啦啦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深圳玻璃厂打工记 > 第515集:国际化人才稀缺分析

第515集:国际化人才稀缺分析(1 / 1)

刘好仃站在会议室门口,手里捏着一份打印出来的问卷结果。纸张边缘已经被他翻得有点卷了,像是刚从洗衣机里捞出来晾干的毛巾。 会议室里已经坐了几个人,阿芳正用白板笔在黑板上画几个圈,小张则坐在角落里,对着笔记本电脑皱眉,像在跟系统较劲。 “来了?”阿芳头也不抬,“你再不来,小张就要把电脑砸了。” “我没那么暴力。”小张抬头,“我只是觉得这数据有点……离谱。” 刘好仃没说话,把手中的问卷放在桌上,坐下后才开口:“说说看,哪条让你想砸电脑。” “是‘希望去哪个国家工作’那题。”小张调出数据表,“有37个人选了‘其他国家’,还有5个人画了个问号。” “问号?”阿芳笑了,“上次刘哥说问号挺好,现在可不止一个了。” “不是挺好吗?”刘好仃喝了口枸杞茶,“说明他们愿意尝试,只是还没想清楚方向。” “可问题是,”小张叹了口气,“我们得先知道方向,才能搭路。” “那就先搭个起点。”刘好仃翻开笔记本,“先从‘国际理解力’开始。” 阿芳点点头,擦掉白板上的几个圈,重新写下三个关键词: 跨文化沟通 语言能力 国际视野 “这三个,是大家普遍认可的。”她说,“但问题来了——是不是非得会外语才算国际化?” 会议室安静了一下。 “你什么意思?”小张问。 “我是说,”阿芳指着“语言能力”那一项,“有些人可能不会英语,但他懂怎么跟不同国家的人打交道,比如老赵。” “老赵?”小张一愣,“他不是仓库的?” “他在德国待过三个月。”刘好仃补充,“而且刚才他发消息说,他下午能来。” “那他怎么理解国际化?”小张好奇。 “他说他在德国学到的不是技术,是他们怎么开会。”阿芳笑了,“开会也能学?” “当然。”刘好仃点头,“开会的方式、节奏、表达方式,甚至谁先说话、谁后说话,都是文化。” “所以语言能力 ≠ 国际化能力。”阿芳在白板上划掉“语言能力”旁边的小勾,“我们是不是该重新定义一下‘国际化人才’的标准?” “这个提议不错。”小张开始敲键盘,“我可以重新整理一下问卷数据,看看大家在哪些方面有潜力。” “很好。”刘好仃翻开笔记本,在“国际化能力”旁边画了个圈,“我们不是要找会说英语的人,而是要找愿意理解不同文化的人。” 会议继续进行。 阿芳开始引导大家讨论“国际理解力”的具体表现,比如: 是否了解不同国家的沟通习惯? 是否能适应不同的时间观念?(比如有些国家讲“准时”,有些国家讲“大概”) 是否能在跨部门协作中考虑文化差异? “比如物流调度。”刘好仃举了个例子,“如果一个调度员只知道中国的物流节奏,那他处理国际订单时就容易出问题。” “比如?”小张问。 “比如中东的客户喜欢提前确认,欧洲的客户更喜欢灵活调整,而日本客户则希望一切都按计划走。”刘好仃顿了顿,“这不是语言问题,是理解问题。” “所以我们需要的是‘文化翻译者’,而不是‘语言翻译者’?”阿芳总结。 “差不多。”刘好仃点头,“就像老赵说的,开会的方式比说什么更重要。” 正说着,门被推开,老赵探了个脑袋进来:“不好意思,刚把仓库的货单理完。” “来得正好。”刘好仃示意他进来,“你刚说你在德国学到的不是技术,是他们怎么开会。说说看。” 老赵坐下,挠了挠头:“其实很简单。德国人开会,每个人都要发言,而且不能打断别人。” “那跟我们有什么区别?”小张问。 “区别大了。”老赵笑了笑,“我们开会,有时候一个人说,其他人要么不说话,要么插话。德国人不是,他们轮流说,而且听得很认真。” “这算国际化能力?”阿芳问。 “当然。”刘好仃点头,“这说明他们尊重每个人的表达方式,也懂得倾听。” “所以国际化不是说你得会说德语、法语、阿拉伯语,而是你得理解不同文化的做事方式。”阿芳在白板上又加了一句: “国际理解力 = 文化尊重 + 沟通适应” “这比‘语言能力’靠谱多了。”小张点头,“那我们是不是可以开始做人才地图了?” “可以。”刘好仃翻开笔记本,“先从现有员工中找,有没有谁在跨文化协作上有经验。” “比如老赵。”阿芳笑了。 “比如老赵。”刘好仃也笑了,“还有那些在问卷里画问号的人。他们不是不懂,是还没被看见。” 会议继续。 小张开始整理行业报告,阿芳负责细化“国际理解力”的评估维度,老赵则开始回忆自己在德国的更多细节。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对了,”老赵忽然说,“我们仓库的标签系统,如果能用多语言,效率能提高不少。” “这个可以记下来。”阿芳在会议纪要末尾写上,“作为后续培训的切入点。” “好。”刘好仃合上笔记本,“今天我们不是在选精英,是在找种子。” “那我们找到了吗?”小张问。 “找到了。”刘好仃点头,“老赵是一颗,那些画问号的人,也是一颗。” “那接下来呢?” “接下来,”刘好仃站起身,走到窗边,“是看看我们有没有适合种子生长的土壤。” 窗外,一辆物流车缓缓驶出厂区,车尾的红色尾灯在阳光下像一颗渐渐远去的火种。 会议室里,阿芳在白板上写下: “国际化人才稀缺分析:完成初步定义,进入岗位需求映射阶段。” 老赵看着那行字,忽然笑了:“刘哥,我突然觉得,国际化好像也没那么遥远。” “是啊。”刘好仃回过头,眼里带着笑意,“它就在我们的日常里。” 小张低头继续敲键盘,阿芳在会议纪要最后一行写下: “国际化不是走出去,而是让世界走进来。” 老赵看着窗外那辆车,忽然说:“其实我们仓库的标签系统,如果能用多语言,效率能提高不少。” 阿芳点头:“我记下了。” 刘好仃翻开笔记本,在“国际理解力”旁边画了个箭头,写着: “沟通方式 ≠ 语言能力”。 窗外,阳光洒在会议室的地板上,照得白板上的字闪闪发亮。 会议室门被推开,小张拿着打印出来的报告进来:“刘哥,行业对比数据出来了。” “好。”刘好仃合上笔记本,“我们继续。” 老赵坐直了身子,阿芳擦掉白板上的旧内容,重新写下: “国际化人才稀缺分析——第二阶段:外部对标”。 阳光透过窗户,落在“稀缺”两个字上,像是给它镀了一层金边。 风从窗缝里钻进来,吹得窗帘轻轻摆动,也吹得那份员工履历上的“老赵”字样微微颤动。 国际化人才的种子,就这样,悄悄发芽了。喜欢深圳玻璃厂打工记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深圳玻璃厂打工记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最新小说: 苟剧情的古言虐文女七号 苏家嫡女强势归来 茅山讨债人 一笔玫瑰 穿成农家小福宝,逃荒路上被团宠了 这个农女不好惹 玄学大佬她宠夫无度 离婚後,神豪身份曝光了 性福仙路 幽幽萱草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