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良笑道:“现在天下无一处地方不乱,沛公治下的黔首却在为种田收获忙碌。我看见了是会笑,但这可不是嘲笑啊。”
刘邦又得意起来:“那是。这都是萧何的功劳。他太忙了,我等会儿再带你去见他。唉,我去了估计又要被萧何骂。”
张良疑惑:“沛公为何会被萧何责骂?”
刘邦摊手:“他嫌我不做事还打扰他做事。”
张良朗声笑道:“那确实是该被责骂。”
刘邦挠挠头,跟着笑了,笑容颇像个地痞。
项家的使臣刚走,张良就代表韩王来拜见刘邦。
经过张良的劝说,项梁帮忙复立了韩国。
但复立之后,韩国想要扩张,就要靠自己的本事。显然,韩国除了张良,没有任何有本事的人。而张良的本事也不在领兵打仗上。
张良不是不擅长军策,但他定了军策,总要人来执行。
韩国最大的问题是无将。
韩国就算回到七国争霸时也没将,张良想要寻个能用的将,实在是不现实。
在张良的努力下,韩国只能勉强在夹缝中生存,勉励支撑不被吞并。
听闻沛公救援魏国,张良对韩王说,他和沛公有一段缘分,要去拜访沛公,希望将来韩国若遭遇秦军,沛公能来相助。
其实张良说是来寻沛公结盟,实际上就是来沛丰小住,免得被韩国那群庸碌气死。
韩国地盘太小,躲在项梁身后,秦军不可能打得到韩王。
韩王又没有募兵的本事,简直就像是楚国的客卿,依附楚国生活。
张良满腹才华不得施展,韩王又很安全,他便借口结盟,实际上是来沛丰助刘邦一臂之力。
刘邦回沛丰后,就多次向张良写信,说要把儿子介绍给张良认识。
借口很委婉,张良想了想,还是来了。
复韩成不成看天意,张良其实心里没有太执着。
他唯一执着的是灭秦。
在他看来,项梁和刘邦是唯二可能完成灭秦大计的豪杰。而项梁任人唯亲,即使他与项梁有多年交情,与刘邦只有几天的相处,他也认为项梁不会重用他,而刘邦会。
刘邦确实会。
只是刘邦这重用,颇为气人。
见到萧何后,刘邦就把张良送给了萧何,自己跑了。
萧何虽不认识张良,但毫不犹豫把手中文书丢了一半给张良:“赶紧干活,来不及秋收了!”
张良:“……”
罢了,他本就是来助沛公一臂之力。虽然儿戏了些,但干活就干活吧。
刘盈没气到张良,刘邦倒是把张良气到了。
可怜的刘盈,仍旧没从张良身上获得经验值。
他没办法,只能等和张良熟悉之后再加大力度。
现在张良还不完全属于阿父麾下,只能勉强算是客卿。而且张良体弱,老是咳嗽。他担心自己气过头,把张良气跑了就罢了,气死了怎么办?
刘盈只能在张良面前刷存在感,展现一下自己的本事,吹嘘一下自己的丰功伟绩,才在张良那里勉勉强强地破了零包蛋纪录。
刘盈决定,要把张良划为最低好感度。
不能持续为他产出经验值的人,没有用处!刘盈功利地把人分成三六九等。
有了张良帮忙,刘交和毛苌也终于被萧何锻炼出来,沛丰的补种和秋收有惊无险地度过。
因人烟逐渐稀少,山中猛兽成群。
芒砀山和附近小山脉中多了许多虎豹豺狼,一入秋,草食动物减少,它们肚子饥饿,都纷纷下山吃人。
刘盈还是第一次看到成群结队的老虎,场面震撼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