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位同行面面相觑。
“不好意思,我想请问一下,”就在这时,一位陌生的面孔询问道,“这里是欢乐之家音乐厅吗?”
“这里是后门,”埃文斯叹了口气,回答道,“正门得往前走,然后叉过去那条街,你是来买票的吗?现在来可就太迟了。”
“事实上,”这位陌生面孔腼腆一笑,“我是一名记者来着。”
几位同行瞪大眼睛,再次面面相觑。
第二天一早,《斯特兰德报》编辑部,乔纳森正在奋笔疾书,他的同事见此情形不禁诧异道,“真是难得,看来你对这场音乐会的热情比我预期的要高啊,不过……真的有那么多的细节和感悟值得你如此投入地撰写吗?我何时见过你成为了一位音乐品鉴大师?。”
一般这种音乐会、戏剧的评论,通常都是月刊的杂志向专门的评论家募集稿件。他们作为报纸编辑,所做的只是记录和报道,品鉴这种事情,与他们委实毫不相关。
乔纳森百忙之中抽空出来回答道,“没有,我写的不是这次音乐会的稿件。”
“那还能是什么?”同事越发诧异,“你昨天不就是去了音乐会的现场吗?”
乔纳森笑了一下,掏出一张折叠好的传单,展示给同事看,“在音乐会结束之后,还有一场戏剧表演,那绝对是我见过的最新奇、最有趣的表演了,昨天晚上我一直在为此采访表演者和观众呢。”
同事露出狐疑的神色,接过乔纳森递来的传单,念道:“庄严呈现:魔法与梦幻交织的奇迹,本剧诚邀您莅临,亲眼见证那动人心弦的传说——《灰姑娘》!请勿错过这场空前绝后的精彩演出。”他眉头一挑,调侃道:“这宣传语未免也太浮夸了吧?不过话说回来,好像很多戏剧都喜欢用这种夸张手法来吸引观众。”
乔纳森立刻露出“你在说什么鬼话?”的表情,“你说什么呢?这可不夸张!这传单上的描述完全就是昨晚戏剧的真实写照,原汁原味,没有一丝一毫的夸大其词。”
同事:地铁,老人,手机。
他都要被逗乐了,笑着摇摇头道,“好好好,等你写完我看看,到底怎么个真实写照,原汁原味。”
不得不说,不愧是乔纳森想了一晚上才写出来的报道,当他写完之后,同事便迫不及待地拿过来看,“……魔术和表演的完美结合,一场令人心醉神迷的奇迹,一个梦想成真的动人故事,唤醒了我们心中对美好与希望的向往,此剧堪称本年度不可错过的戏剧精品,必将成为经典,载入史册……我还以为那传单上的宣传语太过夸张,现在看来,还是你更夸张。“
整一页都是《灰姑娘》的溢美之词,从服装、道具、布景、音乐、剧本、表演,乃至当时台下观众的参与,与那看起来一点也不真实的魔术表演,写得面面俱到,“视觉奇观,令人目不暇接,仿佛引领我们踏入了另一个维度的仙境,感受着那超越现实的奇妙氛围……哇,还挺厉害。”
“弦乐婉转悠扬,与演员们的歌声相得益彰,完美地衬托出剧中的每一个情感高潮,当舞曲响起,观众们纷纷当场跳起了舞……那么神奇?!真的假的?”
“那条蓝色大裙子,不仅是服饰的奇迹,更是艺术的巅峰之作……这这这,你对服装还有研究?”
“演员们那细腻而富有感染力的演技,就像角色本身在舞台上绽放,当演员谢幕,还有小观众们朝反派角色扔树枝……这反派也太惨了。”
“据说这部名叫《灰姑娘》的音乐剧,是一位女性作者所写,请来著名的弗兰西音乐家和剧作家为本剧作曲作词,服装则有本城最具盛名的沃斯裁缝店一手包办,甚至连主要演员,都是著名景点‘鬼魂之旅’的鬼魂演员们,若是观众曾去体验过,将能感受到这梦幻般的联动,啊?鬼魂演员?”
“之后此剧还将在考文特花园的‘欢乐之家’音乐厅继续上演,让我们恭喜又一位新星在戏剧界冉冉升起……你还做了不少调查啊。”
他似乎小瞧乔纳森了,如果他用这样的词汇和语句去描写那些歌剧,或许能获得一份评论家的兼职呢。
“这么一看,好像是挺不错的啊,”连对戏剧并不感兴趣的同事看到这大篇幅的夸张描写,都对这部《灰姑娘》升起了好奇心,“考文特花园的欢乐之家……那不远啊,下班好像可以顺路去看看。”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