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一切打点妥当,淑妃一行人出了卫国公府,匆匆往苏府而去。 淑妃的离去并未在卫国公府掀起一丝涟漪,无论是主人还是宾客,即未刻意提起也未诚惶诚恐,众人未受影响般一如之前,只偶有人打听一二,得知情形后便也作罢。 与其他府上宴后看戏所不同,卫国公府在设宴之处早搭好戏台子,戏班随开宴同时开演,此举乃为了令老夫人感受到热闹。一时之间,只见台上唱念俱打,台下杯盏交错,喝彩声连连,正应了热闹二字。 苏府。 书房内,苏敏中靠坐在书案后,淑妃一进来,便着急开口:“我在卫国公府见到秋月娘的女儿,她是许祭酒女儿的贴身大丫环。” “许月娘是谁?”苏敏中抬眼。 淑妃哽住,“王府旧人。” “她女儿以前见过你?” “没有。” “那你慌什么?” “我慌什么?若那孩子进许府有背后之人安排呢,我今日要听一句实话,当年有没有幸存之人?” 苏敏中沉吟不语,淑妃紧紧盯着对方眼晴,“你若敷衍我,令我不安,后果自负。” “当时冲出王府的人,只有一人未见着尸体。” “会不会是他把秋月娘的女儿送进许府?许祭酒会不会知道了?那皇上岂不是也知道了?带上寒儿一起,我们逃吧。” “皇上能知道什么?知道你我吗?” “逃出去的人又没见过你。那孩子今日看见了我的脸,会不会同她背后的人提起?不行,赶紧派人去,一定要阻止她。” “我会让人去盯着。” “只是派人盯着能保万无一失吗?” “你想怎样?直接将人杀了吗?” “不,你看着办吧,大家都在一条船上。” “别再如惊弓之鸟一般,漏网之鱼能知道多少?恐怕到了你面前,知道了你的身份,还会以为是皇上指使的当年之事,要么凑上来巴结,要么躲得远远的、再也不敢露头。” “以许祭酒同皇上的关系,许祭酒会不知道皇上有没有指使?” “先皇当年的一番敲打令皇上也有了嫌疑,假如你是侥幸逃生之人,你会在不明真相前,贸然往皇上的心腹跟前凑吗?” 淑妃不语,苏敏中接着道:“至于那人的打算,等查到人不就清楚了?也有可能人早就死了。” “接下来呢?” “你回宫去,在我查清楚之前,暂时别出宫。记住,当作没这回事,别忘了还有个丽嫔在一旁等着找你碴。” “行,我已在大佛寺祈了这么多日的福,也是时候回宫了。” “既然头痛,就去歇着,哪怕是做样子也要当成真的来做。” 淑妃点头,任由疲惫感流露,去了属于自己的院子。 小佛堂内,得知淑妃是着急登门后,苏夫人放下手中的木鱼,“一定是出了什么事。”转而又咬牙切齿:“胆大包天,迟早会有祸事临头。” “小姐,咱们怎么办?”嬷嬷叹气。 “成儿呢?” “小少爷约了朋友,出去了。” “要把成儿送走。” “姑爷肯定会拦着。” “想办法,寻机会,一定不能让成儿继续留在京城。我是走不了,只能等死,但成儿不能给他们陪葬。” “小姐,”嬷嬷抹了把泪,“你的命怎么就这么苦?” “看我,连眼泪都没了。” “咱们送小少爷走,奴婢陪着你。” “好。” …… 淑妃回宫后,亲手将由大佛寺主持开光、玄明大师诵经祈福、并在佛前供奉过的福袋交到华姑姑手中,让其转呈贤妃。 歇了一觉醒过来的贤妃见到福袋,对华姑姑道:“不管她是因何缘故去祈福,名义上却是为了本宫腹中的孩儿,本宫也承这个情,挑选份谢礼送去华清殿。” 华姑姑自去安排。 贤妃的谢礼送到,皇上又令人送来一堆赏赐,并在当晚留宿华清殿。 未等到皇上来伊人阁的丽嫔气得摔了套茶盏,愤愤道了句:“一大把年纪了,又不能生,竟还霸着皇上不放,那些朝臣怎不上书斥责?” 这日,春红拎着食盒进了外城司衙门,来到主事的房间,几步凑到玉珠面前,压低声音:“小姐,绿柳的爹找来了。” “还没确定,你就先喊上了?” “我觉得十有八九是真的,要不是真的,能那么上心?” “人进府了吗?” “进了。他先是寻了守门的小厮,想让绿柳到门外相见,小厮早得了吩咐,就把人领了进去。眼下太太肯定在问话,我已经交代好我娘,保准按小姐你的吩咐办。” “好,你若想去逛街,就自行去逛吧。” “不,我还是回府去盯着。” “随你。” 春红兴冲冲往外走,到了门口,一拍脑袋,又转回来将食盒放到赵承泽面前的案上,才又离开。 赵承泽起身:“我们也走吧。” 玉珠点头。 …… 许府。 三太太在偏厅见了张镖师,唤了绿柳在一旁听着。 “你自称是绿柳的爹,不知从何说起?” “禀夫人,我名张念生,乃安阳府辖下平县青山村人。我妻子名秋月娘,乃平县小河村人。我二人都在平县城里的古家做工,成亲后生了个女儿,为了好养活,取小名壮丫。我妻子生孩子时伤了身子,喂不了孩子,正好我妻子的娘家嫂子也生了孩子,就将孩子放在岳家养,我二人在主家做工,时不时回去看一眼。有一天,主家家里被一伙人闯进了府,当时在府里的人,除了我之外都死了,我虽侥幸未死,妻子却没能幸免,之后去寻女儿,却发现岳家的人都逃难去了。这些年,我四处辗转,就是为了寻女儿。” “平县离安阳府城远吗?” “很远,毕竟平县只是个偏远的县城。” “古家是被人寻仇才遭难的吗?” “我并不清楚,我当时赶着去追逃难的人群了。” “那时很多人逃难?” “但凡能走的,都拖家带口地往外逃。那时真的很乱,因为有大昭和桑支人冲进了关,不少流寇也跟着趁火打劫,还有冒充强盗之流的浑水摸鱼。”喜欢一抹繁花忆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一抹繁花忆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