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陈安还是和以前一样,一点都没变,踏踏实实干活,认认真真学习,做起事情来丁是丁卯是卯,做错了就得罚,一点情面不讲。
以前的工人都说他和以前不一样了,有官威了,让人亲近不起来。但是陈安知道自己没变,只是身上的担子变重了,赵小军是信任他才把这么重要的事情交给他,他不能因为和工友的私交,就做出损害工程队损害公司的事情。
这也是赵小军放心把几个工程队交给他的原因,这些年来,陈安性子越来越沉稳,是个好帮手。
这一年,赵素芬开了两家自己的分店,也找到合适的人把技术教了出去,甚至还开发出了新味道。这样她就每天去查账就行了,有更多的时间可以用来陪孩子。听赵妈说小玉很有刺绣的天赋,便特意请了老师回来教她。
同时她自己也在学习,毕竟赵小军和肖萍每天学习的氛围太好,她也就加了进去,学了以后还能教孩子。
烤鱼店口碑越来越好好,收入越来越多,赵素芬在年底时狠心掏空了自己的存款,买了个房子,但是她却不打算住进去。买房子只是想给自己安全感,但是她还是喜欢和弟弟一家住在一起。
这一年,肖萍的设计天赋逐渐显现出来,被老师
重点培养,成为了不是在画图纸就是改图纸,不是在改图纸就是在做衣服的小陀螺。这一年,赵娇娇彻底被小梅同化,从一个不愿意动弹的小肉蛋变成了调皮捣蛋的小肉蛋。
这一年,龚勇芳因为婆家不愿意跟亲家兄弟借那么多钱,而拒绝了赵小军的提议。
但是王怀英却是愿意搏一搏,她有直觉,这个超市绝对能赚钱。让龚勇义去打了借条,顺利收到了赵小军汇过来的钱。
在镇上繁华的十字路口盘了个铺面,按赵小军说的,装修,进货,摆货,开业。
超市里面涵盖了日用品,文具,零食,目前镇上就这么一家,逛一家就能把东西买齐,很多人都愿意来这儿买。王怀英也不请人,她这个人小气抠门,每样东西的价格都能记得清清楚楚,每天就自己抱着孩子坐在店门口收钱。进货和上货则是龚勇义的事情,两夫妻搭配着把一家超市给盘活了。
这一年两人不仅开了店,连地里的活也没落下,两口子赚得盆满钵满。
但是这一年年末的时候,赵小军的建筑公司有一个很重要的工程走不掉,赵素芬则是因为去年的事情不想回家,便想把二老接过来过年,但是却被赵爸赵妈拒绝,他们还是想留在老家过年。
不过这个年他们也没过好,因为龚勇芳见哥哥家发达了,自己便想让哥哥借钱给自己去开店,但是奈何王怀英不同意。
最后两家人闹到了赵爸赵妈这里来,赵妈被他们折腾得头疼,赵爸便让龚勇芳写借条,把当初龚勇义还回来的三千块又借给了龚勇芳,爱干啥干啥去吧!
第107章
虽然赵小军他们没能回家过年,但是不想委屈了两个老人,于是便汇了两千块钱回家,让二老想买啥买啥。
之前赵爸觉得孩子大了,该成家的就成家,最后就剩他和赵妈两个人过也挺好的,但是今年这个年,赵爸却觉得过得没意思极了。
也不知道娇娇长高了没有,长胖了没有,现在还喜不喜欢听收音机,上次打电话的时候,听说正模仿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呢,倒是比以前好动了。
赵妈今年没去杭州,李小雨和萌萌还特意打电话过来给她问好了,赵妈很喜欢这俩姑娘,便抽空给她们一人做了一条裙子,怕寄丢了,本来是想肖萍今年回来带回去的,结果今年她们不回来了。
加上今年过年的时候,龚勇义龚勇芳两家人吵得厉害,真是这些年来过得最糟心的一个年了。
龚勇芳和杨至和拿着手里的巨款不知如何是好,虽说是闹死闹活要借钱,但是钱真正在自己手里的时候,却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龚勇芳使劲儿回想了去年赵小军说的话,一个是开超市,一个是开养殖场,还有一个是搞运输。
当时赵小军说养殖的风险大,龚勇芳却觉得没事儿,自家的鸡鸭养的很好啊。
杨至和则更要谨慎一些,毕竟三千块不是个小数目,“要不我们也开超市?我看大哥他们应该赚得不少。”
龚勇芳其实也犹豫,毕竟就有个成功的例子在前面,但是这个模式毕竟太容易被模仿,镇上已经有人开了几家超市了。
现在他们去开店,不仅要被自家大哥大嫂骂,还要面临众多的竞争对手,所以开超市绝不是一个好选择。
这时候龚勇芳不禁埋怨起杨至和来“都怪你,当时要是和大哥他们一起开超市,我们早就赚钱了,哪用得着这个样子拿到钱不晓得做啥。”
杨至和呼噜了一把自己的头,说不后悔是假的“唉,当时妈他们都不同意得嘛,也没想到大哥会做得那么好。”
商量半天没商量出结果,杨家全家凑一堆开了个会,但是也没人敢出主意,赚了还好,这要是亏了咋办,三千块钱呐!
没办法,龚勇芳和杨至和买了些营养品,厚着脸皮去找赵爸赵妈要了赵小军的电话。
虽然很不想搭理这两人,但是赵妈还是心软地把电话号码给她们了,总不能让他们把三千块给胡乱祸祸了啊。
赵小军接到电话还挺惊讶地,毕竟大姐和大姐夫从来没打过电话给他。
听了他们的想法后,赵小军便问他们有没有考虑让杨至和去学车。
杨至和还真没考虑过,便直言自己不想学车,赵小军挠挠头,建议要么种果树,要么在家开养殖场,开服装店什么的都不适合他们,他大姐的审美,真不行。
开饭馆吧,他们家人做饭都不咋地,请厨师要是搞不好得被厨师牵着鼻子走。别看龚勇芳跟家里横,在外面就是个怂的,杨至和也是个好脾气的,赵小军真是不放心得很。
或者在家开个作坊,加工农产品,像是红薯粉之类的东西,而且红薯还可以做红薯干,红薯淀粉,直接全部生产了。
越想越觉得这个好,赵小军便让他们好好考虑考虑,自己开个作坊的事情。
听了赵小军之后,龚勇芳他们倒是在认真思考赵小军的话,但是计划总是赶不上变化。
也不知道她们有钱的消息是被谁透露出去的,家里这几天天天有人登门来借钱,好在龚勇芳是稳住了一分钱没借出去,杨至和他妈的脸色却不大好,不为别的,因为来借钱的都是他们家的亲戚。
亲戚没借到钱,那肯定得说两句话酸酸她,这个几天下来,她的脸都要成猪肝色了。
只是也不好说啥,毕竟是小儿媳妇从娘家借来做生意的钱,但就是整天在家里摔摔打打,不给人好脸色。
龚勇芳委屈得不得了,杨至和也夹在中间为难,这钱他也不敢借出去,但是他妈现在也没指名道姓说龚勇芳的不是,只是在家里摔两个盆而已,他连劝都不能劝。
本来龚勇芳以为自己忍两天就过去了,钱是万万不能借出去的,这些钱借出去了谁知道啥时候才能还回来,而且那些人一开口就是了一两百,那她生意还做不做了。
但是没想到杨妈的娘家侄子来了,说自己手里有一个很赚钱的项目,惦记着自家表兄弟,所以特意来问问杨家要不要一起投点钱。
杨妈感动得不得了,不亏自己平时对侄子那么好,感动得眼泪汪汪地,连项目是啥都不问,二话不说就问要投多少钱合适。
这娘家侄子伸出两个手指头晃了晃,杨妈笑了“两百块啊,没得问题,我等会儿就拿给你”还没说完,就被打断“不是两百,是两千。”
“两千!”杨妈震惊了,“你这一共投了好多钱进去哦?不对,你哪儿来的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