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爬上仙人掌的尖刺时,大嫂终于站起身。她最后看了一眼那盆在海风中微微颤动的植物,转身走向通往镇上的大路。 身后,潮声如泣,仿佛大海在挽留什么。 就在她即将走出海滩时,一阵异样的风从背后吹来。大嫂鬼使神差地回头,月光正好穿过云层,清晰地照在礁石上——那株歪扭的仙人掌顶端,竟然冒出了一个小小的、嫩黄的花苞。 大嫂的眼泪终于落下来。她踉跄着跑回去,跪在礁石前伸手触碰那个奇迹般的花苞。指尖传来的温度让她想起多年前某个春夜,大哥粗糙的手掌抚过她脸颊的触感。 潮水开始上涨,第一波浪花已经打湿了她的布鞋。大嫂抱起仙人掌,陶盆底部沾着咸涩的海水。花苞在她怀中轻轻颤动,像一颗重新跳动的心脏。 月光照亮了回村的小路,大嫂的脚步越来越坚定。铜锁开启的声音在静夜中格外清脆,木门吱呀着重新接纳了它的主人。 窗台上,仙人掌的轮廓在月光下显得格外温柔,那抹嫩黄在黑暗中闪闪发亮,像是大海送来的一盏灯。 大嫂的手指在衣襟上蹭了蹭,才敢去摸贴身藏着的红布包。那布料已经被汗水浸得发软,边缘处磨出了细密的毛边,像初春河岸边最先融化的薄冰。 她解开布包时,一股混合着樟脑丸与体温的陈旧气息扑面而来,里头三样东西排得整整齐齐,仿佛它们也知道这是最后的告别。 大哥的照片是最上面那层。黑白影像已经泛黄,四角都磨出了月牙形的缺口。 照片里的大哥站在公社门口的老槐树下,穿着崭新的确良衬衫,领口还别着她用缝纫机扎的假领花。 那时他笑得多么憨实啊,眼角堆起的皱纹像扇子骨一样舒展,门牙微微突出,让这个高大汉子莫名显出几分稚气。 大嫂的拇指无意识地摩挲着照片边缘——那里有道明显的折痕,是经常上坟哭诉时不小心压出来的。当时雨下得急,她把照片揣在怀里往家跑,还是让雨水洇湿了边角。 "你呀......"她对着照片轻声呢喃,指腹擦过大哥笑得弯弯的眼睛,"连张彩色相都没留下。" 泪珠砸在相片上时,她慌忙用袖口去擦,生怕那咸涩的液体加速相纸的腐坏。 袖口的补丁刮过照片表面,发出细微的沙沙声,像秋虫在窗根下啃噬枯叶。 银锁从红布包里滑出来,在晨光里闪了一下。这是小刚家儿子周岁时抓周抓到的,当时在城里大饭店摆了三桌,她特意穿了压箱底的绛紫色缎面袄子。 锁面上錾着"长命百岁"四个字,如今已经被孙子的小手摸得发亮。大嫂突然想起锁芯里还藏着孙子的胎发——金黄柔软的一小撮,用红丝线缠成同心结。 过年春节孙子回来,已经会是摇摇晃晃地追着老母鸡跑了,小脚丫踩在雪地上留下一串梅花似的印子。 布包最底下沉着那张欠条。展开时纸张发出脆响,仿佛再对折一次就会碎裂。 陈老五等几家歪歪扭扭的字迹被雨水泡得发涨,"叁十万柒仟元"几个数字像喝醉的螃蟹般横七竖八地趴着。 大嫂眼前浮现出那个飘着鱼腥味的下午——大哥蹲在船头,古铜色的后颈上滚着油汗,陈老五的圆珠笔在皱巴巴的作业本背面划拉,远处传来收网号子的回声。 当时谁又能想到,这笔修船钱会成为永远还不清的债呢? 堂屋空荡荡的,她的声音在四壁间撞出轻微的回响:"他爹,我走了。" 灶台上的铁锅反扣着,边缘还粘着今早煮玉米糊糊的锅巴。 那些金黄色的糊痂蜷缩成奇怪的形状,像极了小时候在河边玩的泥娃娃。大嫂突然记起今早搅糊糊时,木勺碰到底部发出的嘎吱声——米缸已经快见底了,最后那捧玉米面还是前院张婶硬塞过来的。 墙角的镰刀斜倚着,刃口沾着秋收时的麦芒。几粒干瘪的麦壳卡在木柄裂缝里,那是上个月抢收时留下的。 那天日头毒得能晒裂石头,她弯着腰从黎明割到黄昏,起身时眼前发黑,差点栽倒在麦茬上。现在想来,那竟是她最后一次收割自家的庄稼。 院角突然传来咯咯的叫声。那只芦花老母鸡正在刨土,爪子掀起一小团一小团的尘雾。见女主人看过来,它歪着脑袋,黑豆似的眼睛直直盯着大嫂,仿佛在质问今天为何还不撒玉米粒。 鸡窝顶上晾着几双布鞋——有大哥出海穿的千层底,有小海初中时的运动鞋,还有去年给孙子纳的虎头鞋。 鞋底上的针脚密密麻麻,每一针都牵着一段往事。 行李箱的滚轮突然在门槛上磕出刺耳的声响。这个印着航空标签的箱子是小海从城里寄回来的,说是专门给她装行李用。 现在它张着大口,吞下了她大半辈子的痕迹:两件换洗衣裳、一包晒干的槐花、裹着报纸的搪瓷缸,还有那件永远补不好的渔网毛衣。 滚轮在青石门槛上留下一道新鲜的白痕,像道结痂的伤口。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手机又在里屋响起来,铃声是刺耳的《最炫民族风》。大嫂拖着步子进屋时,电话已经挂断了。屏幕上显示着三个未接来电,都是同一个号码。 她知道雇主家的瘫痪老太太昨晚又闹了半宿——电话里护工小张说过,老人把屎尿抹得满墙都是,哭喊着要见早已过世的老伴。 想到这里,大嫂下意识摸了摸红布包里的照片。 堂屋的挂钟突然敲响,惊飞了屋檐下的麻雀。钟摆还是大哥亲手修的,那年冬天特别冷,钟摆冻住了,他哈着白气拆开钟壳,用煤油灯烤了整整一晚上。 现在这只老钟走得比年轻时还准,可修钟的人却永远停在了五十六岁。 大嫂把红布包重新贴肉藏好,布料隔着单衣传来微微的温热。她拎起行李箱试了试分量——比想象中轻得多,轻得让她心慌。 老母鸡跟在她脚边转悠,翅膀扑棱起细小的灰尘。本该抓把玉米撒给它的,可米缸钥匙已经交给表姊妹保管了。 铜锁合上的瞬间,大嫂听见自己心跳如雷。锁舌咬入门环的咔嗒声如此清脆,惊飞了槐树上打盹的乌鸦。 她不敢回头,怕看见西厢房窗台上那盆歪扭的仙人掌,更怕看见自己映在窗玻璃上的脸——那张脸上一定写满了背叛。 土路上的石子硌得行李箱滚轮直打滑。路过村口老井时,几个洗衣妇停下捶打的动作。 穿蓝布衫的李家媳妇甩着湿手追上来,往她兜里塞了个手绢包:"带着,城里水土不服时就泡水喝。" 大嫂摸出是包家乡土,混合着干艾草与灶心土的熟悉气息让她鼻头一酸。 远处传来汽车喇叭声,雇主的银灰色面包车已经等在晒谷场了。大嫂攥紧行李箱拉杆,掌心那道锁划的伤口又开始隐隐作痛。 风吹起她花白的鬓发,有几根黏在了湿润的脸颊上。 在迈上面包车踏板的那一刻,她突然挺直了腰背——这个动作让她恍惚间变回了三十年前那个刚过门的新媳妇,穿着大红嫁衣跨过这道门槛时,也是这般又怯又勇的模样。 院角的鸡窝里,老母鸡咯咯叫着刨着土,她本该像往常一样撒把玉米粒,可行李箱的滚轮已经在门槛上磕出了白印 —— 雇主家的电话催了三回,说瘫痪的老太太昨晚又闹了半宿。喜欢我的春夏秋冬:人生全记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我的春夏秋冬:人生全记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