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4章 獠牙显露(1 / 1)

杨过话语甫一落下,公孙清的眉头蹙起,面露忧色:“教主,因着朝廷的缘故,我教已多次转入暗中行事!” “如今教中弟子日益增多,诸多事务的开展也愈发艰难……” 韩无垢在一旁见状,连忙附和:“是啊!教主,我教一直以来都盯着朝廷的态度行动,终究不是长久之计!” 杨过嘴角微微扬起,神色笃定,缓缓开口:“你们有所不知,这次与史弥远的一番交谈,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 “明教与朝廷,终究是道不同不相为谋。” “况且朝中的王公大臣,也瞧不上我们咱们这些江湖草莽!” 他微微一顿,似在斟酌言辞,而后继续解释:“咱们明教不受朝廷的节制,对于皇帝而言,始终是潜在的隐患。” “假以时日,必定会发展成难以共存的局面。” “再者,明教协助朝廷对抗蒙古,不过是因着当下时局的需要罢了。” “难道说,没有了朝廷的存在,咱们明教就会放弃对抗外敌吗?” 张一氓听闻此言,神情顿时一肃,眼中带着几分探究之意,开口询问:“教主的意思是,咱们往后要单干了?” 杨过轻轻颔首,眼神坚定,“不错,我意让明教彻底转入暗中发展,彻底脱离与官方的接触。” “从今日起,咱们明教自己干!” 罗伊脸上露出一抹欣然笑意,“伊玛目,早该如此了!咱们何苦处处看人脸色,受他人掣肘。” 公孙清此时似是回过神来,又想起一事,连忙追问,“教主,朝廷之前拨付的钱粮已到位,孟珙那边不知打算如何安排?” “在我离开之前,已交代给龙儿,让史家兄弟利用商队将钱粮运往江北,让孟珙在江北招募人手,着手组建军伍。” “教主,安左使与百草仙等人前往江淮建立医部。” “依我之见,不若让孟珙等人也前往江淮训练军武,如此一来,也方便相互照应,您看如何?” 公孙清出声提议。 杨过略作思索,旋即一锤定音:“不必,此次我打算将步战部分为五营,分散潜藏,不在一处发展。” 张一氓轻摇折扇,“教主这主意不错,把鸡蛋分开放,不仅多处开花,也能避免一网成擒!” 杨过的这一决定,正合一众高层的心意,公孙清等人当即纷纷颔首应诺,各自下去着手安排相关事宜。 且说临安城中,在公孙止的纵容下,护卫蒙古使团而来的怯薛军依旧肆无忌惮,在临安城外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王应麟得知消息后,多次代表朝廷前去与公孙止交涉,然而公孙止却置若罔闻,对他的诉求充耳不闻,交涉毫无成效。 因为公孙止得知史弥远与吴潜二人双双被罢去相位,知晓此时赵宋朝廷官场正经历巨大动荡,正处于群龙无首的混乱局面。 再加上背后有蒙古大军作为支撑,他更是有恃无恐,根本不把大宋的官员放在眼里。 公孙止依旧我行我素,继续放纵怯薛军为非作歹,闹得临安城内外人心惶惶,百姓们生活在恐惧不安中。 皇宫垂拱殿内,气氛压抑凝重。 雕龙画凤的梁柱之下,一众大臣身着华丽的朝服,神色各异。 有的眉头紧锁,面露忧色;有的交头接耳,低声议论着;还有的眼神游离,似在思索着什么。 交头接耳的低语声在殿内回荡,却又不敢太过张扬。 赵昀高坐在龙椅之上,面色沉郁阴沉,深邃的眼眸中满是疲惫与思索的神色,目光缓缓扫过殿下的臣子们,心中权衡着当前的局势。 此时,一名身着绯袍的太监,迈着细碎而的步伐匆匆走进殿内,手中捧着一份明黄色的奏折。 尖细的声音在殿内响起,划破了原本的嘈杂:“陛下,礼部侍郎呈上来的折子,提及蒙古使团在城外的种种恶行,百姓们苦不堪言,恳请陛下定夺。” 赵昀微微皱了皱眉头,伸手接过奏折,展开后匆匆扫了几眼,随着目光的移动,脸色愈发阴沉。 “嘭!” 猛地将折子重重地拍在龙案上,怒声大喝:“这蒙古使节,实在是欺人太甚!” “朕屡次派遣使者与他们交涉,要求他们约束随行的护卫军,不得肆意妄为。” “他竟然置若罔闻,任由怯薛军在临安城外烧杀抢掠。” “这是公然挑衅我朝威严!” 下方的大臣们听闻此言,顿时一片哗然。 有的大臣面露愤慨之色,言辞愤怒地开口谴责蒙古人的暴行。 有的则眉头紧锁,思索着应对的办法。 还有的悄悄打量着周围同僚的反应,在心底揣摩着皇帝的心思。 就在这时,新任宰相郑清之越众而出,“陛下,蒙古使团如此张狂,臣以为绝不能姑息迁就。” “当务之急,应即刻调遣附近驻军,对城外那些不法之徒予以震慑,再有肆意妄为之举,定要严惩不贷。” 此言一出,立刻有几位大臣高声附和,他们纷纷点头,表示赞同郑清之的主张。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然而,另一位老臣却缓缓摇了摇头,出列说道:“陛下,郑相所言虽有道理,但如今蒙古大军压境,局势紧张。” “若贸然调兵威慑,恐会激怒蒙古人,从而引发更大规模的冲突。” “以老臣之见,还是应先礼后兵,不若再派得力使臣前往,与使节交涉,陈明利害,让其规劝收敛一二。” 朝堂上顿时分成了两派,支持郑清之主张的大臣和赞同老臣建议的大臣各执一词,争论不休,双方你来我往,声音此起彼伏,吵得赵昀心烦意乱。 抬手揉了揉太阳穴,心中思忖:如今朝堂局势本就动荡不安,史弥远与吴潜刚刚下台,各方势力暗流涌动。 此时若因为蒙古使团的事情处理不当,从而引发战事,那就真是雪上加霜了。 沉思良久,赵昀开口说道:“诸位爱卿莫要再做争论。” “朕意已决,先派一位能言善辩之士,再去与蒙古使节交涉一番。” “以防万一,枢密院即刻调兵围住使团护卫驻地,没有朕的旨意,不得外出。” 赵昀目光一转,看向殿前的文宋瑞,说道:“文卿家,朕命你为此次交涉的使臣,务必让蒙古使节知晓其中利害。” 文宋瑞神色一凛,眼中满是坚毅,跪地领旨:“陛下放心,臣定当竭尽全力,不辱使命!” 待朝堂上诸事商议完毕,大臣们鱼贯而出。 赵昀起身,踱步至御书房,心中依旧挂念着蒙古使团的事情,眉头始终未曾舒展。 他深知,蒙古使节此番前来,绝不仅仅是为了使节遇刺一事讨要说法,其背后肯定还有其他目的。 而此时,他又想起了杨过之前对他说的话,蒙古国西线战事紧张,无力大举南下,此次兴兵不过是虚张声势罢了。 可即便如此,他也不敢掉以轻心,因为稍有不慎,江山社稷便可能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容不得有半点疏忽。 另一边,临安城外的蒙古使团驻地,白色的帐篷错落分布。 帐篷外,身着皮甲、腰挎长刀的蒙古士兵来回巡逻。 公孙止坐在主帐内,手中把玩着一枚羊脂白玉扳指,脸上挂着似有若无的冷笑。 昆贡、朗达玛、普布、巴桑四人分左右两排坐在下首,静待着公孙止的吩咐。 一名蒙古士兵匆匆走进帐内,单膝跪地,用生硬的汉语说道:“大人,南朝又派来使臣,正在帐外求见。” 公孙止微微挑眉,轻哼一声:“哼,还真是不死心。让他进来吧。” 不一会儿,文宋瑞在士兵的引领下昂首挺胸地走进帐内。 他目光平视,虽身处敌营,却毫无惧色,拱手说道:“使节大人,我奉陛下旨意,前来告诫于你。” “贵使团的护卫在我大宋城外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严重违背了两国交往之礼,还望大人即刻下令约束。” 公孙止慢悠悠地站起身来,围着文宋瑞踱步一圈,眼中满是轻蔑,“你这话可就说错了。我等此番前来,是为了给遇刺的使节讨回公道。” “可南朝至今未能给出一个满意的答复,反倒来指责我国士兵,难道,宋国朝廷就是如此对待客人的吗?” 文宋瑞冷哼一声,义正言辞地回应:“使节遇刺一案,朝廷正在全力调查,定会给大人一个交代。” “使节若有其他合理的要求,可通过鸿胪寺照会我朝,进行沟通。” “但这与护卫军在我朝境内的暴行并无关联,我朝向来以礼待人,却也容不得他国人员在境内肆意妄为。” “若是使团护卫再不收敛行径,我朝绝不会坐视不管,定将采取措施应对。” 公孙止停下脚步,目光阴冷地盯着文宋瑞,冷笑一声:“哼,你这是在威胁本使节吗?” “南朝如今内忧外患,朝堂动荡,已是自顾不暇,又拿什么与我蒙古国抗衡?” 文宋瑞闻言,心中恼怒,但他强压怒火,面色平静,出声反问:“使节大人,勿要预言之不预,望你好自为之!” 话音落下,文宋瑞拂袖而去,帐内的公孙止,盯着远去的背影脸色铁青。 当夜,大批禁军悄然出动,迅速将使团护卫的驻地围住。 次日,赵昀在朝堂上正式接见蒙古使团。 公孙止昂首阔步地走进朝堂,身后跟着神色傲慢的昆贡、朗达玛、普布、巴桑四人。 公孙止扫视了一眼朝堂上的众人,双手抱胸,态度嚣张,高声开口:“大宋皇帝,我蒙古国大汗对使节遇刺之事极为震怒。” “如今,本使奉大汗之命,提出三项条件,若南朝不答应,大军即刻南下,踏平南朝” 赵昀面色阴沉如墨,强压着心中的怒火,“使节请讲。” 公孙止嘴角勾起一抹冷笑,脸上满是得意的神色,“第一,岁币额度在原有基础上增加五成,这是对我国遇难使节的赔偿。” “第二,必须交出杀害我蒙古国使节的凶手,明教教主木易等人。” “第三,割让淮西三州以及樊城给蒙古国,以示南朝对两国和好的诚意。”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实际上,蒙哥原本提出的条件中,只是要求增加三成岁币,交出明教凶手,并无割让土地的要求。 可公孙止自作主张,私自更改条约内容,趁机抬高价码。 一来,是想借此削弱赵宋的实力。 二来,也是想借此在蒙哥跟前赢得晋升之机。 这三条一出口,朝堂顿时一片哗然,大臣们交头接耳,面露惊怒之色,有的大臣甚至忍不住低声咒骂。 赵昀心中亦是愤怒不已,但想起杨过曾说蒙古国是在虚张声势,强自镇定下来,“使节所提条件,太过苛刻。” “关于使节遇刺一事,真相已经查明,朕会给贵国一个合理的交代,相关的卷宗和人犯会交由贵国处置。” “至于岁币之事,断无增加的可能,至于割让土地一事,朕亦不会接受。” 公孙止闻言,顿时脸色一沉,“宋国皇帝,我蒙古国大军已在边境集结,随时可以发动进攻。” 赵昀目光坚定,毫不退缩地直视公孙止,“使节莫要说笑。” “我大宋亦有百万雄师,若贵国执意要挑起战端,大宋必将奋起反击。” “朕答应交出梁成大与薛极等人,是因为他二人是此次事件的罪魁祸首,必须受到惩罚。” 公孙止没想到赵昀的态度如此强硬,心中恼怒不已,却也不敢真的即刻发动战争。 毕竟在出使前,蒙哥与忽必烈已告诫他,当下的西线战事吃紧,并无即刻与南朝开战的打算。 眼下皇帝赵昀态度强硬,想要解决明教木易等人,只怕还得另觅他途,不能在此跟皇帝硬碰硬。 看来要解决此事,还是要借助南朝内部势力才行。 一念及此,公孙止冷哼一声,“宋国皇帝,本使再给南朝三日时间。” “若是皇帝还是这般态度,那本使只好传令大军南下自取。” 说罢,也不理会赵昀的反应,带着昆贡、朗达玛、普布、巴桑一众蒙古护卫,大摇大摆地离开垂拱殿。 朝堂上,大臣们议论纷纷,有的赞赏皇帝的强硬态度,有的则担忧蒙古国真的会因此开战。 赵昀看着朝堂上的混乱场景,眉头紧锁,心中忧虑重重。 此次蒙古国兵临城下只是暂时的对峙,接下来必须尽快化解这场危机,否则大宋将面临一场巨大的灾难。 而在当前复杂的局势下,究竟该如何对待明教,他心中也没有答案,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吴潜的府邸内,一片死寂,往日的繁华喧嚣已不复存在。 吴潜独自坐在书房中,望着窗外西沉的落日,心中满是不甘和落寞。 自从罢相之后,他便如同牢中猛虎,空有一身本领,却无处施展。 这时,管家轻手轻脚地走进书房,轻声说道:“老爷,门外有人自称是蒙古使节手下,说是有要事相商。” 吴潜闻言,眼中闪过一丝光亮,旋即又恢复了平静,沉思片刻后,缓缓说道:“让他进来吧。” 不一会儿,一个身穿绿袍、眼神狡黠的男子走进书房。 见到吴潜,立刻恭敬地行礼,脸上堆满了笑容:“吴相国,奉我家先生之命,前来与相爷商议。” 吴潜冷哼一声,目光中满是不屑,“你家先生找我这个罢相之人,有何事可商?” “老夫如今已是一介草民,恐怕帮不了你们。” 男子赔笑道:“吴相爷,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您虽暂时罢相,但在朝中的威望和人脉仍在。” “我家先生有言,敌人的敌人便是朋友。” “如今相爷与我家先生有共同的敌人,还望吴大人能够携手合作。” 吴潜心中一动,脸上却不动声色,“哦?你家先生想让老夫如何相助?且先说来听听。” 男子压低声音说道:“我家先生想让南朝答应一些条件,可如今皇帝态度强硬,拒不松口。” “我家先生听闻吴相爷与魔教素有嫌隙,如今史弥远已归隐,但朝中仍有不少人支持魔教。” “我家先生希望吴相爷能出面,联络朝中大臣,给皇帝施压,让南朝皇帝答应交出魔教凶手。” “作为交换,蒙古国可要求吴相爷全权代表南朝出面商议。” 吴潜听闻这番话语,心中恰似有两只猛兽在争斗,天平在两端摇摆不定。 一方面,他对明教心存嫌隙,明教行事多有不羁,早已令他心生不满。 倘若能借此次契机,打压明教的势力,同时还能借此东风,重掌朝堂大权。 可另一方面,他心底清楚,与蒙古人合作,无疑是与虎谋皮,潜藏的风险巨大。 一旦事情败露,坐实了这勾结外敌的大罪,自己必将陷入万劫不复之境。 吴潜眉头紧皱,“若被人知晓老夫与蒙古暗中勾结,可是叛国大罪,这岂不是自寻死路?” 那前来游说的男子见吴潜满脸犹豫,知道他心中动摇,急忙趁热打铁,继续劝道:“吴相,若不抓住眼前机会,日后再想东山再起,谈何容易啊!” 吴潜依旧缓缓摇头,吐出两个字:“不够!” 男子心中一紧,咬了咬牙,“岁币只加三成!这已经是最大的让步。” 吴潜脸上浮现出不屑的冷笑,他在朝堂摸爬滚打多年,对这些谈判伎俩了如指掌,深知对方还未亮出底牌。 当即冷笑一声:“还是不够!” 男子神色一滞,佯装沉思,仿佛在权衡利弊,片刻后,才无奈点头回应:“割让土地之事,就此作罢!” 吴潜这才微微点头,“转告你家先生,皇帝不会出面对付魔教,最好的结果是朝廷不再支持魔教发展!” 这话一入耳,男子生怕吴潜中途变卦,赶忙出声安抚:“吴相尽管放心,我家先生向来言出必行。” “况且,此事隐秘,只要行事妥当,绝对不会有人知晓。” 吴潜神色微微缓和,点了点头,“老夫心里有数。你回去告诉你家先生,让他静候佳音便是。” 男子闻言,恭敬地行了一礼,“在下在此,先行恭贺吴相爷重回朝堂,再复往日权势。” 话音落下,男子告辞离去。 吴潜望着男子渐行渐远的背影,心中五味杂陈。 他心如明镜,深知自己踏出这一步后,便是踏上一条绝路,稍有差池便会万劫不复。 然而,心中对权势的渴望,让他最终选择了冒险。喜欢重生杨过之神雕新章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重生杨过之神雕新章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最新小说: 混沌书 我不是大魔头 男主的弟弟不正常 漂亮备胎穿书之后 重生之武道复苏 九幽剑帝 武学宗师张三丰 天问九歌 综武:剑出华山 重生杨过之神雕新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