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斜斜地洒进会议室,玻璃幕墙反射出细碎的光斑。刘好仃坐在桌前,手里捏着一支蓝色圆珠笔,正盯着电脑屏幕发呆。 阿芳端着一杯热茶推门进来,见他这副模样,忍不住笑:“又在跟数据较劲呢?” “不是数据难搞,是人难搞。”刘好仃抬起头,“你说,怎么才能让一堆看起来都紧缺的岗位里,挑出最该先储备的几个?” 阿芳把茶杯轻轻放在他手边,“你不是已经列了三个标准嘛——紧缺、竞争、潜力。” “可每个人心里那杆秤不一样。”刘好仃叹了口气,“小张觉得欧洲那边薪资高得吓人,咱根本抢不过;老赵却说,咱们有项目,有实操机会,不一定非得靠钱砸。” 阿芳坐下来,翻开自己的笔记本,“其实可以换个角度想,不看‘缺’,看‘能补’。” “怎么说?”刘好仃来了兴趣。 “有些岗位虽然现在紧缺,但培养周期短,或者内部有人能转岗。而有些岗位,技术门槛高,人才流动慢,就得优先从外部储备。”阿芳顿了顿,“比如那个德国的‘玻璃结构工程师’,你说是不是?” 刘好仃点点头,拿起笔在白板上写下“三维度评估法”五个字,“对,就是这个意思。我们不能只看眼前缺什么,还得看谁能补,怎么补。” 门外传来脚步声,小张抱着一沓文件走了进来,“我刚收到猎头那边更新的数据,德国那边这个岗位的平均年薪又涨了。” “多少?”刘好仃问。 “八万五千欧元。” “比上周多了五千。”阿芳皱眉,“说明他们也在抢。” 刘好仃看着白板上的字,忽然笑了,“这种人,不是招来的,是养出来的。” 阿芳和小张对视一眼,都没说话。 “走吧,去开个会。”刘好仃起身,拿着笔走向门口,“这次咱们得把标准统一了。” 会议室内,老赵已经坐在位置上,面前摆着一份厚厚的内部员工名单。 “来啦?”他抬头看了眼刘好仃,“我这边统计完了,符合‘玻璃结构工程师’基本能力的,一个半。” “半个?”刘好仃坐下。 “老李的儿子在国外读材料工程博士,明年毕业。”老赵解释道,“但他自己还没决定要不要回来。” “那就是潜在资源。”刘好仃在笔记本上记下,“先标记为‘待接触’。” 阿芳打开投影仪,屏幕上出现了她设计的评估模板。 “我们打算用这三个维度来筛选岗位。”她指着屏幕,“每个维度满分十分,最后加权计算总分。” “听起来像高考打分。”小张笑着插话。 “差不多。”阿芳点头,“只是我们的分数,关系的是公司未来三年的人才布局。” 刘好仃环顾一圈,“大家有没有意见?” 没人说话。 “那就开始评分。”他说,“先从德国的‘玻璃结构工程师’开始。” 老赵率先发言:“紧缺程度,我给九分。德国那边需求大,供给少。” “竞争烈度呢?”刘好仃问。 “至少八分。”小张接过话,“猎头那边反馈,这个岗位跳槽频繁,企业都在挖人。” “成长潜力呢?”阿芳看向刘好仃。 他沉吟片刻,“十年内都不会过时,给九分。” “总分二十六。”阿芳记录下来,“接下来是意大利的‘玻璃艺术设计师’。” 会议持续了一个多小时,大家逐渐找到了节奏。评分过程不再是单纯的争论,而是变成了一个个具体问题的分析与判断。 “美国那边的‘多语言技术支持工程师’,薪资太高了。”小张摇头,“咱们拼不起。” “但我们能提供跨文化项目经验。”阿芳提醒,“还有产品一线支持的机会。” “所以成长性得分应该不低。”老赵补充。 刘好仃听着他们的讨论,脸上露出一丝笑意。他知道,团队已经开始进入状态了。 “好了。”他敲了敲桌子,“今天的初步评估就到这里。接下来我们要做的,是把所有岗位按得分排序,明确优先级。” 阿芳合上笔记本,“我这就整理出来。” “辛苦了。”刘好仃站起身,走到窗边,看着楼下忙碌的厂区。阳光落在玻璃表面,折射出一道道柔和的光影。 他回头,“你们有没有发现,我们现在做的事,有点像种树?” “种树?”小张愣住。 “对,选苗、育苗、移植……每一步都不能急。”刘好仃笑了笑,“人才不是一天长成的,得慢慢养。” 老赵点头,“说得对,咱们现在就是在选种子。” “没错。”刘好仃转身面向大家,“接下来,我们要做的,是制定具体的储备路径。” “海外引才和内部培养两条路。”阿芳说。 “对。”刘好仃点头,“但咱们要有个策略,别四面出击,资源有限,得集中火力。” “那怎么定?”小张问。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我有个想法。”刘好仃拿起笔,在白板上写下“非对称竞争”四个字,“我们不拼钱,拼机会。” “什么意思?”老赵皱眉。 “比如说,我们在方案里加入国际项目参与机制,还有清晰的职业发展通道。”刘好仃解释道,“这样即便薪资没人家高,也能吸引真正想做事的人。” 阿芳眼睛一亮,“还可以设置轮岗制度,让他们在不同国家的项目中积累经验。” “对。”刘好仃点头,“这就是我们的优势。” 小张低头记录,“那我负责整理这些激励措施,放进储备方案里。” “很好。”刘好仃满意地看着大家,“接下来,我们还要做一件事。” “什么事?”三人齐声问。 “构建全球人才数据库。”他说,“我叫它‘人才地图’。” “人才地图?”阿芳好奇。 “对。”刘好仃点头,“我们要把各个国家的关键岗位、供需情况、薪酬水平、成长性都标出来,形成一个动态更新的系统。” “听起来挺复杂。”小张皱眉。 “确实不简单。”刘好仃承认,“但我们必须这么做。不然每次找人都像大海捞针。” “我可以设计模板。”阿芳主动请缨。 “小张负责数据清洗,老赵负责技术岗位的标准对齐。”刘好仃安排道,“我来统筹整体框架。” “明白。”三人异口同声。 刘好仃回到座位,打开电脑,新建了一个Excel表格,输入标题:Global Talent Map_v1.xlsx。 他轻轻敲下回车键,像是按下了一个启动按钮。 外面的风穿过厂区,吹动了玻璃幕墙上的尘埃,也吹动了会议室窗帘的一角。 阿芳看着他认真操作的样子,忽然轻声说:“刘哥,你知道吗?有时候我觉得你不像个厂里的普通工人。” “哦?”刘好仃抬头,“那你觉得我像什么?” “像……一个指挥官。”她说。 刘好仃笑了笑,没有接话。 他低头继续编辑表格,手指在键盘上飞快地敲击。 阳光透过窗户照在他的侧脸,投下一道柔和的影子。 会议室里安静了一会儿,只有键盘敲击的声音。 突然,阿芳开口:“你觉得……我们会成功吗?” 刘好仃停下动作,看着屏幕上的数据,缓缓说道: “只要我们愿意种树,就不怕等不到开花结果。” 窗外,一辆载满玻璃产品的卡车缓缓驶出厂区,扬起一阵细微的灰尘。 风吹过,带走了最后一句话的尾音。喜欢深圳玻璃厂打工记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深圳玻璃厂打工记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