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我没什么条件(1 / 1)

“这翻译水平,高,实在是太高了!” 徐扬高高挑起大拇指,摇头晃脑的满脸震惊:“我从建国前就被称为翻译专家,可是现在看来……后生可畏啊,我老喽,以后都是年轻人的天下了……” “徐专家过谦了。” 方信陈恳的说道:“您为国家为人民做过很多的贡献,前辈的高尚风范,永远值得我们这些后辈学习。” “哈哈哈,小伙子,有前途啊,” 徐扬伸手拍拍方信的肩膀,哈哈一笑。 转而对赵海峰说道:“既然你们沂蒙县有了这种人才,再请我来指导工作就显得多余了,我还是抓紧时间回省城吧,过几天省里还要安排我去其他贫困县进行帮扶工作” 赵海峰忙道:“徐专家还是多盘桓几天吧,沂蒙县需要你……” “有他在,用不到我喽,我看你们沂蒙县的发展一定会比周边其他县市更快更好。” 徐扬指着方信,欣慰的笑道。 说完再拍一拍方信的肩膀,冲着赵海峰和韩志文微笑点点头,就转身准备下楼离去。 “小刘,快,用县里的车,好好把徐专家送回省城,” 赵海峰赶紧向身边的秘书刘跃兵示意。 “好的,请赵县长放心,我一定尽快把徐专家安全送回省城。” 刘跃兵马上点头答应,随后快步跟在徐扬的背后。 “路上慢点,好好照顾徐专家……” 赵海峰忙在后面补充着叮嘱一句。 不一会,徐扬和刘跃兵走下三楼,两人的身影消失在三人的视线中。 “小方同志,我现在代表沂蒙县委和县政府,想要交给你一项重要任务,希望你千万不要推托。” 赵海峰面对方信,郑重的说道。 方信已经猜到了他想要说什么。 淡淡一笑,微微点头说道:“只要力所能及,我也愿意为沂蒙人民做出应有的贡献,有什么任务就请赵县长直说吧。” “是这样的,为了响应中央的政策,顺应时代的发展潮流,同时也为了尽快摘掉贫困县的帽子,县里决定大力开展工业建设,开办一批国营工厂,比如有水泵厂、齿轮厂、造纸厂、液压件厂、柴油机厂和拖拉机厂等等,” 赵海峰严肃的说道:“这关系到沂蒙县从贫困农业县向新型工业县的转变,关系到沂蒙全县人民未来几十年的幸福生活……” “但是,建厂容易,寻找高素质的熟练工人很难,” 方信笑着接口说道:“所以目前的当务之急,一方面是采购先进的设备,一方面是抓紧培训出能够使用设备并具备先进工业化思想的青年工人和干部,所以就需要用最快的时间,把外文书籍翻译出来,用来当做培训教材。” “对对,太对了!” 赵海峰一拍大腿,兴奋的说道:“小方同志你可真神了,跟我想说的简直一字不差!” 方信笑而不语。 一字不差肯定是夸张了点,不过这些话在前世,各种新闻可都听过好多遍了。 “那么,就请小方同志你尽快帮助县里翻译出来吧,” 韩志文在旁边听的也很激动,直接抱出来十几本英文书籍, 对方信恳切的说道:“就快年底了,就麻烦你多辛苦一下,能翻译出多少就尽量翻译多少,当然最好都要保证质量……等过完年我就马上送到印刷厂,全部都印刷成书,作为第一手培训教材使用……” “还有这个,还有这个,” 赵海峰急忙把自己的公文包又翻了翻,小心取出一本更加发黄的德文杂志, 郑重的交给方信:“这本1965年的德国《工业》杂志非常重要,据说里面刊载着我们即将引进的先进设备的详细制造和使用方法……” “1965年的?先进设备?” 方信皱了皱眉头,接过杂志随手翻阅了一下,发现里面刊载的是一种造纸机械,属于四十年代后期的技术水平。 现在是1978年末,已经过去三十多年了,所以杂志也没有什么泄密的顾虑,介绍的非常详细,各种细节都有。 德国四十年代的机械,在七十年代末仍是被我们当做宝贝一样,甚至还是如此的可望而不可求…… 方信心中深深一叹。 这个带着骄傲的文明从远古走来的古老国家,与世界的差距已经拉开了难以想象的距离, 如果没有改革开放,真的无法想象再过十年二十年,无形的辫子将会重新回到国人的头上,这个庞大而古老的文明将会被世界彻底抛弃…… “请两位放心吧,这个任务我接了,保证按质按量的完成。” 方信脸色郑重,缓缓点头说道。 在这里,方信没有提到钱,也不必提钱。 “太好了!” 赵海峰和韩志文相视一眼,俱都惊喜万分。 .原本以为,像这样极为稀缺的高级知识分子,身上一定都会带有某种傲气,提出一些什么条件也不算过分, 但万万没想到,方信居然毫不含糊的一口应下。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你放心,小方同志,不管什么条件你尽管提,只要县里能做到的,一定帮你安排妥当。” 赵海峰拍着胸脯做出保证,热切的看着方信。 甚至他的心里还隐隐希望方信提出一些条件,这样也好踏实一些。 方信摇摇头:“我没什么条件,这份翻译工作并不难。” “要不,我在县政府给你安排一个编制?” 赵海峰小心的问道:“按照科级待遇分配一套住房,同时把你全家都转为城市户口……” “不用不用,我家里那边也挺忙的,这些不着急,年后再说吧。” 方信摆摆手,婉拒。 一千斤蝎子还在等着去抓,家里还有一大堆事等着去处理,现在哪有时间天天跑县里? 也只能搁到年后空闲之时再说了。 韩志文急忙提出另一套方案:“那不如这样吧,一般翻译工作的酬劳是千字三块钱,但你是徐专家都推崇的人才,那就按照高标准,千字十块钱跟你结算,你看怎么样?” 这个可以有! 方信心中略一盘算,一本英文工具书翻译出来,一般也就十万字左右,多的也二三十万字, 这样算来,翻译完一本书就能得到一千块到两千的报酬, 不少了。 这要是传出去,不知多少高级知识分子都会眼红的发黑。 虽然这笔钱在方信的财产结构中,也是只能占很小的一部分,属于可有可无的那种, 不过,账可不是这么算的。 对方信来说,钱不算多,可是这件事的意义非常重大,对于今后人生的影响也是极为深远的。喜欢重生1978,我和女知青假戏真做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重生1978,我和女知青假戏真做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最新小说: 苟剧情的古言虐文女七号 苏家嫡女强势归来 茅山讨债人 一笔玫瑰 穿成农家小福宝,逃荒路上被团宠了 这个农女不好惹 玄学大佬她宠夫无度 离婚後,神豪身份曝光了 性福仙路 幽幽萱草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