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 陆绩(1 / 1)

建安五年的深秋,庐江郡城外的官道上,尘土飞扬,仿佛一条黄龙腾空而起。 在这滚滚烟尘中,一辆马车疾驰而来,车辙印深深地嵌入了官道的泥土里。 马车在陆府门前停下,十二岁的陆绩从车上跳下,他的步伐有些踉跄,似乎是因为长途跋涉而疲惫不堪。 他的身上穿着一件粗麻制成的孝服,这件孝服已经被晨露湿透,紧紧地贴在他瘦弱的身体上。 陆绩径直走到陆府的灵堂前,双膝跪地,膝盖下的青石板冰冷而坚硬,寒意透过薄薄的孝服,直抵他的骨髓。 他的父亲陆康的棺椁就停放在灵堂的正中央,棺盖上覆盖着一层厚厚的白布,四周摆放着白色的纸幡和香烛。 寒风呼啸着吹过灵堂的门槛,卷起地上的碎纸钱,在空中盘旋飞舞,形成一个诡异的旋涡。 这些碎纸钱像是被一股无形的力量操纵着,在白幡之间穿梭,发出沙沙的声响,仿佛是死者的灵魂在低语。 陆绩的身体微微颤抖着,他下意识地握紧了藏在广袖中的两个橘子。 这两个橘子是他特意为父亲准备的,他本想在父亲的灵前献上这两个橘子,以表达自己对父亲的思念和敬意。 然而,此刻他却觉得这两个橘子变得异常沉重,仿佛承载了他所有的悲伤和痛苦。 他的指尖深深地掐进橘子粗糙的果皮里,橘子的果肉被挤压得渗出了汁水,酸涩的气息在空气中弥漫开来。 这股酸涩的味道混合着灵堂里的香香,在他的鼻腔里翻涌,让他感到一阵恶心和晕眩。 这两个橘子是数月前在寿春袁术宴席上偷藏的。 彼时袁术见他机敏,特意赐下珍果,陆绩却惦记着家中体弱的母亲,趁人不备将橘子塞进袖中。 谁知刚要告退,橘子突然滚落席间,满堂宾客哄笑。 面对袁术的调侃,他跪伏在地,童声清朗:"母亲素喜此物,孩儿想带回家中孝敬。" 袁术抚掌称奇,连赞其孝,却不知这番孝心背后,藏着即将崩塌的陆家命运。 "公子!孙家军已至城下!"管家破门而入,青铜门环撞在门框上发出刺耳声响。 陆绩猛然抬头,橘子从掌心滚落,在青砖上骨碌碌地滚向父亲灵柩。 窗外,孙坚长子孙策的赤色战旗如血般刺破阴霾,画戟映着寒日寒光,将庐江城的轮廓割裂成破碎的剪影。 三日前,父亲陆康遣散家眷时,枯瘦的手掌紧紧攥着他的胳膊:"绩儿,随族老避往吴郡。守好陆氏门楣,莫负......" 话音未落,剧烈的咳嗽便撕裂空气,血沫溅在陆绩稚嫩的手背上。 此刻回想,那温度似乎还残留在皮肤表面,灼烧着少年的心。 吴郡陆府的深秋格外清冷。 陆绩蜷缩在书房角落,案头摆着母亲最爱吃的蜜橘。 烛火摇曳间,他翻开《周易》,龟甲裂纹在泛黄竹简上投下斑驳暗影。 每当剥开橘瓣,清甜的汁水漫过舌尖,总能让他想起父亲临终前那抹欣慰的笑——那是得知他在寿春以"孝"闻名时,枯槁面容上难得的光彩。 十六岁那年的江东名士宴上,陆绩的声名如惊雷乍响。 张昭设下《易》理之辩,群贤毕至。当有人问及"天地阴阳之变", 陆绩从容起身,广袖拂过案上竹简:"阴阳之道,非玄虚之谈。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正如《乾》卦自强不息,《坤》卦厚德载物......" 他言辞清朗,引经据典,连素来严苛的张昭都抚须赞叹:"此子有王佐之才,他日必成大器。" 建安十三年,赤壁的江风裹挟着硝烟扑进柴桑城。 孙权帐下,周瑜摊开的军事沙盘上,曹军战船如蚁群般密密麻麻排列。 陆绩挤在一众谋士之间,望着案头《孙子兵法》,忽然开口:"曹军战船首尾相连,若遇东南风......" 话音未落,满堂哗然。 鲁肃抚须沉吟,程普却冷笑:"竖子安知兵事?" 陆绩低头剥橘,汁水溅在竹简上,晕开细小的涟漪。 三日后,火光照亮长江南岸,他站在孙权身侧,看着漫天火海吞没曹军,袖中橘子的清香竟压过了刺鼻的硝烟。 建安二十一年,一纸调令将陆绩推向岭南瘴疠之地。 他捧着郁林太守的印绶,望着行囊中仅剩的半罐蜜橘苦笑。 渡海之时,合浦百姓听闻新任太守清廉,纷纷献上黄金美玉。 陆绩立于船头,望着波光粼粼的海面,婉拒道:"非吾物也,不可留。" 回程时,因船上所带之物过少,船身太轻难以航行,他命人搬来岸边巨石压舱。 那块被称作"郁林石"的青石,后来被运回苏州,立于文庙前,世称"廉石",成为清正廉洁的象征。 郁林的日子浸满湿热的瘴气。 陆绩白天带人凿井取水,在泥泞中指挥民夫;夜晚则点着油灯,在竹简上记录岭南风土。 《南荒异物志》的字里行间,既有"桄榔木外皮内肌如竹,实大于枣"的奇景,也有"俚人以铜鼓祀神"的风俗。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每当咳嗽撕裂胸腔,他便摸出怀中干瘪的橘子皮,放在鼻间轻嗅,恍惚间又回到吴郡书房,母亲温柔的笑靥在烛火中若隐若现。 某日巡视村落,陆绩发现百姓因饮用河水染上恶疾。 他立刻召集工匠,以《考工记》之法设计水井,亲自示范如何砌石防污。 当第一股清泉涌出时,黎族老妪捧着陶罐跪地,浑浊的眼中满是泪水:"汉人官爷,这是救命水啊!" 他弯腰扶起老人,广袖扫过沾着泥浆的裤脚,忽然剧烈咳嗽起来,指缝间渗出点点猩红。 嘉禾二年的雨夜格外漫长。 陆绩躺在竹榻上,听着窗外雨打芭蕉,孙权派来的医官摇头叹息着退下。 他颤抖着取出珍藏多年的橘子核,用最后的力气在竹简上刻下:"由今开始,六十年以后,车可同轨,书可同文,遗憾的是我不能看见。" 烛火突然摇曳,橘子核从指缝间滚落,滚进他十六岁那年在寿春宴席上穿的旧布鞋里。 消息传回江东,孙权悲叹不已,命人厚葬。 郁林百姓自发修建祠堂,将他带来的橘子树种在祠堂前。 每逢清明,金黄的橘子挂满枝头,孩童们嬉戏着摘下果实,老人们便指着祠堂匾额上的"孝廉"二字,讲述那个藏橘于袖的少年,如何用一生丈量孝悌忠信的尺度,让清正廉洁的种子,在岭南的红土地上生根发芽,岁岁年年,生生不息。 而苏州文庙前的廉石,历经千年风雨,依然静静伫立,见证着一个关于品德与坚守的永恒传奇。喜欢中国古代名人传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中国古代名人传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最新小说: 我的修仙模拟器 我的师父什么都懂亿点点 戏假成真:演癮君子这么像?查他 大明:如此贪的駙马,朕杀不得? 混沌仙途,我以无道斩天命 爆发吧,武医生 全球游戏:开局百亿灵能幣 天道神监 九域劫主 神罚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