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州刺史衙署的晨鼓,依旧每日准时响起,只是敲鼓的衙役总觉得,这鼓声里少了几分往日的肃穆。 龙天策正式上任已逾半月。这半月里,楚州官场和市井间,流传着一个让人大跌眼镜的消息——这位在定远以雷厉风行闻名的龙刺史,到了楚州,竟像是换了个人。 每日清晨,当万年青带着幕僚在衙署等候议事时,总会被告知:“大人一早就出去了,说是去城西的云栖山看日出。” 或是午后,商户们抱着诉状来到衙署,却被门房拦下:“大人在南湖泛舟呢,说是今日风好,适合垂钓。” 甚至有一次,张迁特意带着“漕运改革方案”(实则是想进一步巩固垄断的假方案)来见他,却在刺史府的花园里,看到龙天策正和玉倾城对坐品茶,旁边放着棋盘,一局棋下得悠然自得,连眼皮都没抬一下。 “龙大人,这是漕运的事……” 张迁试探着递上方案。 龙天策拈起一枚棋子,落在棋盘上,声音漫不经心:“哦,漕运啊?交给万别驾就行了,他在楚州待了十几年,熟门熟路。” 张迁愣在原地,看着眼前这个对政务漠不关心、只知游山玩水的年轻刺史,心中的疑虑渐渐消散,取而代之的是一丝鄙夷——看来,传闻有误,这龙天策要么是被楚州的繁华迷了眼,要么就是根本没本事处理楚州的烂摊子,只能装腔作势。 不止张迁,连万年青也渐渐放下了戒心。 起初,龙天策说“政务交给你”,万年青还战战兢兢,每日处理完公务,都要详细禀报,生怕哪里出了纰漏。可龙天策要么在游湖,要么在登山,听禀报时也总是“嗯”“知道了”“你看着办”,从不追问细节,更不提出异议。 次数多了,万年青的胆子渐渐大了起来。 他发现,自己处理的政务,龙天策几乎从不核查。于是,那些本该拨给灾民的赈灾粮,他扣下了三成,送到了张迁的粮仓;商户投诉漕运加价的案子,他压了下来,转头告诉张迁“都处理好了”;甚至连刺史府的修缮费用,他都虚报了一倍,中饱私囊。 “龙大人,这是这个月的账册,请您过目。” 万年青捧着账册,脸上堆着笑,心里却笃定龙天策不会看。 果然,龙天策正对着一幅山水画看得出神,闻言摆了摆手:“放那儿吧,万别驾办事,我放心。” 万年青心中暗喜,又说了几句“大人英明”,便躬身退下,脚步都轻快了几分。他觉得,自己这是撞上了“好运”,龙天策就是个甩手掌柜,楚州的实权,其实已经落到了他和张迁手里。 消息传到市井,百姓们的反应却复杂得多。 “听说了吗?新来的龙大人,天天游山玩水,不管事啊……” “唉,我就说嘛,哪有那么多青天?楚州这地方,谁来都一样……” “可他在定远不是挺厉害的吗?怎么到了楚州就变了?” “定远能和楚州比?张霸王的势力太大了,估计龙大人也没办法……” 失望的情绪,像潮水一样在百姓中蔓延。有人开始怀念起龙天策在定远的传说,有人则叹息着接受了“楚州无青天”的现实。 只有少数人,注意到了一些不寻常的细节。 比如,龙天策每次“游山玩水”,身边总跟着刘晔和夜凌。他们看似在欣赏风景,刘晔却总拿着纸笔写写画画,像是在记录什么;夜凌则眼神警惕,时不时和暗处的风影交换眼神。 比如,玉倾城时常带着侍女,去楚州的织坊、市集“闲逛”,和商户、织妇闲聊,问的都是些“漕运运价多少”“盐价贵不贵”“张乡绅的店铺生意如何”之类的问题,听得仔细,记得认真。 再比如,黄强、吴天狼等人,名义上是“护卫”,却经常不在刺史府,有人看到他们在漕运码头帮搬运工扛活,有人看到他们在盐场附近和挑夫聊天,甚至有人看到他们深夜悄悄拜访那些曾被张迁欺压过的商户。 这些细节,单独看似乎没什么,可串联起来,却指向一个被大多数人忽略的真相——龙天策并非“不碰政务”,而是换了一种方式,在暗中收集信息。 这正是玉倾城和刘晔共同拟定的策略。 “楚州的水太深,张迁和万年青勾结多年,势力盘根错节。” 上任前的深夜,玉倾城对龙天策说,“若是一上来就大刀阔斧,他们必然会联手反扑,甚至狗急跳墙,我们根基未稳,怕是会吃亏。” 刘晔补充道:“不如反其道而行之。表面上放纵他们,让他们觉得大人‘无能’‘好糊弄’,放松警惕。他们越得意,就越容易暴露破绽——贪腐的证据、勾结的痕迹、欺压百姓的事实,这些都会在他们放松警惕时,不经意间流露出来。” “我们则暗中收集证据,摸清他们的权力网络、利益链条,等证据确凿,再一击致命。” 玉倾城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这叫‘欲擒故纵’。” 龙天策采纳了这个计划。于是,便有了这半月来的“游山玩水”。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这日傍晚,龙天策“游”完楚州城外的落霞山,回到刺史府。褪去一身“悠闲”的伪装,他立刻召集了核心幕僚。 刘晔铺开一张楚州地图,上面密密麻麻标注着红点和线条:“大人,这半月下来,基本摸清了张迁的势力分布。漕运方面,他通过‘兴运漕行’,控制了十条主要航线,关联商户三十二家,都是他的亲信;盐铁方面,城南盐场由他的小舅子王虎掌管,私盐贩卖的路线有三条,通往周边五县;田产方面,他名下的土地,比账册上多了近万亩,都是强占百姓的……” 他指着地图上的红点:“这些是他的粮仓、钱庄、打手据点,大约有十五处。” 夜凌接着汇报:“张迁和万年青的勾结,也有了证据。赈灾粮被扣、商户投诉被压、账册虚报,都有证人,只是目前还不敢站出来。另外,鱼鳞镇暗杀的后续供词,刘节帅已经派人送来,虽然张迁没直接下令,但他的心腹赵三,承认是‘按张爷的意思办’。” 玉倾城拿出一本厚厚的册子:“这是楚州百姓的诉求,我整理了一下,最集中的就是漕运加价、盐价过高、田产被占这三件事,每一件都和张迁有关。” 龙天策看着地图上的标注、夜凌的证据、玉倾城的诉求册,金发黑眸中闪烁着锐利的光芒。半月的“放纵”,没有让他迷失,反而让他看清了楚州的病灶所在——张迁的垄断与贪婪,万年青的勾结与腐败,以及百姓积压已久的怨愤。 “证据,差不多够了。” 龙天策的声音低沉而坚定,“百姓的失望,也积攒得差不多了。” 刘晔会意:“是啊,再等下去,民心就真的散了。” “是时候结束这场‘游玩’了。” 龙天策站起身,走到窗前,望着楚州城的方向,“明日起,开始收网。” 夜色渐深,刺史府的书房依旧亮着灯。龙天策、玉倾城、刘晔、夜凌等人围坐在一起,商议着下一步的行动——如何利用收集到的证据,先拿下万年青,斩断张迁的左膀右臂;如何动员那些敢怒不敢言的百姓和商户,让他们站出来作证;如何应对张迁可能的反扑,甚至调动刘青的兵马,以防不测。 窗外,楚州城一片寂静,仿佛还沉浸在“龙大人不管事”的安稳中。没有人知道,一场即将席卷全城的风暴,正在这寂静的夜晚,悄然酝酿。 龙天策的“游山玩水”,从来不是懈怠,而是暴风雨前的蛰伏。他用半月的“不作为”,换来了张迁和万年青的肆无忌惮,换来了足以扳倒他们的铁证,也换来了百姓心中“从希望到失望”的巨大落差——而这落差,将在他出手的那一刻,转化为最强大的民心支持。 楚州的“新篇章”,需要先经历一段“看似倒退”的蛰伏,才能在雷霆一击的整顿中,真正迎来属于百姓的光明。这半月的“游山玩水”,不是浪费,而是为了更精准、更彻底的变革,埋下的伏笔。 当明日的朝阳升起时,那个“游山玩水”的龙刺史,将收起伪装,露出他锋利的爪牙。楚州的天空,注定要在这场迟来的风暴中,被彻底涤荡。喜欢英烈传奇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英烈传奇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