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众人沉浸在发现洞穴奇观的兴奋和震撼之中时,李恨水的强光手电筒,突然扫到大厅西北角一处凹陷的石龛上。 里面隐约露出一方嵌在岩壁中的青石匣,匣盖上雕刻的缠枝纹已经斑驳。 石龛距离地面约有两米多高。 杰克自告奋勇地攀爬上去,用棍子小心撬动石匣缝隙。 石匣缓缓打开,一股混合着泥土与松脂气息的陈旧气息扑面而来。 匣内放着裹着素绢的卷轴,绢布边缘的云纹已经褪色。 打开一看,卷首用朱砂写着《经行记》三个字,末尾落款处,“杜环”二字虽已褪色,却依旧苍劲有力。 “真的是失传已久的《经行记》!”李恨水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李恨水小心翼翼地翻阅,害怕珍宝受到哪怕一点点损坏。 卷首绘着一幅简略的洞穴地形图,与此刻身处的大厅分毫不差。 “宝应元年仲秋,余随贾舶至拉拉尼岛,偶入此洞。方见穹顶垂乳,若银河倒悬;地耸石笋,似玉柱擎天。” 看到这段文字时,李恨水兴奋不已:“果然是杜环的《经行记》原本!” 万晓雅说:“华夏历史上,很多珍贵的书籍失传,但有些在考古时失而复得。 我看过一篇文章,1972年在山东省临沂县银雀山的西汉早期墓葬中出土了汉简中,同时发现了《孙子兵法》和失传了1700多年的《孙膑兵法》。 《孙膑兵法》一万一千余字,共录简文三十篇。 《孙膑兵法》出土,不仅仅让这部经典着作重见天日,还终结了很多争论。 比如,之前有专家认为孙武和孙膑是同一个人,还有专家认为《孙膑兵法》就是《孙子兵法》。 考古发现,孙膑和孙武并非同一个人,既有《孙子兵法》,也有《孙膑兵法》。 如果在这洞穴里能够发现《红楼梦》后四十回原本,那就太好了。” 李恨水说:“这种可能性微乎其微,因为曹雪芹是清朝人,从这洞穴看,至少几百年没有人来过。” 李恨水继续翻阅《经行记》,有一段是杜环对洞穴地质的见解: “此洞肇于太古,经亿载而成。石之生长,日不过毫厘,月累年积,终成奇观。世人皆叹造化神奇,殊不知光阴亦能雕石琢玉。” 其中一段关于洞穴奇观的文字记载: “洞内有石笋如柱,石乳垂悬,状若冰晶玉树。穹顶高不可测,石花五色交辉,夜则荧光自生。” 还有对石珊瑚的描写: “其石如珊瑚丛生,中有窍孔,每至子时,水汽自孔中出,遇冷成珠,落地有声。” 再翻阅,发现一段文字,正是杜佑在《通典》中摘引的一千五百字部分: “其苫国有五节度,有兵马一万以上,北接可萨突厥。可萨北又有突厥,足似牛蹄,好啖人肉。” 翻译起来就是:苫国有五个节度使,拥有超过一万名兵马,北部与可萨突厥接壤。可萨的北部还有突厥人,他们的脚像牛蹄,喜欢吃人肉。 万晓雅说:“这是什么国度?脚像牛蹄,还爱好吃人肉?可怕。” 李恨水说:“《经行记》里的苫国是当今的叙利亚。也许是遇到灾荒吧。” 当读到“归途遇劫,暂藏此卷。愿后世君子,护此洞天,莫作斧斤之祸”时,发现字迹变得潦草。 卷轴末端附着一幅简略的星图,标注着“出洞秘径”,图中用朱砂圈出的方位,正指向大厅西侧那片看似普通的石笋群。 不过,这对于装备齐全的探险队来说,意义不大。 一路上,都撒着石灰,并在岩壁上涂上油漆标记,目的就是防止迷路。 到目前为止,洞穴只有一条路,这些标记可有可无。 但在大厅处,洞口陡然增多,肉眼可见的就有三个洞口。 一旦洞口增多,洞中有洞时,标记就显得很有必要。 因为如果不标记,很可能就找不着回去的路。 当然,如果现在原路返回,自然不用担心什么。 但探险队不可能半途而废。 凯莉是事实上的领队,她大声招呼探险队全体成员:“大伙儿休息一下,补充能量,等会再出发。” 清点人数,一个不少。 众人席地而坐。 后勤保障队分发食物。 这次探险,是按照一周左右的食物和饮用水量准备的。 事实上,除非遇到极端情况,一般情况下,不可能在洞穴内待上一周时间。 食物有压缩饼干、自热饭菜、坚果、牛肉干等,饮用水和牛奶也一应俱全。 凯莉坐在李恨水对面,就着牛奶吃压缩饼干,微笑着问道:“李省长,感觉如何?” 李恨水就着矿泉水吃牛肉干:“太值得了!发现了《经行记》原本,这足足可以让华夏考古界兴奋好一阵子。” 补充能量后,凯莉和三位专家商量探险路线。 杰克说:“星图上显示,大厅西侧石笋群是出口,但其他几个洞口呢?是不是就无路可走?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我的想法是,先进入其他洞口,实在无路可走时,就折返回来,要么走西侧石笋群出口,要么原路返回。” 汉斯说:“我没意见,但总共三个洞口,除了西侧石笋群洞口外,还有两个洞口,我们要不要兵分两路?这样也许更高效。” 崔艺真说:“我不太赞同兵分两路,这会分散力量,增加风险。” 凯莉问李恨水:“李省长,你认为是集体行动,还是兵分两路好?” 李恨水微笑道:“探险你们是专家,我是外行。我觉得安全第一,大家一起行动,互相有个照料。” 凯莉说:“那就听李省长的,集体行动,一个也不能少。” 众人整理行装后,选择中间的洞口。 如果没有手电筒的话,这里一片黑暗。 李恨水不禁想:古人是如何进入山洞的?用火把照明?还是用蜡烛或者油灯照明? 和之前陡峭上坡路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这里是陡峭的下坡路。 下坡路台阶也明显看出人工开凿的痕迹。 台阶虽然陡峭,但并不湿滑。 要不然,摔下去可不好受。 但尽管如此,下坡路非常艰难。 所有人都小心翼翼。 最艰难的其实是安保队员。 他们每个人都背负着装有物资的背包。 走过一段台阶后,就能隐约听到水声。 众人沿着陡峭的台阶下行,若隐若现的水声愈发清晰,最终在转过一处弯道后,一条宽阔的地下河出现在众人眼前。喜欢职场风流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职场风流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