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它怎么可以!”被这突然的结局震住的威尔斯不可置信地看着舞台, 又看看眼睛红了一圈、正在吸鼻子的朋友们,又是愤怒又是伤心,“它怎么可以在我最开心的时候狠狠地伤害我!”
虽然在看之前威尔斯就已经有了预感, 感觉到这部戏剧应该如怀特一样,以悲剧结尾,但他没想到居然如此猝不及防, 眼看着祖母亡灵被消灭,还没来得及高兴, 便眼睁睁看着埃莉诺就这么消失了。怀特还能隔着地下室的门和男主角说说话呢,埃莉诺直接没了啊。
当景片切换, 学者穿着丧服,将一朵白花放置在埃莉诺的墓前, 他们定情的音乐恰如其分地切换进来, 之前的剧情如幻灯片般在威尔斯面前闪过, 连自诩铁石心肠的他都忍不住猛男落泪。
“如果埃莉诺没有离开……”台上的学者站在坟前,喃喃自语, 似乎还嫌观众们心碎得不够彻底,“我会向她求婚。我们也许会有两个孩子, 女孩一定会长得很像她。我会教她保护自己,带她去野餐,骑马……埃莉诺说她一直都很想骑马。”
就在他温柔的低语声中,舞台的另一侧慢慢亮了起来。朦胧的白色雾气中, 如梦如幻的景象显现——埃莉诺身穿素雅的长裙,提着野餐篮,微笑着朝学者走来。她挽住了他的手臂,两个活泼的孩子在他们身边追逐打闹,笑声回荡在空气中, 仿佛这才是他们本该拥有的命运。
威尔斯目不转睛地盯着这一幕,心里五味杂陈。他的泪水似乎已经停不下来,任凭这温馨的幻梦一点点走向舞台深处,直至在黑暗中消失殆尽。最后,舞台上只剩下孤零零的墓碑。
“呜呜呜呜呜呜,”在南希小声的啜泣声中,包厢里的其他人也都忍不住掉眼泪,尽管他们身体颤抖、拳头紧握、抬头看天……花板,一副硬汉模样,但眼泪还是顺着眼角流淌下来。
随着最后一声琴音的消散,舞台完全沉入黑暗,观众们依然没有动静,整座剧院里似乎都被乌云笼罩,沉浸在悲伤的氛围之中。
终于,舞台的灯光缓缓亮起,观众们开始有了些微动静。有人小声啜泣着,有人擦拭着眼泪,也有少数人仍然呆坐在座位上,久久没有回过神来。
直到村民演员走出来谢幕,一声清脆的鼓掌声不知从何方响了起来,打破了场馆里的寂静,瞬间点燃了全场,越来越多的观众加入进来,掌声如潮水般扩散开来。
“bravo!”观众们纷纷站起来鼓掌,这种“站立鼓掌”是观众们对戏剧的极高认可,演员们一个个走上舞台谢幕,掌声愈加热烈。
当埃莉诺的演员挽着学者的手,真实地走上舞台谢幕时,观众席中再次发出低声抽泣的声音。
“太让人揪心了,”南希轻声感慨着,用手帕擦拭眼角的泪水,“他们站在一起的样子,让我忍不住想哭。”
“老实说,我一直以为我的心已经变得冷酷了,”经纪人朋友自嘲道,“但没有想到,看戏剧看得落泪还能发生在我身上。”
“这实在太影响我的形象了,”詹姆斯也加入话题道,“下次我要带我的朋友来看,他一直说,没有什么能让他哭。”
演出结束后,观众们缓缓走出剧院,威尔斯几人也是心情沉重,又感到空虚。当他们从包厢中走出来,进入剧院的大厅时,眼前的场景显得格外热闹。许多观众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低声讨论着戏剧的结局和演员们的表现,显得十分热闹。
见此情况,威尔斯突然想到了什么似的,立刻去往那间卖周边的商铺,化悲愤为动力,准备将《午夜少女》的周边一扫而空,播放定情曲的音乐盒,买!埃莉诺的画像、纸娃娃、可爱人偶,统统都买!这些物品似乎是他此刻唯一的慰藉。
显然,拥有同样想法的观众并不在少数。当威尔斯兴冲冲地抱着一堆商品去排队时,才发现收银台前早已排起了长队,周围的人无不抱着满满的纪念品,显然都对这场演出念念不忘。
“这结局真是让我心碎,”即便在排队的过程中,也依然能听到讨论剧情的声音,“我哭得我母亲以为我厥过去了。”
“是啊,我实在无法接受这个结局,”另一个沙哑的嗓音感叹道,“学者最后独自站在墓前的那一幕,实在太让人心痛了,原本埃莉诺消失的时候,我还能忍着,但当他站在墓前,那音乐响起,天啦,我的眼泪根本止不住。埃莉诺挽着他的时候,我真的,哭得全剧院都能听到,我在我伯父的葬礼上都没有那么伤心。”
“确实是一部让人落泪的戏剧,”远一点的声音在说,“但我恐怕不会像怀特那样重复地观看,这太考验我的泪腺了。”
在如此优秀的表现下,在《午夜少女》上演之后,周边的剧院和音乐厅的人流量顿时迎来下滑,由于剧院能够承接的人数足够多,直接影响到附近其他剧院的生意,对它们来说,简直是无妄之灾。
尽管戏剧的内容不一样,但是同为亡灵题材,自然会被拉在一起比较,而报纸杂志上的戏剧专栏作家,自然也愿意为那些不知道该选择什么戏剧的观众们指点迷津。
“一部凄美、悲伤的戏剧,”《斯特兰德报》如是说,“尽管以亡灵作为女主角,但却没有人们印象中的亡灵那么恐怖、可怕的形象,尽管一开始,亡灵毫不犹豫地掏空了旅者的心脏,似乎是一部恐怖题材的戏剧,但当女主角出现,观众便会发现,之前的一切都是错觉,这是一部完完全全的爱情戏剧。”
“亡灵和人类,能诞生什么爱情呢?这个问题在不同的剧院里,答案并不一样,”报纸激情发言,“但《午夜少女》告诉我们,世界上真的有一种情谊能超越生死,有一种爱意是心照不宣。男主角仿佛是绅士中最具道德品质的典范,而女主角则集万千美好于一身。尽管他们未能将爱说出口,或许这就是这部戏剧让人唏嘘之处——爱就像那想伸出却又收回的手。说来真是奇怪,我居然在亡灵和人的爱情故事里,看到了超越人与人之间的爱情,这何尝不是一种讽刺呢?”
它在后面还公然拉踩其他戏剧,“我们已经很久没有看到那么真挚动人的爱情戏剧了,建议所有剧院都向欢乐剧院好好学习一下怎么排戏。”
甚至还拉上了《怀特的故事》,“尽管怀特也不错,但它更多侧重于人与吸血鬼恋情的禁忌性,对传统伦理的挑战,这是一个更社会化的命题,《午夜少女》更加纯粹,人与人之间的爱情总会掺杂着各种各样的利益考量,但修道院就像一个与世隔绝的地方,无需考虑什么社会影响,也没有固执的教士去拆散他们。”
当然,这等大胆的拉踩言论顿时引来喜爱怀特读者的不满,纷纷寄信前去骂报社,骂得报社不得不公开道歉。
《戏剧周报》则是随机采访了出入剧院的观众们,“伤心、落泪、哭泣,几乎成了这部戏剧绝大多数观众的共同反应。超过一半的受访者表示,他们不愿再来看这部戏剧,尽管它的魔术效果不亚于《怀特的故事》。”
对魔术效果,周报还特地询问了戏剧经理威廉先生,先详细地介绍了这位先生的履历,“从《鬼魂之旅》中饰演鬼魂开始,逐渐从音乐厅走向剧院,成为一座剧院的经理。他曾在《灰姑娘》中饰演王子,在《鸦羽之宅》中担任男主人,在《怀特的故事》中饰演医生。尽管因事务繁忙未能在《午夜少女》中亲自演出,但他的经历足以激励所有底层的演员,成为他们心中的榜样。”
“关于魔术效果,自然是不传之秘,但威廉先生透露了一个小细节,”《戏剧周报》对此念念不忘,“那就是玻璃。是的,似乎通过玻璃能够反射亡灵演员们的身影,但这一切具体是如何做到的,恐怕会成为一个永远的秘密了。”
在思考制作幽灵效果的时候,艾琳娜想到一个有名的魔术——幻象幽灵,使用玻璃和镜子,将演员的形象从隐藏的区域反射到舞台上,看上去就像一个半透明的幽灵,当然,这部戏剧的幽灵是货真价实的,但总得拿出点东西来糊弄一下观众。
“埃莉诺是我见过最可爱的女性角色,她与怀特完全不同。她柔弱、纯真,被亡灵所胁迫的样子无不让人怜惜,但她又如此果断、坚韧,”报纸对这位女主角大加赞赏,“当她消失的那一刻,我听到了观众们的哭泣声。老实说,这绝对是我听过最多的哭声,整个剧院都在为她的离去而悲伤。”
“为什么这部《午夜少女》能如此打动人心?除了适时响起的音乐,主要归功于剧本的处理,”《时代报》则以颇为专业的水平分析着,“尽管看了前面的剧情,我们都知道这或许是一个悲剧的结局,但在最充满希望的时候,将心底隐藏的侥幸狠狠撕裂开来,这种痛苦和伤心是其他戏剧所无法比拟的。”
“当然,音乐也是不可忽视的存在,”报纸上写道,“来自弗兰西的作曲家弗朗西斯先生,曾为多部歌剧创作曲目,堪称当代杰出作曲家。而亚瑟先生,作为他的搭档剧作家,负责这部戏剧的唱词部分。至于剧本的创作者则选择了匿名,显然是欢乐之家的专属剧作家。考虑到其他剧院正在挖角他们,保持匿名确实是明智之举。”
报纸简单概述了一番两人的履历,“他们应考文特花园剧院的邀请,前来卢恩顿制作大歌剧,不知道欢乐剧院如何请到这两位先生,但不可否认的是,他们为这部戏剧所创作的音乐,已然流传开来,尤其是那首男女主角定情之作,每每响起,都能让人泪流满面。”
在坎贝尔家的餐桌上,坎贝尔夫人将这篇报道指给坎贝尔先生,复述着他从前说过的话,“只有在考文特花园剧院,他们的名声才能真正传遍全卢恩顿?”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