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大力点了不少看起来干惯农活的汉子,又对着两个小弟孙草根和孙黑炭说:“你们看仔细一点,发给他们的农具要记得谁拿了,小心被人摸去。” 别以为官家的东西就不敢有人摸,这世道,什么事情都能发生。 万一真的被摸去了,算账得算老爷的,损失惨重。 孙草很和孙黑炭郑重又认真地点了点头:“大力叔,我们知道了,我们一会回仔细盯着。” 很快,就从吃瓜群众中选了不少种地老把手出来。 下面的吃瓜群众讨论的更加热烈了。 吃瓜群众甲笑嘻嘻地指着自家汉子说道:“看看,你阿爹竟然也被选出去了,呵呵。衙门真有眼光,知道你阿爹是干活的好把手。” 说话的是一名妇女,正扯着吃瓜的小儿子聊八卦。 小孩子乐呵呵地说:“阿爹,阿爹,鼓劲,鼓劲。” 使得外人还以为他阿爹要参加重要的竞赛,只不过去刈稻,也值得鼓劲? 吃瓜群众乙乐呵呵地说:“衙门的人眼光不错,这些汉子看起来像能干活的。不过我比他们更会干,要是我排在前面,肯定选我。” 没被选上的较劲被选上的,这世道什么都要争,就算撒尿也比谁撒得远。 吃瓜群众丙撇了撇嘴巴,小声地说:“也不知道这些人是不是跟衙门合通的?那么多人不选,偏偏选他们呢?我看背后必然有不得不说的秘密。” 像吃瓜群众丙这种看一切都“走后门”,“有关系”,“阴谋论”的群众还真不少。 总之一句话:衙门是信不过的。 群众七嘴八舌地从到稻田的议论转移到对刈稻汉子的议论。 特别是那些汉子,谁不是乡里乡亲呢。 对他们一清二楚。只是万万想不到为什么衙门会选中他们? 他们什么时候跟衙门有关系了? 正准备刈稻的汉子:.... NND,他们怎么不知道自己跟衙门有关系的?要是有,也不用过得如此苦哈哈了。 刈稻的汉子被选出来,就该到城隍庙的道长上场做法了。 一翻龙飞凤舞地施法后,仪式就完成了。 道长大喊一声:“岁岁风调雨顺,年年五谷丰登。风调雨顺,农田香稻,丰收在望。谢天谢地谢君恩,赐福平安丰收年。” 道长念完后,走过来说道:“知县老爷,请!” 所谓的“请”,就是让孙山割第一把水稻,就像插秧一样,插第一把。 孙山点了点头,拿起禾刀,走到使用了鸟粪的水稻田里,弯腰割了一把。 交给旁边的桂哥儿说道:“各位,刈稻正式开始。” 孙山说完后,孙大力领着一群汉子先到“纯天然”的试验田刈稻。 割完一片再割一片,让在场的吃瓜群众看得清清楚楚,也对比得清清楚楚。 被选择的汉子拿着衙门磨得程亮的禾刀兴奋地跳入到试验田基地,兴奋地开干。 岸边的吃瓜群众兴奋地看着他们割稻,又开始七嘴八舌地议论了。 孙家护卫和衙役时不时巡逻,以防突发事件。 这次刈稻全选吃瓜群众,孙家护卫和衙役为了避嫌,只负责安保工作。 孙山一伙人站在田埂上,看着一窝窝的汉子,三下五除二地收稻,不一会儿就割出一大片空地。 孙大力眼光不错,选的都是会干活的汉子。 邓教谕走到孙山身边问道:“大人,使用鸟粪后的水稻真的长得不一样,稻杆子都特别粗壮和高大。” 孙山解释道:“鸟粪里有水稻生长的东西,水稻吃下去,自然会长得粗壮,一粗壮,结出的谷子自然多了。” 顿了顿,继续说道:“这水稻,就像人一样。从小就吃的好,自然长得强壮了。” 这么一说,邓教谕就明白了。 忽然想到一个问题:“大人,水稻光吃的好也不行,得要底子好。就像小娃子,一出生就瘦瘦弱弱,吃的再好,也长不好。” 这话说得非常有道理。 孙山点了点头:“所以一开始必须选种选的好。哎,可惜我们的谷种并不是最优秀的,如果选的好,会比如今的产量更好。” 水稻产量高的重要要素有:种子,肥料,水利这三个方面。 每一个都非常难攻克。 沅陆县如今发现鸟粪,也只不过运气好。 想要持续下去,必须要研制能一直产出的东西。 只可惜现在的生产力有限,孙山对此也无能为力。 这三个条件中,也只有水利灌溉相对好攻克。 邓教谕是外地人,家里是地主,虽然种地,但他又不种,关于这方面有好多不懂。 见孙山说得有头有尾,一副“资深老农”的样子,不由地暗暗咋舌。 孙大人还真是正宗的农家子,对农业还真熟悉。 王县丞伸长耳朵,听了一耳。 一开始听不懂其中的话语,但孙山一打比喻就懂了。 这次王嘉行从辰州府回来,不仅带来了王家的荣耀,还带来了孙山的背景调查。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根据大姑给的情报,这个孙山的确是偏远山区的农家出身,但他家一点也不穷。 像王家一样,有个嫁到府城又给力的大姑,吃喝用度一点也不差。 最重要的是这个孙山有个给力的大表哥,那届还高中传胪。 那可是第四名啊,直追状元,榜眼,探花后面。 这也就算了,这个孙山还娶了大户人家何家闺女。 呵呵,之所以能这么快派官,是岳家给力。 王县丞偷偷地瞄了一眼孙山,怪不得后院除了两个年老色衰的妇人外,一个水灵灵的小丫头也没有了。 靠岳家起步,就要伏低做小,嫡子还未有,就敢纳妾呢? 要是被岳家吃到,分分钟把孙山拉下马。 吃得咸鱼抵得渴,这个孙山靠岳家发家,得必须受得住。 不过令王县丞吃惊的是孙山的名次。 艾玛,每次都踩点考上,这运气没得说。 想到京城的大侄儿,怎么就没这份运气呢。 他们王家的要求不高,考上即可,甭管第一名还是最后一名,先改换门庭,再慢慢地抬高门庭。 如今的王家就是缺一名进士。 王家人听到孙山此次最后一名上榜,暗道这孙家运气真好,而且好的离奇。 王老爷还想着要不要搬到衙门旁边住,蹭一蹭运气。 次次走狗屎运,次次成功,对他们这些做生意的人来说,可是好意头啊。喜欢我,孙山,科举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我,孙山,科举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