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影渐行渐远。 陆逊白皙的脸迅速充血。 想到自己绝望闭眼,只听弓弦声便后退,顿感羞愧难当。 再看地上的箭矢。 目光有一瞬的恍惚。 竟有徒手接箭,挽救对手之少年。 咬了咬牙,陆逊向身影追去。 不多时。 两人回到高台下。 士卒一脸激动正在汇报结果: “吕将军百步穿杨,一箭险些射中靶心,不知为何偏了一些,箭矢射向秦先生。 忽横风吹来,箭矢飞向陆逊。 陆逊后撤半步。 即将被射中时,秦先生陡然出手,稳稳接住箭矢。” 激昂的声音在校场回荡。 经过绘声绘色讲述,众人能想象到当时有多凶险。 如此,胜负已定。 大部分人为之欣喜。 孙权露出一丝笑意,赞叹:“危难时拯救对手,可谓英雄惜英雄,秦子御真君子也。” 黄盖等老将纷纷附和。 纵使一些人心有不满,也不会傻到这时候唱反调。 孙权压了压手。 嘈杂的声音渐渐止住。 校场恢复安静。 孙权继续道:“此次比试,秦操获胜,诸位可有意见?” 话说完,没有人回应。 这个结果在预料之中,孙权目光投向秦操,沉声道: “江东诸公一心抗曹,愿与曹操决一死战,即刻起,组建抗曹联军,有劳先生多费心。” “自当尽心。”秦操拱手致意。 然而,不和谐声音出现。 “联军有两个声音乃是大忌,不知谁为主?谁为次?”张昭一脸和善的笑容。 一副真心为联军着想姿态。 谁主谁次,关乎双方颜面。 “休要胡言,”孙权摆摆手,“大敌当前,岂能为主次伤和气。” 有孙权出面,一场风波消弭。 抗曹派兴致高昂。 畅想联军通力合作,大败曹军的美好场景。 秦操嘴角挂着淡笑。 正好诸葛亮也看过来。 目光一触即分。 或许事情还没有结束,可二人都没放在心上。 接下来。 孙权主动和秦操聊天。 从江夏之战谈到烧博望坡、长坂坡等战役,又从战役谈到兵法。 秦操也没多想,一一作答。 毕竟决战即将打响,打探合作方主帅的虚实很正常。 殊不知有两人,看他的眼神不一样。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诸葛亮轻摇羽扇,嘴角疯狂上扬。 很快,孙权结束问话。 正准备设宴款待秦操、诸葛亮。 “嗯哼~” 吴国太清了清嗓子。 “母亲有何事?”孙权叹了口气。 吴国太没理他,目光落在秦操身上,语出惊人: “小先生可有婚配?” 秦操坦然,“没有。” 吴国太笑容更加灿烂,“先生已到了婚配年纪,以先生之才能,汝主刘玄德,何不为你觅良姻?” 简单地说,你咋还不成婚。 以年长者的姿态,问小辈这种问题合乎情理。 不过张昭等人却上了心。 国太有些不对劲。 秦操面色自若,淡淡道: “霍骠骑曾言,匈奴未灭,何以为家。 在下虽不才,自跟随玄德公,便立下匡扶汉室之志。 汉室未兴,何以为家?” 没有铿锵、没有豪迈,唯有水一般的沉寂。 话落,一名老臣阴阳怪气: “岂不知《周易》有言,水满自溢,月盈则亏。 霍骠骑何等少年英雄,十七封冠军,十九岁封骠骑,二十一封狼居胥,可叹二十四卒。 弟大司马国之柱石,死曰薨。 先生自比霍骠骑,老朽为之叹服。” 青史留名者,地位不同,对“死”的称呼亦不同。 士大夫死曰卒。 诸侯王死曰薨。 霍去病英年早逝,权势、威望比不上弟弟霍光。 不难看出,这是嘲讽秦操。 小心步霍去病后尘。 秦操眸中闪过一抹寒意,迈步走向说话之人。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 英年早逝又何惧哉? 大丈夫即食君禄,当战死沙场,马革裹尸而还,幸也。” 一边说着,靠近说话之人,以俯瞰姿态冷声道: “在下宁英年成就功业,死后亦能留下美名;也不愿似彼辈苍髯老贼尸位素餐,碌碌无为而死!” 老臣脸色一白,后撤半步。 “汝有何傲人功绩?” 老臣脸色由白转红,再退半步。 “汝对江东有何贡献?” 老臣一退再退。 “铮”的一声剑吟。 青釭剑出鞘寸许,剑身反射青金光彩。 “纵此刻身死,史书亦会记载,长坂坡一战,夫秦操,百万军中来去自如,夺青釭剑乃还。 而你……可有只言片语?” 老臣哆哆嗦嗦指着秦操,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哦?” 秦操嘴角一掀,“看来没有。” 这四个字狠狠击中老臣心灵。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我……呃~” 老臣捂着胸口闷哼一声,两眼一闭直挺挺向后倒去。 一众同僚急忙扶住。 又是掐人中,又是按压太阳穴。 好险才把命保住,然后被几个士兵抬下去抢救。 现场鸦雀无声。 秦操站回原位,淡定收起青釭剑,身影挺直如松。 身后陆逊脸色涨红。 盯着前方一袭白衣的身影,眼中仿佛有光。 同样是少年。 自己背负复兴家族重任。 不然也不会跑来“送死”。 而对方却宁折不弯,能镇压一切不平的声音。 大丈夫当如是也! 一颗种子悄然在心中种下。 旁边的诸葛亮低声道:“阁下能力不下子御,大敌当前,正是建功立业之际,时不我待啊。” 这句话仿佛有魔力一般。 陆逊当即请战:“主公,食君之禄,当忠君之事。 愿为江东而战,请主公准许。” 孙权闻言心情愉悦。 臣子被当场骂晕过去,他身为主公脸上也无光。 正好陆逊主动请缨。 这样看来,江东也是有可造之材的。 “允你出战,暂且在周瑜帐下听令。”孙权欣然答应。 陆逊抱拳致谢,“谢主公。” 至此,比试完美收官。 群臣各自散去。 秦操、诸葛亮提出告辞,赶往柴桑与周瑜汇合。 孙权搀扶着吴国太回房。 “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说的便是这般少年啊。”吴国太难掩赞许之色。 孙权表面笑着应承。 心里却在想张昭的话。 联军肯定要分出主次,江东绝不能屈居刘备之下。 送走吴国太后。 孙权书信一封,加急送往柴桑。喜欢三国:蜀汉军师,长坂坡七进七出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三国:蜀汉军师,长坂坡七进七出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