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传到天水后,刘谌自是喜不自禁。 这两郡到手之后。 凉州以及西域都护府名义上虽然还属于魏国,但已经事实上落入大汉之手。 除非司马攸此时能够放弃东线,然后全力把自己从天水赶出去。 只不过以眼下的情况来看,就算司马攸真的这么做,也未必能把自己从天水赶出去。 陇西和南安拿下之后,刘谌颁布的第一条政令就是减税。 把魏国的税收减到和大汉同等水平。 这一举动立刻得到了陇西和南安百姓的拥护。 因为早在汉军夺取天水的时候,此两郡的百姓就听说过大汉的税制改革。 他们不一定会盼望大汉王师,但一定会盼望一个能够减轻他们负担的政权。 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两郡百姓的反抗。 而这么做的另一个好处就是,陇西和安定郡的那些乱匪在极短的时间内就自行土崩瓦解。 因为百姓们原本就是因为长安朝廷强行征收物资而造反。 现在新来的大汉不仅不再征收,甚至还要减免原本压在自己身上的税收。 老百姓的心思很单纯,他们不指望朝廷对他们能有多好。 只要给一口吃的,饿不死就行。 只可惜古往今来那么多人,却没有人能明白这个道理。 即便明白,也不会执行下去。 如今有人愿意给他们一口吃的,让他们不至于饿死,傻子才会继续跟着别人造反。 而那些造反的人所依靠的就是这些原本活不下去的百姓,没了这些百姓,他们瞬间被打回原形。 固然有能力强的,依然能够笼络住不少人跟着他们。 但在姜维等人的降维打击下,很快便被肃清。 连带着脑袋都被悬挂在城门上,以儆效尤。 整个陇西和南安迅速的被平定下来。 三郡安定下来后,刘谌并没有就此满足。 自己当初定下的战略就是每拿下一地,便要在此地扎稳脚跟。 刘谌立刻按照早就定好的几步计划走。 第一步,重新厘定土地和人口,将地方豪强手中的土地和人口全都登记出来。 人口皆恢复自由身。 至于土地,那些豪强若是愿意要,刘谌也不取,只要他们能够缴纳足够的赋税即可。 第二步,把所有已经厘清的土地全都按照上中下三等田划分好,然后分给当地百姓。 百姓有了立身之本,便不会闹事。 第三步,开始着手在三郡征兵。 不过这个征兵并不是直接征战兵,而是征召守土之人。 因为征兵对于百姓来说,并不是什么好事。 大汉才刚刚占领三郡之地,便要在地方上征兵,很容易引起百姓的恐慌。 这样的士兵,即便是征召上来,也不会对大汉有多高的忠诚。 但是让他们身担守土之责,他们应该是很乐意的,本乡本土,离家又不远,也不用担心被拉去填线。 况且守卫的还是自己的土地。 这么一来,能让这些士兵自发的维护大汉,因为他们现在的一切都是大汉赏赐的,大汉若是败走,他们所 拥有的一切都会成为镜花水月。 而且这么做还可以把原本需要镇守地方的汉军士兵解脱出来,能够更加专心的应对战事,从而减少分兵之害。 大汉本就兵力不足,若是再因为守土而连续分兵,那北伐之事只能是遥遥无期。 最后一步,创办学堂,调崔明煊从川入雍,担任四郡总祭酒。 如果说现在大汉哪个世家子对刘谌是毫无保留的忠心,那绝对非崔明煊莫属。 当初为了活命,主动的站在整个川蜀世家的对立面。 此举之后,他就只能牢牢的依附于刘谌。 甚至比刘谌更加希望大汉可以复兴,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够证明他当初的决定是对的。 也只有这样,他才能平平安安的度过这一生,而不是被世家撕成碎片。 刘谌又从川中和皇家学堂调取一部分人充作教授。 对三郡之地的人进行启蒙。 又过了半个月,李骧经汉水返回天水,给刘谌带来了吴国同意军演的好消息。 刘谌高兴之余也知道吴国只允许汉军水师在西陵一线和吴军进行联合军演。 “没想到这个朱先还挺警觉的。” “看来吴国朝堂上也不完全是酒囊饭袋啊!” 刘谌此话自然是调侃,能够支撑一个国家健康运转,不管是以一种什么方式。 这人的能力都不容小视。 “朕这就派人给陆晏传旨,让他领着咱们大汉的水师前往西陵,同吴军水师展开联合军演!” 旨意顺着西汉水一路到达陆晏手里。 早就已经做好准备的陆晏立刻带着大汉水师,带着大汉国书一同前往西陵。 与此同时,休假两月的关彝也再次返回汉水。 贾褒并没有跟着他一起回来。 而是和关皎一起留在成都。 关彝这么多年没回来,满打满算就在成都呆两个月。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若是只带着贾褒返回天水,不更说明秦氏是那个多余的人吗? 所以汪氏便自作主张的把贾褒和关皎一起留在成都。 这份苦不能让秦氏一个人受。 贾褒何等伶俐之人,怎能不明白其中意思。 不仅没有表现出任何不满,反而说自己早就在塞外听说过成都的种种好处,愿意留下来。 并告诉汪氏自己在塞外有为女子授课的经验,正好可以帮上汪氏的忙。 “瞧你小子这两个月过得挺舒坦的。” “脸颊的肉都起来了。” 看着面前的关彝,刘谌啧声道。 关彝闻言嘿嘿一笑。 一开始带着贾褒回去的时候, 秦氏确实没有给自己好脸色。 甚至连房门都不让他进。 关彝也自知理亏,没敢多说什么。 后来贾褒和秦氏的关系好了后。 秦氏才让关彝进房。 其实秦氏哪有不愿意,只是觉得委屈罢了。 自己一个人在成都辛辛苦苦的拉扯女儿,丈夫却在外另娶家室。 这事放到谁身上,一时间也接受不了。 贾褒同样也明白秦氏的心思。 接下来的一个多月时间,除了照看关皎外。 关彝基本上都陪在秦氏身边。 这身上的肥肉,就是这两个月的时间被秦氏生生补出来的。 “陛下,臣给关关起了个大名,叫关瑶。” 关彝对刘谌说道。 刘谌点了点头: “名字起的不错,跟关关很配!” 关彝喜道: “多谢陛下夸赞!” 刘谌调侃道: “朕在夸关关,跟你有什么关系?” 在场如李骧等人,眼里满满的都是羡慕。 关彝和陛下的关系一如当年的汉寿亭侯和昭烈帝。 此等亲近是谁都羡慕不来的。 关彝倒也不恼,连忙问道: “陛下,如今陇西三郡已定,接下来要做什么?” 刘谌也收起玩闹之心: “正要跟你说呢。” “广魏郡一时间强取不得。” “但朝廷的骑兵却不能因此耽搁。” “你们当初返回天水的时候,遭遇羌人追杀至金城郡。” “那里已经是抵近天水,足以说明伪朝已经对凉州失去了事实控制权。” “更说明羌人之猖狂,已经到了一种无法描述的地步。” 关彝点了点头: “我汉人自孝武皇帝始,便不再把诸夷放在眼里。” “如今他们却敢追杀臣至凉州腹地,足见其野心早就已经膨胀。” “不单如此,臣在塞外创建临时营地后,也曾数次和羌人以及鲜卑人交手。” “如臣妻贾氏便是臣从羌人手中所救。” “而且臣回来之前,曾短暂的前往并州一次。” “也见到匈奴人勾结鲜卑等部,为祸并州!” 这件事之前关彝回来的时候,并没有来得及跟刘谌说。 此时听到关彝的话,刘谌不由得皱起了眉头。 五胡乱华?没记得有这么早啊! 这司马炎还没死呢,八王之乱还没来呢,哪来的五胡乱华? 李骧见刘谌皱眉,还以为刘谌是在思考这支匈奴人的来历,立刻说道: “陛下,当年孝武皇帝征讨匈奴,匈奴最终分为两部。” “一部不愿受大汉所制西逃。” “另一部以当年冒顿单于曾取我大汉宗室女为由,取刘姓并南附。” “这支匈奴便是南附那支匈奴的后人。” 听到这里,刘谌的脑海里冒出一个人名——刘渊! 这个人他还是比较熟的。 因为原本历史上自己这个便宜老爹的孝怀皇帝便是由此人追谥的。 并打出复汉旗号,并达成了历史上第一个外族建立中原政权的成就,而且他的政权也叫汉。 不得不说十分滑稽。 不过现在也不是他该出现的时间吧? 刘谌摇了摇头,不再去想他。 反正离自己还远着呢,就算想见他,也得先拿下长安再说。 于是刘谌接着说道: “伪朝篡汉自立,却不知道我大汉是以武立国。” “看着外族杀入中原,竟然能忍得下这口气。” “不过他们能忍得了,朕却忍不了!” “朕打算让你带兵前往凉州,既为朝廷平定凉州,也为让那些羌人长长记性。” “让他们知道知道。” “什么叫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在场众人闻言,脸上俱是一肃。 自从汉室衰微之后,这句话便没有人再提起过。 如今面对外族的蠢蠢欲动,陛下要再次展示大汉的拳头了! “此次出击不光是为了凉州和给羌人一个教训。” “还要替大汉搜罗良马。” “若有可能,朕要复现当年大汉骑兵纵横天下之盛况!” 因为缺少骑兵的缘故,丞相屡次北伐都没能取得大的成果。 建立一支属于大汉的强骑兵,是大汉三代人的梦想。 现在这个机会就在眼前,刘谌怎么会不紧紧抓住。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因为不打算强攻广魏的原因,杨稷那支兵马早就已经调回来了。 此时正在天水待命。 陇西和南安也已经到手,不用担心后勤被断的风险。 再加上骑兵的机动性,恐怕没有什么人能够对付得了这支近两万人的骑兵。 夺取凉州,消灭羌人,为大汉掠得战马并组建一支强大的骑兵。 无数的功勋正在朝关彝招手,关彝怎能不感到心潮澎湃。 “臣此行必不辱使命!” 关彝抱拳肃声说道。 很快,关彝便带着杨稷以及麾下的一万多骑兵再次启程。 而这一次,还添了一个新人,那就是之前跟在杨稷后面练兵的马奉。 除了马奉之外,刘谌还从讲武堂二期和三期的学生中抽调了好几个人,跟着关彝他们一起,算是去练兵。 在刘谌的构想中,大汉骑兵会是一个相当大的规模,只靠关彝他们几个可不行。 关彝等人带着兵马离开天水赶赴凉州的时候。 接到刘谌旨意的范长生也风尘仆仆的赶到了成都。 入城之后,宗预立刻接见了范长生。 “范先生一路劳顿,辛苦了!” 对于范长生,宗预是从心眼里尊敬。 人家无论是到哪里都会被人奉为座上宾。 却因为陛下一句天下苍生,留在了大汉。 并且任凭陛下驱使,前往南中那种蛮荒之地开垦土地。 一去就是近八年时间。 又在三郡之乱的时候,凭借自己和家族威望稳稳的安定了南中。 为大汉打造了一个极其安稳的后方。 这份功劳绝对不小。 看着风尘仆仆的范长生。 宗预自觉不如也。 “宗太尉太客气了!” 一番客套之后,宗预说道: “范先生可知道此次前往天水所为何事?” 范长生没有回答,因为宗预此问颇有明知故问之意。 身为太尉,他岂能不知自己前往天水是做什么? “敢问太尉有何指教?” 宗预摇了摇头: “指教不敢当,只是有两句话想要跟范先生说一说。” 范长生道: “请赐教!” “此次陛下让先生前往天水,是想借先生之名,替大汉夺取广魏。” “可先生也知道,陛下素来不喜宗教之说。” “所以先生此去,更有替朝廷破除天师道影响之责!” 范长生点头道: “不消太尉提醒,在下自然知道。” 宗预闻言松了一口气。 他是担心范长生以为陛下是让他兴起一支属于大汉的天师道力量。 所以才会在成都见对方。 眼见对方明白陛下的意思,宗预也就不再多说什么。 “那就祝范先生此行功成!”喜欢三国之季汉演义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三国之季汉演义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