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日后,襄阳城。 一位身着黑袍的神秘访客,避开了城中守卫的目光,悄无声息地朝着一处废弃许久的宅院行去。 黑袍人在门口停顿了片刻,眯着眼睛,警惕地观察着四周的动静。 确认无人跟踪后,他才伸出手,轻轻地叩响了那扇破旧的大门。 “嘎吱——”,伴随着一阵刺耳的声响,大门缓缓打开,露出一条狭窄的缝隙。 一个低沉而充满警惕的声音从门内传来:“阁下是谁?深夜到访,所为何事?” 黑袍人压低了声音,语气沉稳地开口:“大人令我来见你们首领。 他的声音不大,但却透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威严。 门内的人犹豫了片刻,随后缓缓地打开了大门,将黑袍人迎了进去。 次日,襄阳城的集市依旧热闹非凡,叫卖声、讨价还价声此起彼伏。 然而,人群中多了不少神色匆匆、目光警觉的人。 蒙古使者札木合在护卫的簇拥下,在城中闲逛,感受汉地的繁华。 当他们经过一条狭窄的小巷时,几个黑影从暗处窜出,手中的利刃直刺札木合。 护卫们见状,立刻围拢过来,与黑影展开激烈搏斗。 但黑影们训练有素,很快突破了护卫的防线,等到城卫军闻声赶到现场时,札木合已经命丧当场。 很快,一则令人震惊的谣言在襄阳城内如瘟疫般迅速传开:明教罔顾大义,暗杀了蒙古国使节札木合,企图挑起两国之间的战争。 这则谣言让城内不明就里的百姓和士兵们人心慌慌,对明教的态度=变得暧昧起来。 杨过得知此事后,眉头紧紧地皱了起来,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愤怒:“看来有人故意在背后搞鬼。想要借刀杀人,将明教置于万劫不复之地。” 小龙女轻声安抚道:“过儿,咱们身正不怕影子斜,这些谣言迟早会戳破。” “他们越是想抹黑咱们,就越说明他们心虚。” 这时,公孙清快步走来,神色凝重,“教主,刚收到临安分坛的消息。” “什么消息?”杨过眉头一皱,心中涌起一股不祥的预感。 “临安城内有童谣流传,说明教与蒙古国暗通曲款,欲引蒙古国进攻淮南!”公孙清的声音有些急促,眼中透露着一丝紧张和焦虑。 杨过眼中闪过一丝寒芒,他的双拳紧握,“此事太过蹊跷,分明是有人故意针对咱们。” “看来对方已经忍不住开始动手了” 话还没说完,一名明教弟子慌慌张张地跑来,气喘吁吁地说道:“教主,郭大侠派人求见!” 郭府书房里,弥漫着一股压抑的气氛。 郭靖面色沉重,眉头紧锁,身侧的桌上放着一封密信。 “过儿,大事不好。”郭靖指着密信说,声音低沉而沙哑,“蒙古使者扎木合昨夜在驿站遇刺,当场身亡。” “如今坊间已有谣言传出,称是你明教所为。” 郭靖的眼中满是忧虑和关切,他看着杨过,等待着他的解释。 杨过心中一凛,联想到之前那些尚未串联一处的阴谋,沉声道:“郭伯伯,这恐怕是有人故意设局,想从中渔利。” “他们想借明教的名义挑起两国之间的战争,从而达到自己的目的。” 黄蓉在一旁接口道:“我也这般怀疑。眼下两国休战,一旦蒙古国开启战端,局势将万分危急。” “这背后的黑手真是用心险恶,不顾两国百姓的生死。” 杨过回想前世经历,神色坚定,语气笃定地说道,“郭伯母,蒙古国暂时不会南下侵宋!” “只怕这是有心在暗中布局,想要针对我明教!” 郭靖神色凝重,“如今局势危急,消息传回蒙古国,必定会是大军压境的局面。” “不能再让朝廷对明教产生怀疑,必须想办法化解危机。” 黄蓉沉思片刻后说道:“我觉得此次蒙古使者遇刺,背后另有隐情。” “过儿,我会请鲁帮主安排丐帮暗中调查,找出事情真相,还你明教清白。” 郭靖拍了拍杨过的肩膀,说道:“过儿,你放心。” “郭伯伯,相信明教不会做出这等事。” 郭靖的眼中满是信任和支持,他对杨过的为人深信不疑。 杨过见二人满是关切,当即出声道谢,“郭伯伯,郭伯母,感谢二位的信任。” “所谓清者自清,对方想抹黑明教从中获利,那他定必要付出代价。我不会让他们的阴谋得逞的。” 杨过匆匆自郭府返回明教驻地,当即召集明教高层商议应对之策。 “如今蒙古使者被杀,朝廷对咱们明教本就心存疑虑,再加上史弥远和吴潜两派争斗不休。” “咱们身处其中,稍有不慎,明教便会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杨过神色凝重,目光如炬,扫视着众人,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忧虑和警惕。 公孙清眉头紧锁,分析道:“教主,这明显是有人在背后搞鬼,想要嫁祸明教。” 张一氓沉思片刻,说道:“不管幕后黑手是谁,咱们都必须尽快找到应对之策,自证清白。”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否则,一旦坐实此事,明教与朝廷共同御敌的计划,就将毁于一旦。” “这不仅关系到明教的存亡,也关系到两国百姓的安危。” 杨过说出心中疑虑,声音中带着一丝冷静和理智:“先是临安的童谣,再到襄阳的谣言,两者出现时间相差无几。” “但其他州府并未出现此类谣言,说明对方很清楚咱们的活动轨迹,刻意针对咱们而来。” “从另一方面来说,也证明对方的老巢就在临安。他们策划这一切,就是想利用朝廷的力量来打压明教。” 公孙清抚须思索片刻,“教主的意思是,对方是在临安造势未果,才会刺杀使节嫁祸明教?” 张一氓笑道,“还真是好算计啊!这是想把明教当刀子使啊!” “想借明教之手,挑起两国之间的战争。” 公孙清附和道,“如此说来,此之事朝堂权力争斗,并不涉及蒙古国?” 张一氓出声反驳,“公孙右使,蒙古使节已经遇刺身亡了。这是不争的事实,不管幕后黑手的目的是什么,这件事必定会引起两国之间的紧张局势。” 杨过眼中光芒一闪而过,释怀笑道,“先前我还怀疑是有人同时操控宋蒙两国势力在对付明教。” “这一来,我心中的疑惑可就去了大半。看来幕后黑手只是想利用明教来达到自己在朝堂上的目的,而不是真的想挑起两国之间的战争。” 小龙女在一旁听得一头雾水,脸上满是疑问,神色迷茫:“你们说的好复杂啊!” “我怎么听不明白?” 杨过解释道,“此事是汉人间的内斗,不过使的手段下作了些。” “不论背后要对付明教的是哪一方势力,此时必定都在临安城中。他们在临安城暗中布局,操控着这一切。” 说到此处,杨过突然想起了什么,目光望向公孙清,“关于赵方的死因,眼下可有查到线索?” “樊一翁领着一窟鬼已经去查询了。”公孙清摇了摇头,目光中满是无奈,“眼下淮西地处两国交锋前线,当年参与查办此案的官员,多数已经不在。” “急切间想要找出真相,难度太大。淮西地区局势复杂,很多证据都已经湮灭在战火中。” 杨过闻言,当即出声安抚,“公孙右使,难度大,那就慢慢追查。” “不过,我怀疑眼前之事背后的主使,十有八九与毒杀赵方的是同一方势力!” “依我看,不如暂时将调查重点放到临安。” 与此同时,临安城中,史弥远和吴潜的争斗,也如熊熊烈火,愈烧愈旺。 临安城,史弥远相府。 密室之中,摇曳的烛光将梁成大、薛极等人的身影,拉得扭曲变形,仿佛是一群来自地狱的恶鬼。 史弥远面色阴沉,如暴风雨来临前的天空,乌云密布,他重重地拍了下桌子,发出一声沉闷的声响。 “哼,散布明教勾结蒙古的谣言,已在临安掀起风浪。” “可吴潜那老匹夫,居然没有动作,难道他这是转性了吗?” “长此以往,咱们的计划何时才能成功?” 史弥远的声音低沉而愤怒,像是一头被困住的野兽在咆哮。 “相爷,如今散布的明教勾结蒙古的谣言,就像石沉大海,吴潜那边不见动静。” “朝堂上虽有几个御史跟风弹劾明教,可吴潜却将奏章扣住,根本不让皇上看到。”梁成大眉头拧成了一个疙瘩,声音焦急地解释。 史弥远冷哼一声,手指有节奏地敲击着桌面,发出清脆的声响:“吴潜这老狐狸,果然不好对付。” “咱们必须得另寻他法,给他制造更大的压力,逼他就范!” 梁成大眼中闪过一丝阴狠,上前一步,谄媚道:“史相,襄阳那边想必已经得手。” “依属下之见,既然吴潜对明教百般刁难,到时咱们就将蒙古使节遇刺之事呈给皇上。” “吴潜若是得到消息,必定会对明教有所行动。他为了维护朝廷的利益,肯定会对明教采取措施。” 史弥远一听,脸上怒气更盛,声音低沉冰冷:“谁让你们去刺杀使节的?” 薛极不想史弥远深究此事,当即开口附和:“史相,机不可失,失不再来。” “如今局势瞬息万变,若不尽快动手除去吴潜,往后可就没有这么好的机会了。” “我们也是为了相爷的大计着想,才出此下策。” 就在众人商议之时,一名侍卫慌慌张张地冲进密室,“扑通” 一声跪在地上:“史相,大事不好!有消息传来,蒙古使者在襄阳遇刺身亡!” 史弥远脸色骤变,猛地站起身来,目光阴鸷地扫视着梁成大与薛极,眼神中满是愤怒和失望。 强压住心头怒火,挥手对侍卫吩咐:“你先下去吧!” 转头看向梁成大与薛极,语气冰冷地质问:“这就是你们两个的妙计?” “使节事关国家颜面,连明教的草莽都知晓不能对使节下手,你们......”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史弥远胸口郁气涌起,抬手抚住胸口,后面的话竟是说不出来。 梁成大与薛极二人,一左一右赶忙将其扶住,一个为他抚胸顺气,一个轻拍他后背。 “相爷勿恼,是我俩办事不力!” 二人一通折腾,史弥远总算是缓过气来,神色颓然地长叹一声,“你们呀!” “本相与吴潜相争,不过是为掌控朝政,是朝廷的内部事务!” “你们刺杀使节,必定引来蒙古国的讨伐。” “事涉他国,到时即便没有通敌之举,也洗不清内外勾结的罪名!” 他的声音中充满了无奈和悔恨,为自己的错误决定而自责。 梁成大、薛极二人闻言,脸色剧变,齐声开口求教:“相爷,那眼下该如何是好?” 史弥远扶着案桌,缓缓落座,“罢了!事到如今,已是开弓没有回头箭。” “襄阳离临安相隔千里,待到消息传到临安,陛下定会在朝会上商议此事!” “朝堂之上,你二人暂时不要上奏为明教开脱!等陛下下旨议事之时,再行上奏!” 与此同时,吴潜的府邸灯火通明。 书房内,吴潜负手而立,望着窗外的夜色,眉头紧锁。 亲信幕僚们围坐在一旁,大气都不敢出。 “最近史弥远的动作越来越频繁,本相怀疑城中流传的谣言,便是他所为。” “只是本相实在想不明白其中关节。几次廷议,他都竭力支持朝廷与明教合作。” “相爷,这些谣言分明是要挑起明教与朝廷的矛盾,他这背后必定有不可告人的目的。” 一名幕僚忧心忡忡地说道, “说不定他已与蒙古人暗中勾结,妄图独揽大权。” 吴潜微微摇头,目光深邃,“史弥远虽然专权,但他也清楚,一旦与蒙古勾结,便是千古罪人。” “不过,他想借明教之手除掉我,倒是极有可能。” “史弥远野心勃勃,他想借明教之手除掉我,进而掌控朝堂。” 话音刚落,门外有侍卫禀告:“相爷,皇上紧急召集重臣,商议蒙古使者事宜,宣相爷即刻进宫!” 就在赵宋境内几方势力心思各异之时,远在西安的公孙止,已通过细作密报,得知使节在襄阳被杀的消息。 “哈哈哈!真是天助我也!”公孙止面容狰狞,眼中却满是得色,口中喃喃自语,“姓杨的小畜生,你以为铲除了嘠曲等人,老夫就会措手无策?!” “这一次,老夫要让明教成为两国间的过街老鼠,无处可藏!”他的声音中充满了仇恨和愤怒。 话音落下,公孙止对着门外大喊一声:“来人!” “先生,有何吩咐?”门外侍卫恭声回应。 公孙止将信笺折好,塞进信封,又浇上封蜡,“你亲自将此信送至和林,交与四王爷!” “此事关系重大,记住,换马不换人。” 侍卫应诺,转身就要离去。 公孙止又想起了什么,连忙将他喊住,再次出声叮嘱,“等等,你在和林取得王爷回信后,即刻折返!”喜欢重生杨过之神雕新章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重生杨过之神雕新章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