啦啦小说网 > 女生频道 > 盛唐风月 > 第11章 印书

第11章 印书(2 / 2)

田陌讶异地瞪大了眼睛:“郎君,娘子不是说,我力气大,让我背个一石粮食回去的吗?”

“人家都已经闭门不卖了,你就算力气再大,总不成抢一石米回去?”杜士仪见田陌有些迷惑地看着自己,当即没好气地说道,“别问那么多了。你在登封县城也有些年了,应该知道县署在哪,带我去一趟。”

登封县距离洛阳不过数百里,原名嵩阳,最风光的时候是在高宗和武后君临天下那些年,这夫妻两代君主先后在嵩山造起奉天宫和三阳宫,以作为登山封禅时居住。如今时过境迁,两座离宫尽管年年修缮,但却再也没了主人。再加上当今天子即位之后毁金玉倡节俭,连带登封县署也已经有两年没修缮过了,曾经气派的门楼和高墙,如今也露出了斑驳老旧的颓势。

此时此刻,站在登封县署前,杜士仪打量了一下门前那无精打采的几个差役,随即方才来到了布告栏前。果然,那一张字体峻拔的告百姓捕蝗书还贴在那儿,可除了他之外,却没有一个人在附近驻足停留。前后将这告示读了两遍,他便来转身走到县署门前,从容不迫地对其中一个中年差役说道:“烦请入内通报崔明府,就说京兆杜陵杜十九,专为捕蝗事而来!”

刚刚杜士仪在布告栏之前停留的时候,那中年差役就已经注意到了他,此刻听其说出了如此一番话,他顿时更加惊讶了起来。本想再打探几句,可当发现肤色黝黑的田陌亦步亦趋地跟在了身后,他立时换上了满脸笑容,连连点头答应道:“请小郎君在此稍候,某这就前去禀报!”

交待了其他几个差役一声,他立刻一溜烟地往县署内跑去。转过几个门头,到了一处清幽的角门跟前,他对侍立着的一个仆人通报了一声,不多时,就只见登封令崔韪之身边的一个心腹从者崔圆眉头紧皱地从小径尽头出来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明公正在见东都来的贵客,何事惊扰?”

“是县署外有一位小郎君求见,道是京兆杜陵杜十九,专为捕蝗事求见明公!”中年差役吴九见崔圆一愣之后仿佛有些犹豫,他便加重了语气说道,“来人虽则身着布衣,但看上去气度从容,而且身后还跟着一个昆仑奴!就是此前薛少府身前最宠爱,可薛少府故世后而后转卖多家都呆不长的那个昆仑奴!前时听说他被寄居嵩阳观的一位道长买去了,如今却又跟着这位小郎君出来,说不定这位小郎君和嵩阳观有什么关联。”

听到这里,崔圆终于为之动容。想到嵩山左近的宫观寺院多数都有敕封,达官显贵常来常往,他沉吟片刻就开口说道:“你且在这里等着,我去通报。”

登封令崔韪之今年已经四十出头,出身清河崔氏,以门荫出仕,十几年熬到了如今这秩位,正应了和考评同样的中平二字。正在招待贵客的他看到崔圆进门之后连连打眼色,少不得找了个借口暂时出了屋子。当崔圆小心翼翼地说出那一番话的时候,原有些恼火的他立时眼睛一亮,随即不假思索地开口说道:“你先把人请到偏厅等候,回头等我的吩咐宣进。”

话音刚落,门内便传来了一个声音:“七叔!”

崔韪之冲着崔圆打了个眼色,继而便匆匆回了屋子,脸上又露出了亲切和蔼的笑容。只见客位坐榻上满不在乎垂足而坐的,是一个面貌姣好宛若女子的少年郎,约摸十五六光景。男生女相的他看着进来的崔韪之挑了挑眉,有些不耐地问道:“七叔,可是外头有客人?”

“也不是什么要紧的人。”

崔韪之想也不想地答了一句,心里却盘算了起来。他虽是正六品上的登封令,可面前这少年郎崔俭玄却是已故宰相崔知温的嫡孙,其父赵国公崔谔之正是他的从兄。崔谔之当初在诛韦后之功中位列第二,封赵国公,食邑五千户,由从四品上的卫尉少卿转任如今正四品下的滑州刺史。要不是其长兄崔泰之在朝官拜工部尚书,兴许早就兄弟同朝为官了。不过,滑州便在河南道,崔谔之随时可能高升调入京城。

想到崔谔之的母亲,也就是崔俭玄的祖母齐国太夫人杜德亦是出自京兆杜陵,他立时又试探地问道:“是外头有个自称京兆杜陵杜十九的少年郎,为了捕蝗的事情来求见。我记得太夫人便是杜陵人,不知道十一郎可曾听说过这么一个人?”

原本不过是随口问一句,然而,让崔韪之意想不到的是,崔俭玄攒眉沉思了好一会儿,突然笑了起来:“哦?难道是那个江郎才尽的樊川杜十九?这可有趣了,听说他原本病得半死不活,眼下居然有空为捕蝗的事情来见七叔你?既然来了,七叔不妨就见一见吧!”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迷你中文http://m.25shuwu.com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去岁蝗灾,今岁又是蝗灾,而且赫然来势汹汹,要说作为一县父母官的崔韪之,自然早已焦头烂额。关于如何应灾,朝中至今都是众说纷纭,力主捕杀的当朝宰相姚崇看似占了上风,已经派出了捕蝗使到各地监督捕蝗,然而,反对的阵容却更加强大。不但同为宰相的卢怀慎认为捕蝗有伤天和,朝中不少大臣都是争相反对。据说汴州刺史倪若水更是态度强硬,竟力拒朝廷派出的捕蝗使!

所以,即便没有崔俭玄的那句话,他本也打算死马当做活马医,见一见这个送上门来言捕蝗事的京兆杜陵杜十九。此时此刻,坐在书房中的他看着门前竹帘被人高高挑起,继而一个年约十三四的布衣少年被人引进门,当即仔仔细细打量了一番来人。

和年纪略长的崔俭玄相比,这少年郎身形瘦削,衣着与其说是简朴,还不如说略显寒酸,脚上那双黑色布鞋看上去都洗得有些发白了。然而,对方却没有如大多数世家子弟面见长辈上官时恭谦地垂头低目,而是从容与他对视,更让他惊异的是,对方竟是在上前之后长揖不拜。

崔韪之自然不会计较这些,微微皱了皱眉,随即直截了当地问道:“你便是杜十九郎?便是你为了捕蝗来见我?”

“不错。”

杜士仪一踏进门便发现,崔韪之身后垂着竹帘,其中人影晃动仿佛还有人在。然而,他此刻也无心理会这高门女眷是否有如此偷窥客人的习惯,索性开门见山地说道,“今日登封县城的坊市之内,几家粮店米行都是顷刻之间便说存粮告罄高挂停牌,百姓无不怨声载道,如再不全力捕蝗,今岁加上去岁蝗灾,登封县境内将是飞蝗漫天,今秋绝收!所以,今日我冒昧来见明公,便是自告奋勇,请担捕蝗之事。”

这一次,原本还有些漫不经心姑且听之的崔韪之一下子坐直了身子。他目不转睛地盯着杜士仪,老半晌才沉声问道:“你是说,你愿意担当捕蝗之事?少年郎,此等大事,你可知道干系?”

“明公所言干系,我自然尽知。蝗灾不但伤农,倘若放任不管,也不知道乡野会多出多少饿殍,所以我虽势单力薄,但仍愿意勉力一试!”

为了应付朝廷的查问,崔韪之那捕蝗的告示发出去好几天了,别说民间百姓应者寥寥,就连差役们也大多互相推诿不肯担责。眼下这么一个突然冒出来的杜氏子弟竟然肯承担如此重责,他在又惊又喜过后,很快又冷静了下来。

“杜小郎君还请坐下说话。”含笑请其落座,又命人上了桃浆,他这才目光炯炯地问道,“杜小郎君既然自陈是京兆杜陵人氏,缘何却愿意来揽下登封县的捕蝗?”

“不瞒明公,我一度身染重疾,所以舍妹将我带来嵩山求医。如今得天之幸大病痊愈,我便一直住在峻极峰山脚。得知去岁蝗灾才过,今年又是飞蝗害民,以至于谷贵伤民,拿着钱都买不到米面,我今日方才进了县城来,却发觉所见比所闻更加严重,所以不敢坐视!”见崔韪之稍稍为之释然,杜士仪便加重了语气说道,“而且,不是我危言耸听。今岁已经不再仅仅是需要全力捕蝗,而是需要全力治蝗,否则极有可能明年飞蝗又卷土重来。如此连年往复,赤地千里,便是了不得的大事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此话一出,崔韪之登时心中咯噔一下。然而,还不等他佯作不以为然地撂下一句危言耸听,却只听帘后传来了另一个声音:“你说飞蝗治理不当会连年往复,此事可有什么凭据?”

听到里头那个清亮的声音,杜士仪看了一眼不做声的崔韪之,便镇定自若地说道:“蝗灾最盛于夏秋之间,因百谷即将成熟,于是最为伤农。而飞蝗若是依附草木生子,一旦秋冬暖而蛰藏过冬,则极有可能在来年二月三月再发蝗灾。汉书有载,安帝永初四年四月,六州蝗;而永初五年三月,又是九州蝗。后一年却不比前一年四月成灾,而是三月已成灾,便因蝗子是去岁之种。如今去岁今岁都是飞蝗漫天成灾,焉知倘若今年灭之不尽,治之无法,明年还会复发?我虽不才,但哪怕只是为了一己生计,也愿意尽绵薄之力!”

尽管刚刚问话的是崔俭玄,但此时此刻,崔韪之也已经被说动了。他这登封令是前年上任的,倘若去年今年连发蝗灾之后,明年还要再折腾这么一回,就算他是清河崔氏名门著姓子弟,也必然要受到牵连。就在他最后犹豫之际,耳边又传来了杜士仪的又一句话。

“朝堂民间多有人云,蝗灾乃失德所致,捕蝗于事无补,反伤天和,不如祭祀八腊庙,抑或用善政驱蝗出境,明公想必也听过诸如此类的话。可是,倘若真的从人言祭祀了八腊庙,又行了善政,飞蝗却依旧肆虐不休,那明公失德二字才真正是坐实了!蝗患猛如虎,倘若明公不弃,我愿一力承担此事!”

“好担当!”

此时此刻,后帘一动,杜士仪就只见一个比自己年长几岁的少年背着手大步走了出来。然而,他的目光在其柔美俊朗的脸上反复扫了几次,却依旧觉得其人雌雄莫辩,一时不禁愣住了。

崔俭玄却没理会那么多。他一脸兴致盎然地盯着杜士仪,突然笑吟吟地说道:“去年去长安,我还听说樊川杜十九江郎才尽命悬一线,那时候就想,不过少了一个能做几首诗的神童而已,不足挂齿,没想到今日相逢,却是要刮目相看!”

说完这话,他就转身对崔韪之拱了拱手道:“七叔,我向你讨个情,准了杜十九郎所请如何?反正这对七叔你又没什么坏处,捕蝗使下来也有个交待。”

自己的话都被崔俭玄给抢着说了,崔韪之只能干咳了一声,随即笑容可掬地说道:“好,既然杜十九郎有这样的决心担当,那此事我便交给你了!县署上下的差役尽归你调派!”

“多谢明公!”

眼看此事已成,杜士仪不禁在心里舒了一口气。然而,他正要告辞之际,却不防那崔俭玄又开口说道:“七叔,如此大事,我也跟着去观瞻观瞻,若有什么进展或是干碍,也好随时禀报于你。杜十九郎,你可得让我瞧瞧你的真本事!”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崔韪之目瞪口呆地看着崔俭玄反客为主,硬是拉了杜士仪一块出去,好半晌才醒悟过来。恼火的他一捶身下坐榻,正打算唤人去把这个任性的族侄叫回来,可他张了张嘴,最后还是没有出声。

崔俭玄特意从东都洛阳到登封县来,可不是为了探望他这个族叔,更不是为了到嵩山求神拜佛,而是奉了其祖母齐国太夫人杜德之命,打算去悬练峰那位赫赫有名的隐逸高士卢鸿那儿求学!不过,崔俭玄看似一表人才,却脾气古怪,平日出口就常常得罪人,更不喜读书,最讨厌吟诗作赋,眼下必然是借着杜士仪那提议趁机拖延而已!

“算了,又不是吾家儿郎,他要掺和也是他的事……”崔韪之喃喃自语了一句,随即便让屋子中随侍的一个僮儿叫来崔圆,随即低声吩咐道,“你过几日亲自去东都永丰坊送个信。就说十一郎眼看登封飞蝗成灾,因京兆杜陵杜十九谏我捕蝗,一时意动,也跟着忙活去了!记住,其他话不要多说。”

杜士仪被崔俭玄热情地拉出门后,话也还没来得及说上一句,这看上去宛若女子的少年却突然松开了手。见其懒洋洋抱着手站在一旁,不但不复起初的热络,而且满脸看好戏的架势,他也懒得去思量那许多,等崔圆进屋之后又匆匆出来,满脸堆笑地说听候差遣,他便请其把县署差役都召集了起来。然而,足足一刻钟之后,站在公堂前头的他看着面前那稀稀拉拉无精打采的七八个人,即便事前有所预计,一颗心也不禁为之一沉。

果然,一听到杜士仪竟是从县令崔韪之那儿揽下了捕蝗的事,众差役你眼看我眼,最后,还是起初为杜士仪通报的那中年差役陪着笑脸站了出来:“杜小郎君,不是我等推诿不肯尽力,实在是这事情……这事情难办啊!去年兴师动众也不知道花了多少人力物力捕蝗,结果最后的收成连糊口都不够,今年田间农人都索性撂开手了,到八腊庙里头祭祀祈福的倒是不少!更何况,就连朝中也有不少人说是此事伤天和,这捕蝗下的力气越大,大家都怕遭天谴啊!”

“原来是因为担心违天和,遭天谴。”顿了一顿之后,杜士仪便微笑道,“倘若因为这个,你们大可不必担心。本人京兆杜陵杜十九,原本已是大病缠身的必死之人,由舍妹带我到了这嵩山嵩阳观求医。然而,医药尚未求得,我却因为舍妹心诚,得冥君庇佑,先君托梦,因而再续寿元得见天日。我可以安安稳稳过自己舒心日子的,如今不过是为报冥君恩德,这才揽下捕蝗之事。”

见一众差役有的惊讶有的狐疑,显然不能尽信,他便含笑说道:“你们要是有谁不相信的,大可去嵩阳观拜会太冲道长求证,问问我是否不药自愈!总而言之,我既然敢揽下此事,若有天谴报应,自然由我一力承担!你们若是害怕的,明日可以不必前来,若是不怕的,从明日开始,就跟着我去田间地头!我可以在此担保各位,灭蝗之后不但无事,更有额外回报!”

站在杜士仪身后的崔俭玄原本无所事事地东张西望,可听杜士仪自陈大病痊愈的经过,又听到其说一力承担天谴报应,最后甚至许之以丰厚回报,他的眼睛渐渐就瞪大了。等到眼看着杜士仪大步往县署外头走,他突然若有所思地对着旁边侍立的一个从者勾了勾手指。

等人近前,他便低声吩咐道:“你去嵩阳观打听打听,这杜十九郎说的话究竟是真是假!”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迷你中文http://m.25shuwu.com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清晨,登封县署公堂前的院子里,已经稀稀落落站了五六个差役。大唐的公署不需要日日朝朝暮暮理事,此时此刻从县令到县丞主簿县尉,多半都还在后头官廨高卧,因而他们倒不必紧赶着点卯应差。此刻时辰还早,众人自然而然就说到了昨日那位杜十九郎。

“各位想必都到嵩阳观去打探过了?”

“自然打探过,还真的有这么一回事!听说那位赫赫有名的太冲道长去草屋给人诊治的时候,这杜小郎君已经不药自愈了,可真令人不敢置信!”

“嘿,原来你们还只打听到这一丁点?”昨日给杜士仪通报的那中年差役吴九嘿然笑了一声,随即神秘兮兮地说道,“我可是识得嵩阳观中一个杂役,他却对我说。那一日山雨极大,那位杜小娘子一大早就到嵩阳观前跪求,在雨中不肯走。结果,那位明明之前已经病得下不了床,连话都说不得的杜小郎君,却硬是在雨中赶到了嵩阳观前,杜小娘子惊得目瞪口呆。这不药自愈的事情,显然是真的。”

被他这么一说,其他人自然七嘴八舌问了起来,一时众说纷纭,但为之意动的人显见多了。不多时,当外头有人报信进来,说是昨日那位杜小郎君来了,那吴九便鼓动说道:“总而言之,他既请得明公之命,咱们不妨跟着去瞧瞧他究竟打算如何。要是他真的能办好这事情,而且真有什么丰厚的回报,咱们就尽心竭力跟着打打下手。他要是办不好,咱们回头找个借口辞了不干就是!他又不是明公本人,咱们可不怕他!”

“对对对!”

“老九说的倒是理儿!”

当客房中原本正翘足高卧的崔俭玄听到美婢报知杜士仪已经到了县署的时候,他先是一愣,随即一骨碌坐了起来。他不比那些差役都是地头蛇,但清河崔氏以及赵国公之子的招牌异常好用,他让人从嵩阳观中打探到的消息远比那些差役更多。嵩阳观毕竟是提倡清静无为的道观,得知杜士仪竟一口承揽下了捕蝗之事,观中上下颇有非议,除却不药自愈的事情,对于此子都不愿多提。但他还是打探得知,那位赫赫有名的道门宗师司马承祯,竟是对其仿佛另眼看待。

“管他是真神童还是假神童,只要有热闹可看,又有借口晚些去悬练峰求学,那就是好的!”

自言自语了一句之后,他在婢女的服侍下匆匆穿戴整齐,连早饭也顾不得吃,就带了两个从者三步并两步地赶了出去。当他来到公堂之前的时候,恰好看到杜士仪带着业已集合的七八个差役就要往外走。于是,他当即重重咳嗽了一声,随即笑眯眯地说道:“十九郎好没义气,也不想想昨日是谁帮了你,这过河拆桥,就要把我抛下了么?”

听了这话,那些差役偷瞥崔俭玄那张男女通杀的脸,即便晓得这是清河崔氏的嫡脉子弟,赵国公的儿子,可仍是不免因为刚刚那话而窃窃私语。而杜士仪不料对方如此难缠,他仍不免有些心里犯嘀咕。想到昨日他能说动那位登封令,确实也有崔俭玄帮腔的成分,他只得笑着说道:“哪里,我也是想着乡间田野道路难走,怕十一公子吃不消。”

“诶,什么十一公子,我祖母也是出自京兆杜陵,说不定你能叙上同宗同族,何必如此见外?如此,我叫你杜十九,你唤我崔十一便是!”

这崔十一郎显见甩不脱,杜士仪知道自己再疏淡也挡不住人一定要跟着,当下索性爽快地点头应道:“既如此,那我也就不客气了!十一兄既要一起去,那事不宜迟,走吧。”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见杜士仪带着一个昆仑奴,叫上了那些差役径直往外走,崔俭玄愣了一愣,随即便大声问道:“杜十九,难不成就这么走着去?”

“要去的是城南的宋曲,就在登封县城边上不远。”

“答非所问!”

见杜士仪头也不回撂下这么一句话,崔俭玄不禁咬了咬牙,把心一横就径直追上去。而跟在他后头的两个从者你眼看我眼,最终两人谁也不敢去谏劝脾气执拗的少主人,无奈之下也只得跟在了后头。然而,这离城不远四个字,很快就被在烈日之下的炙烤给变成了折磨。还未出城,骑马的崔俭玄就已经满头大汗,看着被那些差役簇拥在当中的杜士仪,怎么都难以相信这就是那个传言中几乎差点病死的昔日神童。

虽不曾骑马却仍健步如飞,怎么比他看着更健壮康泰?

“郎君,这日头太毒,不如我回去把马车驾了过来?”后头那从者也已经汗流浃背,一时忍不住上前低声建议道。

“没事!”崔俭玄深深吸了一口气,随即咬牙切齿地说道,“没道理他一个大病初愈的挺得住,我却受不得!你去,弄些浆水来,我消消渴!”

然而,当从者回城气喘吁吁买来了冰镇的浆水时,明明喉咙干咳得直冒烟的崔俭玄却已经顾不得喝东西了。此时此刻的他们已经出了城,站在通衢大道上,只见一片蝗云几乎遮天蔽日一般盘旋在一块田地上方,那巨大的噪音以及难以名状的声势,足以让他这个养尊处优的世家子弟为之色变。他忍不住斜睨了杜士仪一眼,见其只是眯了眯眼睛,一时忍不住使劲吞了一口唾沫。

“郎君,这是你要的浆水……”

“闭嘴!”

崔俭玄见从者赶了上来,他便一把抢过那个葫芦,又将其贴在了热得直发烧的脸上,眼睛却一眨不眨地盯着杜士仪,正当他以为杜士仪会直接带着差役上前灭蝗的时候,却不料人在驻足停留了好一会儿之后,突然对身边昆仑奴低低言语了几句,竟带着众人继续顺着大道往前走去。只有那个肤色黝黑的昆仑奴利索地脱下外衣包住了头,随即大步朝蝗云而去。看到这一幕,他终于忍不住了,三两步赶上前去,一把抓住了杜士仪的袖子。

“杜十九,你不是自告奋勇带人出来灭蝗的吗?这飞蝗就在那儿,你怎的不管?”

“十一兄,我是自告奋勇带人出来灭蝗的,但谁说我是现在就要灭蝗?再说,那蝗云铺天盖地,就咱们这些人,上去有何用?”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

最新小说: 我的后院通废土 斗罗II:奶妈她嘎嘎乱杀! 为美好的提瓦特献上祝福 斗罗V:开局逐出昊天宗,我投靠武魂殿 七零之攀高枝 我在八零香江摆烂当大嫂 迪迦奥特曼之战记重启 【海贼王】黑暗中的黎明 重生后第一剑,安陵容先斩好姐姐 八零换亲,早死的军官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