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垦劣田的工作,依旧是每天必须面对的苦差事。 那片土地就像一个顽固的老人,任凭父子三人如何挥汗如雨,也只是不情不愿地吐出几块石头,露出一点点贫瘠的内里。 张大山心里清楚,想要彻底改良这五亩地,绝非一朝一夕之功。 堆肥需要时间腐熟。 更好的农具需要钱或者材料去制作。 眼下光靠人力和那几件破烂工具死磕,效率实在太低。 而家里的粮食,却在一天天减少。 虽然上次卖药材换回的银子还能支撑,但那毕竟是有限的。 坐吃山空,终究不是办法。 必须找到更有效的“开源”途径,尽快积累原始资本。 他的目光,再次投向了那些晾晒在棚内角落里的药材。 黄芪、三七、柴胡、款冬…… 这些不起眼的草根藤蔓,却是他目前手中最有价值、也最容易变现的资源。 尤其是见识了二儿子石头在辨识药材上惊人的天赋之后。 张大山的心思更加活络了。 或许,现阶段应该适当调整策略。 将一部分原本用于开垦荒地的精力,转移到更有针对性的药材采集上来。 垦荒是百年大计,急不得。 但采药换钱,却是解燃眉之急,为未来发展积蓄力量的关键一步。 他观察了石头好几天。 这小子自从对药材产生浓厚兴趣后,一有空就围着那些晾晒的药材打转。 或者拿着张大山给他画的简易图谱,跑到附近山坡上对着野草比比划划。 那股子专注和钻研的劲头,让张大山越看越是欣喜。 是时候让他进行更多的实践了。 这天晚饭后,张大山把铁牛和石头叫到身边。 “明天起,咱们调整一下活计。” 他说道。 “垦地的活先放一放,或者只留一人看着就行。” “爹打算带着你们俩,多进几次山,专门去找药材。” 铁牛闻言,默默地点了点头,对他来说,去哪里干活都一样,只要能帮到家里就行。 石头则眼睛一亮,脸上立刻露出了兴奋的表情。 “爹。真的?咱们明天就去挖黄芪吗?” “主要是找黄芪,也看看能不能找到别的有用的药材。” 张大山看着二儿子那跃跃欲试的样子,心中也是一阵欣慰和期待。 “不过爹可先说好。进山采药,比在地里干活更辛苦,也更危险。” “山路难走,还得时时提防蛇虫野兽。” “最重要的是,要有耐心和眼力。有时候找一天也未必有收获。” “你们俩,怕不怕苦?怕不怕累?” “不怕。” 铁牛依旧是言简意赅。 “不怕。爹,俺不怕苦。俺想学本事。” 石头则回答得更响亮,眼神里充满了渴望。 “好。有志气。” 张大山满意地点点头,“那明天一早,咱们就出发。” 第二天清晨。 天色微明。 张大山、铁牛、石头父子三人,便各自背上背篓,带上干粮、水囊、砍刀、锄头等工具,踏上了进山的道路。 这一次,他们的目标更加明确,准备也更加充分。 张大山根据上次的经验和对黄芪等药材生长习性的判断,直接带领儿子们深入到上次发现脚印的那片区域附近。 他判断,既然有人来过,说明那片区域确实有值得采集的东西。 他们需要更加仔细地搜寻,争取有所发现。 “铁牛,你力气大,走在前面开路,注意安全。” 张大山叮嘱道,“遇到陡坡或者密林,多留心脚下和头顶。” “石头,你跟在我身边,仔细观察两边的植物。” “看到眼熟的,或者觉得奇怪的,就告诉我。” “是。爹。” 两个儿子齐声应道。 父子三人分工明确,开始在这片寂静的山林中展开地毯式的搜索。 铁牛走在最前面,他身材高大,力气充沛,挥舞着柴刀,将挡路的荆棘和藤蔓一一砍断,清理出一条可供通行的小径。 他的目光警惕地扫视着四周,注意着任何可能的危险信号,像一个沉默而可靠的护卫。 张大山和石头则紧随其后,将注意力完全集中在地面和周边的植被上。 张大山的经验最为丰富,他的目光如同扫描仪一般,快速掠过各种植物,准确地判断出它们的种类和价值。 “石头,看左边那棵松树下,那几株开紫色小花的,是紫花地丁,清热解毒的,挖起来。” “右边石壁上那个红色的,是灵芝,可惜太小了,年份不够,先留着吧。” “前面那片长得像艾草的,闻闻有没有特殊香气?那是青蒿,也能入药。” 他不断地指点着,将自己的知识倾囊相授。 石头则像一块海绵,疯狂地吸收着这些新知识。 他的眼睛瞪得溜圆,仔细地观察着父亲指认的每一种植物。 努力将它们的形状、颜色、气味与父亲的讲解对应起来。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遇到不认识或者不确定的,他会立刻发问。 “爹,这个叶子背面是白色的,是啥?” “那是翻白草,根也能用,止血的。” “这个藤蔓上长着刺呢?” “那是金樱子,果子熟了能泡酒。” 他的问题越来越多,也越来越深入。 他不仅仅满足于认识,更开始思考它们为什么长在这里,为什么是这个样子。 有时候,他甚至能先于父亲发现一些隐藏在草丛中的药材。 “爹。你看那边,那棵歪脖子树底下,那是不是黄芪?” 他指着远处一小片不起眼的黄绿色植物,有些不确定地问道。 张大山顺着他指的方向望去,仔细辨认了一下,脸上露出了惊喜的表情。 “没错。是黄芪。而且看那叶子的茂盛程度,底下的根恐怕小不了。好小子,眼神真尖。” 他忍不住夸奖道。 石头得意地扬起了小脸。 发现那株黄芪的地方地势有些陡峭,土层下还有不少碎石。 挖掘的工作,自然就交给了力气最大的铁牛。 铁牛二话不说,抡起锄头就开始干。 张大山和石头则在一旁仔细观察,时不时提醒他注意角度和力度,避免伤到主根。 经过一番辛苦的挖掘,一根足有成人小臂粗细、色泽深黄、形态饱满的大号黄芪,终于被完整地刨了出来。 看着这根沉甸甸的“大家伙”,父子三人都兴奋不已。 这一根,怕是就能抵得上之前挖的十几根小的了。 有了这次成功,他们信心更足。 继续在这片山林里搜寻着。 一天下来,他们的收获颇丰。 不仅又找到了十几株大小不一的黄芪。 还采集到了不少其他的药材,如当归、白术、防风等。 虽然这些药材的价值可能不如黄芪高,但积少成多,也是一笔不小的财富。 傍晚时分,父子三人背着满满两大背篓的药材,踏上了归途。 虽然身体疲惫不堪,但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满足和喜悦。 回到家,王氏和女儿们看到这丰硕的成果,更是惊喜万分。 晚饭后,一家人顾不上休息,立刻开始处理这些新鲜的药材。 清洗、去土、切片、分类、晾晒…… 张大山耐心地指导着石头和铁牛,甚至连花儿和丫丫也加入进来帮忙。 昏暗的油灯下,全家人围在一起,忙碌而有序。 空气中弥漫着各种草药混合的、奇异而充满希望的气息。喜欢天工开物,我在古代养妻儿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天工开物,我在古代养妻儿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