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转头看过来。 一个年轻男子,裹着一身粗裘衣,冻得发白的脸带着明朗的笑意朝众人拱手,“在下桓恒见过各位。” 众人都盯着他看。 他也不局促,再次从容的笑问,“公告上所说的是真的吗?” “当然。” 众人齐齐转头看向季文川时,他瞧了眼沈如意回道,“不知阁下要应聘的是……” 年轻男子毫不犹豫的回道:“县令。” 季文川笑着点头,“那就过来填个表格吧!” 桓恒便拿下背上的行李,到报名桌前填写资料。 沈如意便见他写下了姓名、籍贯……等。 竟是谯国人。 恒可是谯国国姓。 季文川与沈如意相视一眼。 沈如意仍旧不作声。 季文川笑问:“桓公子,你这姓看着像国姓啊!” 桓恒笑笑,没有否认,“是谯国国姓,但我只是不知多少代的旁枝庶子,否则也不会离开家园到别的地方谋求发展机会。” 听到他这话,一直站在角落的安旬不知想着什么。 这话倒也说的坦荡。 季文川点头,“资料填了,第一次面试也算过了。” “刚才是……面试?” 季文川笑道,“是。” 不管从相貌还是谈吐,还是从写出来的字,都是有底韵的,就算是不知多少代的旁枝庶子,也算是皇族子孙,才识肯定是有的。 现在就看他处理政务的能力了。 季文川亲自把人领进衙门。 沈如意默默的跟在他二人身后,听季文川与他聊天南海北。 很显然,这位桓公子不仅是皇族子孙,还是个见过世面的,谈吐不俗。 走了几步,沈如意顿住脚步,转头看向宋衍那些留在文成的门客幕僚,“再不报名,再来几个这样有识的公子,你们怕是……” 言下之意,该懂的都懂的。 众门客相互看了眼,他们先是愣了会,然后齐齐挤到报名桌前,“我报县令……” “我报县尉……” …… 桓恒听到身后动静,停下脚步,看向身后,先是看了眼沈如意,又看了眼抢着报名的五六名男子,转身拱手行礼,“刚才光介绍自己了,还不知道大人贵姓……” 季文川笑着摸着自己的一字胡须,意味深长的反问年轻公子,“难道桓公子不是打听着南山先生在哪里而来的?” 桓恒:…… 见自己的目的被识破,也没脸红,而是好奇的问道,“先生,你是怎么知道我是为你而来?” 季文川:…… 百越之地,虽然出名,但来的人却很少,为何?实在是这个地方太僻太落后了。 就算多少代的皇子皇孙没事跑这里来干嘛,而这里从去年到现在,吸引人目光的无非是端王宋衍带着大名儒南山先生经常来这里。 刚才在他出声之前,季文川实际上已经看到这个背着行李的年轻人了,人群后,他看向自己的目光,就像看到了金子一样雪亮。 季文川:…… 他也不想把自己比作金子,但年轻公子发亮的双眼,实在忽略不了。 沈如意在后面听的发笑。 见南山先生一直笑眯眯的看着自己,桓恒再次明朗的笑道,“或者我是为陈文川陈先生而来的呢?” 季文川:…… 下意识看了眼沈如意。 沈如意几不可见的摇了下头。 季文川立即反应过来,他这是心虚,实际上,没有多少人知道沈如意是陈文川,这位年轻人只是风趣一句而以。 他马上反问过去,“哦~我也想见见与我齐名的陈文川先生,如果桓公子见到了,可一定要带上我。” 桓恒:…… “如果晚辈我有幸见到,当然会告诉先生。” “哈哈……”季文川仰头大笑,把人领进衙内,先让张五松安排他的住处,直到洗漱好吃饱后,才带他去书房,给了一份规划表,“把上面的事情做好办妥,才算通过县令考核,通过后,与你签订任期。” 桓恒起身,揖礼到底,“多谢先生给我机会。” “机会是相互的。” 他要仕途,宋衍需要管理地方的能者,正好。 季文川又与他聊了半个时辰,把文成郡的情况都告诉了他,“除了你应聘县令,外面还有很多人想应聘胥吏,如果你需要人手,余下的话不需要我多说了吧。” “多谢先生,晚辈明白了。” 该谈的都谈了,夜深了,桓恒也不打扰先生休息,揖礼告辞。 等他离开了,一直当背景墙的沈如意道,“此人非池中之物啊了!” “阿意也看出来了?”季文川问道,“如果考核过后,就他最优秀,你还让他做文成郡县令吗?” “为什么不?” “不怕文成郡最后成为他的发迹地?” 沈如意笑笑,“那就拭目以待。” 如果这点小地盘宋衍都守不住,将来怎么跟其它人争天下。 季文川:……是他狭隘了。 正如沈如意所料,连日大雪不仅给原本就生活困顿的老百姓带来极大的不便,厚厚的积雪不仅覆盖了新修的官道,还堵住了人们踏出来的小道,就算想了解情况帮扶,都没办法去。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寒风呼啸,雪花纷飞,让缺乏食物和取暖的老百姓只能蜷缩在简陋的屋子里,期待神明或是奇迹。 文成郡周围三十地之内的老百姓们祈祷的神明显灵了,真有人给他们送粮食送柴禾,被雪压踏的屋子还给修好,没让他们冻死在这个寒冷的正月。 一晃眼正月过去了。 老百姓们终于熬过了春寒料峭,坐等冰河解冻,开始新一年的春种秋收。 而那些参与竟争上岗的年轻人、中年人,终于到了最后一关——公布审核结果。 而这一天是二月初五,也是端王宋衍到来的日子。 季文川道,“王爷,这名单以及各位的表现都在这里,请过目。” 宋衍朝二人笑笑,“过年都不消停啊,二位。” 季文川也笑道,“为王爷效力,是我们的本分。” 看把他们谦虚的,宋衍笑而不语,目光移到了沈如意面上,“沈姑娘怎么不说话?” 沈如意:……季文川说的也是她想说的,呃……不,也是她表面上想说的话。 小娘子满眼狡黠的样子,宋衍只看一眼,就知道她心里捣什么鬼。 别她眼,低头看向竟选几人的资料以及参与各类事件的能力。 “桓恒?” 季文川连忙把了解到的情况跟他讲了一遍,他说,“周朝初年谯国在蜀地,如今谯国在南楚东北边,离这里几百公里,算不得远,如果王爷觉得此人不可用,也不必聘用他。” “这是你跟阿意一起的主意?” 季文川:“……这是我的主意。” 宋衍明白了,沈如意敢用此人,季文川怕养出白眼狼。 可只有狼才有才干与能力,那他就做那个驾驭狼的猎人。 季文川:…… 好吧,他老了! 正式公布结果前,因宋衍的到来,食堂里准备了丰富的晚餐,十几张条桌,拼成了好几个大圆桌,每桌上都摆满了食物。 在这个食物匮乏的年代,桓恒算是见识到了南陈国的实力,端王来了能吃到大餐到是没什么,可是平时只要在衙门里就可以一日吃到三顿。 这可是钟鸣鼎食之家才可以做到的,底层老百姓一天一顿,有些钱财的富绅也不过一日二顿,他们这里竟一日三餐。 他也问了原缘,王府主薄张五松张大人回道,“因为养猪。” “养猪?” 张五松笑着点头道,“是,桓公子。” 桓恒表示不解。 每当这个时候,张五松就显得很得意,他先反问:“桓公子种过地吗?” 作为旁枝庶子,他当然种过。 “那怎么样才能让粮食增产?” “选好的种子,有好的土地,遇到风调雨顺的年间,才能得到好的收成。” 张五松摇了摇头,“桓公子种地,不是靠好种子好地,就是靠天意,可哪里有那么多好种子好地好天意!” 是啊! 张五松道,“好地都被地主权贵占了,普通老百姓就只能得到一般的地,或是极差的地,这个时候,是不是要把地变肥?” “是。” “用什么沤?” “一般是杂草与粪。” “可这杂草沤的时间太长,肥率不稳定,至于人粪,本来就没吃多少,又能拉出来多少……” “噗……”桓恒实在没忍住,一口喷,“不好意思,桓某轻浮了。” 张五松不介意的摆摆手,“你知道一头猪能产生多少肥料吗?” 桓恒摇摇头,他还真不知道。 张五松拍拍他肩,见食堂里的人渐渐安静下来,大概是王爷要来了,朝他小声道,“过两天,我带你去看看我们的养猪场。” 养猪场? 等到桓恒真的看到了一头大肥猪产生的粪便,还真是惊住了,不仅如此,那养猪人还得意的说道,“不管是杂草沤肥,还是人粪,都没有猪粪肥地,浮桥镇那边去年已经试过了,用了猪粪的地与不用的差了整整一半粮食。” 这么多? 桓恒还真是被震惊到了。 等宋衍到了,简单说了几句,众人便坐下来吃饭,他更是被红烧肉、回锅肉、排骨汤、照烧大排等美味惊住了,这也太好吃了。 到底是皇子皇孙家的孩子,惊讶之情被死死的压住了,他也不管什么王爷、南山先生了,低头就大块朵颐,这么丰盛又这么美味,他可不能错过这饕餮盛宴。 养猪看似好像是农户的个体行为,实际上它与粮食的关系,简直就是国计民生。 一方面通过养猪业提高粮食产量,另一方面,为食材匮乏的老百姓提供足够的营养,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把他们从极度贫困中拉出来,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 一个当权者如果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那老百姓还有什么理由不拥戴他呢? 一顿饭吃完,桓恒的肚子不仅饱了,他也明白了为何宋衍在南陈国的声望这么高,正如圣人所言‘得道者多助。’ 有了感悟的桓恒在最后陈述总结中,拨得头畴,获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那些在宋衍手下当了多年门客的人眼看他要拿走了县令之官职,有人耐不住了,顾不得颜面,上前拱手阻止,“殿下,据说他是谯国人,还跟谯国国姓一个姓,这个怕是混进来的……”奸细。 桓恒见对方攻击他,不动声色,从容应对,“我确实与谯国国姓有源渊,可是难道每个跟某个国家的国姓一样,就是奸细?” 门客曾:“可你这样子一看就不似普通人,只有豪门贵族才能养出……” “曾先生这是承认我有才华了?” 门客曾:“……我……” 众人都被他的话羞愧的低下头。 宋衍不耐烦的挥了一下手。 门客曾吓得直哆索的退了下去。 宋衍一看这样子,更是气不打一处来,既然敢胡搅蛮缠了那就蛮缠到低,他还能高看他一眼,就这德性,谁敢把官职封给他。 门客曾一看到王爷这脸色,知道自己完了,以后怕是再也没办法混吃混喝了。 沈如意这一次提出的竟争上岗,还真是试出了门客们的斤两,如果没有桓恒,在无人可用的情况,这些门客跟文成镇的老百姓相比,肯定是要好很多,最起码有一点,他们都能读会写。 但有了桓恒,再看这些门客,也就做些抄抄写写之事,哪能领起一衙门之事。 最后,宋衍朱批了桓恒为文成镇县令,“但我要求,一年之内食粮产量达浮桥镇六成,同时把老百姓念叨的城墙修好,让文成成为名副其实的县郡。” “是,殿下,下官定不负您所望。” 宋衍点点头,又宣布了县尉、主薄等名单,都是他的门客。 “吕文俭、窦有得、费茂材、” “小的在——” 三人出列,揖礼而拜。 “现在分别任命你们为县尉、主簿、县学教谕,即刻上任,辅佐恒县令发展好文成郡。” “是,殿下。” 主要官员由宋衍亲自任命,余下的胥吏,就由桓恒招聘任用了,在半个月实践中,桓恒接触到了不少能干的小人物,他把这些小人物都收为已用。 县郡一套班子算是齐活了。 宋衍还单独召见了桓恒,说道,“通过大半个月时间,我想你该了解文成以前是什么样,最近是什么样了吧?” “下官明白。” 宋衍严肃道,“我希望以后只有比现在更繁荣,懂吗?” “是,殿下。”喜欢如意姑娘的苟且日常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如意姑娘的苟且日常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