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怎么样?”《晨报》的编辑向线人打听着消息, “他们到底收到了什么新闻?”
在小报圈子里,通过线人获取同行的独家消息早已成了心照不宣的“潜规则”。印刷工人、办公室助手,凡是熟悉报社内部流程的, 都成了潜在的信息源,只要花上一点小钱,就能挖出一些“内幕”。
“唔……”线人露出迷茫的神情, “好像是一本女仆的日记。”
“女仆的日记?!”编辑立马提高了话音,“他们居然收到了这么好的素材?!可恶, 他们到底从哪得到的?”
“好像是有人投稿,”线人耸了耸肩道, “反正,我看他们现在正准备联络那本日记的主人。”
《晨报》的编辑听完不禁皱起了眉头, 果断掏出几个先令, 塞进线人手中, 低声交代:“设法弄一份样稿来,记住, 千万别让他们发现。”
他并不打算直接刊登这份偷来的日记,这种小报间的潜在“道义”还是要维护的。他真正的目的只是看看所谓的日记究竟写了什么, 是否足以引起公众的极大关注,会不会影响到自家小报的销量。
事实上,小报之间的关系虽然表面上针锋相对,但私底下却不乏合作。尤其是舞会、社交丑闻这类新闻, 各小报往往会交换信息,以便在报道中相互印证。例如,最近对e小姐的调查,各家小报便各显神通:有的打听她的背景身家,有的联系她的老师同学, 还有的甚至挖掘出她几个月前参加的一场舞会。
每家报纸都从不同角度切入,但又保持着某种“默契”——相互分工,避免内容完全重复。
因此,如果《镜报》真有如此爆炸性的新闻,按理说他们应该多少透露一二,至少给予同行一些风声。毕竟,每家小报的版面和人力都有限,独自做不了详尽的深度报道,分享信息反倒能互利互惠。
然而这次,《镜报》竟然一反常态,似乎想独享这个消息,这怎么能忍!
在小报们为了隐藏的“日记”勾心斗角的时候,新一期的“哈丽特夫人舞会”新闻,早已悄然摆上了南希的餐桌。
以南希家里的财力,想要一张哈丽特夫人的舞会邀请函并不困难,但她并没有这样的需求。她的孩子还小,距离社交季还有好几年,而她自己也并非喜欢社交的人,因此她对于上流社会的所有了解,几乎都来自于各种小报。
不得不说,小报对哈丽特夫人舞会记录的详细程度,简直像撰稿人就亲身处于舞会现场一样,不仅记录了重要人物的出场顺序——其中用了整整一段文字来夸耀e小姐的艳惊四座——还记录了谁和谁一起跳舞,甚至详细得还列了一个表格。
南希简直叹为观止,“他们该不会是什么舞会的仆人吧?专门拿张纸在旁边记录?”
当然,表格里的人都是比较有名气的,不然上百人、九支舞的排列组合,都列出来恐怕十期小报都不够呢。
南希对舞者之间的搭配并不感兴趣,简单一扫而过,便转向下面的分析报道。小报贴心地将值得注意的消息标注了出来,c公主殿下跳了九支舞,另一位m公主殿下只跳了两支舞,抱怨说累得要命;b公爵罕见地出现在舞会上,却仅与e小姐共舞两支便匆匆离去……
等等,南希擦了擦眼睛,什么?b公爵和e小姐?!
“我没看错吧?!”她瞪大眼睛盯着这行小字,心里想的是“完了,斯蒂芬夫人的野望彻底泡汤了。”
b公爵的事迹在之前的小报里已经写得很清楚了,e小姐也是小报的常客,但是她做梦也没想到这两个人居然能凑到一起,就像现代人做梦也没想到华盛顿总统跟乾隆借过钱一样——他们看起来完全没有一点交集啊。
等等,好像还是有一点交集的。
南希连忙一叠声喊来自己的女仆,让她从书房里帮忙找一下前几天的小报,很快,叠放在书房抽屉里的小报便被女仆整整齐齐地放置在餐桌上,她一边翻一边回忆,终于从一份不起眼的小报上找到了她想要的信息。
这是一篇诉说e小姐诸多舞伴候选人到底是怎么认识的报道,而上面的文字也写得十分清楚“……他们应该是在巴斯、b公爵所举办的舞会中结识,……”
就这么一句,后面都在大篇幅地介绍那些舞伴候选人的贵族头衔、身世背景,并打赌e小姐会接受哪位绅士的邀请。
“天啦,”南希仿佛发现什么秘密一样,捂着自己的心口惊叹道,“原来也是在这里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