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丞相大人,想不想重新夺回临安?” 张世杰听到夺回临安,眼里都含着泪。 “临安乃朝廷之所在,夺回临安,实乃毕生所愿。” “诶,丞相大人,何必如此?夺回临安,其实不难。” 李星辰轻飘飘的一句,夺回临安不难,张世杰差点破防。 “临安乃朝廷之所在,敌人必然重兵把守,怎能说不难?且,明州、绍兴、台州等地,都在元廷手中。” 李星辰笑道:“曾经有位伟大的人说过,事情是做出来的。只要去做了,一次解决一个问题,慢慢来,就能达到自己的目标。就像那东奔的长江,虽有曲折,但终归大海。” “王爷此话有道理。还请详细说一下,如何夺回临安。” 李星辰笑道:“我们就在这寒风中,聊着光复大宋的决策?” 张世杰顿时笑了起来。 “哈哈.......府中有几杯薄酒,还请王爷莫要嫌弃,到府中边饮边聊。” 李星辰笑道:“那就恭敬不如从命了。” 张世杰虽然是丞相,掌管朝廷的军权,可是家中却是人口稀少,院中虽不大,却很冷清。 饮食也很简单,几样海鲜,几样青菜,一坛黄酒。 李星辰知道,此时的海鲜,是穷人才吃的。 李星辰心中叹息,即使是在工厂里工作的纺织工人,在食堂吃的,都比张世杰家里的伙食要好。 “没想到,丞相大人生活如此简朴。” 张世杰笑道:“粗茶淡饭,足以养生。还望王爷莫要嫌弃。来,畅饮一杯。” 几杯酒下肚,话题也打开了。 “王爷乃当今豪杰,如今神州陆沉,大厦将倾。若想匡扶社稷,再造汉家天下,还得仰仗王爷。” 李星辰心想,这话,是要把自己架在半空中啊。 急忙表态:“丞相大人才是光复大宋,拯救华夏的圣人。我将竭尽全力,支持丞相大人。” “诶,老夫老矣,无能为了了。但是,临老之前,还想着拿下临安,还于旧都。” 李星辰当然知道这是张世杰的毕生心愿,也正是因为他有此心愿,才好团结他。 “丞相大人无忧也。我将竭尽全力支持您达成此目标。长则两年半,短则一年半,就能实现。” “当真?”张世杰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一两年就可以?如此快速?” 李星辰一边给张世杰倒酒,一边笑道:“如果光靠我的军队,两年半可以。如果加上丞相大人的军队,以及陆丞相的协助,收复临安,可就快得多。” 张世杰一听,立刻明白李星辰这是暗示他,要搞好文官武将之间的团结。 于是直接挑明:“只要能收复临安,光复大宋,文武之间的争论,必然不会存在。” “有丞相这句话,我就放心了。现在,有个扩军的好机会,不知道丞相大人想不想要?” “愿闻其详。” “如今,之前,我已经派二虎进军带兵收复了泉州和福州。只是,留下助手的兵力不多。所以,如果丞相大人乐意,我愿意让出泉州和福州。福建山高林密,但是百姓剽悍。可以招兵扩军,逐步进攻浙江南部的温州、台州,最后收复明州、绍兴和临安。” 思路打开后,张世杰顿时大喜。 “好,此等美事,如天降甘霖。来,我敬王爷一杯。” 次日,张世杰以军情紧急为由,带领一万步兵,五千骑兵,乘坐三千艘海船,紧急赶往泉州。 得到消息的陆秀夫,急匆匆地赶到李星辰的府邸。 当卫兵来通告的时候,李星辰还在研究鸭绒睡袋的最优方案。 “王爷,陆丞相来了。” “快请。”李星辰急忙出门迎接。 陆秀夫满脸焦急。 “王爷,您昨天傍晚,与张丞相喝酒的时候,都说了什么?为何他连夜带兵出征了?” 李星辰也很惊讶。 “陆大人,张丞相带兵出征了?带了多少人?什么时候出发的?” “一万步兵,五千骑兵。三千艘海船,天亮时分离港出发的。” 想来,张世杰连夜让士兵们登船准备,天亮就准备好了。看来是泉州两字刺激了他。 毕竟,泉州的蒲寿庚屠杀宋室宗亲,又屠杀十来万忠于大宋的士大夫和军民,张世杰带兵去攻打,三个月都没有攻下泉州。 如今,李星辰打下来了,还拱手让给他,能不着急去? 想到这里,李星辰不由得笑道: “张丞相应该移驻泉州和福州去了。以后,守卫清溪城,就得靠陆大人了。” 陆秀夫一脸茫然。 “我一个文官,守城?” “当年虞允文大人,也是文官。不一定能够打败了完颜亮?所以,丞相大人,文官守城,不是什么难事。” 陆秀夫一时居然无法辩驳。 李星辰当然不指望陆秀夫能够守住清溪城。 毕竟,朝中有能力的武将也没有全都去了泉州。况且,旁边的海州,还有程不言的几万人。 “丞相大人,时代改变了。如今想要光复大宋,文官也得懂得打仗。”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哦?此话何意?” “为何大宋如此富有,却无法抵抗蒙古人的进攻?” “这........”陆秀夫当然知道,大宋天子与士大夫共天下的这一套的弊端,让军事力量变得孱弱。 只是,为了避免唐末的藩镇割据,五代十国的混战,不得不重文轻武。 “我大宋的财富,比之汉唐盛世,有过之无不及。然,军力孱弱,连濒临衰亡的金国尚且勉强抵挡,更遑论那骑马到处浪的蒙古人?” “呃.......”陆秀夫欲言又止。 李星辰环顾四周,笑道:“四下无人,隔墙无耳,丞相大人,不用担心,可畅所欲言。” “老夫之前派人前往占城考察,发现王爷练兵、治理地方确有一套独特方法。占城、暹罗等地,原本落后凋敝,如今却欣欣向荣,朝气蓬勃,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士、农、工、商皆有发展。且百姓以参军为荣。此等兴旺之景象,实乃罕见。令老夫羡慕。” 李星辰本来想要让陆秀夫改变重文轻武的想法,没有想到的是,他从整个社会角度看待。 确实不一般。难怪是丞相。 “陆大人,想要国力强盛,必须有强大的军力来保护。而想要强大的军力,就必须充分发展工、农、商等行业。想要发展这些产业,就需要政治清明,依法治国。” “想要实现依法治国,就需要朝廷和官员,秉承以民为本,予民恩惠,让利于民的思想。想要做到这一点,还需要让官民一心。” “想要官民一心,就需要发展教育,形成一个共同的理念。那就是家国理念。只有人人都懂得,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息息相关,国家强大,个人方能有好的生活。” “如此一来,百姓懂得为什么而生活,为什么而工作,为什么而奋斗。必然人人努力,个个为自己也为国家而努力。上下一心,则国强而民富。” “国强民富,则可以给军人极高的待遇,形成参军报国的理念。如此一来,就算蒙古再强悍,也不过几年,最多十年,可以被我们击败。” 李星辰一番话,让陆秀夫陷入沉思。 嘴里喃喃自语:“发展教育.......开民智,让百姓懂得家国情怀.......让参军报国成为荣耀,让百姓监督官府.......政治清明.......富民再强军.......” 这些理念,如同一道道闪电,在陆秀夫脑海里炸响。 “王爷的意思是,想要强国强军,当兴办教育,藏富于民?” 李星辰笑道:“正是如此。兴办教育,开启明智。让大宋的每一个百姓,都懂得有国才有家的道理。让百姓有文化,懂得家国大义,此乃第一重要的事情。” “百姓知道为什么而活,也懂得谁可以保护他们。那么,就可监督官府,可监督军队,可让不法之徒不敢嚣张,可让奸佞之辈无处遁形。如此,哪个地方官吏贪赃枉法,哪个骄兵悍将想要格局,百姓们第一个就不答应。” 陆秀夫陷入沉思。 “只要家国情怀深入人心,人人知道为什么而活,人人皆可监督官府和军队,如此一来.........等等,老夫悟了.......这就是王爷广开学校的原因。” 李星辰笑道:“正是如此。如今,我的军队里,最基层的军官都是军校毕业的学生。他们不仅仅有文化,懂得家国大义,懂得打仗不是为了升官发财,懂得打仗是为了保卫国家,拯救苍生。如此一来,这些军官冲锋陷阵,比士兵还猛。” “且,军官有了文化,就可以教育士兵。如今,我的军队就是一所大的学院。士兵们一旦进入军队,就开始学习文化。我军中,如今基本上没有文盲。人人识字,个个懂兵法,懂战术。懂得家国大义。如此一来,人人悍不畏死,奋勇杀敌。” 陆秀夫听了,目瞪口呆。 这正常吗? 让整个军队的士兵,人人都能懂兵法,懂战术。 而且基层军官都是军校毕业生,个个有文化。 而且,陆秀夫也参观过李星辰的军校,那里的军校生,每一个都生龙活虎,且知识渊博。不仅懂得天文地理,还博古通今。 能从原始社会讲到汉唐强盛,还能从兵法上讲解李牧以步兵歼灭匈奴骑兵的战术。出征能打胜仗,下乡能够帮手把手教老农如何更好地种田。 太可怕了,如果一支军队的军官都能如此,那还有什么人可以指挥他们造反? 别说造反了,如果高级将领胆敢对朝廷,对国家不忠诚,那么这些军官就敢把他给砍了。 “军队必须有文化,百姓必须开民智。好,老夫受教了。” 陆秀夫回去之后,立刻把自己的子侄、学生,以及一些年轻的官员,都送到李星辰的军校学习。 这让朝中大臣们都开始疑惑。 “丞相大人这是何意?” “令人不懂,为何把自己的学生都送去军校,难道都要当兵?” 就在众人不解的时候,又传来消息,张世杰的家人也把子侄和学生都送进李星辰的军校学习。 这一下,更是让朝中大臣们摸不着头脑。 到那时,既然两个丞相都这么做,肯定有其中的道理。 虽然不知道其中的道理,但是其他大臣们也纷纷效仿,纷纷把自己宗族中的年轻人送入军校学习。 消息传到了悠悠公主的耳中,她也觉得奇怪。 于是把李星辰又叫了过去。 “朝中文臣武将,纷纷把自己的子侄和学生都送到你的军校,这是什么原因?” 李星辰笑道:“我只是主导了一场将相和而已。”喜欢崖山海战,救人复国,征服天下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崖山海战,救人复国,征服天下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