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嘉音院门口取了车,一行人要去看其他的四合院。 唐子逸看了一眼备选名单,说:“走,咱们先去看鼓楼附近那套,离这也不算远,据说以前是个当铺老板的宅子。” 车子穿过几条胡同,停在一处灰砖门楼前。 苏渺抬头打量这座略显破败的建筑,评价道:“这大门倒是挺好看 ,就是看起来有些年头了。” 这家门户大开着,里头传来孩子的笑闹声。 四人站在门外,看见院子里有三个年岁不同的小孩在玩打弹珠,有只大白狗躲在屋檐底下睡觉。 苏元正伸手敲了敲门,大白狗抬头瞄了他们一眼又躺下,毫无警觉性。 苏渺忍不住嫌弃地想:可比他们桂区土松差远了。 院中最大的孩子7,8岁的样子,站起身问道: “您找谁?” “你好,小朋友,请问你家大人在吗?”苏元正语调温和的说。 孩子看了他们两秒,突然转过头朝屋里大喊:“姥姥!姥爷!有人来看房!” 一对老夫妻从内院急急忙忙跑出来,老头穿着白色汗衫,手里拿着一把大扇子,热情地迎过来: “几位是来看房的?快请进快请进!” “您好,我姓苏,听说您家的院子要出卖,所以带孩子们过来看看。” “好的好的,我姓孟,院子是要卖的,我带你们转转。” 房主请几人进来,带着他们一间一间房子的看。 也是两进的房子,但是比秦老爷子家要小很多,而且大约是住的人也比较多,生活物品堆来堆去的,也显得很凌乱。 非常普通的民宅,柱子、房梁和墙面都是灰扑扑的。 不过前院主要是功能区域,收拾得还算可以,等到了内院,才叫人大吃一惊。 原本方正的四合院被分割得面目全非,天井里搭建了两间低矮的砖房,晾衣绳上挂满了各色衣物。 苏渺有些遗憾地说:“怎么在院子里加盖了房子?” 老人叹了口气:“特殊时期分给了七户人家住,不加盖不够住啊。我也是后来才慢慢将整个院子都置换过来的。 我家人也多,两个儿子两个女儿四家全住在这里,这么多年一起过也热闹就不想分开了。 现在是二女婿家在郊区有一块地,比这里要大得多,我们集资建了新院子,所以想把这里卖掉,住到那边去了。” “郊区?那您儿女上班方便吗?”苏元正问。 “还行吧,他们单位都离得不远的,虽然是郊区但也有公交车,骑自行车也行,半个小时都能到。 主要是那里是这边的两倍,又是新房,住着不知道有多舒服呢。” 苏渺绕着院子走了一团,低声对父亲说:“如果买这套,加盖部分得推倒,其他的房间也得整修,成本可能有点大。” 苏元正点点头,礼貌问价。 “五万!五万就行了,但是这院子里所有的东西我都是要搬走的哦,你们得自己准备家具的。” “好的,我们回去商量一下。” 话是说得客气,但是众人都已经给这个院子打差评了,马不停蹄地去下一个院子。 什刹海的院子掩映在一片槐树荫下,红漆大门上的铜环擦得锃亮,开门的是一位高大的年轻人。 这里是个一进的院子,只比苏家现在租住的那套要大一点。 要是说房屋面积,苏家父女就两个人,即使再加上蒙穗,那也是能住得非常宽敞的。 年轻人姓郭,是个小学老师,是一半院子的主人,为什么是一半呢,因为这里合住了两户人家。 “房子是我父母留给我的,另外一半是他的同事一家,也是我们学校的老教师。今年学校建了集资宿舍,我们两家都分到了名额。 原本我们都是想着把院子租出去收租金就好,但是现在房价不是比前几年高了嘛,我们合计了一下,得收二十多年的租金才能抵得过售价。 中间还得维护修整,说不定还找不到租户,那还不如直接卖出去,拿一笔钱在手里还能宽裕些。 产权方面你们不用担心,我们前两年已经把证都办好了,到时候过户的时候你们合并到一个本子上就行了。” 该说不说,这个院子虽只有一进,但是因为住户都是讲究人,所以维护得特别好。 这个院子都布置得整洁温馨,所有房屋结构都保存完好。 两侧抄手游廊连接着东西厢房,所有门窗都是原装的万字纹木格。 最令众人惊喜的是院内有一口活井,井台上刻着"饮水思源"四个字。她探头望去,井水十分清澈。 郭老师介绍说:“我们喜欢用水井,觉得煮出来的东西味道就是不一样。基本小半年就会清理一次,夏天把西瓜泡在里面,就像放进冰箱一样。” 他又指了指院角的一株茂盛的石榴树:“您看那棵树,就是用井水浇的,每年结的果子都比别处的甜。” 苏渺想到刚才秦爷爷家其实也有一口井,但是已经荒废了,因为他身体不好打水太吃力,所以都是用的自来水。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如果能买下那边,请人来修井,也可以拥有像这个一样清冽的水井。 “郭老师,你们这院子售价是多少?”苏渺迫不及待地问。 “我们两家都是报价两万,那整个院子加起来就是四万块不含税。院子的情况你们也是亲眼看过的,没有什么坏的地方,基本可以说是买下就能住了,甚至比很多已经整修过的都要强。” 郭老师推了推眼镜,语气诚恳: “说实话,这个价格在什刹海一带算是很公道的。我们两家都是实在人,也不愿意为了多要几千块钱耽误时间。” 苏元正环顾四周,目光在那些保存完好的雕花门窗上流连,对郭老师说道: “房子确实不错,收拾得也特别好,我们回去商量一下,回头再和你联系。” 四人回到车上,苏元正问:“你们觉得怎么样?” 苏渺眼神亮晶晶地说:“爸,我喜欢这个院子,修整得很好,确实像郭老师说的那样买下就能住了。 可惜的是这是一进的院子,要是能有两进的一样质量的就好了,毕竟两进院子以后肯定比一进的更稀缺。” 叶嘉音掏出笔记本在上面做记录:“院子保存状况好,产权明确,位置也好,离后海很近,夏天吃饱饭出去散步肯定很舒服。 而且可以省去不好翻修的费用和时间,四万块钱确实不贵。” 苏元正也点头:“看那位郭老师是个有涵养的文化人,他的同事应该也是不错的,做买卖能碰上好讲的人是最好的了,不然扯来扯去的劳神劳心。”喜欢重回八五,自助粥火爆了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重回八五,自助粥火爆了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