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知道归知道,这一晚,太原郡十余城的名门士族、官吏,或者是一些侠士,全都来到晋阳宫赴宴。
宫殿内,四周全都是一盏盏明亮的烛灯。
熙熙攘攘的议论声,此起彼伏,到处都是跪坐在木桌后,一起闲谈的官员、士族。
刘文静、温大有、张平高、胡靖渊、殷天纵、殷开山、段志玄等等全都在里面。
伏子厚带着屈博来到宫殿时,别说大姐夫屈博一脸局促,就是伏子厚,都还是第一次踏入这座宫殿,看着宫殿内左右两边数不清的人,伏子厚在一名等候的侍女带领下,径直来到最前方的木桌,就连屈博也被安排在伏子厚身旁。
见此情形,无论是太原诸多士族之人,还是其他官吏、才士,都没有一个人不满。
别看今日伏子厚仅仅是下令派兵看守城池,关闭城门,所做的事情,别说对比刘文静、张平高那些人,就连赵憾、段志玄那些人都比不上。
但能坐在这宫殿内的人心中都清楚,伏子厚的功劳,远不在今日。
早在王威、高君雅监视李渊之时,在他们所有人都尚未察觉到李渊心思的时候,伏子厚便已经投靠李渊,更因此落入险境。
单是这份功劳,其他人便无法取代伏子厚!
更别说,伏子厚为李渊除掉高君雅,除掉叛徒赵文恪,为李渊出谋划策,将兵权交给李渊、李世民父子等等举动,若是伏子厚都不能算上李渊心腹,在场有一个算一个,怕是都要自己掂量一下自己。
“拜见唐公!”
“拜见唐公!!!”
见到李渊到来,大殿内所有人,纷纷停下交谈,抬手对着李渊行礼。
伏子厚也拱手行礼,看着李渊去到正上方皇位旁,临时放置的一个木座后跪坐下来。
伏子厚不由得与李世民对视一眼,内心庆幸李渊没有因为除掉王威而喜色上头,在这时候就去坐杨广的位置。
想要领兵南下顺利,就势必要给沿途官员、各地氏族一条退路,不坐皇位,便是李渊给那些氏族的退路。
礼毕后。
听着李渊在大殿上,说着客套话,无非为今日捉拿王威等人找借口,伏子厚默默听着,其他人也是一样。
紧接着李渊便说到正事,当着所有人的面,李渊言及陛下杨广南下江都,留守洛阳的越王杨侗年幼少智,被朝廷奸臣左右,致使各地贼乱不绝、酷吏横行、百姓流离失所,如今北方有突厥虎视眈眈,又逢马邑郡举兵反隋,意图勾结突厥,如此内忧外患,决不能坐视越王杨侗再祸害天下。
派人去江都请命取代杨侗,显然已经来不及,听闻留守长安的代王杨侑,自幼聪明敏捷,才气过人,气度不凡,深受隋炀帝的喜爱。
听到这里,伏子厚看着李渊抬起手,恳请所有人,能以解救天下苍生为己任,尽绵薄之力,与自己一同前往长安,请代王杨侑,一同前往洛阳兵谏!
大殿内。
伏子厚看到李渊把客套话全都说完,随即与其他人一同抬起手,表示愿意追随李渊。
一旁屈博何时见过这阵仗,特别是听到李渊说出的内容,准备要做的大事,更是紧张得心跳急促起来。
兵谏!
唐国公要前往长安,请代王杨侑一同去洛阳兵谏!
若是屈博读的古书没有记错,兵谏的意思,可是指用武力规劝君主或尊长,使其听从规劝!
还不等屈博从这两个字中缓过来,就听到大殿上的唐国公李渊,已经开始封命。
先是今日在城门,见到的唐国公之子李世民,屈博记得,这个唐国公之子与子厚的关系,看起来无比要好。
看着李渊封李世民为敦煌郡公,及右领军大都督,负责统帅右三军,屈博有些口干舌燥,这些尊称,以往随便听到一个,都足以让人吓一大跳。
看着李世民叩谢之后,回到自己的位置,屈博就见到李渊看向伏子厚。
“子厚!”
望着李渊脸色尽是笑意的看向伏子厚,屈博看着伏子厚起身绕过木桌,去到前方叩首接令。
这一刻。
不仅仅是屈博,就是大殿内所有人,不管是温大有、还是张平高,亦或者殷天纵、胡靖渊那些将领,还是刘文静、殷开山那些官员,或者王氏、郭氏、狄氏那些氏族之人,全都看向伏子厚,看向李渊。
所有人都很好奇,李渊会给伏子厚什么任命。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