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 脚踏实地(1 / 1)

秦扶清对稻客们的生活非常好奇。 虽然稻客们的家乡距离安溪县只有六七十里路,两地只隔了一个县,但百姓的实际生活有很大的不同。 领头的稻客姓余,在家排行老四。据余老四所说,他们所在的孟县少山多平原,阡陌交通,生活便利,适合开垦土地。一年下来风调雨顺,一亩地也能收获二百市斤左右的水稻,但孟县自耕农所拥有的土地不可与安溪县百姓相比较。 皆因安溪县当年是洪涝区,一旦发生水灾,这里就会被淹没,几乎每年都有或大或小的涝灾发生。 在安溪县生活的百姓,大多过着水深火热的生活,有时候一到夏季发生灾害,他们就会趁机拖家带口逃离安溪县,到别处讨生活定居。 这样的情况一直到水患治理才结束,金川江改道,原本每到夏季就会淹没安溪县的洪涝没了,当地官府又颁布政令,号召原本没有土地的百姓来此开荒种田,修生养息二三十年后,安溪县才渐渐有了今日的繁华。 这些事情秦扶清也知道,一部分缘于家中祖辈搬迁事实,一部分则是从县志记载中得知。 安溪县出过几任了不起的县令,这才是真的运气好。 余老四家中有良田三亩,中等田四亩,下等田五亩,一年两耕,算下来也有不少的盈余,奈何家中人口众多,丁税役税压的全家只能混在温饱线。 这也是他一家人辛勤劳作才有的成果,在家中,他妻子老娘闺女负责纺纱织布,家中男丁操劳田里的庄稼,农闲时还会跟村里人一同外出做工。 一年下来,全家也攒不到十两银。 若是不幸,遇到个头疼脑热,别说攒钱了,掏空家底沦落为奴都是有可能的。 兴许是秦扶清的态度太过平和亲切,不经意间就让人忘却他原本的身份,在他的问询中,这些稻客道尽心酸之事。 “我们这些老百姓,就盼着一年到头风调雨顺,全家人不生病,好好攒些银钱,再给家中儿女说门好亲事,老了能抱孙子。” 余老四倒不觉得心酸,笑呵呵地说着质朴的愿望,上千年来,平凡的普通人活着不就是他这些奔头吗? 秦扶清心头颇有感慨,平日里读圣贤书读多了,站的高远了,好像连他都有点脚底发飘,忘记了自己的来时路。 不过安溪县的乡民生活确实比孟县百姓要好一些,尤其是青牛村附近的村庄。 一得益于舅舅改良稻种,秦家率先种过之后,收获喜人,附近村庄有人想要种植此稻种,秦扶清趁机答应,与各家各户签订三年种植协议。 三年内,附近的乡户种植稻种要听他的,售卖也要通过他的渠道。 这些要求看似有些强人所难,可秦扶清是什么身份? 做这些事,压根没遇到阻力。 四周乡民还生怕跟晚了得罪了他。 于是乎,王立来改良后的稻钟种植面积从原先的青牛村几百亩地,扩展到附近五六个村庄,足有几千亩种植面积。 而成效,自然也是十分喜人。喜欢女穿男:农家子的科举青云路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女穿男:农家子的科举青云路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最新小说: 苟剧情的古言虐文女七号 苏家嫡女强势归来 茅山讨债人 一笔玫瑰 穿成农家小福宝,逃荒路上被团宠了 这个农女不好惹 玄学大佬她宠夫无度 离婚後,神豪身份曝光了 性福仙路 幽幽萱草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