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好仃推开会议室的门,阳光比昨天更亮了一些,照得桌上的资料泛着一层淡淡的金边。小周和阿梅已经坐在位置上,正低头翻看昨晚整理好的培训需求报告。 “来啦?”刘好仃把笔记本往桌上一放,“咱们今天不摸底了,直接开干。” 阿梅抬起头笑了笑:“我昨晚睡不着,一直在想怎么安排这些课程,感觉像在搭积木,哪一块放错了,整个结构都要塌。” “你这比喻不错。”刘好仃拉开椅子坐下,“咱们现在就是在搭一座‘技能楼’,地基要稳,楼层要实。” 小周也点头:“我已经把常见问题归类好了,但具体怎么教,还得大家一块儿商量。” 刘好仃扫了一圈会议室,发现大家都来了,气氛不像前几天那样拘谨,反而有种跃跃欲试的感觉。 “那我们就从头开始。”他打开投影仪,“先说内容——我们这次培训不是走过场,是要解决实际问题的。” 屏幕上跳出了一个清晰的分类图,上面标着几个关键词:新设备操作、岗位差异化训练、应急处理能力。 “这三个方向,是我们这两天收集到最多反馈的地方。”刘好仃指着图说,“所以培训内容必须围绕它们展开。” 话音刚落,阿梅就举手了:“我觉得新设备这块得优先,很多员工对温控器、自动切割机的操作都不熟练,容易出错。” “我也同意。”小周补充,“而且这些设备是最近才引进的,说明书又太专业,很多人看不懂。” “那就先定下第一块内容。”刘好仃在白板上写下“新设备专项培训”几个字,“接下来是方式,你们怎么看?” 这个问题一下引发了讨论。 “我觉得最好有专家来讲课,光靠我们内部讲,可能不够权威。” “可请专家费用高,公司预算不一定够。” “不如先看看能不能找厂里经验丰富的老员工带一带?” “不行不行,有些新设备他们自己也没完全吃透。” 会议室顿时热闹起来,意见五花八门,有人主张理论为主,有人坚持实操为重,还有人提出要不要搞个线上学习平台。 刘好仃没打断,只是静静听着,等大家说得差不多了,才慢悠悠开口:“咱们别急着选哪种方式,先想想,我们要达到什么效果。” 这句话让会议室安静了下来。 “我们要的效果,”他继续说道,“不是让大家听一遍就算了,而是真正能上手干活,遇到问题也能自己解决。” “所以,”他顿了顿,“我们可以分两步走:前期请专家讲课打基础,后期组织实操演练练真本事。” 这个提议得到了大多数人认同。 “那专家去哪儿找?”有人问。 “我认识一家技术学院的讲师,之前合作过几次。”刘好仃答得干脆,“我可以去联系,先看看有没有合适的人选。” “那演练呢?”阿梅追问。 “演练就得贴近实战。”刘好仃指了指车间平面图,“我们可以用模拟订单的方式,让员工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整套流程,包括质检、包装、入库。” “听起来有点像考试。”小周笑。 “就是考试。”刘好仃也笑了,“不过考的是动手能力,不是背书功夫。” 讨论到这里,气氛轻松了不少,大家也开始主动提出自己的想法。 “我觉得演练可以分组进行,互相观摩学习。” “还可以设置一些突发状况,比如临时换模具或者客户改单,锻炼应变能力。” “对,这样培训才有挑战性。” 刘好仃一边听一边记,心里踏实了不少。 他知道,制定方案最难的就是统一思想,而现在,大家已经慢慢找到了节奏。 第二天一早,刘好仃带着小周去了车间,准备实地考察设备情况。 “你看这里。”他在一台温控器前停下,“说明书写得太复杂,连我都看得头疼。” 小周凑近看了看:“确实,好多术语都是专业词汇,一线员工根本看不懂。” “那我们就得重新整理一份通俗版的操作手册。”刘好仃掏出手机拍了几张照片,“回头让技术组配合,配上图解说明。” “还要加上常见问题解答。”小周建议,“比如温度调不准怎么办,机器报警怎么处理。” “对,越实用越好。”刘好仃点头,“咱们的目标不是让员工记住多少理论,而是让他们能在工作中迅速找到答案。” 回到办公室后,刘好仃立刻召集团队开会。 “现在我们已经有了培训内容和方式的大致框架。”他在白板上画了个简单的流程图,“接下来是时间安排和人员分工。” “时间方面,”他说,“我们不能影响正常生产,所以培训尽量安排在轮班间隙,或者下班后一小时。” “那会不会太累?”有人担心。 “当然要考虑员工感受。”刘好仃点头,“所以我们也会安排轮训,不是一次性全拉出来学。” “另外,我会协调生产部门,培训期间抽调部分备用人员顶岗,确保不影响出货。” 这个安排让大家松了口气。 “至于讲师人选。”刘好仃看向阿梅,“你昨天说想试试,还愿意吗?” “当然愿意!”阿梅毫不犹豫,“我可以负责实操演练部分。” “很好。”刘好仃笑了,“小周你负责整理教材,阿梅你带演练,其他人也各自认领任务。” 会议结束时,已经是傍晚。 夕阳透过窗户洒进来,映得每个人的脸上都镀了一层暖意。 “大家回去休息吧。”刘好仃合上笔记本,“明天开始,正式进入筹备阶段。” 众人陆续离开会议室,只剩下他一个人坐在那里。 他拿起笔,在笔记本的第一页写下: “员工培训方案初稿已完成——第二阶段正式启动。” 然后他站起身,走到窗边,推开了那扇熟悉的玻璃窗。 风轻轻吹进来,带着金属和玻璃特有的气味。 远处的生产线依旧忙碌,传送带缓缓运转,像一条发光的河流。 他深吸了一口气,嘴角微微上扬。 这一趟旅程,真的开始了。 他转身关上窗户,脚步坚定地走出会议室。 身后,灯光还在亮着。喜欢深圳玻璃厂打工记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深圳玻璃厂打工记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