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长溪诗 任昉 徇禄聚归粮,依隐谢羁勒。 绝物甘离群,长怀思去国。 长溪永东舍,震区穷水域。 道遇垂纶叟,聊访问津惑。 弭楫申九言,无为累牵纆。 长泛沧浪水,平明至曛黑。 …… 赏析: 任昉的《泛长溪诗》以泛舟长溪为线索,抒发诗人对官场与归隐生活的思考,展现出内心的矛盾与追求。 一、起笔揭示内心矛盾 “徇禄聚归粮,依隐谢羁勒”,开篇便道出诗人内心纠结。“徇禄”指为追求俸禄而奔波,表明诗人为生计不得不投身官场,“聚归粮”形象地体现为积累生活物资而忙碌。“依隐”则表达渴望归隐之心,“谢羁勒”表明想摆脱官场束缚。此句展现诗人在世俗责任与内心向往间挣扎,为全诗奠定复杂情感基调。 二、表达超脱尘世之愿 “绝物甘离群,长怀思去国”,进一步抒发诗人远离尘世想法。“绝物”指断绝与世俗事务往来,甘愿离群索居,表明对世俗生活的厌倦。“长怀思去国”中,“去国”并非离开国家,而是远离官场,表达长久以来想摆脱官场,追求自由超脱生活的愿望,强化对归隐的向往。 三、描绘长溪地理风貌 “长溪永东舍,震区穷水域”,诗人将视角转向长溪。“长溪永东舍”描绘长溪悠长,一直向东流淌,似没有尽头,营造出悠远宁静氛围。“震区穷水域”中,“震区”指东方,表明长溪在东方穷尽水域,强调长溪所处偏远,展现自然环境的广袤与神秘,为下文在溪上经历做铺垫。 四、借遇叟问答表人生思考 “道遇垂纶叟,聊访问津惑”,泛舟途中,诗人遇垂钓老者,“问津惑”体现对人生方向的迷茫,借向老者询问,反映自身在人生道路选择上的困惑,不知继续为官还是归隐。这一情节为诗歌增添哲理思考。 五、传达无为超脱思想 “弭楫申九言,无为累牵纆”,“弭楫”停下船桨,老者向诗人陈述“九言”,核心是“无为”思想,劝诗人莫被世俗琐事羁绊。“牵纆”指绳索,象征尘世束缚,此句表明诗人受老者影响,领悟到应超脱世俗,不为外物所累,追求内心自由。 六、描绘沉醉自然状态 “长泛沧浪水,平明至曛黑”,最后描绘诗人沉醉于长溪自然。从黎明到黄昏,整日泛舟于沧浪之水,表明诗人享受自然宁静,沉浸其中,在自然中找到内心安宁。暗示通过与自然接触,诗人在一定程度上放下尘世纠结,向归隐之心靠近。 七、艺术特色 1. 情感真挚:真实展现诗人在官场与归隐间的矛盾挣扎,情感复杂而真挚,易引发共鸣。 2. 叙事与抒情结合:以泛舟经历为叙事线索,融入内心感受与思考,叙事为抒情服务,抒情深化叙事内涵。 3. 象征手法:“沧浪水”象征超脱、自由的归隐生活,“牵纆”象征官场束缚,增强诗歌表现力。 …… 解析: 1. 徇禄聚归粮,依隐谢羁勒 - 解析: “徇禄”体现诗人为了获取俸禄而在尘世奔波忙碌,“聚归粮”形象地描绘出其如同为了储备归家粮食般,努力积攒生活所需的物资,这背后反映出为维持生计而不得不投身世俗事务的无奈。“依隐”表明诗人内心向往着依循隐者的生活方式,渴望回归自然、远离尘嚣。“谢羁勒”的“羁勒”原指马笼头和缰绳,这里象征着官场和世俗对人的束缚,诗人希望摆脱这种束缚,追求自由的心境尽显。此句鲜明地展现出诗人在世俗责任与个人精神追求之间的两难境地与内心挣扎。 2. 绝物甘离群,长怀思去国 - 解析: “绝物”表达诗人决心断绝与纷繁世俗事物的关联,“甘离群”进一步强调他甘愿选择离群索居的生活,这种选择并非出于被迫,而是一种主动的、内心认同的追求,体现出对世俗生活深深的厌倦。“长怀思去国”中的“国”并非单纯意义上的国家,更多指向官场的樊笼。诗人长久以来内心一直怀揣着想要离开官场的想法,此句强化了他对归隐生活的强烈向往,以及对摆脱官场桎梏的急切渴望。 3. 长溪永东舍,震区穷水域 - 解析: “长溪永东舍”描绘出长溪悠悠流淌,一直朝着东方延伸,仿佛没有尽头。“永”字强调了长溪的绵长,给人一种悠远无尽的空间感,营造出宁静、深远的氛围。“震区穷水域”,在古代文化中,“震”代表东方,表明长溪在东方这片区域穷尽了水域,一方面说明长溪所处之地较为偏远,另一方面展现出这片水域的广袤与神秘,为后文诗人在溪上的经历和感悟埋下伏笔,烘托出一种与尘世隔绝的环境氛围。 4. 道遇垂纶叟,聊访问津惑 - 解析: 在泛舟长溪的途中,诗人“道遇垂纶叟”,即遇到了一位正在垂钓的老者。这一偶然相遇成为诗人抒发内心困惑的契机。“聊访问津惑”中,“问津”原指询问渡口,在这里象征着对人生道路方向的探寻,诗人借此向老者倾诉自己在人生抉择上的迷茫,不知该继续在官场中沉浮,还是选择归隐之路。这一情节不仅为诗歌增添了一份生活气息,更引发了对人生方向的深刻思考,使诗歌的内涵得以深化。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5. 弭楫申九言,无为累牵纆 - 解析: “弭楫”表示诗人停下船桨,认真倾听老者的话语。“申九言”,虽具体“九言”内容未详细阐述,但可推测老者向诗人传达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其核心思想为“无为累牵纆”,“无为”是道家的重要思想,倡导顺应自然、不刻意强求。“牵纆”指绳索,这里象征着尘世的各种羁绊和束缚。老者劝告诗人不要被这些世俗的琐事和束缚所累,要以超脱的心态面对生活,体现出一种追求内心自由、不为外物所役的人生态度,也暗示诗人在与老者交流过程中,开始对自身的人生选择有所领悟。 6. 长泛沧浪水,平明至曛黑 - 解析: 最后两句描绘诗人整日沉浸在长溪的悠然泛舟之中。“长泛沧浪水”,“沧浪水”在古代文化意象中,常与超脱尘世、自由不羁的生活相关联,诗人长时间泛舟其上,享受着自然的宁静与美好。“平明至曛黑”,从清晨“平明”时分一直到傍晚“曛黑”,表明诗人在溪上度过了一整天,全身心地沉醉于这片自然山水之间。这不仅展现出诗人对长溪自然景色的喜爱,更暗示通过与自然的深度接触,诗人在一定程度上找到了内心的安宁与慰藉,逐渐放下尘世的纠结,向着归隐的内心追求靠近,传达出一种在自然中寻求解脱与自由的情感。 …… 句译: 1. 徇禄聚归粮,依隐谢羁勒:为求俸禄像积聚返乡粮食般奔波,渴望归隐以摆脱官场如缰绳般的束缚。 2. 绝物甘离群,长怀思去国:甘愿断绝俗事、离群索居,长久心怀远离官场的念头。 3. 长溪永东舍,震区穷水域:长溪悠悠一直向东流淌,在东方之地穷尽水域。 4. 道遇垂纶叟,聊访问津惑:途中遇到垂钓的老者,便向他请教人生方向的困惑。 5. 弭楫申九言,无为累牵纆:停下船桨聆听老者的诸多教诲,告诫莫被世俗羁绊所累。 6. 长泛沧浪水,平明至曛黑:整日在沧浪之水中泛舟,从黎明一直到黄昏。 …… 全译: 为求俸禄忙碌奔波,好似积聚返乡的食粮,一心向往归隐生活,借此摆脱官场的束缚捆绑。 甘愿断绝与世俗往来,坦然离群独自安处,长久以来心中所想,皆是远离官场不再沉浮。 长溪悠悠无尽,一路朝着东方流淌而去,在那东方之域,直至穷尽茫茫水域。 途中有幸遇到一位垂钓的老者,赶忙向他请教,倾诉我对人生方向的困惑迷茫。 我停下船桨,聆听老者的谆谆教诲,他说莫要被世俗的种种羁绊拖累。 于是我整日在沧浪之水中自在泛舟,从黎明破晓时分,一直到暮色昏沉的黄昏。喜欢诗词一万首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诗词一万首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