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宫之中,御书房。 安元帝萧弘刚下朝,一身龙袍都没换就将礼部尚书招了过来,开门见山的问道。 “沈爱卿,听说昨日府上来了客人?” 沈明远心里一紧,最近自己闭门谢客,昨日来拜见自己的只有徐文俊一人,这徐文俊居然能得圣上眷顾,也不知是简在帝心还是有其他原因。 此时来不及细想,更不敢遮掩,连忙回道。 “昨日有当初御赐「神童」徐文俊来访,持的是楚王信笺,臣便见了一面。” 先把当初圣上赐名说出来打下底,见他并非自己主动,如此进可攻,退可守。 萧弘没有不悦神色,只是简单的问道。 “这徐文俊你见了之后感觉如何?” 沈明远这时候心里松了口气,圣上并非是责怪自己在这科举关头见了学子,而是对徐文俊感兴趣。 “臣本对其印象是御赐「神童」,独孤公弟子,如今又多了一个《寸翰论》作者,足见其才学是实打实的。” “昨日一见,观其年少,心智成熟,谈吐得当,荣辱不惊,担得起「神童」之名,陛下当初赐名真是好眼光。” 这沈明远浓眉大眼之辈居然也会拍马屁,果然人不可貌相。 紧接着萧弘话题一转说道。 “今年朕五十五岁寿诞也没大肆庆祝,现在想开次殿试,沈爱卿以为如何?” 华朝科举才刚刚起步,平常只有省试,省试上榜后学子就可以称为贡士,这时候由吏部最后进行关试,关试通过贡士们就可以等待派官了。 所以,华朝并没有设立常规的殿试,只有重大的事件奖赏或者国家急需要人才的时候由皇帝下令才会开启殿试。 如今安元十二年,萧弘已经在位十二年,也仅仅在即位的次年开启过一次殿试,没想到今年圣上居然会想开启殿试。 沈明远心里不禁咯噔一下,难道是因为徐文俊?而且找的个由头五十五岁寿诞,圣上寿诞在年中,这都过了几个月了,看来圣上是最近才定下的主意。 这么一想参加科举的学子也是最近发解试考完才确认下来,结合之前问起了徐文俊,圣上这个想法多半是为了徐文俊。 虽然猜出了皇帝的心思,可不能让皇帝觉得他在揣摩圣意,于是他还是站在礼部尚书的位置上中肯的回道。 “回陛下,如今科举在即,这时间决定开启殿试有些不妥,对今年没参加发解试的学子不公平,况且时间上也很紧促。” 正常的开启殿试的程序应该是在发解试之前公布天下,天下学子得知此等好消息,原本没打算参加今年科举的学子也会努力准备,博上一博,万一能得见天颜呢? 现在发解试已过,参加科举的名单已经确认,这时候开启殿试恐怕会令得此次没参加科举的学子心里有想法。 文人群体是朝廷官员的培养皿,如此做法自然不妥,故沈明远有此一说。 萧弘却根本不在乎,说道。 “科举还要等到明年二月,时间安排自然是足够的,其他不用在意。” 沈明远见圣上如此坚决,知道此事已成必然,不用再劝,于是说道。 “臣遵旨,定会全力安排好这次殿试。” 科举考试有关的都在礼部的职责范围内,沈明远义不容辞。 “朕会叫中书省拟定章程,沈爱卿你到时候抓紧时间准备就好。” “臣遵旨!” 沈明远说完便告退了。 所有的国家政策都是由中书省拟定,门下省审核,然后发往尚书省各部具体实施,其中每个部门都会仔细研究检查,以免出现纰漏,这其中的手续不可违不繁琐,往往一个政策公布出来实施需要不少时间。 但这次殿试决策的落地快的很,仅三天时间,圣上开启殿试的皇榜已经粘贴在皇宫门口、国子监门口、乾安城门口等重要的地方,同时通过驿站向各府县传递了这个消息。 一时间天下学子目瞪口呆,这都年底了,发解试已经过了,却决定今年殿试,这些今年没参加科举的学子们气愤填膺。 整个乾安城哗然,与地方上的学子们相反,如今在京城的考生们无不兴奋不已,这等好事居然让自己碰到了,以为是普通的一次省试,现在没想到只要上榜就能见到皇帝,怎么不令人兴奋! 整个乾安城的考生们奔走相告,像是过年了一般,热闹异常,文人聚会更是层出不穷,无不想利用机会闯出些名声,将自己名字送入考官耳中。 反之,沉下心来用心苦读的人少之又少,徐文俊却是其中一位。 其实也不怪这些学子,如今的科举风气便是如此,你若是有些名气,考官见到你的名字出现在考卷上,首先便给你打上了一个才子的标签,看你的考卷都会眼光不同。 即使你答的差一点,一般也不会将你刷下去,不过是名次靠后一点。 至于造成这般情景的原因,自然是因为科举还在起步阶段,根本就没有糊名制。 在后世,唐朝末期也才出现了誊录制,就是用朱笔将考生考卷誊抄一遍以防止作弊,糊名制更是没有。 糊名制是北宋期间才开始实行,又叫“弥封”,最初只是殿试才用,后来普及到了省试,解试。 现在华朝如此,寒门学子要凭真才实学脱颖而出是很难的,真正能通过科举走入仕途的也大多是家里有些资产,能闯出名气之辈。 所以才促生了“行卷”的风气,考生提前就会向京城的达官贵人们投献诗文,以求他们的推荐。 而现在这个时候,达官贵人们对于科举也并不太过重视,因为他们家族年轻人为官的途径还是以“荐举”、“荫补”为主。 比如国子监、太学等这些官方的学院,里面的学子大多不会参加科举,他们的家族早已经为他们铺平了道路,只等着有好位置空余出来就填补进去。 只有极少数为了证明自己才学,有真才实学的权贵子弟才会去考虑考科举,科举若能够上榜,再通过家族运作,派官自然更加优待。喜欢农家子的赚钱科举日常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农家子的赚钱科举日常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