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二闻言不禁也起了好奇心。
那次从盲盒中拆出方子后,在将近一个月里,周檀又拆出了一箱肥皂、几袋水泥和一株番茄苗儿。
托周檀的福,王二又体验了几回两眼一抹黑的感受。
这三种东西,除了肥皂,水泥和番茄他完全没听过。
当笑话讲给周檀听后,小哥儿眼神幽幽,“如今咱俩都是文盲,谁也别笑话谁。”
王二看着他装得一副哀哀戚戚的小模样,若有所思。
那日之后,周檀都差点忘了这回事。
结果今日说着说着番茄苗的味道,王二忽然从一旁的衣柜底下抽出两本书来。
周檀疑惑,渐渐止住了话音。
就看到男人像捧着宝贝似的,将手中的两本书递了过来。
他接过来一看——
《三字经》
周檀:“……”
“做什么?”
王二神色如常地说道:“识字。”
文盲周檀:“……”
对着这份好意,他有些手足无措,不太想翻开。
他要是喜欢学习,前世就不会为了名正言顺地逃课,去参加各种青训比赛,最后被标枪捡了回去。
后来长大了这种情况有所改善,但在没有生存压力的情况下,他还是那副不爱学习的老样子。
没看见他穿过来这么久,无聊到想让王二用木头给他刻副麻将,都没想过买本话本看看嘛。
看不懂古体是其一,静不下心来看书是其二。
王二看他沉默,想了想说道:“我们一起。”
本来周檀还在嫌弃,一听王二这话,忽然想起了男人从没上过学,能认得些字还是不打仗时自己买了本书一个字一个字认的。
自己不喜读书是因为生在文娱高度发达的时代,一波一波的文化冲击让人们不需要刻意费力追寻就能接收到无数知识。
在前世,但凡拥有一个电子设备,想了解大部分的资源和知识都是唾手可得。
所以他自诩见识不需要再长,即使心知不便,也懒得再去从头学识字。
但王二不一样。
周檀垂下眼帘,看着三字经这三个大字,买这一本书就能难倒一个普通的农耕家庭。
杨家那种已经是举全家、全族之力才供出来一个秀才功名。
他打起精神来,“好!那我们每日晨起都要看书,至少认上三个大字才能起身。中午日头最好,每日都要练上一篇大字!”
说着,他放下手里的书,就下炕往外跑。
王二惊道:“干什么去?”
“找木匠再打张桌子!”周檀头也不回地喊道。
王二哭笑不得:“……”
想了想,还是跟上了他。
既然都要打张桌子了,不如再打个小书架。
既然决定做一件事,那就要做到最好!
周檀的怜爱心和胜负欲已经被激了起来。
桌子和小书架还没做好,但两人每日晨起都会在炕上认几个字才起身。
周檀最近斗志昂扬,热血沸腾。这种热血不免也带到了马上就要开肆的新铺子中去。
这边早早睡下养精蓄锐,只待明日开肆大干一场。
那边赶了一天的路,将将拖家带口在一间客栈落脚。
“这县里的客栈住一晚居然要五十文!抢钱嘛这不是,奇儿咱要不还是换到通铺去……”
“你小声些!人在外头还没走远呢!”杨奇嫌丢人,不满地低喊道。
王花这才悻悻地止住了声,安静了片刻,又开始小声嘀嘀咕咕起来。
杨奇不用听就知道她在嘀咕些什么,无非是骂客栈太贵、骂杨家村和镇上那些人太冷漠无情……
“行了!住都住了,换成通铺,传出去我儿日后在县里怎么做人?!”还是杨父听不下去了,呵斥了声家里没见识的婆娘。
对爹娘的争执,杨奇置若罔闻,转头在椅子上坐定,思付起刚才那一出有没有纰漏。
这回到县里过程虽然有些波折,但好在结果对他是有利的。
杨奇自认是个功名在身的读书人,纵然和人通奸偷情被捉了个现行,也自诩才子风流,清高洒脱。
就算顶着乡里无数指指点点,搞得镇上私塾待不下去了,心里也多是忿忿。
至于他唯一对不住的田哥儿,他想他也能原谅自己的不辞而别,毕竟田哥儿恐怕也不忍他一身才情,却被红尘俗气缠身,碌碌无为。
自私的人总能找到心安理得的借口安慰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