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如果有一位慷慨的绅士愿意借阅一份《珍珠》,我愿意出10先令!只需要三天!——oa”
“我可以出1镑!一天就足够了!——qj”
“老实说,我觉得你们可以购买一份《珍珠》,然后租给其他人。——wm”
“为什么不买一份《珍珠》,或者借一份,然后抄写下来呢?如果能印刷的话就更好了,我愿意出1镑购买艾伦先生的短篇故事。——匿名”
“回复匿名,这真是一个好主意!有没有愿意印刷的朋友?看看这多么潜力巨大的市场啊!——oa”
“说得真的很有道理,”自从听说艾伦创作了一篇短篇之后,欧文跑俱乐部的频率骤然升高,几乎没课的每一天都回去看看留言簿的最新动态,一开始听到《珍珠》的消息,他真的有动心凑凑钱买一份,不过看到这些大聪明的留言之后,他顿时打消了这个念头。
谁的钱都不是大风吹来的啊,25镑实在太贵了,而且他只对艾伦的短篇故事感兴趣,至于爆料的其他作品,他都兴致缺缺。
是的,随着艾伦短篇的爆料,《珍珠》里其他两位作者的身份也被揭晓了。不得不说,这两位作者确实小有名气:一位擅长揭露贵族阶级的不堪之事,作品充满了“贵族气息”,让人不禁猜测作者本身是不是贵族;另一位则以大胆开放的描写闻名,尤其是在鞭笞等细节上似乎颇有研究。
但欧文对这两位作者都没什么兴趣,反而觉得太过放荡感到心理不适,吃惯了细糠,再吃粗粮只能勉强填填肚子,绝对没到能花25镑的地步。
“如果真有人能将艾伦的短篇印刷出来就好了,”欧文已经决定不买那本杂志了,“就算没人印刷,相信我的朋友应该愿意借给我看看的,到时候我可以抄下来。”
这时候就体现出“人脉”的重要性了。
而他的“人脉”,已经入职《珍珠》杂志的记者小伙伴大方地向他分享道,“等我看看有没有机会抄一份给你。“
“那真是太感谢了!”欧文感动地道,“但是,这样不会被赫尔曼先生批评吗?”
这应该是公开摸鱼了吧?
“老实说,”小伙伴迟疑道,“我觉得等《珍珠》售空,赫尔曼先生没准会自己印刷艾伦先生的短篇呢,不知道为什么,我总感觉他能做得出来。”
欧文沉默了一会儿,点点头。
“我也觉得这像是赫尔曼先生做的事情,”他说道,“他看起来就像一个专业的、掉进钱眼里的商人。”
一个专业的商人怎么会放弃那么好的赚钱机会?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有了小伙伴的承诺,欧文便开始耐心等候着《珍珠》的发售。
不得不说,赫尔曼先生的动作速度实在太快了,趁着大家对艾伦的短篇感兴趣的档口,立马推出了《珍珠》的预售,有“创刊号”的吸引,150份顿时被预订一空,留言簿里写满了抢不到的哀嚎,欧文万万没想到,这俱乐部的有钱人居然那么多。
当然,除了真正对《珍珠》感兴趣的读者,还有许多是一些收藏家,希望有朝一日这本杂志能够升值——这可能性还挺大的,另外就是看到商机的商人以及一些图书馆的采购。
当时的图书馆多为会员制,为了吸引会员,不少图书馆会采购热门的口口文学,这已成了一种公开的秘密。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买家之一就是卢恩顿图书馆。尽管表面上是传统的文学图书馆,实际上却为某些私人印刷的口口作品提供了一个隐秘的流通渠道。
可以说,如果是这些图书馆的会员,那基本上不用再去霍利维尔街闲逛了,不过,能不能眼疾手快地抢到书籍借阅,也是十分看运气的。
卢恩顿图书馆在留言簿上宣称,他们预订了两本《珍珠》,欢迎到时候会员前往借阅。
“真的假的?”欧文有些心动,不过想一想自己的运气,“还是等朋友抄给我吧。”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