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4章 平凡的日子(1 / 1)

李有福浑然不知,今年除了上河村,他送往其他地方的红薯,同样被不少人留下了藤蔓和红薯本体。 待时节一到,这些便被种进了土里。 1961年,依旧是干旱肆虐的一年。 然而,这些红薯的抗旱能力堪称一绝,即便在干旱的恶劣天气下,它们也能顽强地存活。 那些临近水源地,或是幸运得到抗旱水源滋养的红薯,更是生长得极为旺盛。 许多人家在走投无路之际,甚至在红薯尚未成熟时,靠着啃食红薯藤蔓艰难地维持着生命。 这些红薯之所以抗旱能力如此之强,或许和李有福在空间里种植红薯的方式有关。 他每次在空间种红薯,仅仅是刚开始时浇一次水,随后直至红薯成熟,都不再浇水。 好在空间里的土壤水分充足,所以对产量并未产生丝毫影响。 龙国,是个神奇的国度。 据各类统计数据显示,1959年到1961年这三年间,饿死人数的统计数据差异巨大。 最高的数据称有三千八百多万,还有三千万、一千三百万的说法,最少的数据则只有八百多万。 而在这饿殍遍野的三年里,各种粮食产量的增长却显得匪夷所思。 有号称亩产三万斤、五万斤的水稻;还有亩产二十多万斤,甚至五十六万斤的红薯,最夸张离谱的是,竟有宣称一亩地产出一百五十六万三千二百六十一斤红薯的。 说实话,李有福着实佩服这些人的胆量,他们可真是敢说啊! 这些人,一个个都好似比拥有生命力量的他还厉害。 李有福凭借生命力量催生红薯,据他自己估计,一亩地撑死也就达到十万斤红薯,这就已经是极限了。 连他这个作弊开了“外挂”的人,催生一亩地的红薯都达不到几十万斤。 几十万斤红薯,光是想象一下,铺在一亩地的面积里,那必然是密密麻麻,根本谈不上什么株距行距了。 李有福笃定,那些种过地的人,尤其是农村的农民,肯定绝对不会相信这样的事情。 只是报纸上一片形势大好,没人敢说不好的话罢了。 实际上,心里明白真相的人,绝对不在少数。 时光如白驹过隙,转瞬即逝。 很快,上河村的秧苗就到了移栽的时候。 秧苗移栽那天,李有福特意跑到上河村去参观。 下河村向来紧跟着上河村的步伐,只要上河村有什么新举措,他们马上就会依葫芦画瓢跟着学习。 这次新式的稻种育秧方法,他们同样用木盘子照做。 一大早,王海远、李君义就带着村民们挑着箩筐,来到育秧的水稻田边。 村民们挽起高高的裤脚,下到田里,一个个从水田边上端起一盘盘的秧苗,将秧苗搬到田坎边上,然后从秧苗的边缘开始,向着前面滚去。 一开始,有村民担心这样会压断秧苗。 李有福让他们放心大胆地卷,还亲自示范。 他端起一盘刚从田里拿上来的秧苗,把秧苗卷成一团,随后再打开,果不其然,秧苗打开后,依然根根直立,并没有被压断。 李有福顺手又把秧苗卷起来,滚成一个圆筒状,拿起来就放进了一个塑料筐里。 有了李有福的示范,村民们心里有了底,动作也快了起来。 他们的速度可比李有福快多了,一个个从田里端起木托盘放在地上后,迅速地将秧苗向前一滚,滚成一团后,就把秧苗放进箩筐里,空木托盘则堆叠在一起。 村民们一边端起木托盘卷秧苗,一边兴高采烈地谈论着,这新式的育秧方法可真是不错,比起以前拔秧子,速度快了太多太多。 以前拔秧子,有些秧苗得费好大的劲才能拔起来,而且还容易损伤根茎。 现在可不一样了,不仅拔得轻松,还不会伤到根茎。 下河村的人也在旁边参观学习,不过他们看了一会儿,便转身回去教村里的人拔秧苗了。 因为今天下河村同样也准备开始拔秧插秧。 现在上河村和下河村摊子铺得太大,产业众多,所以村民们的时间十分紧张,每天都感觉时间不够用。 对于这种能够提高效益的新式育秧方法,大家自然是打心眼里喜欢,热烈欢迎。 上河村今年育秧用的稻种,有一块田用的是李有福培育出来的,还有一块田用的则是在供销社买的种子。 李君文、王海远、李君义还有叶生友他们,早就规划好了,将两种种子育的秧苗分开移栽,并做好记号,这样到了秋天收割的时候,就能清楚地知道两种种子的产量究竟有多大差别。 如今的李有福,日子过得那叫一个惬意,同时又极为平淡。 隔三岔五,他就会去两处烤鸭店买几只烤鸭;到了星期天,便带上一家人去东来顺吃一顿热气腾腾的火锅,偶尔也会去烤肉季大快朵颐一番。 他隔三差五去轧钢厂露个面,时不时拉一头两头野猪之类的去轧钢厂销货,积攒本钱。 其他厂子也是如此,每个月至少去交易一回。 就连黑市的虎哥那里,最多隔两个月,他同样会去交易一次。 现在,一般的古董文物他已经瞧不上眼了,不是精品,他根本不收,而且只收现金。 此刻的李有福,就如同一条潜伏在深渊之中的巨龙,正在默默地积蓄力量,等待着一飞冲天的那一天。 在这期间,李有福还去购买了一些特44邮票——菊花邮票。 这套邮票于1960年12月10日发行,到1961年2月24日结束发行,全套共有18枚,图案涵盖黄十八、绿牡丹、二乔等,设计精美,色彩艳丽。 它作为中国第一套大型彩色花卉邮票,发行量仅150万套,因此备受追捧。 在后世价格高峰期,这套邮票可是能卖到好几万呢。 同时,品相好的连号或者豹子号钱币,他也收藏了一部分。 对于从明年开始发行的大黑拾工农像,也就是1962年4月20日开始流通的钱币,李有福打算到时候多收藏一些。 这样的钱币,在后世,可是二十五万块钱一张,随便收藏一百张,以后妥妥就是千万富翁。 虽说千万富翁对李有福未必有多大吸引力,可谁又会嫌钱多呢,更何况这钱还这么容易赚。喜欢重生饥荒年代:我重生有挂我怕啥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重生饥荒年代:我重生有挂我怕啥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最新小说: 我真的不想演 朋友妻 锁定 掌家婢 我,班主任,被迫营业 农门长姐,我靠打猎发家致富 患者 六零换嫁,大小姐随军西北赢麻了 官潮,我升官了你想复合? 和暗恋竹马一起出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