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清晨, 天色还未大亮,张云便早早起身,亲自为王铭准备行囊。 她一边忙碌,一边念叨着: “听说黄州可不比咱们关州,那儿天气炎热些, 我给你备了两件轻薄的衣衫,你到时候可得记得勤换着点。 还有这些肉干,我特地托人定制的,既方便携带又特别顶饿。 黄州遭了灾,条件肯定艰苦,你要是饿了,就吃一块。 哦,对了!” 张云拿起一个香囊,接着说道, “这香囊里的草药,是我在药店里精心挑选抓来的,都是些能驱虫驱蚊的。 另外还备了几味预防风寒感冒的中药。 我记得听人说过,灾区死人多, 死人一多就容易引发瘟疫,所以这些药材你一定得带上,以防万一。” 张云站在庭院之中,一遍又一遍仔细清点着要王铭带上的东西。 王铭则站在一旁,面带笑意,静静地看着张云忙碌的身影。 眼见着东西越堆越多,王铭终于忍不住缓缓说道: “张云啊,我这次去黄州是赈灾,又不是去游山玩水, 你瞧瞧,这又是吃的又是用的,就差没把被子带上了,真没必要带这么多呀。” “不行,都得带上!” 张云头也不抬,认真思索后说道, “我听说灾区死人多,容易爆发瘟疫,而且瘟疫会传染人。 要不再多找几个大夫一起带上吧,这样到时候能更安全些。” 说着,张云就要转身去吩咐人再去请几位大夫过来。 “哎哎,用不着,用不着!” 王铭见状,吓得一个箭步冲到张云身旁,赶忙拦住她, “现在已经有几位大夫跟着了,而且程叔他们也懂些医术, 尤其是咱们走镖队伍里,还有个医术精湛的杨老大夫呢。 所以这些人手足够用啦。” “嗯,好吧。” 在王铭的再三坚持下,张云这才放弃了多找几个大夫的念头。 她轻轻为王铭整理了一下衣服,随后一行人匆匆吃了早饭。 王铭换上一身轻薄的华服,转身便瞧见张云站在庭院门口, 正一脸依依不舍地望着他,眼中满是担忧之色。 王铭见状,笑着打趣道: “我只是去赈灾,又不是去打仗, 更不会一去不回,你这是什么眼神呀? 瞧你两眼朦胧的,不知情的还以为我出什么事了呢!” “噗嗤”一声, 张云被逗笑了。 她又伸手为王铭整理了一下衣角,两人才就此分开。 王铭走出林园堂院,环顾四周, 又看了看跟在身后的干爹等人,心中顿时涌起一股安心之感。 王铭目光坚毅地投向远方,紧接着猛地大手一挥, 嗓音洪亮地喊道: “走,出发!” 话音刚落,他利落地翻身跨上骏马, 身旁是程家主与几位师兄弟,同样英姿飒爽地骑在马上。 而在马车之中,程雅早已端坐在车内,与众人一同开启这趟征程。 此次的车队规模堪称庞大,足足有八百多辆马车, 这可是费尽周折,在周边搜罗到的最大数量了。 ...... 一个时辰之后, 他们才好不容易,算是离开了成谷县的地界。 “这速度还是太慢了啊! 救灾如同救火,分秒必争, 马车的行进速度实在是拖后腿,哪比得上骑马来得畅快。” 王铭忍不住皱起眉头,心急如焚地感慨道。 “铭儿,你心地善良, 一心想着尽快救灾,这份心意大家都明白。 但你不能着急,你也晓得,咱们这一趟主要任务是运输物资, 要是单人匹马前行,那速度肯定快。 可这么多物资要运送,速度自然就快不起来了。” 程家主神色沉稳,一脸平静地回应道。 “唉,确实如此啊。” 王铭回头望了望那一眼望不到头的八百多辆马车, 以及随车同行的五六百名护卫,无奈地叹了口气, 只能暂且按捺住焦急的心情,继续率领车队缓缓向前行进。 往后两日, 车队如同年迈的黄牛,也是这般徐徐向前,脚步不停。 就在王铭带着车队,正式踏出关州地界的那一刻, 朝廷也在开始准备救灾物资和人员。 早些时候,紫山县的战报就已以最快的速度飞送至京城, 稳稳地摆在了皇帝的御案之上。 宏武皇帝看到黄州发生天灾, 以及鞑子悍然侵占紫山县的详细奏报后, 顿时龙颜大怒,气得猛地把桌子都给掀翻了。 不过,军报后面记录的内容让他心情平静了不少。 好在大将军与小侯爷反应迅速、指挥得力, 在极短的时间内就成功将紫山县收复, 紧接着大将军又亲率大军乘胜追击,前去边境关口驱赶鞑子。 然而,紫山县当前的局面却让宏武皇帝头疼不已。 虽说近些年来,朝廷上下局势稳定,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天下百姓的生活也逐渐富足起来, 但国家地域广袤,方方面面的开销巨大。 黄州如今的状况十万火急,必须立刻展开救灾行动, 否则,在经历鞑子的侵扰之后,极有可能引发民变, 这对于皇帝的威严而言,无疑是一记沉重的打击。 于是,他赶忙紧急召集内阁大臣们,共同商议救灾的具体事宜。 内阁成员们经过一天一夜的激烈商讨与精心筹划, 最终,内阁决定户部拨出三百万两白银, 同时筹备了五十万担粮草,作为第一批送往黄州的救灾物资。 朝廷经慎重考虑,委派工部侍郎黄晨出任救灾主使, 带领救灾队伍赶赴黄州城,全力开展救灾工作。 然而,朝廷运作的流程繁琐复杂,与民间行事的干脆利落截然不同。 各部门之间需经过漫长的协商、反复的讨论, 物资交接、人员调配等诸多环节,无一不需要精心安排。 国家这台庞大的机器一旦启动,虽然所展现出的声势浩大, 最终取得的效果也相当可观, 但因其涉及面广、规模宏大,往往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 待到所有准备工作全部就绪,整整三天已然悄然流逝。 就在朝廷的救灾队伍正要踏上征程之际, 王铭的救灾车队却早已离开关州, 一路疾驰,途经安州,此刻已然快要抵达京州。 京州, 作为京城皇城的所在之地,其地位举足轻重。 王铭这一路的行动,规模庞大,自然无法逃过黑锦卫的眼睛, 一举一动皆被他们详细掌握。 他们所经之处,无论是州府还是县城主官, 都纷纷以最快的速度向京城呈上奏折,汇报王铭一行的情况。 因此,当王铭刚刚踏入京州地界,皇帝的诏令便已火速下达。 圣旨任命王铭为救灾副使, 同时兼任紫山县临时县令,协同小侯爷一起安定民生。 宏武皇帝之所以颁布这道旨意,是有诸多考量的。 首先,王铭获封伯爵,拥有爵位在身,又是正儿八经的从六品官员。 尽管他并非处于州府县衙等传统的朝廷正式编制之中, 但归属内务府管辖,被赋予了便宜行事的权力。 其次,宏武皇帝对王铭的印象极为良好。 之前,通过小侯爷的引荐, 王铭献上了马蹄铁和新式马鞍这两件堪称战争神器的物件, 着实让皇帝对他青睐有加。 再者,王铭的口碑在各地都相当不错。 关州当地的巡抚等官员,对他赞不绝口, 就连京城中的几位大臣,也对他的能力和为人称赞有加。 当皇帝派遣的信使匆忙赶来,拦下王铭的队伍时, 王铭压根儿就没料到自己已经引起了皇帝的关注。 彼时,他正一心扑在救灾事务上,忙着催促众人赶紧休息, 同时计划在京州采买粮食。 这一路长途跋涉,人和马的粮食消耗都十分巨大,急需在此进行补充。 不仅如此,他还联系了好几家车行, 额外雇佣了不少车队,此时他的车队规模,已然扩充至一千两百多辆马车, 这一路的花销可谓如流水一般。 面对皇帝信使的询问, 当被问及为何要如此积极地投身救灾行动时, 王铭神色坚定,只简洁有力地说了八个字: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当这句话原原本本地传到皇帝和朝廷官员的耳中时, 瞬间引起整个朝廷的巨大震动! 宏武皇帝感慨万千,对王铭的赞赏又多了几分。 这位经常出入于民间,深知百姓疾苦的君主, 对“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句话有着深刻的理解与共鸣。 王铭此举,无疑正合他的心意, 更彰显出王铭身为文人,心怀天下的格局与担当。 信使将王铭的回答,以及沿途所见王铭为救灾所做的种种努力, 一五一十地告知了皇帝和内阁。 听闻王铭自掏腰包,不惜花费重金筹备物资,扩充车队, 只为能更快更多地将救灾物资运往黄州, 救助受灾百姓,别说皇帝了,就是内阁里面的大人们,也都不禁点头称赞。 “此子心怀大义,实乃我朝之幸。” 宏武皇帝喃喃自语,心中已然将王铭视为可堪大用之才。 当下便吩咐信使,让其务必告知王铭, 安心履行救灾副使与紫山县临时县令之职, 朝廷会全力支持他的行动,若有任何需求,可随时上奏。 这边, 王铭从信使口中得知,自己被任命为救灾副使与紫山县临时县令后, 心中也是一阵波澜。 他深知, 这不仅是皇帝对自己的信任,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望着眼前浩浩荡荡的车队,以及那些满怀期待的随行人员, 王铭暗暗握紧了拳头。 “既蒙圣上信任,王某定不辱使命!”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王铭对着京城的方向,拱手行礼,言辞坚定。 随后,他迅速调整行程安排, 与信使详细沟通朝廷救灾的整体部署后, 即刻召集程家主等人商议接下来的行动。 “如今圣上委以重任,咱们更得加快脚步。 京州此地,粮食储备丰富, 咱们需尽快完成采买,补充物资,而后马不停蹄赶往黄州。” 王铭目光炯炯,神色严肃地说道。 程家主等人纷纷点头称是, 众人立刻行动起来。 一时间,京州城内, 王铭一行人忙碌的身影穿梭于各个粮行、车行之间。 在他们的努力下,采买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一辆辆满载粮食的马车加入到车队之中, 为这场与时间赛跑的救灾行动增添了更多力量。 一开始, 朝廷里诸多大臣,对于王铭私自带队奔赴救灾一线的举动, 心里或多或少都藏着些忌惮。 毕竟,这并非是循规蹈矩的官方救灾行动。 然而,王铭那句掷地有声的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一出口, 宛如一道惊雷,响彻朝堂内外。 刹那间,所有朝廷大臣, 甭管是真心认可还是表面逢迎,统统被这句话中蕴含的大义深深折服。 皇帝更是亲自挥毫泼墨,写下这八个大字, 随后命人将其在皇城德胜门两旁,用巨大石碑将其雕刻成文。 这一举措, 无疑是要向全天下的大华官员和百姓宣告, 身为大华子民,理应为国家的繁荣昌盛全力以赴。 此语一出, 犹如星星之火,瞬间燃遍京城乃至其他各州府。 各地的有识之士们纷纷响应,积极投身到捐款捐物的热潮之中。 一时间, “救治黄州,救灾黄州” 的呼声此起彼伏, 成为街头巷尾热议的话题。 皇帝所派的救灾队伍还没正式走出多远, 其规模已然像吹气球般迅速扩大了三倍有余, 钱财、粮食等各类救灾物资如雪花般纷纷汇聚而来。 由于这突如其来的大规模物资筹备与人员整合, 又耽搁了足足两天多的时间。 宏武皇帝不仅没有怪罪未能按时启程的工部侍郎等人, 反而在朝堂之上,当着满朝文武的面,高声赞叹道: “我大华百姓,实乃天底下最为赤诚善良的百姓; 我大华官员,皆是为了国家鞠躬尽瘁的好臣子啊!” 说来也真是巧, 王铭带领的救灾队伍与朝廷的那支, 虽然出发的地点不同,时间也有先后差异, 但当他们先后赶到黄州地界时,彼此之间仅仅相隔不到十里, 几乎前脚跟着后脚就进入了黄州境内。 很明显,王铭他们的速度相对要迟缓一些。 毕竟,他们一路长途奔波,连续赶路多日, 人和马匹都早已疲惫不堪。 而从京州出发前往黄州,路程本就相对较短,速度自然就快上几分。 更何况,王铭所率领的车队规模极为庞大, 携带的物资堆积如山,这在很大程度上拖累了行进的速度。 他们为了尽快将物资送到最需要的地方, 并未选择进黄州城,而是绕城而过, 快马加鞭朝着紫山县赶去。 这日, 当他们抵达河山县外十里镇,过了何山县就是紫山县了。 可眼前呈现的场景,让众人的心情瞬间如同坠上了千斤巨石, 愈发沉重,压抑得让人胸闷难受。 只见镇子口孤零零地支着一口大锅, 锅里煮着的稀饭稀得可怜, 颜色更是黑黢黢的,看上去毫无食欲。 道路上,难民如同潮水一般,源源不断地涌来。 一些难民正围着那口大锅,眼巴巴地望着。 王铭于心不忍,赶忙让人发粮救助。 当他们安顿好,这些灾民后,王铭和黄侍郎没有过多停留, 带着合并后的两大车队一同赶往河山县城。 ...... 河山县城外, 站着一行锦衣之人,身后跟着很多衙役。 而在他们四周,更是围着衣衫破烂的数千灾民。 突然, 人群中有人扯着嗓子大声喊道: “来了,来了!” 众人闻声,纷纷抬头望去, 只见远处一支黑压压的队伍,正缓慢而沉重地朝着县城这边行进。 “快快快,都动起来,动起来!” 河山县的县令心急如焚,扯着嗓子指挥着一众官吏和衙役。 众人仔细看去,这才发现, 在数百名官员的身后,整齐排列着数十个粥棚。 而在粥棚前,一大群衣衫褴褛、面黄肌瘦的灾民和难民, 正目光灼灼地盯着粥棚,不住地吞咽着口水, 那眼神中满是对食物的极度渴望。 随着河山县令一声招呼,数十个粥棚同时掀开了一个个大锅, 瞬间,热气腾腾的粥香弥漫开来。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四周数千名灾民,已经眼巴巴地等了整整一天。 在粥铺不远处,还支着好几口大锅,里面的粥正欢快地翻滚沸腾着。 只见河山县令一行人, 原本那身光滑整齐的官服,此刻已全然变了模样, 浑身上下沾满了黄泥,脸上也未能幸免。 他们像着了魔似的,在原地不停地蹦跶跳跃。 此时,王铭陪着工部侍郎黄大人, 骑着大马,朝着河山县缓缓走来。 当距离城门还有五百步远时,就瞧见河山县令提着官服, 一路小跑着迎了过来,气喘吁吁地喊道: “下官,河山县县令马贵,参见黄大人,参见王县伯。” 他身后跟着一众官员,也都亦步亦趋地跟着跑过来, 紧接着齐刷刷地跪倒在地,高声呼喊。 王铭骑在马上, 目光冷冷地落在河山县令他们这一群满身黄泥的官袍上,没有吭声。 毕竟在此处,工部侍郎黄大人品级比他高, 又是此次救灾的主事之人,他不便贸然开口。 工部侍郎黄大人只是轻轻“哦”了一声, 目光扫过马县令身后的一众官员,缓缓说道: “你们瞧瞧,个个官袍沾满泥土,怎么, 都像是刚从灾区里摸爬滚打过来的? 真辛苦你们了!” 众官员听闻,心中暗喜,齐声高呼: “为朝廷办事,不辛苦!” “哼,辛苦?! 你们可真够‘辛苦’的!” 黄侍郎突然猛地一声暴喝,这声音犹如平地惊雷, 瞬间,全场一片寂静, 整个场面安静得连根针掉在地上都能听见。 河山县所有官员都被这突如其来的吼声吓得一大跳, 纷纷抬起头,满脸不可思议地看着黄侍郎。 就连身旁的王铭也着实被吓了一跳, 心中不禁纳闷: “这是怎么回事? 难不成黄侍郎是个嫉恶如仇的人?” 王铭此前并未与黄侍郎有过接触, 并不知晓黄侍郎在朝廷中,向来以正直、铁面无私着称, 最看不惯这种阿谀奉承、装模作样的官员, 遇见了必定大声呵斥。 黄侍郎这一声怒喝,直吓得河山县的百官呆若木鸡。 马县令更是身躯止不住地颤抖,面色瞬间变得惨白如纸。 他们心里直发懵: “这流程不对啊,怎么一句恭维的话刚出口, 连河山县城门都还没正式进去,黄大人就大发雷霆了, 而且听这语气,怒意可不是一般的大。” 众百官心中忐忑不安,一个个低着头,大气都不敢出。 马县令硬着头皮,结结巴巴地问道: “黄……黄大人,为何如此暴怒啊?” “哼,为何暴怒? 马大人你心里会不清楚?” 说着,黄侍郎翻身下马, 几步来到马县令身前,一把抓住马县令的一只手, 冷笑道: “你看看,一个四十多岁的大男人, 手却跟大姑娘似的,雪白粉嫩!” 马县令平日里保养得极好,那双手不仅皮肤白皙, 甚至连指甲缝里都洁净得一尘不染,看不到丝毫污垢。 听到黄侍郎的话,马县令的脸色瞬间变得煞白, 整个人像筛糠似的再次剧烈颤抖起来。 王铭在一旁冷冷地开口道: “马大人,这可真是奇怪了。 您老在这灾区忙乎了一整天,鞋子上、衣服上,就连脸上都沾满了黄泥, 怎么偏偏这双手却干净得如同刚洗过一般,比您的脸还要白净几分呢?” 此言一出, 县令身后的一众官员们像是被踩了尾巴的猫, 双手同时下意识地猛地一缩。 其中还有几个自作聪明的,慌忙蹲下身去,在地上胡乱抓了几把黄土。 但他们这点小动作,哪能逃过王铭的眼睛。 王铭立刻示意护卫,护卫们如狼似虎般上前, 将那几个官员像拎小鸡似的提溜了出来。 一众官员见状,顿时面如死灰, 他们无论如何也想不到, 久居朝廷的黄大人,以及此前名不见经传的王县伯, 竟然如此心思缜密,轻而易举就识破了他们的小把戏。 黄侍郎可没心情陪着这些官员继续演戏。 他怒声大喝道: “河山县令马贵,县丞宋军、县尉何才!” 被黄侍郎点名的三人,吓得浑身抖如筛糠, 哆哆嗦嗦地站了出来,结结巴巴地回道: “下……下,下官在。” “很好,来人,拿下! 全给我绑了!” 黄侍郎毫不留情,直接下令。 这一声令下,全场皆惊, 众人都不敢相信,就这么直接绑人了? 那三人更是瞪大了眼睛,眼神中满是惊恐与难以置信。他 们原本想着,这次是皇帝亲自派人来救灾, 自己怎么着也能有个“出路”, 可万万没想到,这“出路”居然是这般下场, 而且连一个争辩的机会都没有,就要被绑了。 县令身后的县丞和县尉听到黄侍郎的喊声, 还没等护卫们近身,整个人就像一摊烂泥似的瘫软在地, 紧接着,一股令人作呕的恶臭从他们身下散发出来。 只有马县令在短暂的失神后,猛地反应过来, 对着黄侍郎大声叫嚷道: “我……我可是河山县令,官拜七品! 按我大华律例,就算要绑我, 也得先上报朝廷,经三司会审之后才行!” “哈哈,你想多了。” 黄侍郎面无表情地看着他,冷冷一笑, “知道这是什么吗?” 说着,黄侍郎从怀中掏出一幅黄布卷轴, 上面赫然写着“圣旨”二字。 “啊,这……这是圣旨!” 马县令惊得眼珠子都快掉出来了。 “没错,这是我临行前,皇帝陛下亲自颁发的圣旨。 命我此行若遇见贪腐之徒,可便宜行事,先斩后奏!” 原来, 从黄侍郎接到此次救灾任务起,皇帝就对他进行了严肃且详尽的叮嘱, 特意告诫他,天灾之后往往伴随着人祸, 这人祸种类繁多,既有兵祸,更有贪腐官员对百姓的欺压之祸。 皇帝仿佛未卜先知,早早给了黄侍郎这一份圣旨, 而现在,终于派上了用场。喜欢重生异界之我是小农官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重生异界之我是小农官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