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竟然有卖晒干的带鱼的,她张嘴就要四斤。
售货员白了她一眼,“你有本吗?这都是凭本供应的,没本不给卖。”
姜馨玉又不是县里人,哪里有本?
被翻了白眼还没买到东西,她瘪着嘴出了百货商店的大门,想吃点稀罕东西咋就这么难呢!
在县里一共学习了八天,姜馨玉要回家那天中午和大姐姜珍珍一齐去了趟何勇家。
女婿闺女也带着孩子回来了,再加上陈正宇后天就回沪市了,家里之前剩下的肉直接剁了一斤多包饺子。
圆滚滚胖乎乎的饺子在锅里起起伏伏,小川眼巴巴的看着锅,差点没流口水。在他的记忆里,吃饺子还是去年过年的事,一整年他都没有吃过香喷喷的肉饺子了。
白菜肉饺子里头当然是肉少菜多,但那也非常香了。
屋子里温度不怎么高,但一碗饺子汤下来,几人身上都暖和了。
陈正宇走前那天晚上问她们有没有想带的东西,等他过完年回来帮她们带过来。
“淮国旧里有敞开供应不要票的处理品和二手货,除了大件我带不过来,别的你们想要什么尽管跟我说,只要给钱,我就能给你们带过来。”
陈正宇坐没坐相的对姜馨玉说道:“你放心,你结婚前我肯定能赶的回来,你这席,我是吃定了。”
姜馨玉现在满脑子里都是“不要票,敞开供应”。
“处理品?都是二手货吗?”
陈正宇摇摇头,“并不是,说是处理品,其实不全是旧货,一些只是有点瑕疵而已,不少都是出口转内销的货,不光价钱没有市面上的贵,最好的是不要票。”
陈正宇这么说,几个人心都动了。
“我要一款男士手表,你帮我好好挑挑,要简洁大方的款式就成,初八之前你回不来也得给我邮过来。”
陈正宇:“唉,不是,你有钱吗?手表再便宜也便宜不到哪去!”
姜馨玉眼巴巴的看着陈秀云,晃着她的胳膊,又把自己的手表露出来,“妈,你得支持我给陈奕买个手表,你看他都给我送了一个。”
陈秀云看向抱着孩子的姜珍珍,怕她心里不平衡,就把话说清楚,“家里的生意有馨玉一份,这几个月也交了四十块钱,这表就当作给你的嫁妆了。”
不提生意和每个月交的钱,那两块黄金也是小闺女带回来的。小闺女要给女婿买表,她还是支持的,贵是贵了点,但人家陈奕眼都不眨的就给小闺女送了不少东西。
自行车这种惹眼的大件现在不能买,表还是可以买一个的。
姜馨玉超高兴,“我兜里还有钱,再多买点布回来。如果有新皮鞋,那我也是要的,但要是别人穿过的,你就别给我买了。”
布多难得,姜珍珍也要布,她手里还有积蓄,也想今年给她们一家三口都做身新衣服。
陈正宇干脆拿着小本本把她们都要的东西记下来了。
家里的记完了,他又去找了陈奕。
陈奕更绝,直接要给他八百块钱,让他全换成表寄回来。
陈正宇当时都惊呆了,八百块?他连八十块钱都没摸过。
他小声的问:“奕哥,你这是要偷偷倒腾掉?”
陈奕点点头,“你要是怕出事,就一个一个邮寄回来,收件人也别都写一个,我和你三姑家的人你随便写,地址就是五里桥大队。”
八百块听起来多,换成表也买不了多少块。不过一块手表在黑市上倒腾卖掉的利润并不小,如果顺利的话,倒腾这一次至少能挣小二百多。
陈正宇恍恍惚惚的回去了,真心觉得陈奕是深藏不露,也觉得他胆子大,就不怕他把八百块钱带丢了吗?
第240章 领证
陈正宇下乡的时候兴致勃勃,回家过年的时候也是归心似箭。
家里少了一个干活的劳动力,姜馨玉和姜珍珍俩人可都没闲着,每天既要防着别人来串门,又要着急忙慌的做糕点。
临近过年了,各家各户都在准备过年的东西,只有嫌供销社物资不够的,没有东西卖不出去的。
丁长海那边的面粉都不够卖的,还给她家专门留出了份额,这人也是相当够意思了。
陈奕现在是两天送一次货,半夜再拉回来一批。不光如此,抓鱼卖的生意他又做起来了,经常一个通宵一个通宵的熬。
年关这会儿东西都卖的上价钱,县里什么都缺,这个时间段钱也是最好赚的。
腊月二十一那天,队里杀猪了。
天还没亮时,姜馨玉在被窝里就听到了猪被杀时惨叫的声音。
陈秀云已经起来了,端着碗要去接点猪血回来。
今天想要猪血的人多,估计也分不了多少猪血。
小川年纪小,但爱凑热闹,也不睡懒觉,屁颠颠的跟着陈秀云去看杀猪了。房子里就剩睡到迷糊的姜馨玉和带着孩子睡的香甜的姜珍珍。
等起来时,大半碗猪血在厨房放着,小川在烧锅灶,里头煮着红薯稀饭,篦子上馏着玉米面饼子和昨天晚上吃剩下的腊鱼白菜。
看看这小子,还挺能干,至少给她们都省了事。
院门敞着,自行车的铃声响起,陈奕一身风霜的骑着自行车进了院,取下麻袋,把里头的鱼拿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