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楚踩着一块边缘锋利的青灰色岩石,鞋底传来冰凉的触感。 晏辰正蹲在不远处,手指戳着地上一团软乎乎、还带着湿泥的肉粉色物体,那东西竟微微蠕动了一下。 “晏辰,你看这云雾缭绕得跟加了十层滤镜似的,”阿楚扯了扯被雾气打湿的袖口,“不用问,咱们肯定是掉进《女娲造人》的世界了。” 晏辰站起身,拍了拍手上的泥,视线越过阿楚肩头,望向不远处那个身形庞大、面容模糊的身影。 那身影正用手揉捏着面前的黄土,每一次抬手,都有几个小小的、不成形的“人”跌落在地,有的缺胳膊,有的少腿,还有一个脑袋直接长在了肚子上。 “原来传说中的女娲造人,合格率这么低。”晏辰的声音里带着几分调侃。 阿楚踮起脚尖,努力看清那些“残次品”的模样,突然噗嗤一声笑了出来。 “这要是放在现代,绝对是抽象派艺术大师的作品。” 她从背包里掏出一个密封袋,里面装着五颜六色的橡皮泥。 “你说,咱们帮女娲优化一下产品?” 晏辰挑眉,显然觉得这个主意很有趣。 两人蹑手蹑脚地靠近女娲,尽量不发出声音。 女娲似乎并未察觉他们的存在,依旧专注地进行着她的创造。 阿楚打开橡皮泥袋子,用现代工艺捏了一个比例匀称、五官精致的小人,还特意给她扎了两个丸子头。 晏辰则捏了一个穿着西装、打着领带的“现代人”,神态一丝不苟。 他们把捏好的橡皮泥小人悄悄放在女娲刚造好的那批“原住民”旁边。 下一秒,女娲低头时,目光扫过那两个格格不入的小东西,动作明显顿了一下。 她伸出巨大的手指,小心翼翼地戳了戳丸子头小人。 阿楚紧张地屏住了呼吸。 女娲又戳了戳西装小人,然后抬起头,对着天空发出一声意义不明的叹息。 “她好像在困惑。”阿楚小声说。 晏辰握住她的手,指尖传来温热的触感。 “或许,我们打破了她的创作惯性。” 就在这时,那些原本软趴趴的泥人突然开始变化,尤其是靠近橡皮泥小人的几个,竟然慢慢挺直了腰杆,甚至有模有样地模仿起丸子头的发型和西装的站姿。 女娲看着这一幕,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既不是愤怒,也不是喜悦,更像是一种……释然? “我好像get到了什么,”阿楚若有所思,“难道女娲造人,其实是在进行一场漫长的进化实验?” 晏辰点头,目光落在女娲身后那座巨大的、类似熔炉的东西上,里面似乎翻滚着不是岩浆,而是某种亮晶晶的液体。 “而且,我怀疑她不是孤军奋战。” 他指了指熔炉旁边散落的几块金属碎片,上面刻着的花纹,绝不是自然形成的。 阿楚凑近看了看,突然“哇哦”一声。 “这纹路,有点像电路板啊。” 女娲似乎察觉到他们的注视,缓缓转过身。 她的面容依旧模糊,但阿楚和晏辰都感觉到一股强大的、不属于这个时代的气息扑面而来。 “你们,来自‘外面’?” 女娲的声音像是由无数人叠加而成,震得阿楚耳朵嗡嗡作响。 阿楚下意识地冒出一句:“Yep!” 女娲明显愣了一下。 晏辰赶紧接过话头:“我们只是路过的旅人,无意中闯入此地,绝无冒犯之意。” 女娲沉默了片刻,巨大的手掌轻轻拂过那些正在模仿的泥人。 “也好,”她突然说,“一成不变,本就不是‘生’的意义。” 阿楚和晏辰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惊讶。 原来,女娲早就知道自己的造物存在局限,他们的出现,反而给了她新的灵感。 那些金属碎片,后来被证实是某种记录装置,女娲一直在观察和记录不同形态的“生命”可能性。 所谓的“造人”,远不止捏土那么简单。 离开的时候,阿楚偷偷把那两个橡皮泥小人揣进了包里。 “说不定以后能升值呢。”她冲晏辰眨眨眼。 晏辰捏了捏她的脸颊:“就你机灵。” 阿楚拍掉他的手,哼了一声:“那是,也不看是谁的女朋友。” 一阵风吹过,周围的景象开始扭曲。 再次站稳时,耳边传来阵阵丝竹之声,鼻尖萦绕着浓郁的脂粉气。 阿楚低头看了看自己身上的粗布麻衣,又看了看远处宫殿里穿着华丽的人们,无奈地叹了口气。 “好吧,《烽火戏诸侯》,咱们来了。” 晏辰正抬头望着城楼上那对显眼的身影,周幽王正搂着褒姒,笑得一脸宠溺。 “你说,咱们要不要去提醒一下,这烽火台可不是用来玩的?”阿楚拽了拽晏辰的袖子。 晏辰摇头:“你觉得周幽王会信两个穿得像乞丐的人说的话吗?” 他从背包里掏出一个小型望远镜,递给阿楚。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看看褒姒的表情。” 阿楚接过望远镜,对准城楼上的女子。 褒姒确实在笑,但那笑容里,没有半分喜悦,反而带着一丝难以察觉的疲惫和……嘲讽? “不对劲啊,”阿楚放下望远镜,“她好像不是因为烽火笑的。” 晏辰指了指周幽王手里的那个烽火台模型,那是他特意为博褒姒一笑做的玩具。 “可能,她笑的是这个。” 就在这时,周幽王下令点燃烽火。 浓烟升起,远处的诸侯们果然如历史记载般,带着军队匆匆赶来。 当他们发现只是一场闹剧时,脸上的愤怒显而易见。 阿楚看着这一幕,突然说:“我要是诸侯,也得气炸了。” 晏辰却注意到一个细节,有几位诸侯在转身离开时,交换了一个眼神,那眼神里,绝不仅仅是愤怒。 “事情没那么简单,”晏辰低声说,“你看那几位老诸侯,他们的军队虽然来了,但阵型散乱,根本不像紧急出兵的样子。” 阿楚再仔细一看,果然如此。 好像……他们早就知道这是一场闹剧? 褒姒在城楼上,将这一切尽收眼底,笑容里的嘲讽更浓了。 “她肯定知道什么。”阿楚笃定地说。 接下来的几天,阿楚和晏辰想尽办法接近褒姒,却都被周幽王挡了回来。 周幽王似乎把褒姒当成了隔绝外界的屏障,只要能让她留在自己身边,什么都愿意做。 直到有一天,阿楚在御花园的角落里,捡到了一块刻着字的玉佩。 上面只有两个字:“归位”。 “这是什么意思?”阿楚拿着玉佩问晏辰。 晏辰看着那两个字,眉头紧锁。 “我怀疑,褒姒的身份不简单。” 他想起史书里关于褒姒来历的记载,说是宫女生下的妖女,可哪有妖女会有如此清醒的眼神? 就在他们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褒姒的贴身侍女找到了他们。 “我家娘娘,请二位过去一叙。” 侍女的表情很平静,不像对待普通人那样恭敬,也没有敌意。 阿楚和晏辰跟着侍女来到褒姒的寝宫,发现这里布置得异常简单,和她宠妃的身份极不相称。 褒姒正坐在窗边,手里拿着一面铜镜,却没有照自己,而是对着窗外的天空。 “你们,不是这个时代的人吧?”褒姒转过身,开门见山地问。 阿楚和晏辰都有些惊讶。 “你怎么知道?”阿楚忍不住问。 褒姒笑了笑,举起手中的铜镜。 “这面镜子,是我偶然得到的‘天外之物’,”她解释道,“它能映照出‘异常’的存在,你们身上的‘异常’,太明显了。” 晏辰明白了。 所谓的“烽火戏诸侯”,或许从一开始就是一场精心策划的戏码。 “你故意让周幽王点燃烽火,是为了看清哪些诸侯有异心?” 褒姒眼中闪过一丝赞赏。 “没错,”她说,“周幽王昏庸,但天下不能乱,我必须知道,哪些人值得托付。” 阿楚这才恍然大悟。 原来,褒姒的笑,是笑周幽王的愚蠢,也是笑那些明知是计却不得不来的诸侯的无奈。 “那‘归位’是什么意思?”阿楚拿出玉佩。 褒姒看到玉佩,脸色微变。 “看来,他们还是找来了。” 她叹了口气,解释道,自己其实是某个古老部族的后裔,这个部族世代守护着一件能稳定时空的神器,而她,就是这一代的守护者。 周幽王得到她,并非偶然,而是有人刻意安排,想通过控制她来夺取神器。 “‘归位’,就是让我放弃抵抗,把神器交出去。”褒姒的语气带着一丝决绝,“但我不能那么做。” 阿楚和晏辰这才明白,烽火戏诸侯的背后,隐藏着一场关于时空稳定的秘密战争。 周幽王,不过是被推到前台的棋子。 几天后,当周幽王再次想点燃烽火时,褒姒突然阻止了他。 “不必了,”她淡淡地说,“该看清楚的,我都看清楚了。” 周幽王虽然不解,但还是听了她的话。 那些原本准备再次看戏的诸侯,收到消息后,反应各异。 有的松了口气,有的则露出了失望的表情。 阿楚和晏辰知道,历史的轨迹,在他们看不见的地方,已经悄然改变。 离开的那天,褒姒送给他们一块小小的水晶。 “它能在危急时刻,帮你们屏蔽‘异常’的气息。” 阿楚接过水晶,真诚地说:“谢谢你,褒姒,你比史书上写的,厉害多了。” 褒姒笑了笑:“史书,从来都是胜利者书写的,不是吗?” 一阵眩晕过后,阿楚发现自己正站在一个堆满竹简的房间里。 空气中弥漫着墨香,还夹杂着一丝淡淡的酒气。 晏辰正蹲在地上,研究着一个看起来很古老的砚台。 “这是……《王献之练字》?”阿楚看着墙上挂着的几幅字,虽然不懂书法,也觉得气韵非凡。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晏辰点点头,指着砚台上残留的墨渍:“你看这墨的浓度,绝不是一天能练出来的。” 就在这时,一个年轻男子推门进来,他穿着宽松的长袍,手里拿着一支笔,眉宇间带着几分傲气。 正是王献之。 他看到阿楚和晏辰,愣了一下,随即皱起眉头:“你们是谁?怎么会在我书房里?” 阿楚赶紧露出一个友善的笑容:“我们是远方来的学子,久闻王先生大名,特意来拜访,没想到唐突了。” 王献之显然不信,但也没过多追究,只是挥了挥手:“我要练字,你们自便吧,别打扰我。” 他走到案前,铺开一张纸,蘸了蘸墨,提笔就写。 阿楚和晏辰凑过去看,只见他笔下的字龙飞凤舞,却又不失章法,确实有“书圣”之子的风范。 “哇,真人版书法秀啊。”阿楚小声对晏辰说,“比看纪录片带感多了。” 晏辰轻笑:“你要是喜欢,回去我教你?” 阿楚立刻摇头:“算了吧,我连钢笔字都写不好,还是欣赏别人写比较合适。” 王献之似乎被他们的对话吸引,停下笔,看向他们:“你们也懂书法?” 阿楚赶紧摆手:“不懂不懂,就是觉得好看。” 晏辰却指着纸上的一个字说:“王先生这‘之’字,下笔果断,收笔却留有余韵,想必是心境有所变化吧?” 王献之眼中闪过一丝惊讶:“你看得出来?” 晏辰笑了笑:“略懂一点皮毛,献丑了。” 接下来的几天,阿楚和晏辰就在王献之的书房里住了下来。 说是拜访,其实更像是观察。 他们发现,王献之练字,并非只是为了超越父亲王羲之。 他常常在深夜,对着一幅空白的纸,沉思很久。 有时还会把写好的字,小心翼翼地卷起来,交给一个神秘的黑衣人。 “他在传递消息?”阿楚看着黑衣人消失在夜色中,小声猜测。 晏辰点头:“而且,是很重要的消息。” 他从背包里拿出一个微型手电筒,对着王献之写废的纸照了照。 在紫外线的照射下,纸上竟然显现出一些原本看不见的痕迹。 “果然,”晏辰眼神凝重,“他用了特殊的墨水,写了两层字。” 那些痕迹组合起来,像是一些地名和数字。 阿楚突然想起什么:“王献之生活的年代,是不是政局不太稳定?” 晏辰点头:“东晋时期,门阀林立,暗流涌动。” 他们终于明白,王献之刻苦练字,不仅仅是为了艺术追求,更是为了用这种方式,在各方势力之间传递情报。 他的书法,其实是一种密码。 有一天,一个穿着华丽的女子来找王献之,看到晏辰时,眼睛立刻亮了起来。 “这位公子好生俊俏,不知是哪家的才子?”女子声音娇嗲,眼神直勾勾地盯着晏辰。 阿楚顿时醋意大发,不动声色地站到晏辰身边,挽住他的胳膊。 “他是我夫君,”阿楚笑眯眯地说,“虽然俊俏,但已经名草有主了哦。” 女子的脸色僵了一下,悻悻地离开了。 晏辰低头看了看阿楚气鼓鼓的样子,忍不住笑了:“吃醋了?” 阿楚哼了一声:“谁吃醋了,我只是不想让不相干的人,打扰王先生练字。” 晏辰捏了捏她的脸颊:“是是是,我的阿楚最懂事了。” 没过多久,又有一个温文尔雅的书生来找王献之,看到阿楚时,顿时被她现代的气质吸引,上前搭讪。 “这位姑娘气质独特,不知可否请教芳名?” 晏辰立刻将阿楚护在身后,语气平淡却带着不容置疑的疏离:“她是我的妻子,抱歉,不方便透露更多。” 书生愣了一下,随即明白过来,尴尬地笑了笑,转身离开了。 阿楚看着晏辰紧绷的侧脸,心里甜滋滋的,伸手戳了戳他的后背。 “吃醋了?” 晏辰转过身,把她搂进怀里:“嗯,醋坛子都翻了。” 王献之把这一切看在眼里,嘴角勾起一抹笑意。 “你们的感情,真好。”他由衷地说。 阿楚和晏辰相视一笑。 离开前,王献之送给他们一幅字,上面只有两个字:“心印”。 “这是我最新领悟的密码,”他解释道,“真正的心意,不需要过多的言语,就能彼此印证。” 阿楚看着那两个字,突然明白,王献之不仅是在说他们,也是在说自己。 他的书法,他的密码,都是为了守护自己心中的那份“道”。 一阵白光闪过,阿楚发现自己置身于一片草丛中,周围全是飞舞的萤火虫。 不远处,一个少年正拿着一个白色的袋子,小心翼翼地捕捉着萤火虫。 “《车胤囊萤》,”晏辰看着少年把萤火虫放进袋子里,做成灯笼,“没想到真能看到这一幕。” 阿楚却皱起了眉头:“这么点光,能看清字吗?” 她从背包里拿出一个强光手电筒,打开开关,瞬间照亮了周围的一片。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车胤被突如其来的光亮吓了一跳,警惕地看着他们:“你们是谁?这是什么妖法?” 阿楚赶紧关掉手电筒,解释道:“我们是路过的旅人,这是我们家乡的一种照明工具,不是妖法。” 车胤半信半疑,但看到阿楚和晏辰没有恶意,也就放松了警惕。 “我叫车胤,”他自我介绍道,“因为家里贫穷,买不起灯油,只能用萤火虫的光来读书。” 晏辰看着他袋子里的萤火虫,突然问:“你每晚都这样吗?” 车胤点点头:“是啊,只要天气好,我都会来这里。” 阿楚注意到,车胤虽然穿着朴素,但衣服很干净,手上也没有长期劳作的厚茧。 这不像一个家境贫寒的人该有的样子。 更奇怪的是,他捕捉萤火虫的动作,熟练得有些过分,仿佛做过千百次。 “你读的是什么书?”晏辰又问。 车胤从怀里掏出一卷竹简,递给他们。 阿楚接过一看,上面写的字,她一个都不认识,既不是隶书,也不是楷书。 “这是……什么文字?”阿楚疑惑地问。 车胤眼神闪烁了一下:“是……是我家乡的一种古文字。” 晏辰接过竹简,仔细看了看,又闻了闻。 “这竹简上的气味,和萤火虫身上的,很像。” 车胤的脸色瞬间变了。 阿楚和晏辰对视一眼,都明白了这里面有问题。 在他们的追问下,车胤终于说出了实情。 原来,他根本不是因为贫穷才囊萤夜读,而是在寻找一种特殊的萤火虫。 这种萤火虫只在特定的时间和地点出现,它们的翅膀上,带着一种只有在特定光线下才能显现的纹路。 而那些纹路,正是解开他家族世代守护的一个秘密的关键。 那卷竹简上的古文字,记载的就是关于这个秘密的线索。 “什么秘密?”阿楚好奇地问。 车胤犹豫了一下,说:“是关于一座地下宝库的位置,据说里面藏着能让国家富强的宝藏。” 但他也坦言,自己并不想找到宝藏,因为他知道,那样的宝藏,只会引来战乱和纷争。 他捕捉萤火虫,只是为了研究那些纹路,希望能找到一种方法,永远封存这个秘密。 “那你为什么不直接毁掉竹简?”晏辰问。 车胤苦笑:“我试过,但这竹简水火不侵,根本毁不掉。” 阿楚突然想起褒姒送的那块水晶,从包里拿出来,放在竹简旁边。 神奇的是,水晶接触到竹简后,竟然发出了淡淡的光芒。 竹简上的古文字,开始慢慢消失,被一种他们能看懂的文字取代。 那上面记载的,根本不是什么宝藏,而是一种先进的农业技术,能让粮食增产数倍。 “原来如此,”晏辰恍然大悟,“所谓的‘宝藏’,其实是这种技术。” 车胤看着竹简上的文字,震惊得说不出话来。 他家族守护的,根本不是能引发战乱的财富,而是能让百姓安居乐业的知识。 “我明白了,”车胤喃喃自语,“祖先们是怕这种技术落入坏人手中,才用这种方式保护起来。” 阿楚笑着说:“现在你知道了,就不用再抓萤火虫啦。” 车胤摇摇头:“不,我还是会来的。” 他看着飞舞的萤火虫,眼神温柔:“它们不仅帮我解开了秘密,也让我明白了,真正的财富,不是金银珠宝,而是知识和希望。” 离开的时候,阿楚把那个强光手电筒送给了车胤。 “虽然没有萤火虫浪漫,但看书更清楚。” 车胤接过手电筒,郑重地说了声“谢谢”。 他知道,阿楚和晏辰的出现,不仅帮他解开了家族的秘密,也照亮了他未来的路。 一阵冷风吹过,阿楚打了个寒颤,发现自己站在一片雪地里,周围白茫茫的一片。 不远处,一个年轻人正坐在雪地里,借着雪反射的光看书。 “《孙康映雪》,”阿楚裹紧了身上的外套,“这也太拼了吧,不冷吗?” 晏辰从背包里拿出一条围巾,给她围上:“古代的学霸,果然名不虚传。” 他们慢慢走过去,尽量不发出声音。 孙康看得很入神,直到阿楚不小心踩断了一根树枝,他才抬起头。 看到阿楚和晏辰,孙康明显愣了一下:“你们是谁?怎么会在这里?” “我们是迷路的旅人,”晏辰解释道,“看到你在这里看书,觉得很惊讶。” 孙康笑了笑:“没办法,家里穷,买不起灯油,只能用雪光来将就一下。” 阿楚看着他冻得通红的手,忍不住说:“这样看书,很伤眼睛的,而且容易冻伤。” 孙康叹了口气:“我也知道,但时间紧迫,不能浪费一分一秒。” “什么事这么急?”晏辰好奇地问。 孙康犹豫了一下,说:“我在研究一种草药,能治疗冻伤的,很快就要到最佳采摘期了,必须抓紧时间弄明白它的特性。”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阿楚和晏辰都有些惊讶。 他们一直以为孙康映雪是为了考取功名,没想到是为了研究草药。 “你为什么这么执着于治疗冻伤?”阿楚问。 孙康的眼神暗了下来:“我的家乡在北方,每年冬天都有很多人因为冻伤失去生命或肢体,我想找到一种方法,改变这种状况。” 晏辰看着他手里的书,上面画着各种草药的图案,旁边还有详细的注解。 “这些都是你自己画的?” 孙康点点头:“是啊,我走访了很多地方,收集了这些草药的信息。” 阿楚注意到,孙康的书虽然破旧,但纸张很特殊,防水防潮,绝不是普通人家能拥有的。 而且,他对草药的了解,远超一个普通书生的水平。 “你是不是遇到过什么高人指点?”晏辰试探着问。 孙康愣了一下,随即苦笑:“算是吧,一位路过的老郎中,教了我一些基础的草药知识。” 但他的眼神,却出卖了他。 在阿楚和晏辰的软磨硬泡下,孙康终于说出了真相。 那位老郎中,其实是一位隐退的宫廷御医,因为得罪了权贵,才流落民间。 他看到孙康心地善良,又有学医的天赋,就把自己毕生的心血——一本关于冻伤治疗的秘籍,传给了他。 但这本秘籍是用暗号写成的,需要结合特殊的光线才能看懂。 而雪光,就是解开暗号的关键。 “所以你不是在看书,而是在破解暗号?”阿楚恍然大悟。 孙康点点头:“是的,我必须在明年冬天来临之前,破解所有暗号,然后把药方推广出去。” 晏辰看着他坚定的眼神,突然说:“我们或许能帮你。” 他从背包里拿出一个三棱镜,对着雪地,调整角度。 阳光透过三棱镜,折射出七彩的光芒,照在书页上。 原本模糊的暗号,在特定颜色的光线下,竟然真的显现出了清晰的文字。 “这……这是真的!”孙康激动得语无伦次。 阿楚笑着说:“这叫三棱镜,能把阳光分成不同的颜色,说不定其中就有你需要的光线。” 在三棱镜的帮助下,孙康很快就破解了大部分暗号。 他看着那些药方,眼中充满了希望。 “谢谢你们,”孙康真诚地说,“你们真是我的贵人。” 阿楚摆摆手:“不用谢,能帮到你,我们也很开心。” 离开的时候,孙康送给他们一束晒干的草药。 “这是‘忘忧草’,据说能让人忘记烦恼。” 阿楚接过草药,闻了闻,一股淡淡的清香,让人心情舒畅。 “其实,真正能让人忘记烦恼的,是希望吧。”她看着孙康忙碌的身影,轻声说。 晏辰握住她的手:“是啊,有了希望,再难的路,也能走下去。” 一阵眩晕过后,阿楚发现自己站在一片竹林里,周围的竹子都结着冰,显然是冬天。 不远处,一个男子正跪在地上,对着竹子痛哭流涕。 “《孟宗哭竹》,”阿楚看着男子哭得撕心裂肺,有些不忍,“他就是孟宗吧,为了生病的母亲,想要冬笋,所以在这里哭?” 晏辰却皱起了眉头:“你看这竹子的品种,根本就不是会生冬笋的那种。” 阿楚仔细一看,果然如此。 这些竹子的竹节又细又密,叶片也比较小,和她见过的能生冬笋的竹子完全不同。 更奇怪的是,孟宗虽然哭得很伤心,但眼神却很平静,甚至还在偷偷观察周围的动静。 “他好像不是真的在哭。”阿楚小声说。 晏辰点头:“更像是在演戏。” 他们悄悄靠近,想听得更清楚一些。 孟宗的哭声很大,但仔细听,就能发现他的呼吸很平稳,根本不像痛哭过后的样子。 “娘啊,您一定要好起来啊,”孟宗一边哭,一边念叨,“只要能让您康复,我愿意折寿十年啊。” 阿楚忍不住翻了个白眼:“这台词,也太狗血了吧。” 晏辰捂住她的嘴,示意她小声点。 就在这时,孟宗突然停止了哭泣,警惕地看向四周。 过了一会儿,一个穿着黑衣的人,从竹林深处走了出来。 “东西拿到了吗?”黑衣人声音嘶哑,听不出男女。 孟宗点点头,从怀里掏出一个小小的竹筒,递给黑衣人。 “都在这里了,”他压低声音说,“上面的消息,可信吗?” 黑衣人接过竹筒,冷笑一声:“你只需要把东西送出来,不需要知道那么多。” 说完,黑衣人就消失在了竹林深处。 孟宗看着黑衣人离开的方向,眼神复杂,随即又开始痛哭起来。 阿楚和晏辰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惊讶。 原来,孟宗哭竹,根本不是为了冬笋,而是为了和黑衣人接头,传递情报。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阿楚一脸困惑,“孟宗不是以孝闻名吗?” 晏辰沉思片刻:“或许,他的孝,只是一种掩护。”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他们决定跟踪孟宗,看看他到底在做什么。 孟宗哭了一会儿,见四周没人,就站起身,拍了拍身上的灰尘,径直向山下走去。 他没有回家,而是去了城里的一家药铺。 阿楚和晏辰悄悄跟进去,听到孟宗和药铺老板的对话。 “张老板,我娘的药,准备好了吗?” “早就准备好了,孟公子,”张老板递给他一个药包,“还是按照老样子,掺在粥里服用。” “多谢张老板,”孟宗接过药包,又问,“最近城里有没有什么异常?” 张老板压低声音:“听说官府最近在严查来历不明的人,你自己小心点。” 孟宗点点头,付了钱,转身离开了药铺。 阿楚和晏辰跟在他后面,看着他买了些东西,才慢慢向家走去。 到了孟宗家,阿楚和晏辰看到他的母亲确实卧病在床,但精神状态还不错,不像是急需冬笋治病的样子。 孟宗把药熬好,喂母亲服下,然后坐在床边,轻声和母亲说着话。 他的表情温柔,眼神真挚,和在竹林里的样子,判若两人。 “看来,他对母亲的孝顺是真的,”阿楚小声说,“但和黑衣人接头,也是真的。” 晏辰点头:“这两者之间,一定有什么联系。” 他们决定再等一等,看看能不能发现更多线索。 半夜的时候,孟宗悄悄起床,离开了家。 阿楚和晏辰赶紧跟上去。 孟宗没有去竹林,而是去了城外的一座破庙。 破庙里,已经有几个人在等着他了。 “孟兄,事情办得怎么样?”一个看起来像是领头的人问。 孟宗点点头:“都按计划进行,官府那边的动静,张老板会及时通知我们。” “那就好,”领头的人松了口气,“只要能拿到那批粮草,乡亲们就能熬过这个冬天了。” 阿楚和晏辰这才明白。 原来,当地的官府贪污腐败,把朝廷拨下来的赈灾粮草都私吞了,导致很多百姓忍饥挨饿。 孟宗和一些有良知的人,组成了一个秘密组织,想把粮草夺回来,分发给百姓。 他利用自己“孝子”的名声作掩护,和组织里的人接头,传递消息。 哭竹,只是他和接头人约定的信号。 “没想到孟宗还是个反抗腐败的英雄啊,”阿楚由衷地说,“比单纯的哭竹生笋,厉害多了。” 晏辰笑了笑:“是啊,有时候,表面看到的,未必就是事情的真相。” 离开的那天,阿楚和晏辰遇到了孟宗。 他正背着一捆柴火,看起来很疲惫,但眼神却很坚定。 “谢谢你们,”孟宗突然说,“虽然不知道你们是谁,但我能感觉到,你们没有恶意。” 阿楚和晏辰都有些惊讶。 “有些事情,总要有人去做,”孟宗看着远方,轻声说,“哪怕要付出代价。” 阿楚知道,他说的不仅仅是夺粮草的事,还有他可能会失去的“孝子”名声。 但他显然不在乎。 因为他明白,真正的孝,不仅仅是对母亲的关爱,更是对天下百姓的责任。 一阵白光闪过,阿楚发现自己站在一片荒原上,远处旗帜飘扬,隐约能听到战马的嘶鸣声。 不远处,一支军队正在集结,为首的是一个气度不凡的男子,正对着一张地图沉思。 “《武王伐纣》,”晏辰看着那支军队的旗帜,上面画着一个“周”字,“那个应该就是周武王姬发了。” 阿楚却注意到,军队里有很多人,看起来都不像是士兵,有的面带书卷气,有的则像是普通的农夫。 “这军队的组成,有点奇怪啊。”阿楚小声说。 晏辰点头:“确实,不像是一支久经沙场的正规军。” 他们决定靠近一些,看看能不能听到更多信息。 周武王似乎在和身边的人讨论战术,声音不大,但阿楚和晏辰还是听清了一些。 “……必须在月圆之夜发动进攻,那时候纣王的军队最松懈。” “可是,我们的粮草只够支撑三天了,如果不能速战速决……” “不用担心,”周武王打断了手下的话,“西岐那边,会按时送来粮草的。” 阿楚和晏辰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疑惑。 根据他们所知,武王伐纣,是因为商纣王暴虐无道,天下诸侯群起而攻之。 可从刚才的对话来看,这支军队的准备,似乎并不充分,甚至连粮草都成问题。 这和历史记载的“兵强马壮”,完全不符。 更奇怪的是,周武王在提到“西岐”时,眼神闪烁了一下,像是在隐瞒什么。 “我们得想办法,弄清楚这里面的猫腻。”阿楚说。 晏辰点头:“我有办法。” 他从背包里拿出一件看起来很普通的布衣,递给阿楚:“换上这个,我们装作是来投靠的百姓,混进去。” 阿楚换上布衣,和晏辰一起,慢慢走向周军的营地。 守卫拦住了他们:“你们是谁?来这里干什么?”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晏辰装作很害怕的样子:“我们是附近的百姓,听说周王要讨伐纣王,我们想加入军队,为天下苍生出一份力。” 守卫上下打量了他们一番,见他们不像坏人,就把他们带到了一个负责登记的官员面前。 官员问了他们一些基本情况,就把他们分到了后勤部队,负责搬运粮草。 这正好给了他们打探消息的机会。 在后勤部队里,他们发现,所谓的“粮草”,其实大部分都是粗粮和野菜,根本不够这么多人吃三天。 而且,很多士兵都在抱怨,说已经很久没有领到军饷了。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阿楚小声问一个看起来比较和善的老兵。 老兵叹了口气:“唉,还不是因为西岐那边迟迟不发粮草和军饷,再这样下去,不等讨伐纣王,我们自己就要先垮了。” “为什么西岐不发粮草?”晏辰追问。 老兵警惕地看了看四周,压低声音:“听说,是因为西岐内部出了问题,有人不想让我们讨伐纣王。” 阿楚和晏辰都愣住了。 他们一直以为,武王伐纣是得到了西岐全力支持的,没想到背后还有这么多隐情。 晚上,他们偷偷溜到周武王的大帐附近,想听得更清楚一些。 大帐里,周武王正在和一个穿着道袍的人说话。 “姜子牙先生,西岐那边还是没有消息吗?”周武王的声音里带着焦虑。 “还没有,”姜子牙叹了口气,“看来,伯邑考那边,遇到的阻力不小啊。” “难道他们真的想让纣王继续祸乱天下吗?”周武王愤怒地说。 “也不能怪他们,”姜子牙说,“毕竟,纣王手里还握着那件东西,一旦动用,后果不堪设想。” 阿楚和晏辰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惊讶。 伯邑考?那件东西? 这些都是历史记载里没有提到的。 他们决定继续听下去。 “那我们现在该怎么办?”周武王问。 “只能等,”姜子牙说,“等伯邑考说服他们,或者……等纣王自己露出破绽。” “可是我们的粮草……” “我已经让人去附近的村庄征集了,”姜子牙说,“虽然不多,但应该能再支撑几天。” 阿楚和晏辰悄悄退了回去。 他们终于明白,武王伐纣,绝不仅仅是一场简单的正义之战。 西岐内部,对是否讨伐纣王,存在很大的分歧。 而分歧的原因,就是纣王手里的那件“东西”。 至于那件东西是什么,他们还不知道。 几天后,西岐终于传来了消息。 但不是粮草,而是一支精锐的部队。 领头的是一个气质儒雅的男子,正是伯邑考。 他见到周武王,第一句话就是:“弟弟,我们不能再等了,纣王已经知道我们的计划,正在调集军队。” 周武王脸色一变:“那怎么办?我们的粮草……” “粮草我带来了,”伯邑考说,“而且,我还带来了一个好消息,微子启愿意做我们的内应,打开朝歌的城门。” 周武王顿时喜出望外:“太好了!有了微子启的帮助,我们一定能成功!” 阿楚和晏辰看着这一幕,突然明白。 原来,西岐内部的分歧,最终还是被伯邑考化解了。 而微子启的背叛,也并非偶然,而是西岐长期努力的结果。 武王伐纣,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无数人在背后默默付出的结果。 战争终于爆发了。 阿楚和晏辰虽然只是后勤部队的一员,但也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 他们看到士兵们浴血奋战,看到百姓们自发地为军队送水送饭,看到周武王和伯邑考身先士卒,冲锋陷阵。 他们也终于知道了纣王手里的那件“东西”是什么。 那是一面镜子,据说能映照出人的内心最深处的欲望,让人迷失本性。 纣王就是靠这面镜子,控制了很多大臣和诸侯。 但最终,这面镜子还是没能挽救商朝的命运。 因为周武王和他的军队,不是为了权力和欲望而战,而是为了天下苍生的安宁。 当朝歌城被攻破的那一刻,阿楚看到周武王站在城楼上,望着远方,眼神里没有胜利的喜悦,只有沉重的责任。 “结束了,”他轻声说,“但新的开始,才刚刚到来。” 阿楚和晏辰知道,他们该离开了。 他们没有去告别,只是默默地转身,走进了一片白光之中。 再次站稳时,阿楚发现自己躺在一片草地上,头顶是璀璨的星空,密密麻麻的星星,仿佛触手可及。 不远处,一个少年正躺在草地上,仰着头,认真地数着星星。 “《张衡数星星》,”阿楚看着少年专注的样子,笑了笑,“没想到能看到这么浪漫的一幕。” 晏辰却拿出一个小型天文望远镜,对着星空观察起来。 “你看这星空的分布,”他指着几个特别亮的星星说,“和我们那个时代的星图,有很大的不同。”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阿楚凑过去看了看,果然如此。 有些在现代很有名的星星,这里没有;而这里有些很亮的星星,她在现代的星图上,从未见过。 “难道是因为时间的推移,星星的位置发生了变化?”阿楚猜测。 晏辰摇头:“变化肯定有,但不会这么大,更像是……有人刻意改变了它们的‘位置’。” 阿楚愣住了:“改变星星的位置?这怎么可能?” 晏辰没有回答,而是看向那个数星星的少年——张衡。 张衡数星星的方式很特别,他不是一颗一颗地数,而是按照某种规律,一组一组地数。 而且,他嘴里还念念有词,像是在计算着什么。 “他好像不是在数星星的数量,”阿楚小声说,“更像是在记录星星的位置和运动轨迹。” 晏辰点头:“我也是这么觉得。” 他们慢慢走过去,尽量不打扰张衡。 “你好,”晏辰轻声打招呼,“我们是路过的旅人,看到你在这里数星星,觉得很有趣。” 张衡转过头,看到他们,并不惊讶,反而笑了笑:“我叫张衡,喜欢研究天上的星星。” “这些星星,很漂亮,”阿楚说,“但我觉得,它们的分布有点奇怪。” 张衡的眼睛亮了起来:“你也看出来了?” 阿楚点点头:“嗯,感觉不太对劲。” 张衡坐起身,指着天上的星星说:“我研究这些星星很久了,发现它们的运动轨迹,并不符合自然规律,更像是……被人操控的。” 阿楚和晏辰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惊讶。 他们没想到,张衡竟然也发现了这一点。 “你为什么会这么觉得?”晏辰问。 张衡从怀里掏出一个用竹子做的模型,递给他们。 模型上刻着很多小孔,每个小孔里都插着一根小木棍,代表着一颗星星。 “这是我根据观察,做的星图模型,”张衡解释道,“你们看,这些星星的运动轨迹,形成了一个很复杂的图案。” 阿楚和晏辰仔细看了看,发现那些小木棍的排列,确实隐隐形成了一个图案,但他们一时说不出是什么。 “这个图案,像什么?”阿楚问。 张衡摇摇头:“我也不知道,但我觉得,它一定有某种特殊的意义。” 他顿了顿,又说:“而且,我发现,每过一段时间,就会有一颗星星消失,同时,会有一颗新的星星出现,位置和亮度,都和消失的那颗,惊人地相似。” 晏辰突然想到了什么,拿出天文望远镜,对准一颗看起来很新的星星。 “这颗星星的光芒,有点奇怪,”他皱着眉头说,“不像是自然发光,更像是……反射的光。” 张衡眼睛一亮:“你也这么觉得?我早就怀疑了,但一直没有证据。” 阿楚突然指着模型上的一个小孔说:“你们看,这个位置,如果再加上一根小木棍,是不是很像一个……坐标?” 晏辰和张衡凑过去一看,果然如此。 那个小孔的位置,加上周围几颗星星的排列,形成了一个标准的三维坐标。 “这……这是一个坐标?”张衡惊讶地说,“那它指向哪里?” 晏辰拿出一个小小的计算器,根据星星的亮度和位置,快速计算起来。 “如果我的计算没错,”他指着远方的一座山说,“它指向那里。” 张衡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去,眼神坚定:“我要去看看。” 阿楚和晏辰对视一眼,决定和他一起去。 他们走了整整一天,才到达那座山脚下。 山上有一个巨大的山洞,洞口被茂密的树木掩盖着,如果不仔细看,根本发现不了。 山洞里,黑漆漆的,什么都看不见。 晏辰从背包里拿出手电筒,打开开关,照亮了山洞内部。 山洞里空荡荡的,只有正中央,有一个巨大的石台,石台上刻着很多奇怪的符号,和张衡模型上的图案,一模一样。 石台上,还放着一个像是控制器的东西,上面有很多按钮和旋钮。 “这……这是什么?”张衡震惊地说,“难道是……控制星星的‘机器’?” 阿楚也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这也太科幻了吧,古代怎么会有这种东西?” 晏辰走上前,仔细观察着那个控制器。 “这些符号,和我们在女娲那里看到的金属碎片上的花纹,有点像。”他若有所思地说。 阿楚也凑过去看了看,果然如此。 “难道……这和女娲有关?”她惊讶地说。 晏辰点头:“很有可能,或许,女娲造人,不仅仅是创造生命,还有守护这个世界的责任,而这些星星,就是她们布置的‘防线’。” 张衡听得目瞪口呆,但他很快就接受了这个事实。 “难怪我总觉得,天上的星星不一般,”他感叹道,“原来它们还有这么重要的作用。” 就在这时,控制器突然发出了一阵轻微的响声,上面的符号开始闪烁。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石台上的图案,也随之亮起,和天上的星星遥相呼应。 “它好像……启动了?”阿楚紧张地说。 晏辰仔细观察着闪烁的符号,突然说:“它在发出某种信号,像是在……求救?” 张衡也看出了端倪:“没错,这些符号的排列,和我之前记录的‘求救信号’,一模一样!” 他们终于明白,张衡数星星,不仅仅是为了研究天文,更是为了破译这些来自“星星”的求救信号。 而那些消失又出现的星星,很可能是“防线”被破坏后,又被修复的结果。 “那我们能做些什么?”阿楚问。 晏辰摇摇头:“我不知道,这已经超出了我们的认知范围。” 张衡却走上前,伸出手,轻轻触摸着那些闪烁的符号。 “我想,我知道该怎么做,”他眼神坚定地说,“这些信号,我研究了很久,已经能看懂一些了。” 他按照一定的顺序,按下了控制器上的几个按钮。 随着他的操作,控制器上的符号闪烁得更快了,石台上的图案也变得更加明亮。 山洞外面,夜空中的星星,也开始闪烁,像是在回应着什么。 过了一会儿,一切又恢复了平静。 控制器停止了响声,符号也不再闪烁。 “好了,”张衡松了口气,“我告诉它们,我们收到信号了,虽然暂时还不能提供帮助,但我们会一直关注着。” 阿楚和晏辰看着他,眼神里充满了敬佩。 这个古代的少年,用自己的智慧和坚持,解读了来自宇宙的信号,承担起了一份连他们都无法想象的责任。 离开山洞的时候,天已经快亮了。 天边泛起一抹鱼肚白,星星渐渐隐去。 张衡看着渐渐亮起的天空,轻声说:“其实,我早就知道,这个世界,比我们看到的,要复杂得多。” 阿楚和晏辰没有说话,只是静静地看着他。 “但那又怎么样呢?”张衡笑了笑,“正是因为复杂,才值得我们去探索,去守护啊。” 一阵白光闪过,阿楚发现自己和晏辰正站在一条热闹的街道上,周围的人们穿着现代的衣服,行色匆匆。 阳光洒在他们身上,暖洋洋的。 “我们……回来了?”阿楚看着周围熟悉又陌生的景象,有些恍惚。 晏辰握住她的手,微微一笑:“嗯,回来了。” 他们相视一笑,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经历过风雨后的平静和默契。 那些穿越的经历,那些不为人知的秘密,那些比史书更复杂、更真实的人和事,都成了他们心中最珍贵的回忆。 他们不知道未来还会发生什么,但他们知道,只要彼此在身边,就有勇气面对一切。 阿楚突然想起什么,从包里掏出那块褒姒送的水晶,它依旧散发着淡淡的光芒。 “你说,”阿楚笑着说,“那些我们遇到的人,现在都还好吗?” 晏辰握紧她的手,抬头望向天空。 天空很蓝,白云悠悠。 “我想,他们一定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守护着自己心中的那份‘道’吧。” 说完,他牵着阿楚的手,汇入了熙熙攘攘的人群中。 阳光正好,微风不燥。 故事,还在继续。喜欢双生魂记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双生魂记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