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因为《柯南探案》的影响, 让原本可能成为新焦点的“吸血怪物”沉寂下去,新的“连环杀手”红极一时,不管是因为其中看似有道理的设定, 还是其引发的一系列社会影响,反正,“连环杀手”这个概念实打实地在各大报纸上引用出来, 并衍生出一堆对社会治安的反思和担忧。
“连环杀手的故事出现揭示了我们城市阴暗的一面,这不仅是一个关于罪犯的故事, 更是一个关于社会失序的警示,”《每日新闻》慎重地警告着, “我们必须反思我们的治安体制,确保每一个市民的安全。”
《晨报》更是呼吁政府采取紧急措施, 加强对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我们的街道上流浪汉的失踪事件频发, 这绝不是偶然。我们需要专门的力量、更严格的法律, 才能有效遏制这种令人恐惧的犯罪现象。”
《时代报》的一篇社论这样写道:“我们正处在一个危险的时代,每一个市民都必须为自己的安全负责。政府正在努力, 但我们每个人也必须提高警觉,保护自己和家人。”
总而言之, 光看这些报纸,卢恩顿好像真的出现了一个连环杀手一样。
但艾琳娜怀疑,或许是政府部门想要推行《大都会警察法》,才会暗示那些报纸, 推动民众对治安的担忧,一篇耸人听闻的故事,总比真的出现连环杀手要好得多吧。
不管如何,艾略特这个笔名确实以一种难以想象的方式火起来了,凡是提到“连环杀手”的报纸和新闻, 都不约而同地提到了“艾略特”的名字,有文章猜测他是一位真正的连环杀手,写小说是想要炫耀自己的杀人手法,但很快被盯着报纸的伯克利公爵找人澄清了。
于是,报纸扭转风向,认为他是一位侦探,基于与犯罪者纠缠不清的经历,才会拥有如此丰富的犯罪经验。
甚至,还有官员公开在报纸上发言,想要聘请这位“犯罪专家”作为可能会成立的、警察局的职务,还给出了一笔足以让普通人心动的薪资,如果艾琳娜真是一个犯罪专家,她肯定会心动的。
可惜她并不是,她充其量只能说是一个半吊子,尽管超出时代的知识让她有了一些小优势,但她毕竟不是研究这一行的,尤其是警察这个职业,稍有不慎可能会造成严重后果。
只能说,还好艾琳娜没有沿用“艾伦”这个笔名,万一跟口口小说和恐怖小说扯上关系,她怕自己的其他笔名都保不住。即便艾伦是个随大流的名字,在如此高密度的曝光之下,肯定会有人加以联想。
“不知道是不是真的有连环杀手,”看了几天报纸的爱德华失望地将它折叠起来,“只是失踪而已,找不到尸体,完全可能在雪夜里死在某个不知名的角落,或者干脆被雪埋了起来,等雪化了之后,就会在雪地上发现一些可怜的人,我觉得我们没必要太过恐慌。”
由于报纸上的捕风捉影,珍妮已经连续好几天都在担惊受怕,还拜托爱德华给她带一份引发此类恐慌的《柯南探案》,爱德华本来并不想让妹妹接触这些血腥的读物,但看她的情绪如此紧绷,还是答应给她带一份回来,不过要偷偷摸摸的。
在看完那本普普通通的小册子之后,珍妮特奇迹般地、并不焦虑了,由于柯南对连环杀手的分析,她知道目前那些失去音讯的人都是无家可归的流浪汉,而连环杀手出于某种心理问题,只喜欢某种固定的群体。
原本担心自己和家人安全的珍妮彻底放心下来。
“我猜也是,”她接上话头,眼睛亮晶晶地道,“不过,那本《柯南探案》的案子确实十分精彩,我没想到侦探这个职业居然那么酷……”
“那你确实不知道,”爱德华调侃道,“侦探可不像故事里的那么酷。”
在警察局没有成立之前,调查杀人案件的活儿属于地方治安官,在弓街有一个著名的私人侦探组织,叫做“弓街奔跑者”,受雇于政府和个人,会专门处理一些棘手的案件,此外就是教区的神职成员,在社区拥有较高的声望,且对社区成员的情况比较熟悉。
不管是哪一种人,在遇上如故事一样的连环杀手时,估计也是束手无策,毕竟这年头的谋杀案件几乎都是邻里之间提供的线索和帮助,就像华国的小乡村一样,基本上住在社区里的人,对邻居都十分熟悉。一旦出现陌生人作案,那就完了,基本找不到什么犯人。
艾琳娜一边想着一边阅读自己从图书馆借来的书,由于她借了一堆,加上借阅时间不长,她必须得争分夺秒地将所需要的资料记录下来,方便她后续的二次创作。
其中并不是毫无收获,至少在一些文献中,说到“狼人”的存在,这应该是最开始的兽人。
这就足够了,至少对艾琳娜来说,可发挥的空间够大了。
“我一直想问,”在同一张书桌上看书,当然没有任何秘密可言,爱德华注意到自家妹妹已经连着好几天捧着不同的书看,不由得好奇发问道,“这些神话故事,和情节剧有什么关系呢?”
爱德华以为她正在为情节剧冥思苦想呢。
要是他知道自己正在创作的作品和情节剧毫无关系,估计会当场发飙吧,毕竟鸽了他那么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