啦啦小说网 > 玄幻奇幻 > 平推三国,没人比我更快 > 第202章 硖石关大捷(中)

第202章 硖石关大捷(中)(1 / 1)

张和看着自己在一线峡北侧修出的5道壕沟栅栏,以及仍在前方修筑的3道栅栏,对传令兵说道:"等敌军先头部队到达一线峡3里外,再与我等做通报警戒。" 传令兵领命而去。 张和对身边的司马刘苗说道:"老刘,让手下的将士们再加快速度,南边的工事,夜晚再修也来得及,所有人手,全部调到北边去,将这8条防线尽快修完。 按照敌军的行程,我等还有半个多时辰,要快!" 刘苗领命而去。 张和又让身边的传令兵,前去一线峡北侧2面的山岭上传令,让在上面休息的2支300人的侧击部队,随时做好警戒的准备。 果然,大约一个小时之后,一线峡北侧响起了急促的铜号声。 而此时,一线峡北侧最外面第8道防线,刚刚挖好了宽度一丈的壕沟,垒起了高度半丈的羊马土墙以及栅栏。 要说为什么修的这么快,因为峡谷狭很窄——第8道防线东西长度,也不过50来步,七八十米。 负责修筑工事的后勤兵迅速撤回。 已经休息了将近2个时辰的2个精锐步兵团400名步兵,则缓缓的进入战位。 在一线峡北侧200名精锐骑兵,也已跨上战马。 各处的预备队也都开始做战前的准备。 这支开过来的队伍,前锋是一支3000人的精锐步兵,有2成的着甲率,正是九江郡太守陈纪从寿春城带走的那支精锐。 陈纪于6月19日下午,开始率领防守寿春城的5000精锐南下。抵达合肥县西侧时,又与驻守合肥的2000郡兵汇合, 同时与其会合的还有6000多江淮地区的地主豪强们集结的私兵。 随后,陈纪折道向西南而行,一路上又收容了一些九江郡、庐江郡的郡兵,以及一些举家迁徙的地主豪强。 所以,当陈纪率部抵达硖石关时,他手下有8000余名九江郡郡兵,2000余名庐江郡郡兵,以及超过1万2千人的地主豪强私人武装。 他们的目的很明显:就是在袁术的谋士韩胤的提议下,死守桐城北侧的硖石关,利用硖石关易守难攻的地形,防备从北面而来的护民军, 在此与杨平的手下军队展开对峙,等待黄河以北大军集结完毕后,再南北夹击展开反攻。 可以说,韩胤、伊籍、陈登三人,制定的这个战略计划是很实际的—— 如果让他们守住硖石关,凭借着狭窄的地形,杨平部队即便是用轰天雷,也要费一番功夫。 只是,令陈纪没想到的是,他已经率部一路疾行,遇到城池也没有进,6天半的时间,自己率部行进了400余里, 却没想到,护民军的行动如此迅速,已经占领了硖石关。 要知道,陈纪得到的消息是:6月14日,杨平的主力还在徐州彭城,在淮河沿线的部队,只有一支水军部队和少量的步兵。 短短十多天的时间内,杨平从哪儿拉来这么多部队,难道他们会飞?! 但现在,这不是陈纪要考虑的问题,陈纪要考虑的是:怎么快速的打通硖石关,让自己的部队到桐城与刘勋所部会师, 进而与大江南岸的周瑜形成犄角之势,抵抗从长江西侧进攻的护民军。 此时的陈纪,却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那就是:他以为占据硖石关的护民军,已经做好了防御准备,却不曾想,这支守关的部队此时也是强弩之末。 陈纪考虑的是:自己的部队今天行进了将近70余里,十分疲惫,此时攻攻关,部队恐有哗变危机, 于是就命令前锋3000人做好防御准备,又让身后的部队开始安营扎寨,准备今日休息一晚,明日再攻打关卡。 当然,陈纪的想法也是没问题的,毕竟自己是疲惫之师,攻击险要的隘口是无法建功的。 同时陈纪也有名将之姿,让自己精锐的3000人驻扎在敌军前200步的位置,做出防御态势,防止敌军袭营。 不过,陈纪做着这些准备都是无用功,因为此时防守的张和,根本就没想着夜里偷袭他。 虽然木奎和董七都向他提出过建议,利用护民军没有夜盲症,在夜间对陈纪这支2万人的大军发动突袭,定能将他们一举击溃! 但张和表示:"这次作战,我要的是歼灭!而不是击溃。" 于是,6月25日傍晚,陈纪率部安营扎寨,一线峡附近的营寨里却在宰马吃肉。 天黑以后,张和仅留下警戒部队,便命令其他部队好好休息一夜。 这可不是张和放松了警惕,而是硖石关山道内的陈纪所部,根本就没有夜间攻击的能力,而且自己这边,明哨、暗哨布得密密麻麻,根本就不怕遭遇突袭。 张和以为,他首先遭到攻击的会是硖石关一线峡北侧, 却没想到,在第2天黎明,硖石关南侧的警戒哨便快马来报:"禀报总兵,硖石关南边来了一支5000人的部队。 这支敌军有相当高的披甲率,队列也走得相当整齐。"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张和一听,命令董七暂时代替他指挥一线峡的部队,自己骑上战马,带着亲卫来到了硖石关南侧, 拿出单筒望远镜观察,发现这支部队打的是刘字大旗,这应该是庐江郡太守刘勋。 当张和在观察刘勋的时候,刘勋确实是骑着高头大马,带着手下5000精锐,正缓缓向硖石关而来。 在昨天上午,冯宇的先头部队占领了硖石关口,有100多溃兵逃到了逃走,回到了桐城后,向驻扎在此的庐江郡太守刘勋报告。 刘勋一听有一支穿着黄色竹甲,带着银色板甲的部队偷袭了硖石关,就知道这是护民军的部队到了。 但刘勋同样有些疑惑:护民军的主力在桐城西侧60多里外的黄梅县,未曾听说还有其他部队从北而来呀。 但刘勋的能力要比陈纪稍微强一点,这位立马就想到:若想执行沿江而守,最终南北对进剿灭妖人杨平太平民团的方略,那自己就必须守住硖石关。 如果守不住硖石关,护民军直接从北侧长驱直入,自己在大江以北这一万多部队,顷刻间就将化为乌有。 更要命的是,九江郡太守陈纪早上刚刚传来消息说,其带领2万多人马正在向硖石关而来。 如果打不通硖石关,陈纪这2万多人肯定要被护民军围歼在硖石关北侧。 如果自己再被歼灭,到时,在长江南岸的周瑜就要面临3面夹击,周瑜一败,江东就将尽落入护民军之手。 届时,就不存在南北夹击的战略了,只能是北面硬扛了。 于是,刘勋稍做安排,就点起桐城内能调动的5000精锐军兵,在夜间行军,直奔40里外的硖石关。 (6月底的天气,夜间行军要比白天行军舒坦多了,毕竟有一条官道,即便是有夜盲症的士兵也走不丢的)。 不过,当刘勋来到硖石关南侧入口,却发现在道口有一支数十人的骑兵,正在盯着自己。 瞬间,刘勋的队伍里便吹响了警戒号角。 刘勋手下的校尉们,开始指挥着手下兵将列阵,准备迎击敌军骑兵。 张和看到刘勋所部的这个反应,心中计算了一下昨日自己攻占硖石关的时间,以及此时天下郡兵行军的速度,得出结论: 刘勋带着5000人应该是连夜行军,此时,应该是强弩之末。 于是,张和命令自己麾下的一个大队50人的骑兵,前去做骚扰性攻击。 话说张和为什么不带队冲锋呢?因为张和有自知之明,自己一直都是战车主将,骑马自己不在行,还是让专业骑兵去干吧。 于是,6月26日清晨,在硖石关南侧就发生了一场50人打5000人的奇景。 要说杨平的骑兵冲锋作战,只有一招墙式骑兵突击——就是骑兵列着整齐的队形,如墙而进,最大程度的弥补骑兵们骑术的差异。 若进行骚扰性攻击,那也同样只有一招:学习自后是蒙古骑兵的打法——放风筝——就是利用骑兵的机动性,去吊打步兵,(我能打能跑,你却追不上。) 而且这50名骑兵分成2队,从左右两侧,不断的在50步之外瞄准着密集的行军队列开弓放箭。 不过50名骑兵而已,一次也不过50支箭,杀伤力寥寥无几。 但那句话怎么说,伤害性不大,侮辱性极强,同时压迫感满满! 刘勋看对面只有50骑兵出战,于是命令自己手下的亲兵将领,将自己压箱底的100亲卫骑兵带了出去,要他们围歼这支敢于挑衅的骑兵。 结果就是,没有高跷马鞍也没有双边马凳的刘勋骑兵,在杨平这支50人的精锐骑兵打击下,那是一路被吊打。 张和看到刘勋出动了骑兵,就让手下亲卫吹响了回归的号角。 这50名骑兵只折损了两三人,却将刘勋这百余名骑兵,斩落马下二三十人,算是大胜而归。 但怎么说呢,有时候人就是不知道天高地厚—— 刘勋的骑兵队长,见自己赶走了那50骑兵,就策马来追。 距山口还有百余步的时候,就见刚刚逃走的那50骑兵闪开了道路,又一支百余人的骑兵从山口里奔腾而出。 2支骑兵对撞结果不言而喻,刘勋这70多骑兵瞬间就损耗殆尽,那个狂傲的骑兵队长也被木奎一枪刺于马下。 覆灭了这支骑兵,张和对赶过来的木奎说道:"木师长,你率300骑兵,就守在这个谷口,不断的袭扰前方那支5000人的部队。 记住,以骚扰、迟滞为主,既不能击溃他们,又不能让他们迅速的挺进山口,可曾明白?" 木奎这个西凉汉子,对张和下的每一道命令,都明白是什么意思,但合在一起就迷糊了: 还要骚扰人家?还不能把人家打崩溃?还要守住山谷? 不得已,张和对木奎解释道:"我军现在,主要是面对硖石口北面的敌军,南边这些人,早晚都是咱们的肉,但是又不能让它们逃了。 刚好,硖石口地势北高南低,南边则比较开阔,适合骑兵运动。 有300骑兵,足以让刘勋这支昨夜行进了一夜的步兵们,胆战心惊,至少今天白天,今天晚上,他们没有发起攻击的能力,你看住他们就行。 天黑之前,你就率骑兵折返回去。 我料想:刘勋等人肯定会想——开阔地带我步兵拿你没办法,但进到峡谷里面,骑兵对上步兵能有什么优势? 到时候,就是我们将这5000步兵诱进峡谷,一举歼灭的时候。" 张和这么一解释,木奎就明白了,于是躬身应命。 张和这才带着亲卫,返回硖石关一线峡营寨。喜欢平推三国,没人比我更快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平推三国,没人比我更快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最新小说: 小雌性只想每天吃喝玩乐 日月遗子:混血公主与灾厄之狼 【短篇小说集】黑童话 《身爲王的,我此刻只想谈恋爱》 模拟历史,但开局崇禎是神皇 四合院之超级维修工 我的修仙模拟器 我的师父什么都懂亿点点 戏假成真:演癮君子这么像?查他 大明:如此贪的駙马,朕杀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