音柔和些。 “既然我已表明身份,你们是否也能告知姓名?” 休风年迟疑片刻后回答:“我叫休风年,他是黄蛮儿,都是西凉王休晓的儿子!” 为了震慑赵希传,休风年特意提到父亲的威名。 然而,此举并未达到预期效果,反倒激发了对方的兴趣。 赵希传嘴角微扬,眉眼带笑。 没想到这两个孩子竟是那位被称为‘人屠’的休晓之子。 …… “即便知道你父亲的大名,我也丝毫不惧。”赵希传说道,“我看令弟与我甚是有缘,不如让我收他为徒如何?” 此言一出,黄蛮儿赶紧躲到休风年身后。 年纪尚小的他一直依靠兄长生活,对休风年格外依赖。 即便年幼无知,黄蛮儿也察觉到面前的白须老者有带走自己的意图。 想到可能与兄长分离,他内心抗拒。 不仅是黄蛮儿不愿,休风年本人也不愿如此安排。 “无论你是真是假,都别想带我弟弟走!”休风年语气强硬,“我家父亲可是西凉王休晓,不是可以随便欺凌的角色!” 面对休风年的言辞,赵希传显得从容淡然,他微笑抚须回应:“今日离去,你们不妨深思。 明日再来时,望能改变心意。” 话毕,赵希传转身瞬间消失无踪。 休风年怀疑自己是否眼花,揉眼确认后仍感难以置信,直到黄蛮儿拉住他的手,才惊醒过来。 此事件引发九州热议,话题聚焦于黄蛮儿的身份。 有人质疑西凉王妃仅育有一子的说法,推测黄蛮儿或为双胞胎之一,亦或是养子。 众人疑惑为何赵希传独选这个体弱貌衰的孩子为徒。 与此同时,正德皇帝也在宫中关注此事,对金榜上的瘦小身影感到困惑。 他不解为何龙虎山道士如此执着于收这样看似普通的少年为徒。 黄蛮儿虽是人屠休晓之子,但赵希传若想寻找更佳的徒弟并非难事。 朱厚照对此心生疑惑,曹正淳却敏锐察觉并主动解答。 朱厚照对曹正淳迅速洞察其心思感到惊讶,曹正淳则表现得十分谦逊。 他声称只是提出自己的浅见,朱厚照催促其直言。 曹正淳从习武者的角度分析,指出黄蛮儿看似虚弱,实则极具潜力,经过培养有望超越吴苏。 朱厚照听后深以为然,认同了曹正淳的观点,认识到不应仅凭外表判断一个人的能力。 随后,他想到另一个疑问:休晓次子为何名为黄蛮儿。 在咸阳宫内,嬴政也对这一问题感到困惑。 他推测这个名字可能源于黄蛮儿的外貌特征,就像休风年的名字曾由吴苏定下一样。 若非这孩子并非休晓亲生而是被收养的,不姓徐倒也说得过去。 但休风年对他的态度,怎么看都不像没有血缘关系的模样。 这让嬴政愈发好奇赵希传接下来的举动,以及黄蛮儿的真实身份。 …… 大秦王朝的九皇子府内,一群女子聚集在门口,凝视着金榜上的画面。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她们注视着画面里的黄蛮儿,一个身形瘦弱的孩子,心中满是怜惜。 “这孩子真可怜,看他那虚弱的模样,怕是经常吃不饱。”一位女子说道。 另一人附和:“而且这孩子和休风年关系密切,显然一直跟着他生活,可休风年自己还是个孩子,怎能照顾好另一个人呢?” “如此说来,西凉王休晓也不算是尽职的父亲,怎么能忍心让自家孩子这样生活?” 众人纷纷议论,对黄蛮儿表示同情,同时对休晓颇多指责。 “休晓并非不负责任,只是比起西凉王妃吴苏,他对这两个儿子并不如对妻子那般重视罢了。” 陆雪琪望着金榜中的孩子,虽也同情,却并未对休晓有所埋怨。 她明白那种将爱人置于首位的感受。 曾经,陆小凡也曾占据她心中的重要位置,但她最终选择了大义,舍弃了个人情感。 …… 就在大家各抒己见时,金榜画面泛起涟漪般的波动。 当平静下来后,画面已切换到次日,正是赵希传与这对兄弟约定的时间。 日头渐高,赵希传缓步而来,脸上带着笑意,先瞥了黄蛮儿一眼,随后看向休风年。 “已经到了第二天,你们考虑得如何了?” 休风年下意识攥紧了黄蛮儿的手,目光低垂,陷入沉思。 赵希传并未催促,安静地伫立一旁,等待他的回应。 许久,休风年才抬眸,眼神认真地凝视着赵希传。 “你能保证好好待他吗?能确保他衣食无忧吗?” 这两个疑问,令画面中赵希传与外界的九州众人无不心头一紧。 赵希传稍作迟疑,缓缓蹲下,平视少年,轻抚其头,庄重答道: “我定会悉心照料他,让他吃得好、穿得暖。” 这是他对休风年休下的郑重承诺,沉甸甸的字句间满是责任感。 听到答复,休风年稍稍放松,再次握住黄蛮儿的小手。 稍作犹豫后,他缓缓将孩子的手递到赵希传手里。 “我已经与弟弟商议妥当,他会听从安排,拜你为师。 只是你要记得,曾答应过我会善待他。 若有一天我发现他过得不好,无论你是谁,我都会找你讨个说法。” 赵希传不清楚,在这一天里,休风年究竟和黄蛮儿说了什么,能让这个胆怯的孩子愿意离开兄长,随自己上山。 但他清楚,这对兄弟情谊深厚,日后的生活更让他对此深信不疑。 当日,赵希传结束游历时,决定带着黄蛮儿返回龙虎山。 临行前,在休风年面前,他替黄蛮儿改了名字。 新名为休龙象,据他说,原名寓意不佳,是休晓随意取的。 休晓作为西凉王,对次子黄蛮儿深感愧疚。 黄蛮儿自幼体弱,身形瘦小,取名“黄蛮儿”实属无奈。 吴苏离开后,休晓更是自责未尽到父亲责任。 如今,黄蛮儿有幸拜入龙虎山道人赵希传门下,更名为“休龙象”,不仅名字更显大气,也意味着他将得到更好的关照与成长机会。 大秦九皇子府中的赢峰和曹长钦也对这一变化表示认可,认为新名字十分契合休龙象的身份。 赵希传看着金榜中的父子身影渐行渐远,不禁感慨道,等赵希传的事情告一段落,西凉王与大离皇室的关系恐怕会更加密切。 --- 金榜的画面里,父子二人的背影逐渐隐没于休风年的视线中。 从此,这对从小相依为命的兄弟便各奔东西。 休龙象跟随赵希传返回龙虎山,一路上始终小心翼翼地尾随师父身后,沉默寡言。 赵希传每次注视他时,他都会下意识避开目光,这种表现令赵希传既无奈又忍俊不禁。 即便到了龙虎山后,情况依旧未改。 赵希传暗自发誓要倾尽全力教导这个徒弟,希望可以慢慢改善他的内向性格。 然而事与愿违,无论自己如何用心对待,休龙象眼中始终只有多年未见的兄长。 哪怕品尝美味佳肴,他也总是小心翼翼地留存下来:“下次见到哥哥时,定要让他一同享用。”看到有趣之物亦是如此:“这个一定适合哥哥,以后带他一起来玩。” --- 自从休龙象正式成为赵希传的弟子后,类似的情景几乎天天发生。 赵希传听多了这些话,耳朵都快起老茧了。 他开始疑惑:自己待他这般好,为何这孩子的心思全然不在自己身上? 终于有一天,忍耐到极限的赵希传,在休龙象已成长为翩翩少年之际,忍不住开口问道:“徒儿啊,你为何不能像对你哥哥那样对我好些呢?我对你精心教导,你却毫无感激之情,连颗山楂都不给我尝尝,满脑子都是你哥哥。” 越说,赵希传越觉自己受了些委屈。 休龙象资质平平,甚至有些愚钝,对他那满头银发、长须飘飘的师父装出的委屈毫无察觉。 于是,画面变成了一位老道坐在庭院摇椅里,以沙哑嗓音诉说着心中的委屈,怎么看都显得奇怪。 正当他觉得疲惫准备停止时,一直默默站着的休龙象终于有所行动。 他慢慢靠近,轻轻拂去师父肩上的积雪。 无需多言,这个简单至极的动作,让赵希传当场怔住,泪流满面。 在帮师父清理肩头雪花的那一刻,休龙象也感受到自己这份关爱没有白费。 尽管只是个小举动,却让赵希传深切体会到徒弟的孝心。 这位追寻自由半生的道士,在唯一的弟子面前,变得像个天真孩童。 有时,看着徒弟练功,赵希传不禁思索:为何对自己这般好?仅仅因为他是徒弟吗? 其实答案显而易见。 只因休龙象是他的徒弟,是今生唯一的弟子。喜欢综武:开局让女帝甘心入怀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综武:开局让女帝甘心入怀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